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頑童歐陽修縱情詩酒冶遊,滿眼繁華背後,是無盡的落寞和悲涼


不老頑童歐陽修縱情詩酒冶遊,滿眼繁華背後,是無盡的落寞和悲涼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宋·歐陽修《醉翁亭記》)

千百年來,歐陽修的這句“熱話”(就像現在流行的“熱詞”),不知被多少人無視版權“借用”過,或隱喻自己正在擘畫雄圖,或指摘對手存在不良居心,等等。但是,更多的,還是折射了古代文人墨客失意後寄情山水的落寞和悲涼,人無情,物亦非,故而青山有情、綠水有意,於是選擇縱情山水,以消弭滿腹的牢騷和化解無盡的愁緒。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古文運動代表人物歐陽修(江西吉安永豐人)就是這樣的高手。那麼,“高手”是怎麼“煉”成的?苦難為經,無奈為緯,刻骨銘心的痛為“織機”,才“編織”成縱情山水、冶遊為樂的“不老頑童”。

不老頑童歐陽修縱情詩酒冶遊,滿眼繁華背後,是無盡的落寞和悲涼

歐陽修畫像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上帝在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還會用門夾你的腦袋。歐陽修就是這麼個不受上帝寵幸的“失意兒”。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4歲失怙;17歲始應試,兩次參加科舉都失意而歸;25歲才通過殿試,位列二甲進士及第,反而是“偷穿”其應試服的王拱辰(後來成為歐陽修的連襟)高中狀元。歐陽修的江西老鄉晏殊(江西撫州臨川人)是主考官,對此結果也吁噓不已,因為宋仁宗親自主持殿試,而歐陽修居然鋒芒畢露,為挫其銳氣,“故奪其魁而砥礪之”。

這對於一個才華橫溢、意氣風發,欲大刀闊斧施展抱負的年輕人來說,無異於當頭棒喝。但是,歐陽修顯然沒有領會“領導意圖”,前往洛陽任職時,因才聲卓著贏得上司西京留守錢惟演的賞識,錢惟演愛惜才俊、優待才俊,對歐陽修管束很寬鬆,還公然支持他吃喝玩樂,歐陽修也樂此不疲。“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後來歐陽修在回憶起洛陽的美好時光時,還深情款款。

只是,他沒意識到,熱衷於

“山水冶遊,詩酒為樂”的生活為他埋下諸多“禍根”。

打擊、挫敗接踵而至。當年(宋天聖九年,公元1031年),歐陽修妻子(恩師胥偃的女兒)難產去世。歐陽修強抑悲憤,參與范仲淹的改革,結果改革失敗,受牽連而被貶為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

不久歐陽修又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兒,而薛奎的大女婿正是跟歐陽修一起參加殿試而高中狀元的王拱辰。可堪一提的是,王拱辰的原配夫人去世後,又娶了薛奎的三女兒,繼續做薛家的女婿、歐陽修的連襟。歐陽修頑劣不改,作詩調侃道:“舊女婿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但是,又一次不經意的頑劣、曖昧,讓歐陽修深陷“桃花劫”。歐陽修有個妹妹,嫁與襄城張龜正為續室,彼時張龜正與前妻育有一女叫阿張。歐陽修妹妹嫁過去不久,張龜正便撒手人寰,歐陽修妹妹無奈帶著年僅7歲的小阿張投奔哥哥家。歐陽修很喜歡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外甥女,在其年方及笄時,寫了一首小詞《望江南》贈與阿張:

江南柳,葉小未成蔭。人為絲輕那忍折,鶯嫌枝嫩不勝吟。留著待春深。

十四五,閒抱琵琶尋。階上簸錢階下走,恁時相見早留心。何況到如今。

從字面上看,用心輕佻,用詞狎暱,頗為曖昧。如實出自歐陽修之手,確有不雅之嫌。而且,歐陽修曾在西京為一名相好的歌妓即興填過一首詞,詞風高度相似,這樣一來,“黃泥巴掉進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了”。那首詞為《臨江仙》: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 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傍有墮釵橫。

但也有人對此提出異議,認為是奸佞小人偽作,南宋曾慥在《樂府雅詞序》中分辯道:“歐公一代儒宗,風流自命,辭章窈眇,世所矜式。當時小人或作豔曲,謬為公詞”。

無論《望江南》是否為歐陽修所作,但後來實實在在是他與“外甥女”“私通”的“把柄”。

阿張長大成人後,歐陽修做主將她許配給自己的侄子歐陽晟,但阿張卻與歐陽晟的僕人陳諫私通。在開封府右軍巡院(開封府法院)審訊時,阿張居然供稱,與“舅舅”歐陽修也有過“不倫”關係,並“引公未嫁時事,詞多醜鄙”。那首《望江南》成了“實在證據”,歐陽修百口莫辯。

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官員與人私通、亂倫,罪行重大。很快,歐陽修被緝拿入獄,經反覆審理,最終認定“張懼罪,且圖自解免”,即阿張為了脫罪,故意把無辜的歐陽修扯進去。但法官在審理中,也發現歐陽修涉嫌挪用阿張的“奩產”(嫁妝)購置田產,田契則是歐陽修妹妹的名字,涉嫌侵佔孤兒財產。光這一壺“苦酒”,也夠歐陽修喝的,加上推行“慶曆新政”失敗,仕途受堵必是當然。

