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同樣是日軍,為何李雲龍看見穿皮鞋的日軍,立馬下令撤退?

司馬長史


當看見一支穿著皮鞋的日軍從虎亭據點走出的時候,李雲龍就意識到了一個問題,自己要被反殺了,當然由於情報問題,李雲龍並不知道這支部隊其實不是針對自己。

楚雲飛的到訪,直言自己並不想只是看看,言下之意就是國民政府口中的這支遊而不擊的八路軍到底能不能在他的面前打一場硬仗,而一向不服輸的李雲龍又怎麼可能容忍一個客人在自己面前挑釁,大戰打不了,但自己找機會給日軍添點堵還是可以的,一招引蛇出洞也就此拉開。



前期的鋪墊其實極為簡單,李雲龍派人恐嚇一個充當漢奸的維持會會長,向其勒索白麵,並揚言要派一個班的士兵稍後過來取白麵,而交不出白麵的維持會會長只能跑到虎亭據點去求救,按照李雲龍的設想,收到消息的日軍必然會派出部隊去截殺這一個班的八路軍,當然李雲龍也會讓日軍明白,當他們趕到現場的時候,他們面對的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完整的八路軍步兵營!而獨立團的目的,在消滅這股日軍的同時,更想把他們的身上的棉衣扒下來,留給自己過冬!

可當自己埋伏在虎亭據點的外圍,看見據點內的日軍出動的時候,兩個意外的細節讓李雲龍察覺到了情況不妙!



1、虎亭據點那個日軍竟然衝出了數百人,並且著裝與原有的守軍不同,顯然光是出動的人數 就已經超過了原有據點的駐紮規模,先不說李雲龍僅有的一個營無法對抗數百名裝備火力強硬的日軍,一個本負責局部區域安全,甚至絕大部分時段只擔任治安工作的日軍據點,為什麼秘密進駐了這麼多的軍隊?

2、與原有據點日軍的裝束不同,離開據點出動的日軍統一腳穿黑色皮鞋,而不是傳統據點日軍的膠鞋,根據慣例這應該是日軍正規旅團的單兵裝備,正宗的野戰部隊怎麼會被安排進入到這種哨所據點當中?

由於抵我力量懸殊,很明顯這場伏擊已經不能再繼續進行,但準備離開的李雲龍必須要思考一個問題,對方到底想幹什麼?



伏擊勒索白麵的八路軍步兵班?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以這支日軍部隊的規模即便正面對抗整個八路軍獨立團都綽綽有餘,犯不著執行如此細小的任務,更別說日軍即便有此計劃也完全可以從周邊據點調動部隊,直接調動一線作戰的正規野戰軍必然別有所圖。伏擊自己不可能,那就只能存在另一個可能,日軍秘密開啟了一個針對八路軍根據地的掃蕩行動。

事實上到了這裡,接下來的情況和發展似乎較為簡單,按照很多人的設想,意識到日軍有大規模行動的李雲龍必然會率領自己本部人馬返回獨立團駐地,參加接下來的根據地保衛戰或轉移工作,畢竟對方是一線作戰的野戰精銳,此前一個數百人的山崎大隊就可以讓多個八路軍主力團傷亡慘重,現在又有數百名日軍組成的野戰部隊開始向獨立團的駐地靠近,接下來又不知道還會壓上多少日軍,李雲龍似乎沒理由不選擇撤退,但這種想法顯然是錯的,如果真的這麼做,那李雲龍就不是李雲龍,以他獨特的戰術頭腦,以及不想讓楚雲飛看到自己倉皇撤退的心態,這個始終讓日軍頭疼的八路軍團長反其道而行之,直接繞過了這支向前開進的日軍部隊,反殺入對方的後方,因為李雲龍已經察覺到,在日軍企圖採取重點進攻,各個八路軍部隊開始收縮防守的格局下,對方絕對不會想到有一支軍隊竟然直接殺到了自己的背後展開破壞,後方的日軍更不會想到,前方擔任衝鋒的日軍相安無事,後方正在前進的自己竟然遭遇了伏擊。

