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情深,却因此事,两人心生隔阂,姐姐名扬四海,弟弟穷苦一生

姐弟情深,却因此事,两人心生隔阂,姐姐名扬四海,弟弟穷苦一生

乱世浮华,她是从那片硝烟中走出来的女子,纵然经历了那份尘嚣,却依旧傲然于世。

张爱玲,生于1921年,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女作家。她的一生都在写作中度过,写下的经典小说数不胜数,到现在都有很多经典著作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

张爱玲在小说上的成就是极其之高的,可以说在近现代的文学领域几乎无人可以匹敌。

不完美的原生家庭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非常显赫的名门望族。虽然是上海公租界的一幢没落贵族府邸,但是她的祖辈都是特别厉害的耳熟能详的人物。祖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朝廷重臣的女儿。

这样显赫的背景按理来说应该有着十分温馨的家庭,但张爱玲的原生家庭却并不完美,甚至一度给她带来了十分巨大的阴影。这年少的阴影甚至一生都在不断地影响着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姐弟情深,却因此事,两人心生隔阂,姐姐名扬四海,弟弟穷苦一生

他们的母亲是一个十分有自己想法的新型女性,天真烂漫、叛逆心特别的强。在生下他们姐弟两之后就离家出走和小姑一起去英国学习美术了。

而从小没有母亲关怀的姐弟两在父亲那里依旧没有得到应该有的亲情。

父亲是一个喜欢吸食鸦片的瘾君子,家里的积蓄几乎都被他拿去挥霍了。父亲终日与烟酒为伴甚至被父亲毒打也是常有的事情。

相伴成长的姐弟

自幼亲生母亲的离去让她和弟弟相依为命,血浓于水的亲情也使得他们的关系更加亲近。在张爱玲的描写中弟弟是个"长得很美,但身子骨弱而且没有志气"的男孩。

姐弟情深,却因此事,两人心生隔阂,姐姐名扬四海,弟弟穷苦一生

成年之前他们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时常相伴出去游玩一起打闹、一起成长。在张爱玲之前的作品里,也有很多描写和弟弟一同外出游玩的经历。那时候天真烂漫,自由自在,让人读着也是很有生活的气息。

有一次全家一同聚餐的时候,父亲因为弟弟在吃饭的时候发出了声响,于是在饭桌上动手打了弟弟。那时候的张爱玲感到十分气愤,甚至立志长大之后要为弟弟报仇。

由此可见,实际上张爱玲和弟弟的感情原本是很不错的。和普通姐弟一样,张爱玲这个姐姐是十分护着弟弟的。

心生隔阂的姐弟

那么原本十分和睦的姐弟是因为什么事情而变成后来那样冷漠和疏远的呢?

姐弟情深,却因此事,两人心生隔阂,姐姐名扬四海,弟弟穷苦一生

两人真正的裂痕出现在张爱玲十七八岁的时候。张爱玲骨子里和母亲一样,十分刚毅而且要强。和继母关系十分不好的她经常会和父亲争吵。随着矛盾日积月累,父亲毒打她并且将她囚禁在房间里。

而这样的非法囚禁竟然长达半年之久。在这半年时间里,张爱玲甚至差点因为一场痢疾险些丧命。而弟弟因为父亲长年累月的暴力早已情感麻木,养成了十分懦弱无能的性格。弟弟在一旁丝毫没有想要帮助姐姐脱离囚禁之苦的意思。他体会不到姐姐的痛苦还有无助,在内心中甚至认为被父亲毒打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正是因为弟弟这种想法的牵引,让他在有机会帮助姐姐的情况下依旧是无动于衷。即使自己的能力已经可以和父亲对抗,也没有帮助姐姐。

这件事情让张爱玲十分寒心,正是因为弟弟的袖手旁观让她对于亲情彻底失去了信心。曾经弟弟是她最珍惜的亲人之一,但在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弟弟却没有伸出援手。

自此,张爱玲对弟弟的态度就彻底改变了。

姐弟情深,却因此事,两人心生隔阂,姐姐名扬四海,弟弟穷苦一生

余生的冷淡

张爱玲对这件事情一直都耿耿于怀,即使之后她找到机会逃离了囚禁,从此后和父亲彻底断绝了关系。但也没有办法磨灭她对于弟弟冷漠的寒心。

长大后的张爱玲对弟弟十分冷淡,他们两的关系甚至都比不上陌生人。甚至张爱玲辗转出国他也没有告诉弟弟。

而张爱玲出国的事情还是从姑姑口中才得知的。这件事情也让弟弟内心十分难过,觉得姐姐是有意疏远,之后数次有意找她缓和关系,但都无功而返。

而两人不知道的却是,这一分别之后二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相见。

出国后的张爱玲生活十分清贫,生活困顿但也绝不和家人联系的她着实度过了一段十分艰苦的时光。而弟弟张子静一生没有娶妻,生活穷苦的他和继母挤在一个十四平的小房子里。

姐弟情深,却因此事,两人心生隔阂,姐姐名扬四海,弟弟穷苦一生

贫穷的弟弟想起了姐姐,这时候的张爱玲早已名扬四海。于是他写信给姐姐,希望可以让已经出名的姐姐养活自己。面对张子静的求助,张爱玲也是十分嫌弃。十次有九次都不愿相见。而对于弟弟向自己寻求的经济救援,张爱玲也只用"其实我也刚刚够用"、"实在没有能力帮你,真觉得惭愧"来搪塞过去。

但实际上张爱玲这时候早已经十分富裕了,和前夫分手时还赠与对方三十万的巨款。对于弟弟她本身是很嫌弃和冷淡的。儿时的遭遇让她无法释怀,这才使得她面对弟弟的求助熟视无睹。

贫苦的弟弟只好自谋出路,和朋友们创办的刊物无人问津。在一个编辑的帮助下他选择向张爱玲约稿。

结果可想而知,张爱玲面对弟弟的请求依旧是十分冷淡,甚至心中觉得替他写刊物是侮辱了自己。于是她直言不讳:"给你们这种小杂志写东西,是折损了我的名气。"

之后杂志停刊,无路可循的张子静去乡村当教师来生活。而这个职业做了一辈子,自己也靠着当老师的微薄工资勉强度日。在穷困潦倒之中,他无数次向姐姐张爱玲求助。得到的结果也不过是张爱玲的拒绝和冷眼旁观。

姐弟情深,却因此事,两人心生隔阂,姐姐名扬四海,弟弟穷苦一生

甚至张爱玲死后立下的遗嘱里,将毕生积蓄还有版税给了朋友宋淇夫妻俩,自己的亲弟弟却分文未得。即使那时候的弟弟早已经穷困潦倒。

儿时的间隙让她逐渐疏远了本应该是最亲近的弟弟,但是正如张爱玲所说,他们不过是在各自的领域各自飘零。面对弟弟犯下的错误,张爱玲即使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选择原谅和释怀。

"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那袍越是华美,那虱子就越让人痛心,她宁可保持距离,久之,那种距离感就成了习惯,仿佛是与生俱来一般。"这既是张爱玲心中生活的样子,更是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她对于亲情的看法。从小母亲的狠心抛弃,父亲自顾自的自私行为和家暴的恶行,本应该让姐弟两更加相互知道彼此的不容易。

但弟弟在面对姐姐求救时做出的行为让张爱玲太过于心寒,所以一辈子都没有原谅,也使得后人对这样的结果唏嘘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