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信丰大圣寺塔

信丰的大圣寺塔,位于信丰县城北孝义坊,建造北宋治北元年。砖木结构,六面九层十八级,三面假门,三面真门,塔内有藻井绘画,穿壁绕平座回廊可登顶端。挺拔秀丽,雄伟壮观,高66.45米,属江南北宋最高塔。因塔上发现木雕像铭文“大圣寺”而得名,相传大圣寺塔建于三国赤乌年(公元238年)。《赣州府志》称:宝塔寺在县城北教坊,中为大雄宝殿,殿内宝塔为吴大帝赤乌年号建。唐贞观年(公元627年)重修,晚唐时期被毁,宋治平六年(公元1064年)县民在原址上重建宝塔。


大圣寺塔,位于信丰县城内。建于北宋时期,为平面六角形九级楼阁式砖塔,原残高51.78米,80年代重修后高66.45米,为江南现存最高北宋古塔。大圣寺塔为九级六面楼阁式砖塔,穿壁平座,塔内楼共17层,有明暗层之分。每级设有平座、檐、廊、栏杆、砖叠涩出檐,檐下为砖砌额坊,各层辟有真假门各3。塔身各角为八棱柱。塔内有藻井并绘有彩绘,塔顶为坊,塔刹由覆盆、相轮、宝珠等组成。塔座占地90平方米,1953年和1954年国家文物局曾2次来县考察,第一次取下木雕像一尊,铜钱数枚,一为“开元”一为“大观”。第二次发现木雕像一尊,像上有铭文,云“朱叶氏及妻来大圣寺,在塔上供养,乙丑年十一月X日题”,字迹苍劲,似宋人手迹。

信丰大圣寺塔广场

传说

江西信丰大圣寺塔


江西信丰大圣寺塔


江西信丰大圣寺塔


江西信丰大圣寺塔


传说此塔为神人一夜建造,只因被一个好事之徒发现,晨曦未现时学鸡啼鸣,神人来不及盖塔顶就匆匆而去。于是,空留下这座没有塔顶的宝塔。儿时记忆中的塔峰,却生长着一株郁郁葱葱,冠盖如云的绿树,鸟雀在树中飞翔,白云在树顶飘动。

  又相传此塔为“三国时期”吴大帝赤乌年造,昔日塔前有寺庙,初名延福,后改祝圣,雄伟壮观,香火鼎盛。也许是毁于战乱,也许是塌于水火,寺庙荡然无存,片瓦不留,和尚们早已做了鸟兽散。

  后来,维修专家登塔考古。不但发现了铭文佛像,还发现了许多叮当作响的铜钱。手迹与铜钱经鉴定属于宋朝年间,始建年月无考一说则可休矣。维修后的塔身仍为青砖砌就,黄泥沟缝,表厚中空,并层层置有玉观音,佛光普照,保留了古塔的风貌。千百年空置的塔顶,已用生铁铸成半圆形护拱覆盖,平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