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你读过最孤独的诗词是什么?

电影基本法


1.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杜甫写李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的孤独:大唐长安数百万人口,到处是高冠华盖的达官权贵,惟有李白才高于世,却不见用,甚至不容于世,困顿不堪,无路可走,孤独到令人绝望。

2.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梦微之》

白居易怀念元稹,写自己暮年痛失知己的孤独:在黄泉之下,泥土侵蚀着知己的身体,也许早已和泥化作尘土,我也已经苍苍老矣,只是顶着满头白发暂时居住在人间。

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李白在敬亭山中独坐良久,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鸟飞云逝,天地间似乎只剩下诗人一人,孤独之感悄然而生。但诗人并没有就此离去,而是于孤独中又生出别样情致,只觉眼前这敬亭山越看越为相得,就像一位互相欣赏的知己。只是看似诗人从无边孤独中略略抽身,但再细品,其实这种孤独感又加深了。

4.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元好问《摸鱼儿》

这是痴人元好问写一只大雁为它的伴侣殉情的故事。曾经双宿双飞,形影不离,如今形影相吊,心如死灰,想到今后千山万水,风霜雨雪,都要一人度过,情何以堪?不如追随你而去。

5.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被贬黄州后,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但他乐观的性格使他带着全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度过了生活的难关。然而,苏轼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却只能寄托在诗词中,供自己细细品味,让知己好友捕捉到几丝踪迹。

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杜甫一生抑郁不得志,如今流落异乡,而且年老多病,只有“万里悲秋”相伴,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这两句把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磊落故人


我认为最孤独的诗是《枯树赋》,而今天是毛泽东主席逝世43周年,今天就以这个问答,写一下庾信的《枯树赋》这首诗如何体现毛泽东主席的孤独和悲伤的。

第一次毛泽东主席读《枯树赋》是在1951年,彭老总从朝鲜回北京向主席汇报朝鲜战场情况时读的。



当彭老总汇报完工作后,带着内疚的心情准备说说岸英牺牲的事,“主席,我要向你负荆请罪,我没有照顾好岸英,他……”“岸英怎么了?!”毛泽东主席随口就说,随后一愣,继而摆摆手说:“莫讲罗!”起身走到窗前,望向窗外。

彭老总接着说,“主席,我没有照顾好岸英,对不起主席。”毛泽东主席说:“你莫讲罗,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不能因为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就当做了不起的大事……”

在彭老总走后,主席一直在窗前站着,过了许久望着窗外的柏树,吟诵起《枯树赋》,“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随后,主席有点内疚的说着:“开慧,岸英和你一样,是为革命,为人民牺牲的,人民将永远怀念你们……”

第二次读《枯树赋》发生在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委员长去世后,以及主席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下。



有很多人误解主席不参加周总理追悼会,据主席身边工作人员说,主席审阅总理悼词时,两眼不停流泪。而此时的主席两只脚肿的像馒头,鞋子无法穿,两条腿已肿的无法站立,身边工作人员都能感觉到主席很想送老友最后一程。

看到老战友一个个离去,主席心里是孤独和悲凉的,就在这种情况下,躺着病床上的主席让张玉凤给他读《枯树赋》,张玉凤慢慢读了两遍,主席让张玉凤听他背诵《枯树赋》,病床上的毛泽东主席用虚弱的声音一字一句吟诵着,“此树婆娑,生意尽矣!……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毛泽东主席两次都是在悲伤情况下吟诵《枯树赋》的,一次是白发送黑发人,第二次是与并肩战斗一生的战友离别。

在最后病危阶段一遍遍吟诵《枯树赋》,我们不知道主席是否在回顾一生走过的路,是否在担心中国的未来,但从中体会到了一代伟人最后一刻的悲凉和孤独。


火炎炏焱燚水淼


目前为止,看到的两首最孤独的诗词,一个来自毛主席,一个来自民族英雄岳飞。

毛主席的那首,即是1975年底写的《诉衷情》小令,不到50个字,字字戳心: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此时的毛泽东已经82岁高龄,建国也已经26年,革命的初心,未来的命运,始终是诗人萦绕心头的问题。波澜壮阔的一生,到了这个时候,什么都是风轻云淡了,所执著的,无非国家与人民。山河的颜色。而放不下的担忧,又能找谁说呢?据说这是一首写给周恩来的词。然而总理此时,已是重病缠身了。