當然最後的結果誰也沒有想到,李雲龍猜想到了剛才開過去的日軍野戰部隊的背後也許會有一條大魚,但他絕對沒有想到這竟然是一條由100多名日軍軍官組成的“大魚”,並且被自己殺的一乾二淨。


遼寧資深球迷


《亮劍》開創了抗戰電視劇走向真實、細節化的熱潮,這部劇讓中國的抗戰影視劇提升了一個層面。

《亮劍》非常注重細節,這種細節不只是道具,軍械,煙火等等方面,更多是把中國軍民真實的抗戰情節展現出來。特別是題主說的關於日軍皮鞋這個細節,更是讓真正理解抗戰歷史的人肅然起敬。

中國抗戰的艱苦卓越不是現代人能夠想象的,二戰期間的中、日兩國的國力水平相差太大,我們不但在經濟上,軍事上落後日本幾十年,更是在各種物資保證,軍備設施上差距太大,這其中就有日本軍人使用的穿戴設備,比如:軍靴

《亮劍》李雲龍看到的日軍穿的皮鞋屬於“昭和五式軍靴”,此時的中國連士兵使用的主力步槍都還沒有進行統一化的時候,日本人連士兵鞋具都已經標準化了。

“昭和五式軍靴”是日本專門針對士兵研發的一種標配裝備,使用牛皮縫製,鞋底鑲嵌有36顆防滑釘,腳後跟甚至還安裝有馬蹄鐵,以防止磨損。

這樣的軍靴最開始是配置給最先入侵中國的關東軍的,後來日本全面侵華後,日軍所有的精銳部隊也進行了裝備,但是日軍的這種裝備不對偽軍進行裝備,隨著日軍在中國戰場上越陷越深,一方面日軍的兵力消耗很大,另外一方面就是日本的戰略資源逐漸的枯竭。

“昭和五式軍靴”就由於軍備物資的不足進行了改良,比如鞋底的防滑釘一減再減,比如取消鞋後跟的馬蹄鐵,最後連牛皮都做了更改,用豬皮替代了。

李雲龍看到的這群傳皮鞋的日本兵其實是日本的精銳部隊,這樣的部隊數量不是很多了,但是作戰經驗豐富,戰鬥力非常的強悍。從另外一個方面也能說明李雲龍參加過多次對日作戰,對日本軍人的穿戴以及特點有很清楚的瞭解。

李雲龍發現了這群士兵穿戴的是“昭和五式軍靴”,更加確定了這次伏擊戰有很大的風險,他們面對的不再是過去那群日本新兵蛋子,更不是一擊即潰的二狗子偽軍,這是真正的日本精銳部隊,這種硬碰硬的戰鬥無論是對獨立團還是楚雲飛的晉綏軍都討不了便宜。

這種折本的買賣李雲龍從來都不做,先撤退,不吃眼前虧。李雲龍避開了日軍的精銳主力,轉而打了日軍觀察團的埋伏,真正的把毛澤東的戰爭指導思想運用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沉墨I方之城


李雲龍在伏擊“戰地觀摩團”的時候,有一個細節非常值得推敲,李雲龍發現鬼子行軍時鞋底發硬,穿的不是膠鞋,而是穿的皮鞋,於是李雲龍立馬選擇撤退。這一個細節書中沒有細說,但是卻是一門大學問,突出了這個時期八路軍對日軍的研究。而這些經驗都是八路軍從慘痛教訓中得來的,幸好當時部隊熱衷於總結經驗,否則恐怕要吃更多的虧。

這一點還要從日軍侵華時期的兩種不同的軍鞋說起,一種是“昭和五式”軍鞋,這種軍鞋用牛皮製造,棉線縫合,有掌釘三十六枚,這種軍鞋非常適合行軍,結實耐用。從1930年定型之後,一直是日軍的標配軍鞋,日本的關東軍就全員都是這種軍鞋。可以說在1940年之前,幾乎所有的侵華日軍士兵都是踩著這款軍鞋。

