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關係中,最舒服的狀態,大抵是這樣子

有些人,之所以般配,是因為各種條件的般配,至於心意嘛,完全無法契合,更沒有心電感應,一切般配的稱號,只是源於別人的評價,外人眼中的他們簡直是神仙眷侶,其實,內心的甜苦喜憂也只有當事人最清楚。

男女關係中,最舒服的狀態,大抵是這樣子


  然而,有些人,看似特別不般配,卻擁有著旁人看不懂的情深意重,他們之所以在一起,並且幸福久遠,是因為跨越了現實條件,給了對方堅定選擇的勇氣與底氣,換句話來說就是,對方可以切身感受到一份濃濃的愛,彼此堅定地守護著,愛意自然真誠專注,既能經得起時光的流逝,又能守得住初衷,特別美好。

  那麼,男女關係中,最舒服的狀態,應該是什麼模樣?

  有人說,曖昧朦朧期,或許是最美妙的時光,彼此尚未挑明心意,卻從不缺少甜蜜與快樂,一旦確立關係,兩人之間的感覺完全變了,變得熟悉且無趣,瞭解且平淡,再也找不回原來的那份激情與憧憬。

男女關係中,最舒服的狀態,大抵是這樣子


  其實,男女關係中,最舒服的狀態,大抵是這樣子,第一,久處不厭,閒談不煩;第二,尊重和欣賞;第三,懂得和信任。

  男女關係中,最舒服的狀態,大抵是這樣子

  01

  久處不厭,閒談不煩

  最舒服的兩個人,一定能夠在一起說很多話,或者說是,可以說一輩子的話,從來沒有厭煩與反感,也從來不會無趣與枯燥,就算聊點最家常的話,比如,吃了沒,睡了沒,上班沒,下班沒,週末幹嘛等等,也都帶有很甜蜜的味道。

男女關係中,最舒服的狀態,大抵是這樣子


  人在最初相識的時候,總是帶著各種好奇與歡喜,一旦熟悉與瞭解,這份興趣就消失了,然後再也找不到當初的感覺,自此以後,便開始了些許的埋怨,最明顯的就是,言語敷衍,舉止拖沓,被動到底,就算對方依然熱情與積極,也會逐漸抗拒,甚至開始繞行。

  很多感情,到了最後,不是不愛了,而是愛到無話可說,原本以為可以走餘生,事實上只能走一程,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其實就是這麼奇妙,曾經互相承諾的戀人,到了最後,竟然連再見都沒說,便走散了。

  久處不厭,閒談不煩,實際上就是三觀足夠登對,不是簡單地聊得來,而是深刻入骨的契合,經得住平凡,耐得住淡泊,時間越久越離不開。

  最合適的兩個人,就是在一起說點有趣和無趣的話,然後笑著慢慢變老。

男女關係中,最舒服的狀態,大抵是這樣子


  02

  尊重和欣賞

  男女之間,本身就存在著吸引力,一般來說,這份吸引力源於這些東西,異性給出了一種美好,屬於原本的幻想。

  也就是說,這份期待並不是真的,而是骨子裡對異性的幻想,或者完美,或者優秀,或者平庸,總之,某種雛形早已在腦海中存在著,一旦對方出現了,那麼欣賞自然而然存在。

  承認對方,並且接納對方,甚至還可以欣賞和尊重對方,這才是兩性之間最舒服的狀態。

男女關係中,最舒服的狀態,大抵是這樣子


  單純的喜歡,是很難長久的,因為喜歡大多基於某些方面的美好,但無法容納某些暗淡,比如對方長得很美,但是對方很懶,你能痴迷著這份美貌,但你無法接納懶散與隨意。其實,這裡也就缺少了尊重與欣賞,包容與理解。

  只能愛慕美好,卻無法接納暗淡,說明這份喜歡,屬於有目的性的靠近,只想拿走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並不想包容人家的不足,這對異性相處是一種很危險的訊號,或者說是無法長久的訊號。

  想要一份長久的男女關係,尊重和欣賞對方的優缺點是前提條件,除此之外,再談喜歡與否,才算是準確。

男女關係中,最舒服的狀態,大抵是這樣子


  03

  懂得和信任

  懂,是這個世界上最溫情的語言。

  信任,是人與人之間最牢固的情感紐帶。

  對方不說一句話,你也能從眼神中讀懂一大段內容,這就是懂得。對方很久不聯繫你,甚至沒有回覆你信息,再或者沒有接聽你的電話,可你依然能夠相信他在忙,而不是移情別戀,這就是信任。

男女關係中,最舒服的狀態,大抵是這樣子


  若你確定自己選對了人,那麼對方稍微保持自由與空間,你依然能夠懂得與信任,根本不會胡鬧與任性,其實,這也是最舒服的相處,不需要反覆驗證一份愛,依然明白愛依然,依然愛,從未離席。

  現代人,都太迷茫了,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開始各種胡亂猜忌與遐想,甚至臆造出五花八門的傾向,或許當事人都覺得可笑,但是人在深愛後,會不自覺地自卑與想太多,對方越不回應,自己就越容易有營造緊張氣氛的傾向。

男女關係中,最舒服的狀態,大抵是這樣子


  儘管某些東西並不存在,可是人在情深意重時,某些舉止行為早已失控,不由自主地去驗證與亂想,甚至表現出過激的舉動,這些都是正常的,可也確實令人反感。

  男女關係,最舒服的狀態,應該是這樣子,就算對方不回信息,不接電話,以及各種不主動,依然能夠懂得與信任。相信自己值得被人珍惜,相信對方真誠相待,雖然也有不安,但是愛得坦然,情也夠堅定,才不至於慌亂與迷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