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李小文的小說《井》(本人原創)


評李小文的小說《井》(本人原創)

當我看完李小文的小說《井》的時候,我禁不住想起了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的開卷詩:“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 誰解其中味?”

我大約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就認識了李小文,偶爾看過他的一些文章,感覺有一定的哲理性,不論是詩歌還是小說,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是我一介草民,三十多年來忙於奔命,沒有機會很好的向他學習。

我個人認為,李小文的《井》是鹿寨文學界近年來寫得較好的小說之一。文章雖然簡短,但卻不失深沉、厚重、耐人尋味之感,帶有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的烙印。

俗話說,言為心聲,透過《井》這篇小說,讓我看到了作者對生活在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的無限同情。但作者又是很無奈的,因為作者不是什麼救世主,也不是什麼神仙皇帝,他就只能無聲的控訴了。

評李小文的小說《井》(本人原創)

任何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甚至他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這是常理。我們一同來到了這個時代,雖然我們不是什麼大作家,儘管我們的作品走不到遠方,但我們為什麼要寫這些東西呢?關於這個問題,我想我們的作者是最有發言權的。

李小文你為什麼要寫《井》這篇小說呢?能否重新在互聯網上面與大家分享一下?

從大的方向來說,寫文章不外乎有三種目的:為自己說話,為平民百姓說話,為統治階級或利益集團說話。此外,還有另一種說法:弘揚真善美,揭露假醜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使命感”吧?

從《井》裡面,我似乎讀懂了作者李小文的使命感。 在《井》這篇小說裡面,作者李小文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來自貧困山區的女孩辛酸不幸的故事。她所面臨的困境是連喝水都非常的艱難。為了改變命運,她發奮讀書。當她想通過知識來改變命運的夢想破滅後,僅僅是為了擁有一口水井,她就嫁給了一個叫陳水生的村民。幾經磨難,最後丈夫因罪大惡極而被判極刑,她不得不又回到母親身邊。

關於故事主人公的悲慘結局,作者是這樣描述的:“ 一月後,牽兒拖女的水秀,又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當水秀見到日夜思念的母親時,久違的淚水就像決了堤壩洶湧而落。水秀母親用昏花的目光瞧著昔日如花似玉,現卻已變得瘦骨嶙峋,30多歲卻已有些駝背,面容黝黑蒼老憔悴的女兒,不禁五臟俱焚。但她還是強裝笑臉地說:“秀,回來就好了!回來就好了!都怪媽,沒本事。”

“媽,都怪我,當初沒聽你的勸……”水秀悲慟不已地說。”

評李小文的小說《井》(本人原創)

關於“水秀”面對自己命運的抉擇,最後,作者給我們作出了令人心酸而又令人髮指的交代:“是呀!當時你不是說,陳水生並不好的嗎!那你為什麼還要嫁給他呢?”水秀母親迷惑地問道。

好久,水秀才啜泣著喃喃自語說:“那夜,陳水生叫我到他家,我發現他家裡有一口好水井。”

儘管這篇小說所反映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事情,但我們現在一樣還有許許多多象“水秀”一樣卑微而又悲慘的人生,這就是我們的現實。儘管“水秀”的悲劇是她自己造成的,但是,假若我們站在人道的巔峰,她的母親以及我們的社會也應該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往往都會給讀者摩擦出閃亮的思想火花。回過頭來再看一下鹿寨本土網友對這篇小說的評論,我被紫陌纖塵、阿三、回回想她、年華、寂寞天使、六月等雪白、永不回頭、北極來客、雲中夢兒、金龍魚、誰為我哭泣、延安、井井茶茶、 360小內等各位網友的思想征服了,他們的欣賞水平遠遠超越了我那狹隘的思維。

也是因為如此,驅使我寫下了這篇雜文。 我個人認為,小說的不足之處是缺少豐富的情節及生動的細節,過於簡單了,人物形象出不來。但從另一角度來說,作為當時的《桂中日報》,估計是為了考慮有限的版面而把小說給“精煉”了。

評李小文的小說《井》(本人原創)

李小文,筆名文小立,苦李,現任職於廣西柳州市雒容市場監督管理局。從1993年開始陸續發表作品在縣級,市級報刊雜誌,有小小說,報告文學,詩歌等,是柳州市作家協會及柳州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其代表作有報告文學《拓荒者》,小小說《井》,《我不是你的大哥》,詩歌《相約無期》,《我們的城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