但是到了1940年之後,日本資源短缺的劣勢便開始暴露,“昭和五式”軍鞋的質量開始大打折扣,變為了豬皮,鞋底也沒有了掌釘,而且鞋底也開始是膠底。到了1941年,日軍又開始列裝質量更差的“昭和十六式”軍鞋,所以新兵幾乎都是穿的這種膠底鞋。只有一些老兵和關東軍是穿著“昭和五式”軍鞋,所以看到一整隊穿皮鞋的日軍,一般都是日軍的精銳師團。

從1937年全面侵華開始,日軍一直是在不斷的動用預備役部隊,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大量日軍預備役士兵進入中國作戰。所以在1940年期間,八路軍就發現了鞋子不一樣這個細節,並且得出了這個經驗。此後但凡遇到穿皮鞋的日軍,都不能貿然進攻,因為這些日軍都是作戰經驗豐富的部隊。而遇到膠底鞋,那就可勁的打。

所以李雲龍從一雙鞋就發現了這夥小鬼子不是虎亭據點的日軍,而是新調來的日軍精銳部隊,於是李雲龍斷定這事有蹊蹺,這次日軍肯定是有什麼大人物在後來。也就有了李雲龍一次伏擊幹掉一車日本軍官的事,可以說從這一點來看,《亮劍》當之無愧應該成為經典,連這樣的細節都能處理好。


小司馬遷論史


因為碰到硬茬了,所以沒有硬上

在李幼斌版《亮劍》第六集中,李雲龍準備打一場伏擊戰,撈點油水,但就是在戰事開打之前,已經做好伏擊準備的李雲龍卻發現,從虎亭據點出來的日本兵腳上的鞋子不對。

李雲龍看到日本兵腳上穿著皮鞋十分驚訝,因為往常虎亭據點的日軍都是穿膠底鞋,這顯然不是虎亭據點的守軍,而是從外地調來的。

對於李雲龍的判斷,身邊的楚雲飛也表示認同,楚雲飛估計這些日軍是華北的第四旅團。事後證明這些部隊的確是華北第四旅團和第九旅團,是日軍駐守在山西的精銳部隊,本次是調動是為了給“戰地觀摩團”保駕護航的。

由於是精銳部隊,這批軍隊的裝備自然比較優越,他們配備的軍靴也是非常好的“昭和五式軍靴”。昭和五式軍靴是在1930年(昭和五年,昭和是裕仁天皇的年號)定型一款軍靴,其採用純牛皮製作,非常結實耐用且防寒抗凍。

由於昭和五式軍靴鞋底裝了32枚防滑釘,後腳跟還安裝有馬蹄鐵,因此腳步聲與其他軍靴完全不一樣,走起路來也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這才引起了李雲龍的注意。

在全面抗戰打響之前,日本只有17個甲種常備師團。由於常備軍數量尚且不多,昭和五式軍靴是能夠做到全面發放的。但即便如此,這雙鞋也是需要士兵自己掏一部分錢的,相當於一名普通士兵小半個月的薪水。(昭和五式軍靴)

不過在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後,隨著日軍規模的急劇擴張,日軍後勤已經難以保障軍靴的質量的。迫於物資緊張,昭和五式軍靴的製作工藝持續縮水。不但放棄了牛皮,改用馬皮、豬皮製作,連鞋釘也不斷減少,最後甚至取消。

到了戰爭後期,日軍已經不再為全軍配備高質量的軍靴了,普通的地方守備軍隊只有膠鞋,而能穿著五式軍靴的部隊必然是作戰能力極強的精銳部隊。

這場伏擊戰開打的時候,太平洋戰爭還未爆發,日軍中的許多老牌師團仍然是在中國戰場上,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

根據很多抗戰老兵的回憶,在全面抗戰前期的日軍甲種師團士兵槍法極好,甚至可以在移動的卡車上命中目標。如此訓練有素的部隊,李雲龍又不傻,自然不會上去硬碰硬。

但李雲龍也沒有就此撤退,首先是因為此時自己已經腹背受敵,就算是撤退也不安全。其次,李雲龍判斷日軍出動如此精銳部隊,必定是要有重要目的,此次行動肯定是有“大魚”。於是他下令全軍隱蔽,不得擅動,靜觀其變。

