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戰下墜:當你手握錘子,你看什麼都像是釘子

有句俗語講:“當你手握錘子,你看什麼都像是釘子。”

這句話用來形容肖戰風波的參與者或好事者都恰如其分,包括肖戰的部分粉絲以及與其對立的所謂“227大團結”的參與者,他們都揮舞著自己手中的小錘子,向對方發起了全面進攻。

無論是肖戰粉絲的「舉報」行為,還是227大團結的「肖戰品牌攻陷」行為,都是網生一代所慣用的伎倆。他們的行為都同樣有模板、策略、分工以及統一戰法,這種有組織的行為在我看來是延續了“李毅吧”、“飯圈女孩”等事件傳統的一種網絡論戰的基本操作,可以說大家用的都是“下三路”的招數,誰也不比誰高級多少。

同齡人打架誰輸了都不會覺得委屈,但是大人過來拉偏架就不合適了。對於手握話語權“大錘”的媒體以及手握資本“大錘”的品牌商在這場鬧劇中也按耐不住自己,揮舞起了手中的大錘,砸向了肖戰粉絲及肖戰本人,將事件進一步升級。

肖戰下墜:當你手握錘子,你看什麼都像是釘子

掄向“粉絲”的大錘,將飯圈文化過度的妖魔化

作為輿論話題的操盤手,部分媒體人成為了第一批拉偏架的大人。

他們前些日子還在猛誇帝吧網友與飯圈女孩的“高效作戰風格”,無論是並肩作戰,拳打港du、腳踢廢青,還是遠戰facebook,甚至是飯圈女孩做公益都讓部分媒體有了一時間的清醒,他們這樣評價到:“追星的從來不是一群只看顏值的花痴女孩,大多數都有清晰的頭腦和獨立的思想,有能力讓自己所在的飯圈健康有序地運轉。”

但是在這次事件中,部分媒體似乎得了暫時性的失憶,將同樣的網絡討伐手段貶低為無聊、沒有自我、腦殘與寄生者,彷彿他們的資料夾裡只剩下了多年來積攢的追星粉絲的黑料,那些極端的追星行為又一次被舊事重提,試圖用一些極端的個例來呈現整個“粉絲群體”的行為,這是掩耳盜鈴、是群體偏見、是無知更是愚蠢。

這些手握話語權“大錘”的媒體,是這場鬧劇的第一批“失態者”。我們不必過分責怪那些利用遊戲規則的小孩子,而該反思遊戲規則本身的巨大漏洞,以及那些手握大錘的大人們的“教育方式”,以及解決衝突的粗暴手段才是我們應該反思的首要問題。

例如肖戰等流量明星的大多數的“粉絲”是什麼樣的人?我想不需要什麼證明,他/她們是70/80後的子女,是90/00後的同事/同學,是有一定學識、有理智且熱愛生活的年輕人。

只不過,他們熟悉互聯網的規則,習慣了玩遊戲卡BUG、熱衷成為氪金玩家,也從小就被灌輸文化消費,他/她們就是我們身邊的同齡人,沒必要將其過度的妖魔化。

輿論一定程度的失真,那些選擇退場的品牌商失態且失信

在媒體大肆討伐飯圈文化,以及鼓吹飯圈危機衝擊明星商業價值的言論下,作為與流量明星進行利益捆綁的品牌商成為了事件的第二批“失態者”。

根據第一財經的報道,“有兩家品牌方緊急更換了置頂微博的代言人,其中一家將官方旗艦店帶有肖戰肖像的宣傳照全部撤換。同時,李佳琦的直播也因刷屏抵制言論,臨時撤下肖戰代言的相關產品。”

雖然反對者在互聯網上大規模抵制肖戰及其影視作品、代言產品,甚至某品牌冠名的綜藝節目也被微博攻陷。但這真的就是輿論的事實真相嗎?

無論是品牌商還是圍觀路人,我們都應該理智的認識到在這一事件中,輿論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

1、反對者通過「肖戰品牌攻陷」的行為,首選的主戰場就是與明星相關的品牌陣地或營銷陣地,作為事件的主戰場,被攻陷是必然的,針對這一情況品牌商應當更為理智的分析大眾情緒,而不是一味的妥協,塑造自己的“討好型人格”;

2、部分媒體的報道過於偏激,為流量和博取眼球將粉絲群體過度妖魔化,在這次事件中我們很少看到關於“粉絲群體”的發聲和深度採訪,這一群體只能通過粉絲群、微博等陣地進行發聲,而多數發聲被指責為“洗白”。關於這一事件的媒體報道中“粉絲群體”的失聲,使得輿論情緒被討伐和批判聲佔據,輿論情緒進一步失真;

3、品牌商的撤離、肖戰工作室的道歉,形成了大眾對於事件責任判定的暗示,進一步使事態失控,直指粉絲群體及明星本人。

一場失控的鬧劇,使得不能正常發聲的肖戰粉絲轉戰3.8購物節,用氪金方式來維護偶像尊嚴,證明其商業價值。據悉,肖戰代言的化妝品、方便食品、甚至牛奶都被搶購一空。

肖戰下墜:當你手握錘子,你看什麼都像是釘子


肖戰下墜:當你手握錘子,你看什麼都像是釘子


肖戰下墜:當你手握錘子,你看什麼都像是釘子


肖戰下墜:當你手握錘子,你看什麼都像是釘子

對於不能掌握話語權的粉絲群體,買買買成為了唯一的發洩渠道,一部分品牌商成為了本次論戰的實戰贏家,而那些選擇中途退場的品牌不僅表現出了情緒的失態,也成為了商業行為中的失信方。這場輿論混戰終將淡去,而那些“舔狗”品牌將被一眾粉絲頻繁提起。

粉絲與明星同樣身處巨大的流量規則之下,如果說誰有責任?那麼構建遊戲規則的人也無法脫離干係,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不該過分苛責那些在遊戲中通過順應規則而努力生存的個體,忽視了遊戲規則本身帶來的巨大漏洞和道德隱患。

寫在最後:

“每一個年輕人都會經歷屬於他們的反叛時期,而那些因此而憤怒的成年人都需要去檢查一下腦袋有沒有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