联想到主席晚年极爱诵读庾信的《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心境何等的相似。岁月无情,催人衰老,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伤。那种劲健苍凉,忧深愤激,如出一辙。

民族英雄岳飞,屡次抗金,战绩辉煌,却屡遭投降派掣肘,一次次功败垂成,一曲《小重山》,同样的英雄寂寞。

小重山(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全词低回顿挫,心情之忧郁苦闷,何人可说呢?


诗词桃花源


最孤独莫过于巜诉衷情》是毛主席这个伟大的革命者孤独的内心表现。是对未完成的事业的担忧、卫星上天,怕红旗落地。人民重受二荐罪再吃二遍苦的内心读白。

为什么中国会有前后两个二十八年的伟大时代?正因为他个人的孤独,换来的是人民幸福国家强大。他比常人早看五十年。这是任何孤独者所无比拟的最高尚的革命情怀。


手机用户64454348633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这句话,出自清朝文人沈复的自传体随笔《浮生六记》之中,原文——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沈复原本籍籍无名,因为一本《浮生六记》为人所知。这本书讲述的,却是一些平常的夫妻相处之事。沈复和妻子陈芸伉俪情深,情投意合。在封建礼教制度的禁锢之下,他们却希望过一种与世无争的有趣生活。

归园田居,夫妻相守,自耕自足,其乐融融,然而因为封建礼教的压迫和生活的贫困,他们的理想终于破灭。而妻子陈芸也一病而亡,先一步离开了沈复。

《浮生六记》其中的“闺房记乐”无疑是沈复对妻子陈芸最好的怀念。而其中“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这一句,则将夫妻二人在平淡清苦的生活中,互相眷恋和依赖的情形,跃然于纸上,让人读来,深感温暖而动人。

妻子离世之后,则留下沈复一个人在这世间,形单影只,孤清冷淡。后人根据他的这句话,又化用成——“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日落黄昏再美,也只有一个人能看;桌上佳肴再香,也只有一个人能吃。没有陪伴,没有问候,所有的事情都只有你一个人去做。这样孤孤单单的情态,与当代单身青年的生活现状几乎一致。所以这句话,实际上说出了现在很多人内心的孤独,生活的单调。

人去楼空,相思断肠

和沈复的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莫过于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和原配妻子王弗,少年时期就在四川老家相识相知,婚后伉俪情深,然而在他30岁的这一年,妻子王弗却在京城猝然病逝,时年27岁。他们的儿子苏迈,当时只有6岁。王弗陪伴了苏轼11年,她的离去,让苏轼深受打击。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王弗病逝十年后,有一天晚上,苏轼做了一个梦,妻子王弗走进了他的睡梦中。梦醒后,只剩下对故去妻子的断肠相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读来让人下泪。

类似的诗,清朝文人纳兰性德也写过——《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二十岁和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夫妻恩爱,可惜好景不长,三年后妻子因为难产而去世,从此纳兰性德陷入对妻子的深深怀念之中,顾盼自伤,醉心诗词。他的诗,温柔婉转,看似平常却动人至深。

当然,写孤独的诗,除了沈复、苏轼和纳兰性德之外,古往今来还有很多诗词名家,也将孤独写到了极致。比如五代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还有清朝文人龚自珍的《浪淘沙·写梦》:

好梦最难留,吹过仙洲。寻思依样到心头。去也无踪寻也惯,一桁红楼。中有话绸缪,灯火帘钩。是仙是幻是温柔。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世间最难遣怀的就是孤独,世间最难倾诉的就是相思。一字一句,读来依然让人潸然泪下。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博书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是孤独,夠孤独的,但我认为真正称不上“最”,因为背后还有很多亲朋,只是此时此刻不在身边而已,有时只要打个电话,他们仿佛就在身边,这种孤独,也就只是一种心境!