果然,在經過一夜的等待之後,李雲龍終於等到了日軍的戰地觀摩團這條大魚。由於日軍先頭部隊沒有發現李雲龍部,所以放鬆了對觀摩團的保護,以至於觀摩團身邊沒有多少軍隊護駕,而李雲龍則瞅準時機,一舉將這批觀摩團團滅。


千佛山車神


這是因為李雲龍發現的“日軍皮鞋”並不是普通的鞋子,那是穿著“編上靴”的精銳日軍。李雲龍賊著呢,他本著“只吃肉不喝湯”的原則,豈肯在這種問題上蠻幹?

所謂“編上靴”,正確的名稱是“昭五式編上靴”,這是日本人在戰爭年代做工最精良,用料最上等的軍靴。這樣的隊伍無不是積年的老鬼子,見過風浪,打過打仗,鞋子都如此精良,更何況武器和訓練?

這種靴子有多精良呢?“編上靴”用的是上等的小牛皮,全部採用蠟線一絲不苟的縫製完成。因為缺乏橡膠,所以採用了哪個時代最好的七層硬牛皮製底,光這做工放現代也不是廉價貨。

因為牛皮鞋底沒有紋路,不防滑,因此“編上靴”採用了35-44顆鋼釘作為鞋底,鞋跟等部位還可以釘鐵掌,防滑防刺能力極佳。這樣的鞋子雖然非常沉重,但卻十分實用,成為昭和5年以後一批老鬼子的標配。專用於“徒步”部隊,戰車兵、駕駛兵反而會去掉鞋釘,因為那樣會更滑。

不過“編上靴”雖然精良,日本人自己卻也負擔不起,所以這樣的軍靴通常一個人也就一雙而已,普通部隊用完是不會再配發了。而且後期的日本兵可就沒了這個待遇,有些部隊穿的雖然也是“編上靴”,但“編上靴”也分“規格低下品”和“代用編上靴”。前者算是降級的編上靴,後者根本是另一種東西了。

“規格低下品”是根本沒有鞋釘的,很多地方的工藝和用料也下降不少,但總的來說也還算是精品。除了牛皮光面外,還有翻毛等樣式。

“代用編上靴”多采用豬皮、馬皮、水牛皮甚至是鯊魚皮、帆布等材料,做工也是良莠不齊,鞋底的“昭和5”也變成了“ロ號、波號、仁號”等等,強度下降的厲害。戰爭末期還出現了木頭底的鞋子。

但是呢,“編上靴”雖然精良,但這種鞋子很悶,非常燒腳,重量又大,在穿著上並不能算很舒貼。

在很多情況下日軍普通部隊也不願意拿這種“一輩子只有一雙”的軍鞋當耗材,所以他們也打起了日式草鞋或穿起帆布腰軍鞋,還有一種分趾的膠面布鞋。

在那個年代,日本人資源短缺,他們打出的口號是“為了你將來參軍的弟弟和兒子節省”,讓軍人們極力愛護自己的衣物,所以沒有必要的時候,日本軍隊不光脫下軍裝,連鞋子也是捨不得穿的。精銳部隊在配給方面會好得多,士兵在維持形象方面也做的更好,所以他們並不會過分在乎一雙軍靴會不會被磨損掉。

抗戰時,八路軍曾經吃過“編上靴”的虧,因為日本人長期穿著這種軍靴訓練,所以他們即便在山地也能健步如飛。八路軍看到日軍粗重的軍靴認為“笨重”,結果一開打才發現對方穿鞋的比光腳的還能跑。

也正因為八路軍吃了“編上靴”太多的虧,才藉此總結了不少戰鬥經驗,有些部隊別說看,拿耳朵聽行軍腳步都能聽出鬼子部隊“精銳不精銳”。那些被打成慫包的守備軍很多根本就沒配發“編上靴”,只有膠鞋和96式冬靴,因為他們不需要長距離行動,只需要守炮樓。

李雲龍大抵也是受過這些日軍精銳老鬼子的虧,所以對穿了牛皮靴的老鬼子精兵非常在意,知道這些部隊不是普通守備部隊或者垃圾憲兵隊,故而採取了更慎重的戰鬥態度。


真要是傻乎乎愣頭愣腦上去了,那還是老李的畫風嗎?大家說是不是?