不老頑童歐陽修縱情詩酒冶遊,滿眼繁華背後,是無盡的落寞和悲涼

國畫山水圖

宋慶曆三年(公元1043年),歐陽修任右正言、知制誥,又參與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成為革新派干將。但在守舊派的強力阻撓下,新政又遭失敗,歐陽修被貶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歷經“舅甥通姦”風波和改革失敗的打擊,歐陽修算是徹底放下自我了,更加醉心於山水,熱衷於詩酒,他需要釋放憤懣失意,需要尋求心理滿足,需要苦難縈繞之後的瘋狂。滁州正好,“環滁皆山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不老頑童歐陽修縱情詩酒冶遊,滿眼繁華背後,是無盡的落寞和悲涼

醉翁亭

一篇《醉翁亭記》,再次讓歐陽修名布天下,也洗盡了“舅甥通姦”帶來的“滿臉汙垢”。《醉翁亭記》也可窺見歐陽修更加圓融通達,全文清新明麗,和暢歡樂,“不老頑童”形象呼之即現:率意、真誠、樂觀和隨性,一掃前代文人失意後展現的孤獨悲苦和哀傷淒涼。

滁州醉翁亭,成了歐陽心靈放逐之地,“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表面上看,沒有陶淵明的虛無消極,沒有蘇軾的閒散浪漫,沒有劉禹錫的空靈幻想,但實際上,卻是無盡的落寞和悲涼。試問,哪有“飲少輒醉”而敢自稱“醉翁”者?只不過,歐陽修善於掩飾和轉化罷了。瀟灑,超脫,陶醉,正是映射其內心的落寞,悽苦和悲涼。

不老頑童歐陽修縱情詩酒冶遊,滿眼繁華背後,是無盡的落寞和悲涼

醉翁亭宴樂

這就是歐陽修的高明之處,雖歷經磨難和誣陷,但不過度傷感,不避世遁世,以山水冶遊、以詩酒為樂慰藉苦悶的內心。尤其是,在經歷“舅甥通姦”風波後,歐陽修還莫名被人誣陷與自己兒媳有“不倫之戀”,即通常說的“扒灰”。這對一代宗師、文壇大咖的歐陽修來說,無疑是“脫褲子打臉”的奇恥大辱。

為證明其胸襟坦蕩,光明磊落,所以歐陽修後期寫詩作詞,往往鍾於寫景,情蘊景中,以景結情。《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就是這樣的一首佳作: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 鞦韆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棲。

這首詞描寫少婦因遊春有感,所思所及,無不是難以排遣的愁怨之情。景色描寫,極盡鋪排,仲春之時,豆梅絲柳,日長蝶飛,花露草煙,鞦韆慵困,畫梁雙燕,令人目不暇接;心境描摹,含蓄委婉,雍容蘊藉,宛如親歷,感同身受,“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不老頑童歐陽修縱情詩酒冶遊,滿眼繁華背後,是無盡的落寞和悲涼

古時婦女踏青遊樂

歐陽修借少婦之口,抒發其內心的苦悶:景緻越發妖嬈,心境越是落寞;場面越是喧囂,內心越是孤寂;天色變幻,動靜之間,正是作者內心起伏變化的寫照。

前人論五代十國時南唐著名詞人馮延巳之詞“如古蕃錦,如周、秦寶鼎彝,琳琅滿目,美不勝收”,而歐陽修此作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老頑童歐陽修縱情詩酒冶遊,滿眼繁華背後,是無盡的落寞和悲涼

古時婦女策馬遊春圖

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歐陽修貶潁州(今安徽阜陽潁州區),其地民風淳樸,氣候溫和,環境優美,閒適靜謐的田園風光迅疾吸引了歐陽修,其後更是將潁州作為自己“藏拙”“藏縮”之地。後來歐陽的母親以及他自己都長眠於潁州。

在潁州,歐陽修連續寫了13首《採桑子》讚美當地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尤以《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流傳最廣,評價最好。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古時以農曆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 ,宋時這一天有到水濱踏青的習俗。《夢梁錄》卷二載: “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觴故事,起於晉時。唐朝賜宴曲江,傾都禊飲踏青,亦是此意。” 歐陽修於這天到潁州西湖踏青冶遊,描寫了西湖遊春的熱鬧繁華景象,且從側面描摹西湖之美,著意描繪遊春的歡樂氣氛。

不老頑童歐陽修縱情詩酒冶遊,滿眼繁華背後,是無盡的落寞和悲涼

西湖泛舟圖

上片描繪白天遊人西湖春遊圖,下片描摹遲暮之際遊人歸家景,作者表達的核心是“滿目繁華”。整首詞,通過朱輪鈿車爭道、遊人簪花而歸的特寫鏡頭,形象描繪了一幅潁州西湖清明上巳時分之醉美風情畫。

單從詞面上看,人歡景豔,繁華滿目,動人心魄。但對有強烈家國情懷的歐陽修來說,偏居一隅,雖拾得人間一日歡,卻不能以一己之長才施展更大的抱負,其內心是鬱悶憋屈的。更何況,朝堂之上,保守勢力當政,他們排斥異己,誣陷忠良,歐陽修憂心如焚。也就是說,眼前的“滿目繁華”,實則是內心的“滿腔憂憤”。

不老頑童歐陽修縱情詩酒冶遊,滿眼繁華背後,是無盡的落寞和悲涼

歐陽修畫像

有人說,歐陽修縱情山水,冶遊尋樂,飲酒為歡,風流成性。確實,他曾於酒酣耳熱之際,山水田園之間,歌榭舞臺之旁,寫就一些“青樓楚館”體詩詞,但他真的在山水之間、在飲樂之餘,找到了快樂嗎?沒有,那些“詩酒宴樂”和“滿目繁華”只是一種陶醉的假象,只是給內心的落寞和悲涼披上一件華麗的外衣。

醉翁之意不在酒,也不在乎山水之間,而是在乎山水之外也。

不老頑童歐陽修縱情詩酒冶遊,滿眼繁華背後,是無盡的落寞和悲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