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伶陸素娟

三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末,坤旦充實著京劇戲臺,劇目異常豐富,角兒演技十分嫻熟,戲曲舞臺非常紅火。民國戲園子對所有人開放,觀劇者已改男性一統劇場的局面,老少婦孺皆可登堂各佔一席。女賓進戲園帶動坤旦角兒崛起, 戲曲審美取向由生走向旦,由乾變為坤。坤旦兒的戲,令觀劇者眼花繚亂。花團錦簇、清新靚麗,嬌柔嫵媚、鶯歌燕舞才夠得上賞心悅目。在四大名旦之後,更有一大撥坤旦粉墨登場,她們爭紅鬥豔、大方自然,色藝雙絕、繽彩紛呈,何其熱鬧。有一股擋不住的女性自然美,吸引無數男人眼球。

一代名伶陸素娟

陸素娟

在三十年代中葉,京劇舞臺最火爆的時期,曾出現一位令北京戲迷喜愛的梅派大坤旦,是一位今人知者已少,到現在已被京劇圈漠視和淡忘的一位大美人 --陸素娟。陸素娟沒有拜過梅蘭芳,梅蘭芳也沒有教過她。但她上演的全部都是梅派戲,登臺時用的全部是梅家的班底,文武場、連扮裝包頭的,後臺檢場的,無一不是梅劇團原班人馬。蕭長華、姜妙香、劉連榮、朱桂芳、諸如香、孫甫亭、王少亭,這一班梅劇團同仁全部陪她演出,連大武生尚和玉都在內。徐蘭沅的胡琴,王少卿的二胡。你看看這些人吧,在京劇界 可圈可點,都是大牌的大牌。著名琴師徐蘭沅,綽號"徐督辦",捧素娟為主演,以陸代梅。 她主演的一些梅派名戲,如《宇宙鋒》、《鳳還巢》、《洛神》、《霸王別姬》等都頗具梅派之神韻,每一個角色都唱做皆精,融合得體,剛柔相濟,獲得場內滿堂喝彩。老戲迷無不感嘆,無不喜悅。看陸素娟的戲,等同看梅蘭芳,這才是"望梅止渴"之效應。因為1932年梅蘭芳去了上海,在京城此一時期,北平的京劇戲迷們,無法看到梅蘭芳的演出。

這麼一位大美人 陸素娟乃何處來的仙女 ?

陸素娟, 蘇州吳縣人,1907年出生於貧苦家庭,度日艱難。七歲時,父親無奈把她送到蘇州城裡一家茶樓當丫頭。陸素娟眉清目秀,聰明伶俐,老闆看出她有靈氣,便聘請琴師教她演唱戲曲和姑蘇民謠,並學習彈三絃、拉二胡、彈琵琶。陸素娟穎悟過人,學藝專心,進步很快,更難得她嗓子甜美,在茶樓演出時挺受歡迎。1923年,陸素娟16歲,吹、拉、彈、唱得心應手,她的崑曲、京劇清唱和二胡、琵琶獨奏,已成為那家茶樓的保留節目,茶客紛紛慕名而來。某日從北平來了一位華貴的客人,自稱是北平一家遊樂場的管家,奉老闆之命到蘇州來物色人才。才進茶樓,一眼就看中了陸素娟,願出大價錢將陸素娟買走。陸素娟純樸善良,同時也想出去闖闖,在北平客人支付給她一筆不菲的安家費後,含淚告別父母親人,便隨同客人去了北平。

到了北平,她被帶進前門外韓家潭邊一幢中西合璧、有二層樓閣的四合院,名叫環翠閣,四周綠樹環掩,鬧中取靜。陸素娟在青樓環翠閣中排行第八,人稱"陸老八"。老八陸素娟,麗質天生,聰穎過人,又略識文字,善於歌唱,所以一經掛牌,即名噪九城,一時軍政大員、名流富翁及銀行家們都趨之若鶩,當時,光顧環翠閣的不少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們開始只是為了消閒,現在,卻是慕名而來,欣賞陸素娟的才藝,來聽她的摺子戲清唱。有這些社會名流捧場,陸素娟越唱越紅。當時的年青少帥張學良,從瀋陽專程到北平,化裝成青年富商到環翠閣聽陸素娟清唱,讚歎之下,留下一首七絕和二百塊銀票的紅包。北平報界的張季鸞、張友鸞、耿小的、王柱宇,寫戲評的王愛真、陳血兒、徐軼凡,新聞界的活躍人物《益世報》駐京記者、神州通訊社記者管翼賢, 中國近代著名報人,很高聲望與影響的成舍我,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張恨水, 燕京大學教授林宰平、陳西瀅、許地山;北京大學、教授錢玄同、劉半農、陶履蓀;詩人徐志摩、報人胡政之 ,北平鹽業銀行總經理王紹賢,都曾慕陸素娟之名造訪環翠閣。這些社會賢達名流的造訪,比軍政顯貴更能抬高環翠閣的身價,使陸素娟 名滿京城。北平《世界日報》、《世界晚報》副刊的王愛真、《北平晚報》的陳血兒、《京報》的徐軼凡等戲評人,都特別欣賞陸素娟的才藝,常常撰文評介,繪聲繪色,讚歎不已,他們是北平城裡“陸老八追星族”的核心分子,陸老八的大粉絲。京城民國四公子張伯駒結識後,作詩為證:

竊符救趙一劇編,

  窯變名伶有素娟,

  多謝琴師徐督辦,

  梅家班作陸家班。

  這是張伯駒在《紅毹紀夢詩注》中寫梅派青衣陸素娟的一首詩。並在註釋裡說明:"以妓為伶者謂之窯變。南妓陸素娟因與王紹賢關係,從徐蘭沅學梅派戲,曾與餘演《游龍戲鳳》、《打漁殺家》。東北失陷後,梅移居上海,徐組梅之班助陸演唱,並編排《竊符救趙》一劇。"督辦"乃徐之別號也。" 陸素娟在環翠閣,名聲鵲起,追捧者和護花使者大有人在,最後 委身給北平鹽業銀行總經理王紹賢,成為富佬的姨太太。王紹賢是個戲迷,也是知名票友,在陸素娟身上化了大量功夫和金錢,扮演了一個痴情的“護花使者”。王紹賢,對她甚為捧場,除每月供應一兩萬銀圓作日常開支外,還特撥了一筆演戲專款銀圓八萬元,作為基金。那時一元銀圓,和一元美金差不多少,這種大手筆,實在令人咋舌。作行頭、置頭面、定製桌圍椅幔、大帳守舊以外,每次演出的配角、場面,和後臺工作人員,一系列開銷,全由王紹賢供給。可就費了銀子啦。

一代名伶陸素娟

民國四公子


陸素娟在韓家潭西口的環翠閣期間,著名琴師徐蘭沅為素娟吊嗓, 發現她是一塊璞玉,倘能經過精雕細琢,必然成為玲瓏剔透的琳琅美器。所以這位綽號"徐督辦"的琴師,一方面教授陸素娟梅派藝術的念唱做舞,一方面召集梅劇團原班人馬蕭長華、姜妙香、劉連榮、王少亭、楊盛春、姚玉芙等 、捧素娟為主演,以陸代梅。 武把子從朱桂芳學習,唱腔由琴師徐蘭沅為之說戲,做功與舞臺則是教師爺蕭長華。加上陸素娟天賦甚佳;領悟力強,能夠努力鑽研,留心揣摩,又肯用功苦學,雖學戲時間不長,但進步很快,所以儼然梅派傳人。幾經試演,居然聲容並茂,頗得好評。 在北平鹽業銀行總經理王紹賢的金錢支持下,陸素娟就組班下海,正式當了京劇演員。

一代名伶陸素娟

陸素娟與朱桂芳(右)合演《西施》


陸素娟的班底其實就是梅蘭芳班底全班人馬。班底之硬,一時無兩。梅劇團的主要演員丑角肖長華、小生薑妙香、花臉劉連榮、武旦朱桂芳、老生王少樓、琴師徐蘭沅,為其輔弼,可以說是梅蘭芳劇團全新大合作,併成立了“承華社”,意思是要繼承梅畹華的衣缽。梅蘭芳看陸素娟的演出,表示讚賞。荀慧生看陸素娟舞臺表演也頻頻點頭叫好。陸素娟演審頭刺湯,蕭長華為她佩湯勤;演法門寺,蕭長華為她 佩賈桂;鳳還巢佩朱千歲,西施的太宰豁,廉錦楓的漁夫,女起解的崇公道等,不論戲多戲少,蕭長華助她,勢必演得出色。小生泰斗姜妙香為其配演《玉堂春》中的王金龍、《鳳還巢》中的穆居易、《俊襲人》中的賈寶玉等更是技藝超群,相得益彰。著名武旦朱桂芳為其配演《西施》中的對打宮女、《廉錦楓》中的蚌精等都是翠羽飛揚,舞姿飄雪。他們共同的特點是戲德高尚,雖然論資歷和、名氣都在陸素捐之上,但為其配戲絕不喧賓奪主,而且映襯適宜,水乳交融,恰到好處。 有這麼硬的梅派班底輔助,有這麼高的雅士名流吹捧,有這麼棒的新聞媒體渲染,有這麼多的梅粉追星,陸素娟咋能不紅?她的出現,驚震戲院,她的表演,顛倒眾生。一個比梅蘭芳更漂亮的梅蘭芳!“女梅蘭芳”之名,迅速紅遍皇城。色藝雙絕的“女梅蘭芳”,令人驚喜交集,趨之若鶩。北京前門中和園戲院連年日日笙歌不斷、車水馬龍,盛極一時。

一代名伶陸素娟

陸素娟之《霓虹關》


這麼一位年輕坤旦在皇城紅到何等地步?