王司徒軍武百科


李雲龍看見日軍穿的是皮鞋,就判斷出這支日軍是從東北過來的關東軍!關東軍是日本最早進入中國的一支精兵,他們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鬥意志高,是一支能征善戰的殘暴之師!李雲龍牙口不好,要想吃掉這支關東軍明顯是力不從心,搞不好還會被反噬,因此李雲龍果斷撤退!



日本關東軍在九一八事變後佔領了中國東北三省,並長期駐守此地扶持偽滿洲國。關東軍的任務是防備蘇聯南下,維持朝鮮、東北地區的治安,掠奪佔領區的自然資源!那時的關東軍都是老兵,他們身經百戰,罪惡累累!1939年關東軍與蘇聯有過一戰儘管日軍慘敗,但是蘇軍也傷亡慘重。之後兩軍各自維持現狀,相互之間都忌憚對方!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日軍兵力漸漸枯竭,關東軍精銳被抽調到其他戰場作戰!日軍對國軍採取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的戰略,集中大量兵力對八路軍的敵後根據地進行掃蕩。李雲龍的獨立團戰鬥力強,可以擊敗日軍一個步兵聯隊,可以擊潰偽軍一個師。但是對於精銳的關東軍李雲龍不敢輕易下手,以免失船落水!

李雲龍精明強幹,對於不瞭解的敵人他不會輕易下手,一旦摸清了對手底細,相好了破敵之策,他就會猛虎下山,一擊必殺!李雲龍想讓其他部隊先試試關東軍戰力,瞭解之後再下手,不想給他人做嫁衣裳!因此老李果斷撤退,不懲匹夫之勇!



大秦鐵鷹劍士


李雲龍為什麼看見穿皮鞋的日軍,便立馬撤退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批穿皮鞋的日軍部分,是能征慣戰的老兵,是屬於日軍的精銳部隊。在當時情況下,根據我軍的裝備以及戰鬥能力,和日軍的精銳部隊硬碰硬不討好,也實在沒有必要,為了保存實力,撤退是相對較好的選項。再加上亮劍中的李雲龍是什麼人?沒有大便宜佔,他能硬碰硬?

為什麼一看到穿皮鞋就可以斷定這批軍人是精銳部隊呢。

個人翻閱過相關資料,且聽我慢慢道來:

日軍穿的皮鞋,估計是昭和五年設計定式制皮鞋。昭和就是日本鬼子天皇裕仁的年號,五年顧名思義,就是他當天皇的第五年。

這批軍鞋,當時是供給日本在二戰爆發之前的訓練有素的17個常備師團。也就是說,穿這批軍鞋的不是後面拼湊人數的軍隊,而是訓練有素的老兵。這批老兵戰鬥經驗極為豐富,槍法極好,據說到了抬起槍就有的地步,極其難纏。

這皮鞋其實有兩種:

1、光滑皮子在外面的皮鞋

如下圖所示:


2、翻毛大皮鞋

也就是說,與上面的相反,皮子毛躁面在外。如下圖:

這兩種皮鞋也叫編上靴,在日文的意思就是高腰皮靴的意思,鞋幫位置高於踝骨,可以完全包裹住腳踝關節。

在初期的時候是用上等黃牛皮製作,棉線縫合,鞋面有五對沒上漆的鞋帶扣,而鞋底,採用硬底鞋跟,而且布有26到39顆不等的鐵釘,靴後跟處還嵌有近10毫米厚的馬蹄形鐵掌。為了防水,鞋面還用上了翻毛鞋面(絨面革)。