真正的孤独是一种无奈,是一种被迫,是一种无助,是一种连思念也没资格拥有!

请看李白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不愧是诗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真乃千古名句,但要说孤独,李白真谈不上孤独,更多的是政治上失意。据李白传记载: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是为"酒中八仙人",李白当时还是很有些朋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李清照,词牌是《声声慢》,这首词描写的是李清照经历南渡和丈夫去世,这种孤独真是痛彻骨髓,“寻寻觅觅”又“寻寻觅觅”,只有在记忆中去寻觅朝夕相处丈夫的影子!多么的孤独!多么的无助,但尚有可思可想者也!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这首诗的主人,是一位幽居深宫的宫娥:她独自透过纱窗看着日落;独自流着眼泪;独自看着梨花的彯零满地!

这才是一种无助和无奈,是谁剥夺她们的自由?是谁剥夺她们的青春?从早上到黄昏,从春初到春暮,默默流泪,就是眼泪流干了,不要说有人怜惜,连看见的人都没有!

而且就连思念的这种记忆都被人为地剥夺了。她们是真孤独。


万方谈人生


最孤独的一首词,贺铸《半死桐》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一对夫妻恩恩爱爱了一辈子,到头来总要分手,妻子先头走了,留下了孤老头子,突然间要一个人面对生活,无限艰辛,无限感慨。既然一同来到人世间,你为什么不和我一起归去呢?留下两鬓斑白的孤老头,没有了你的相伴,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听着南窗外的绵绵细雨,想起你在时挑灯补衣的情景,我是多么悲伤呀!我舍不得我俩栖息了几十年的旧宅,又留恋你躺世新坟的老伴。深秋的严霜已把梧桐树打个半死,落叶凋零,踏进阊门,过去的一切都变了,孤独啊!

我认为这首词确实写出了老来丧妻的孤独。〈


夏冷


谁人共我走天涯!谁人共我穿大漠?

谁人共我凌寒风!谁人共我傲霜雪?

谁人共我戍边关!谁人共我赏冷月?

谁人共我对清灯!谁人共我同被窝?


谁人知我相思苦!谁人知我泪婆娑?

谁人知我运多舛!谁人知我命蹉跎?

谁人知我困学费!谁人知我曾辍学?

谁人知我生死恋!谁人又能知道我?


落日伴我走天涯,余晖伴我穿大漠。

冷雨伴我凌寒风,暗夜伴我傲霜雪。

孤独伴我戍边关,悲苦伴我赏冷月。

寒冷伴我对清灯,寂寞伴我同被窝。


身影伴我相思苦,苍天伴我泪婆娑。

生命伴我运多舛,时光伴我命蹉跎。

贫寒知我困学费,文学悯我曾辍学。

月老知我生死恋,惜别阿娇知道我。


磐石砺成的砥柱


记忆

故乡只能

在头脑里面找了

在这片高楼后面

树都不对了

找不到开满野花的小山坡,

和变得更小的小河

我只能继续往

脑海更深处搜寻

以前的路很大

窗户 门也很大

很多小巷

通往更深的巷子

如果不是碰到了死胡同

整个童年、少年

直到现在

都走不完

认识

我们认识

但又不确定

你看着我的眼睛

你可能在想,这个眼睛

和眼睛里面的人

是不是老了

而我却短暂地陷入了

另一个空间

以前的印象

也摇晃起来


吉星西行


寒夜无眠秋意浓,孤灯把酒心事重。

年少志高多狂傲,今朝位卑棱角平。

雄姿英发谋大事,漂泊无根似浮萍。

古来文人皆寂寞,何人似吾孤余生。

没错,我写的诗。

本来我对回答问题没有兴趣,但是今天冬至,孤独之情不自觉流遍全身,看到题主的孤独提问,我再也难以自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