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惜!全國53位城鄉社區工作者因公殉職

3月9日上午10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民政領域疫情防控與民生保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痛惜!全国53位城乡社区工作者因公殉职

中國網 鄭亮

湖北省從2月20日明確增發救助金

民政部社會救助司司長劉喜堂介紹,針對疫情發展情況,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及時研究部署,近期出臺文件作出部署和安排。主要是明確了五方面的措施:

一是及時足額髮放各類補助。比如,湖北省從2月20日就明確對城市困難人員按照500元,農村按照300元,明確增發救助金。

二是要做到應保盡保。比如,低保邊緣人群,現在不能出去打工了,靈活就業也就不了業了,這時候他可能就符合低保條件了,我們要應保盡保,及時把這些人納到低保裡面來。

三是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確診感染新冠肺炎,要及時按規定給予臨時救助,還要通過“一事一議”的方式加大救助力度。

四是救助幫扶外來人員。因為衣食住宿出現困難的,給予實物救助,及時提供臨時住宿、飲食、禦寒衣物等幫扶;對一些受疫情影響暫時找不到工作,家庭又沒法支持,基本生活出現暫時困難的可以給予現金救助。武漢已經開通了救助渠道,按照每天300元的標準給予現金救助。

五是提供基本照料服務。中央明確,承擔隔離收治任務的機構和人員,要問一問被隔離收治對象家裡,有沒有需要監護或者需要照料的老年人、殘疾人、兒童,如果有,要及時通知社區或者當地民政部門,由民政部門和社區安排人員及時提供照料幫扶。同時,明確各地民政部門和社區對受疫情影響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社會散居孤兒、留守兒童、留守老年人以及其他重病重殘等特殊困難人員,要保持經常聯繫,加強走訪探視,及時提供幫助。

武漢社區可以開展“先行救助”再補說明

劉喜堂介紹,在及時回應困難群眾救助需求方面,民政部主要有這麼幾方面措施:

一是簡化了工作流程。比如低保,過去是要求必須要入戶調查,開展民主評議,進行張榜公示。現在在入戶調查方面,可以採取遠距離、非接觸方式,我們有一套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運用各部門之間信息聯網的方式來核查救助申請人的經濟狀況。

二是鼓勵各地採取信息化手段。部署各地民政部門及時應對,採取線上全流程辦理的方式來開展社會救助申請。像武漢和其他疫情嚴重的地區,社區的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發現困難群眾急需救助,社區就可以開展“先行救助”,等救完之後再補充情況的說明。

三是要暢通求助熱線。求助熱線可以是聯防聯控機制公佈的統一熱線,還有各地公佈的“12345”求助熱線。現在以縣為單位各地都有社會救助的求助熱線,下一步準備在民政部網站上公佈出來。

四是加強政策宣傳。請大家更多關注中國民政微信號、中國社會報微信號,這些政策會第一時間在民政類公眾號上進行發佈。

民政服務機構的疫情防控“主戰場”在武漢

民政部副部長詹成付表示,民政服務機構主要包括: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機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機構和殯葬服務機構這五類。過去一段時間,民政服務機構的疫情防控“主戰場”在武漢。現在,這些機構已經全部實行了封閉管理,所有服務對象都進行了核酸測試,疑似病例和確診患者全部進行了隔離和收治,做到了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治盡治。

詹成付強調,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民政服務機構具有人員密集、環境封閉,收住的老年人、殘疾人、孤兒和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等自身的防護能力比較弱等特點,而且像殯葬服務機構還直接處理逝者的遺體,所以感染的風險比較大,防控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我們將會繼續繃緊這根弦,緊盯重點地區和重點環節,兼顧一般地區,繼續把我們目前已有的政策落實好,把好的經驗總結好。

民政部開展滯留在漢、在鄂人員的臨時救助工作

詹成付介紹,疫情發生以來,民政部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提高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執行力。民政部黨組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和7個專項工作組。

二是全力支持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的防控工作。先後三次派出工作組赴武漢指導慈善捐贈和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工作。協調江蘇、安徽、湖南三省組織3支共118人的養老服務隊伍馳援武漢養老服務機構。指導武漢市、湖北省民政部門開展滯留在漢、在鄂人員的臨時救助工作。

三是動員各方力量廣泛參與疫情防控。

四是切實抓好各級民政服務機構、服務對象的防護工作。指導各地養老機構、兒童福利機構、精神衛生福利機構、救助管理機構、殯葬服務機構等開展疫情防控。

五是穩妥有序推進民政系統復工復產。

武漢養老院的護理員日夜堅守、奮不顧身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司長俞建良介紹,武漢養老機構現在總共有2萬多名老人,但是護理人員只有3000多名。再加上有一部分護理人員受到感染或者是隔離,武漢的護理員出現了非常緊缺的狀態。養老機構實行封閉管理後,全國的護理員尤其是武漢的護理員,到現在日夜堅守,奮不顧身。針對短缺的情況,民政部主要採取一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針對武漢,民政部組織協調跨區域的護理員的援助。組織了三個省118名工作人員,作為跨省際的支援。湖北省內還組織了4個地市50名護理員進行對武漢進行對口支援,總共有168名工作人員。

二是在武漢,對疫情比較輕的,尤其是沒有確診病例的縣,要求在當地政府和防控機制的統一領導下,在確保防控措施能夠到位的情況下,原來的護理人員和新錄用的人員,在檢測符合標準的情況下可以上崗;對於中風險、高風險的地區,要按照相關的防控標準要求,做好14天安全隔離,確認沒有感染或者是沒有症狀的情況下逐步上崗,以此來緩解護理員短缺的問題。

53位社區工作者因公殉職

民政部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司長陳越良介紹,截至3月8日,全國城鄉社區工作者已有53位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因公殉職,其中黨員佔92.5%。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開會研究,作出了“暖心”八條決定,重點解決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解決工作補助發放規定不明確問題。明確在疫情防控期間可對一線社區工作者適當發放工作補助,由省級人民政府指導市縣制定補助標準。

二是解決勞動保護政策不足問題。城鄉社區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期間發生事故傷害或患病,符合《工傷保險條例》認定情形的,應依法認定為工傷。已經參加工傷保險的,發生的相關費用按《工傷保險條例》相關規定支付。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由用人單位按照法定標準支付,財政補助單位因此發生的費用,由同級財政予以補助。

三是解決防護條件不足問題。

四是堅決制止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給基層增加負擔問題。《通知》明確要求堅決制止多頭重複向基層派任務、要表格,除黨中央、國務院已有明確要求的之外,原則上不得向社區攤派工作任務。

五是填補表彰褒揚政策空白。《通知》要求,對湧現出的城鄉社區工作者先進典型進行及時表彰,對疫情防控期間因公殉職的城鄉社區工作者追授“全國優秀城鄉社區工作者”。同時,要求依法做好因疫情防控犧牲殉職城鄉社區工作者的烈士評定和褒揚工作,全面做好撫卹優待。

♦ 你要的口罩在這裡!全國口罩預訂信息共享平臺上線

♦ 社論|巾幗本色在抗疫一線閃亮

♦ 巾幗本色〡抵近現場,記錄最深沉的愛與力量

來源/科技日報(ID:kjrbwx 記者 馬愛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