所以,這種軍鞋在使用中不僅經久耐用,而且防滑功能也不錯。

日軍大隊士兵行軍時,靴底也常會傳來金屬與地面的碰擊聲,這種聲音被作為耀武揚威的侵略者“鐵蹄”踐踏的寫照。

而這種極為耐用的靴子其實也極大的減輕了日本後勤的壓力。

但是到了戰爭的後面,物資越來越缺乏,這種昭和5式的鞋便開始偷工減料,顯示用馬皮做,在後面就開始用豬皮和鯊魚皮,最後甚至開始用橡膠來代替。鞋釦也從一開始的5對慢慢的削減為3對;而那個鞋底上的釘子也慢慢的消失掉。

除了常規的這種鞋子,日本鬼子其實還有另外一種鞋子,被稱為忍者鞋的,一般是平時非行軍上的休閒的時候穿的,具體如下圖: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了。


開心娛樂小墨魚


《亮劍》裡滿滿的都是軍事知識,老兵能在戰場上生存得更久,靠的就是作戰經驗豐富。李雲龍從山下鬼子行軍的鞋底上看出異常,情知絕不是虎亭據點駐防的日軍,事出蹊蹺必有妖,出於戰場直覺立即命令打埋伏的一營撤退,這叫敏銳,但是已經撤不下來了。

這裡沒有關東軍什麼事,華北日軍為了給“戰地觀摩團”保駕護航,出動的是第四和第九混成旅團,都是日寇駐山西第一軍的精銳野戰部隊,所謂“鞋底”不同,其實就是“軍鞋”不同,李雲龍這樣的老兵雖然叫不出來日軍軍鞋的制式型號,但走路的區別還是比較門清的。
二戰日軍士兵腳丫子上穿的有好幾款軍鞋,最常見的一種是“昭五式”軍靴,也是我們最熟悉的鬼子皮鞋,跟昭五式軍裝一起定型於1930年。它的日本俗稱叫“編上靴”,設計理念仿自19世紀的法國軍隊,用牛皮製造,用棉線縫合,顯著特點是有5對未上漆的鞋帶扣、36顆鞋掌釘。
隨著戰爭的擴大,日本物資短缺的弊端顯露出來,“昭五式”牛皮軍靴逐漸開始質量縮水,材料使用豬皮,後期型鞋底改為橡膠質,鞋帶扣減少到3對,鞋釘減少到23顆。1941年又列裝了“昭十六式”軍靴,但質量更差,甚至連鞋釘都取消了。
即便如此,對於日軍普通士兵來說“昭五式”軍靴仍然是寶貝,是長途行軍和作戰的必需品,並且領過一次之後不再配發,所以鬼子們對軍靴非常愛護,沒有作戰任務時,在軍營裡都穿“分趾鞋”或“軍用拖鞋”,甚至有穿自己從家鄉帶來的草鞋,因為日軍士兵大部分都是農民。
因此,當李雲龍發現山下的鬼子走路腳底發硬時,便知道穿的是“昭五式”軍靴的早期產品,什麼意思呢?一定是戰鬥經驗豐富的“老鬼子”,也就是日軍用來機動作戰的精銳部隊,這批37年來華的鬼子兵射擊幾乎做到了“抬槍就有”的地步,非常難以對付,跟這樣的日軍部隊作戰,八路軍就算是佔據地利,傷亡也一定小不了,賠本的買賣老李是不幹的。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日本擁有“現役士兵”38萬人,“預備役士兵”73萬餘人,“後備役”87萬餘人,“第一補充兵”158萬人,“第二補充兵”90萬人,這也是野戰補充和擴編新部隊的動員順序。一般來說,現役除外,前兩者都補進了野戰精銳師團或獨立旅團,後兩者基本用於治安師團和守備部隊,戰鬥力區別還是很大的。
類似於虎亭據點的駐防鬼子,一定是三流守備部隊,動員入伍時間較晚,穿的也是“昭五式”軍靴的縮水版,橡膠鞋底,當然也是八路軍最喜歡的作戰對象,菜唄。李雲龍故意安排隊伍去徵糧,釣的就是虎亭據點的小魚小蝦,沒成想趕上了鬼子的大規模行動,咬鉤的是一群“鯊魚”。
於是突然間獨立團一營陷於日軍縱深,四面全是鬼子,大白天撤退顯然死路一條,於是李雲龍決定繼續在山上隱蔽待機。一夜苦等後,服部少將的“戰地觀摩團”來了,一條大肥魚上鉤。


