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始末(深度解析)

一、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的结果。  


1、自从1974年美元与石油挂钩从而成型“石油美元”后,美联储开始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从美联储向国际社会定向外流。这次定向外流的地点是拉美,大量的美元涌入使得该地区在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呈现一片繁荣。很多国家(阿根廷等)已经显现出“即将买入发达经济体”的迹象。  


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8年左右的“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转向——即开始“收缩货币政策(引导美元回流,从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大量的美元开始从拉美疯狂的回流美国,美元的稀缺最终点燃“拉美主权债务危机”,在危机中西方(尤其是美国资本利益)完成了对拉美的收割和控制。从而深度控制拉美各经济体的话语权,这也是今天拉美地区“反美浪潮”的根源。  


当然西方不会说这是自己货币政策的作用,而是将此定性为“拉美化”,经济金融全是拉美国家的政策所致,后来世行又在经济学意义上将此定性为“中等收入陷阱”。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始末(深度解析)


2、对拉美地区的收割基本完成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联储再次将“紧缩的货币政策”调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外流”,这次宽松出来的美元定向流向东亚经济体。

此前,西方集团已经成功的利用政治压力“胁迫日元签署了‘广场协议’”,从而从源头上开始“解构”日本主导的“东亚经济‘雁行模式’”,从而为收割这个“经济模式”做好铺垫和准备工作:  1995年开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又开始反转——从此前货币宽松调整为货币紧缩。大量的美元开始从东亚经济体迅速回流美国,资金被抽空的东南亚经济体最终爆发了所谓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表面上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东亚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问题”从而被索罗斯等国际炒家利用,但本质和核心依然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大幅调整的结果——这也是美国资本利益推进全球战略的一部分。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始末(深度解析)


3、值得一提的第一点是:每当美联储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美元回流”时,必然伴随者美国股市的大幅上扬并不断的创出历史新高,原因如下:  


①、大量“回流美元”最终进入美国股市,从而推高美股,但这是表象,实质是:此时美国股市的本质是充当“回流美元蓄水池”的作用。  这对我们理解今天中国、美国、欧洲参与全球博弈时的“经济金融手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些手段今天依然在被试用。  


②、美国股市屡创历史性高的背后是: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那一刻起,美联储在不断在偷偷摸摸的“印美元”,只是从来不公开说明。  


这种偷偷摸摸印美元的方式,在1974年石油美元挂钩后已经变得“肆无忌惮”。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的“本位货币”以来,美元至少从全球各国通过各种形式(制造金融危机、货币贬值、铸币税等)搜刮了100万亿美元的财富。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始末(深度解析)


二、雁行模式:

1997年之前东亚经济发展出了所谓的“雁行模式”:日本经济这只“领头雁”带领曾经的“亚洲四小龙”和“亚洲四小虎”创造的“经济奇迹”让世界刮目(当然,现在“中国经济”几乎就是“东亚经济”发展的“代名词”)。  


1、战后日本经济在美国的扶持下高速发展(注释:战后一片废墟的日本经济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巨大的‘军需’下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70年代末80年代初达到“如日中天”的地步,率先实现工业化的日本依次把成熟了的或者具有潜在比较劣势的产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后者又将其成熟的产业依次转移到“亚洲四小虎(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勾勒出一幅以日本为“领头雁”的东亚经济发展的雁行图景,在他们之间形成了“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产业-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阶梯式产业分工体系。(注释:这个模式也是日本最高决策层精心建立,从而摆脱美国资本利益控制的经济基础,日本80年代喊出“日本可以说不”就是这种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  


注释:今天我们看到的台积电、台联电等为代表的“代工”为主的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就是在哪个时候发展起来的。香港后来逐步放弃了制造业转而专攻金融业和房地产。  


值得一提的时,中国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也积极参与到东亚国际分工体系中,这位后来“中国模式”完全取代“雁行模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始末(深度解析)


2、稍微上了年纪的读者都应该清楚,1997年之前中国人眼中的香港那绝对是“东方明珠”,台湾和新加坡就是“人间天堂”,“亚洲四小龙”就是在这个阶段逐步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那是连东南亚国家都显得比中国繁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