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别名蓷、茺蔚、坤草、九重楼、云母草、森蒂、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坤草、野天麻、玉米草、 ,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有于其上密生须根的主根。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茎直立,通常高30-120厘米,钝四棱形,微具槽,有倒向糙伏毛,在节及棱上尤为密集,在基部有时近于无毛,多分枝,或仅于茎中部以上有能育的小枝条。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叶轮廓变化很大,茎下部叶轮廓为卵形,基部宽楔形,掌状3裂,裂片呈长圆状菱形至卵圆形,通常长2.5-6厘米,宽1.5-4厘米,裂片上再分裂,上面绿色,有糙伏毛,叶脉稍下陷,下面淡绿色,被疏柔毛及腺点,叶脉突出,叶柄纤细,长2-3厘米,由于叶基下延而在上部略具翅,腹面具槽,背面圆形,被糙伏毛;茎中部叶轮廓为菱形,较小,通常分裂成3个或偶有多个长圆状线形的裂片,基部狭楔形,叶柄长0.5-2厘米。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花序最上部的苞叶近于无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2-8毫米,全缘或具稀少牙齿。轮伞花序腋生,具8-15花,轮廓为圆球形,径2-2.5厘米,多数远离而组成长穗状花序;小苞片刺状,向上伸出,基部略弯曲,比萼筒短,长约5毫米,有贴生的微柔毛;花梗无。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花萼:花萼管状钟形,长6-8毫米,外面有贴生微柔毛,内面于离基部1/3以上被微柔毛,5脉,显著,齿5,前2齿靠合,长约3毫米,后3齿较短,等长,长约2毫米,齿均宽三角形,先端刺尖。

益母草花冠: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长1-1.2厘米,外面于伸出萼筒部分被柔毛,冠筒长约6毫米,等大,内面在离基部1/3处有近水平向的不明显鳞毛毛环,毛环在背 面间断,其上部多少有鳞状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内凹,长圆形,长约7毫米,宽4毫米,全缘,内面无毛,边缘具纤毛,下唇略短于上唇,内面在基部疏被鳞状毛,3裂,中裂片倒心形,先端微缺,边缘薄膜质,基部收缩,侧裂片卵圆形,细小。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雄蕊:雄蕊4,均延伸至上唇片之下,平行,前对较长,花丝丝状,扁平,疏被鳞状毛,花药卵圆形,二室。雌蕊:花柱丝状,略超出于雄蕊而与上唇片等长,无毛,先端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花盘平顶。子房褐色,无毛。益母草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长2.5毫米,顶端截平而略宽大,基部楔形,淡褐色,光滑。

益母草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和荒山坡地均可种植,以较肥沃的土壤为佳,需要充足水分条件,但不宜积水,怕涝。生长于多种环境,海拔可高达3400米。 野荒地、路旁、田埂、山坡草地、河边,以向阳处为多。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分早熟益母草和冬性益母草,一般均采用种子繁殖,以直播方法种植,育苗移栽者亦有,但产量较低,仅为直播的60%,故多不采用。 播种期因品种羽性不同耐异,冬性益母草,必须秋播种均可开花结果。播种按行距27cm,穴距20cm,深3-5cm,开浅穴播种。

益母草采用种子繁殖,以直播方法种植,播种前将种子混入火灰或细土杂肥,再用人畜粪尿和新高脂膜拌种,驱避地下病虫,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选当年新鲜的、发芽率-般在80%以上的籽种。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整地下种后,再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雾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也应及时间苗补苗,中耕除草,追肥浇水,雨季雨水集中时,要防止积水,应注意适时排水。并在植物表面喷施新高脂膜,增强肥效,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效能,保护幼苗茁壮成长。并适时喷施蔬菜壮茎灵使植物杆茎粗壮、植株茂盛。同时可提升抗灾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同时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应遵循有病治病、有虫杀虫,无者则防的原则并喷施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早熟益母草秋播、春播、夏播均可,冬性益母草必须秋播。春播以雨水至惊蛰期间(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宜;北方为利用夏季休闲地种植,采用夏播,在芒种收麦以后种植,产量不高;低温地区多采取秋播,以秋分至寒露期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土壤湿润时最好。秋播播种期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过早,易受蚜虫侵害;过迟,则受气温低和土壤干燥等影响,当年不能发芽,翌年春分至清明才能发芽,且发芽不整、不齐,多不能抽苔开花。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播种分条播、穴播和撒播。平原地区多采用条播,坡地多采用穴播,撒播管理不方便,多不采用。播种前,将种子混入火灰或细土杂肥,再用人畜粪尿拌种,湿度以能够散开为度,一般每亩用火灰或土杂肥250~300kg、人畜粪尿35~40kg。条播者,在畦内开横沟,沟心距约25cm,播幅10cm左右,深4~7cm,沟底要平,播前在沟中施人畜粪尿然后将种子灰均匀撒入,不必盖土。穴播者,按穴行距各约25cm开穴,穴直径10cm左右,深3~7cm,穴底要平,先在穴内亩施人畜粪尿后,再均匀撒入种子灰,不必盖土。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苗高5cm左右开始间苗,以后陆续进行2~3次,当苗高15~20cm时定苗。条播者采取错株留苗,株距在10cm左右;穴播者每穴留苗2~3株。间苗时发现缺苗,要及时移栽补植。

益母草春播者,中耕除草3次,分别在苗高5cm、15cm、30cm左右时进行;夏播者,按植株生长情况适时进行;秋播者,在当年以幼苗长出3~4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翌年再中耕除草三次,方法与春播相同。中耕除草时,耕翻不要过深,以免伤根;幼苗期中耕,要保护好幼苗,防止被土块压迫,更不可碰伤苗茎;最后一次中耕后,要培土护根。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可全草入药,有效成分为益母草素。鲜品春季幼苗期至初夏花前期采割;干品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

鲜益母草药形态:幼苗期无茎,基生叶圆心形,5~9浅裂,每裂片有2~3钝齿。花前期茎呈方柱形,上部多分枝,四面凹下成纵沟,长30~60cm,直径0.2~0.5cm;表面青绿色;质鲜嫩,断面中部有髓。叶交互对生,有柄;叶片青绿色,质鲜嫩,揉之有汁;下部茎生叶掌状3裂,上部叶羽状深裂或浅裂成3片,裂片全缘或具少数锯齿。气微,味微苦。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干益母草药形态:茎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髓。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易脱落。轮伞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切段者长约2cm。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益母草生长在野荒地、路旁、田埂等地,花冠粉红至淡紫红色及白色

《本草纲目》:益母草之根、茎、花、叶、实,并皆入药,可同用。

益母草在夏季生长茂盛花未全开时采摘,其干燥地上部分为常用中药,中国大部分地区均产,生用或熬膏用。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生长于多种环境,海拔可高达3400米。 野荒地、路旁、田埂、山坡草地、河边,以向阳处为多。

看更多新奇植物,关注奇文导航,我愿为你导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