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家庭劳动,孩子将缺乏自理能力,是不是真的?

钟勇180607335


1997年云南某高校开学不久,一名新生就因生活不能自理而主动要求退学,回到父母身边,显然,这是一个被抱大的孩子。

这个学生的故事在许多同龄人中引起的议论,许多青少年认为自己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在济南市区五所小学的一次调查中,关于学生在家干家务活的问题,有15%的学生填了“父母不让自己干。”可见,孩子们对父母的过多呵护并不领情。孩子们也希望在家务劳动中寻找一些乐趣,体现自己对父母的爱和家庭的责任心。但家长却出于各种原因拒绝人他们干家务,一是因为孩子干家务没有经验,往往没有帮助,反而添乱,特别是一些母亲较“能干”否定了;二是因为应试教育使孩子的书包越来越沉重,“目前我们中小学生的学习难度之高,时间之长、书包和课业负担之重,从事家务劳动和体育活动的时间之少,许多指标都在创造着世界之最。”(摘自《中国青年报》)许多父母虽然也懂得孩子做家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但又不忍心孩子在学生的课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同时,再在他们的稚嫩的肩上加上家务劳动这副担子;三是部分家长自身有轻视劳动的倾向,当孩子主动要求干家务时,就认为孩子没有出息,胸无大志。他们错误地认为孩子只有学习、练琴、绘画等等,将来才能成才。

应试教育的危害,已为国人所知。但是应试教育的影响,短时间不会彻底消失。目前,全社会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还有赖于“望子成龙”的家长从劳动教育入手,闭关孩子坚忍不拔品格和勤于动脑动手的习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而不是给“懒汉”。如果说“学有素养”是学校和教师的主要职责。那么,独立思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就不是课堂灌输所能解决的问题,而主要是智家庭在日常生活点滴小事中通过家庭劳动教育,通过孩子热爱劳动品格的培养和自律自立的精神的培养获得。


钟勇180607335


这个是真的!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小到大!很大一部分是家长所教所引导!平时引导孩子做一些家庭劳动!可以调动孩子的脑力体力!在劳动中收到快乐!孩子与家长互动!增加感情交流!孩子在每学会一些能做的事!家长应给予鼓励!让养成爱劳动爱生活的习惯,以后长大独处也就有了自理能力。


装点生活助理


每个孩子都应该锻炼独立性,不论以后工作还群体生活,父母不是一辈子都能跟在孩子身后,况且孩子虽小但也是家庭里的一员,有义务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戴老师育儿经


让孩子做些简单的家务活 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让孩子觉得 自己是有能力的[大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0cf56c93a8f49d2840d192c2ea9e144\

物理物理见物说理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我觉得孩子需要适量的家庭劳动,而且父母应该鼓励和提倡孩子参与家庭劳动!谢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80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f897272e423a463bb5f6ad5d7d8f0090\

许小凤儿


这个观点比较片面性,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缺少家庭劳动,但是不都是缺乏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是从小指导形成的,健全的孩子都能达到的本能。


YOUR笑容是MY幸福


真的


手机用户59356611797


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