藍嘟國際娛樂圈


因為李雲龍憑他多年的征戰經驗可以判斷穿皮鞋的日軍是關東軍,裝備優良。

李雲龍能夠晉升為團長,其指揮能力一直受到了眾人的認可,就算是旅長和師長時常對他批評教育,但是也從沒有否定過他的能力。李雲龍參加共產黨時間比較早,是跟著陳賡這些將軍一起經歷過紅軍長征的,其見識和閱歷也是非常人所能比的。見到穿皮鞋的日軍,李雲龍一眼就判斷出了這批軍隊是關東軍,所以下達了撤退指令。

而關東軍作為日本侵華的第一批軍隊,其裝備和穿著都是非常好的,一直是日本的王牌軍隊,這隻軍隊在東三省養精蓄銳多年,曾和蘇聯有過一站,雙方都是損失慘重,因其殘暴而出名。憑藉李雲龍一個團的兵力別說拿下它,就算拼光全團,也不能對它造成多大的損失。

關東軍本來是一直駐紮在東三省的,是用來防止蘇聯南下的,而且日本的武器,軍工廠多在東北,所以需要去維護治安,控制資源。但是戰爭僵持到後期,日本已經沒有多少兵力可以調動了,所以才被派到其他戰場作戰。

面對這些精銳的關東軍,李雲龍是不敢輕舉妄動的,曾經李雲龍也是為自己的輕舉妄動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的,所以李雲龍下令撤退是非常有道理的。多年來李雲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也是李雲龍的智慧所在。


小頭頭衛士


為何李雲龍一見日軍穿的是皮鞋之後,就立馬撤退呢?這個問題很簡單——李雲龍害怕了!

有人說了,大老李什麼禍都敢闖,什麼仗都敢打,他最不怕的就是日本鬼子,你汙衊我們偉大的獨立團團長李雲龍,你是個精日分子。

你奶奶個纂兒,要是真有這種思想的話,這人腦殘和自卑到什麼地步了。首先你要明白,李雲龍他是人不是神。舉凡是人,都有害怕的時候。李雲龍會打仗、能打仗、敢,這些都不假,但不能因此就說明李雲龍什麼仗都敢打。

李雲龍表明是個莽撞人,但是內心縝密,並不是什麼仗都能打敢打。一個優秀的指揮官不是在於敢不敢打仗,而是會不會打仗,打仗不是兒戲,消耗的是士兵的生命和戰略物資。老李恰恰做到了審時度勢,該打的打不該打的趕緊認慫,既然“不讓咱老李發財了”,那就來一個風緊~扯呼吧。

在《亮劍》之中,李雲龍用望遠鏡看到來犯的日軍穿著打扮之後,特別是看到腳穿皮鞋之後,立馬意識到這些日軍不是紛紛之輩,百分百日本精銳。這就如那句廣告詞“不是每一杯牛奶都叫特侖蘇”一樣,也不是“沒一個日軍都能穿皮鞋”,只有最精銳的連隊才有這樣優良的單兵裝備。

因此老李感覺這一仗無論如何也不能打,如果冒然開打,自己就算能勝,也是慘勝,到時候獨立團就被打散了。再者他也知道,獨立團顯然是無法與這樣的對手交手的,對手太可怕。

既然知道可怕,那麼就心底害怕,既然害怕,那就要老老實實認慫。先跑了再說,打仗有的是機會,但生命就這麼一次。等以後有了能力,再打不遲。因為,李雲龍撤退了,獨立團勢力保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