“亮劍”治汙不手軟,呵護環境顯擔當,周寧一直在行動

2月28日,一網民反映,鹹村鎮梅臺村下洋坑村養豬場未經處理的糞便直接排入溪流,汙染破壞流域周邊生態環境。收到消息後,我縣高度重視,第一時間組織相關部門對該養豬場開展聯合執法檢查。

“亮剑”治污不手软,呵护环境显担当,周宁一直在行动

當天,周寧生態環境局、縣河長辦、鹹村鎮政府有關人員與梅臺村村民一道深入網民所指的周寧縣福綠生豬養殖場開展檢查。經查,該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正在運行,場區周邊未發現偷排漏排現象,但在該養殖場南面的山林發現滴灌時造成漫流,廢液順著山坡流入下洋坑村小溪,漫流部分地面樹木枯死。對網民反映指出的“沿途流域的居民生產生活均使用該溪流的水”,經查閱資料並瞭解,該養殖場及下洋坑村小溪均不在鹹村鎮級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

針對調查核實發現的問題,周寧生態環境局已依法立案查處,並責令該生豬養殖場整改違法行為,完善糞汙處理設施,更換破損的滴灌管道,擴大滴灌面積,確保滴灌時廢液不排放到外環境。

3月8日,周寧生態環境局、鹹村鎮相關工作人員和部分梅臺村村民代表再次深入周寧縣福綠生豬養殖場詳細查看、瞭解養殖場汙水排放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我們疏於管理,導致滴灌管道破裂,使滴灌變成澆灌。對此,我們深表歉意。”周寧縣福綠生豬養殖場現場負責人何鍵說。問題發生後,該公司立即按照要求開展整改,緊急開挖臨時儲液池,鋪設防滲膜後即可使用,預計一週後能夠投入使用。“接下來,我們會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繼續推進整改,在最短的時間內整改到位。也請大家共同監督。”何鍵表示。

當天,檢查組與村民代表還一同來到下洋坑村小溪旁,查看溪水水質情況。“之前河道的水是黑的,村民們意見非常大。這幾天溪水明顯變好了很多。”梅臺村村民詹學斌表示,只要企業能夠按照要求整改到位,確保不將汙水排放到小溪中,他們對企業養殖生豬也沒有意見。

“亮剑”治污不手软,呵护环境显担当,周宁一直在行动

據悉,目前該養殖場已全面停止滴灌和豬欄沖洗等,新增設的氧化塘面積約3000立方米。同時,該企業正在考察異位發酵床等更先進的養殖糞汙處理工藝,擬提升糞汙處理效果。

對各類環境違法行為,我縣堅決實行“零容忍”,多舉措加強環保監測和監督,嚴格落實環保制度,加大環保執法檢查,為生態環境構築起一道道法治屏障。2019年來,我縣累計出動“清水藍天”執法1080餘人次,發出責令改正決定書13份、行政處罰決定書8份,共計處罰人民幣27萬元。

近年來,我縣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為契機,認真貫徹落實“綠水金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藍天碧水淨土”為導向,加強大氣汙染防治,深化河湖長制,開展土壤汙染治理和修復,完成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准入負面清單編制工作,出臺了散亂汙企業集中治理、退城入園等一系列的措施,全力加快“生態周寧”建設。

“亮剑”治污不手软,呵护环境显担当,周宁一直在行动

東陽溪夜景 劉庶華攝

生態治理,治水先行。我縣以列入水源涵養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為契機,將“治水”作為生態建設的切入點,建立縣、鄉、村三級河長體系,實行“一河一策”,三年安排水治理專項經費1億元,加快建設東洋溪生態治理暨景觀提升工程,賽江流域防洪二期、三期、城鄉給排水一體化工程、萬里安全生態水系等重點項目,全面提升全縣54條河流水質、水生態、水環境。

“汙染在水裡,根源在岸上。”我縣開展水岸同治,把治水與改水改廁、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旅遊發展相結合,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大力開展堤岸綠化,營造人水和諧的生態空間和休閒空間。

周寧:改廁改水,改出新生活

結合城區片區改造,實施雨汙水分流工程,鋪設雨汙水管網23.53公里;統籌近7000萬元,全面啟動並完成132個行政村的農村改廁改水工作、75個行政村的汙水治理任務及68個村居河道景觀建設;按照“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模式,投資800萬元,全面開展行政村垃圾治理並建立行政村環境衛生常態化保潔機制……一系列的舉措落地見效,讓河流治理更全面、更有效。

在全面治理水環境的同時,我縣不斷自我加壓,圍繞控塵、控排、控煤等內容,推進鍋爐汙染綜合治理,強化城市揚塵管控,打好柴油貨車汙染治理攻堅戰,督促全縣6個加油站成品油質量升級。積極完善相關保障措施,制定了《周寧縣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周寧縣農用地土壤環境保護方案》,開展對農用地的農產品採樣點位的核實和樣品採集工作,和對土壤汙染重點行業和土壤汙染突出問題企業的基礎信息調查及疑似汙染地塊的風險篩查。目前,我縣已完成6家企業基礎信息採集工作,並委託第三方企業對我縣13家企業和工業園區周邊開展土壤環境監測。

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為契機,我縣主動把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作為對最廣大人民群眾負責的具體行動,下狠心、使狠勁,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嚴格的制度、最有力的措施,推動一批破壞生態環境的“疑難雜症”得到有效解決。

龍潭工業園區是我縣老工業園區,園區內以小微鑄造企業為主,且靠近居民區,給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不便。為此,我縣加快轉型升級步伐,以龍潭工業園區“退城入園”為契機,設立3000萬元產業發展基金,鼓勵扶持鑄造企業兼併重組、轉型升級,裕翔、富鼎、國興、鑫得利等18家企業完成技改搬遷,促進工業經濟與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針對上海維鷹實業有限公司在開採礦產資源過程中破壞生態環境等違法行為,我縣第一時間立案查處,並將該公司繳存的礦區地質環境治理保證金轉作為復綠工程的工作經費,積極恢復礦山生態環境。目前,首洞礦區、李墩際會礦區復綠工程已完工。

堅決貫徹落實國家普碳鋼去產能“五拆除、四徹底”要求,堅決取締三嘉鋼鐵、祥全工貿等4家企業“地條鋼”生產。

……

截至目前,我縣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信訪件已全部交賬銷號,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信訪件辦結率92.31%,超額完成省市目標要求。

“亮剑”治污不手软,呵护环境显担当,周宁一直在行动

生態周寧 周桂榮攝

視頻來源:福建新聞頻道、周寧縣廣播電視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