陸素娟的學梅,下了深刻的功夫,除梅派的老戲,如《御碑亭》、《寶蓮燈》、《三孃教子》

等以外,對梅獨有的本戲, 陸素娟都能應付裕如。《西施》、《太真外傳》、《俊襲人》、《宇

宙鋒》,她都演出過, 更不在話下。陸素娟的劇藝長處,除了學梅有根底,在場上還肯賣力,頗有自信心。與任何名伶大角同臺,她絕不緊張怯場。

陸素娟與南北兩位霸王,楊小樓與金少山都合作演過《霸王別姬》,

一代名伶陸素娟

陸素娟與楊小樓的《霸王別姬》


在民國二十六年(1937)的十月二日 ,在北平西長安街的新新戲院演出義務戲,開場戲不說,第二齣是李萬春、毛慶來的《武松店》。第三齣壓軸《拾玉鐲》連《法門寺》乃是“冬皇”孟小冬趙廉、尚小云宋巧姣、小翠花孫玉姣、郝壽臣劉瑾、慈瑞泉前劉媒婆後賈貴。第四齣,也就是大軸,正是楊小樓、陸素娟合演《霸王別姬》。楊小樓的《霸王別姬》,是他絕作,除了與梅蘭芳合作稱為雙絕,他輕易不肯與他人合作這一出。但陸素娟與楊小樓同臺,是她的福分和榮耀,也是她的能耐,充分呈現她的雍容華貴 ,梅派功底,是為大角風度,不負色藝雙絕的“女梅蘭芳”之冠名。

同年十二月四日,又是一場義務戲,戲目為:(一)王福山、朱桂芳《打瓜園》,(二)李多奎《釣金龜》,(三)李桂雲《紡棉花》,(四)奚嘯伯、王泉奎《捉放曹》,(五)大軸金少山、陸素娟的《霸王別姬》。先有與楊小樓大牌合演,她都能平分秋色,現與金少山同臺,自然遊刃有餘,無所畏懼。因此,這一晚上的戲, 所得的熱烈掌聲,超過金少山 ,金少山成

了配角。同時,與楊、金兩次合作的《別姬》, 令所有觀眾,以她為梅蘭芳代表啦。這一年頭是陸素娟演戲史上,最輝煌靚麗的日子。

京城民國四公子張伯駒,也是京劇大票友 ,更是風流倜儻,也奔陸素娟之美貌,湊興與陸素娟合演《游龍戲鳳》《打漁殺家》,竟把餘叔巖也帶進陸素娟的圈內來。張伯駒把與陸素娟合演《打漁殺家》一事告知餘叔巖,餘叔巖甚為高興,吩咐張伯駒說:“叫她來,我給她說說。”餘叔巖不但對他演的老生戲造詣很深,對《打漁殺家》蕭桂英角色的地位、身段,也瞭如指掌,何況他與梅蘭芳合演多次。他所說的蕭桂英身段,自然梅派真傳了。陸素娟聽說,當然求之不得,欣喜若狂,馬上到餘府領教。演出之後,滿堂叫好,皆大歡喜。餘叔巖、張伯駒、陸素娟三人都很滿意。陸素娟為了感謝餘叔巖的指教,請餘叔巖和他兩位女公子,到六國飯店去品嚐西餐,以至道謝。餘叔巖即興攜二女前往,席間談笑甚歡,陸素娟和兩位餘小姐多也相處得很融洽。第二天在《立言報》上,刊登了陸素娟請餘叔巖和他兩位女公子吃飯這件事,當然是引人醒目的花邊新聞。餘叔巖看報大怒,認為他女兒乃是名門閨秀,怎麼能與青樓女子的一同上報。餘叔巖到報館要求更正,《立言報》總編金達志卻不是省油的燈,說明報道屬實,陸素娟是環翠閣名妓不錯,和你家小姐同席也是如實報道,沒有什麼要更改的。餘叔巖為此生了幾天悶氣,經雙方友人調解,不再擴大,《立言報》也沒有再提這段,算是不了了之。此後,餘叔巖嚴厲囑咐兩個小姐要謹言慎行,交友宜選擇。從此陸素娟無臉面再往餘家去了。戲子與妓女還是有區別的。

一代名伶陸素娟

張伯駒


這麼一位青樓南妓有何能耐佔領梅舞臺?

陸素娟的才藝一時無雙,在京劇舞臺的成就無人能及,以“女梅蘭芳”之名佔領梅舞臺非她無二。在眾多的梅門弟子中, 以色藝俱佳著稱者只有陸素娟與後起的言慧珠。陸素娟大紅大紫時,言慧珠才剛剛起步。在舞臺與楊小樓、金少山都合作演過《霸王別姬》也唯獨陸素娟。票房效應之高,盛名至極的坤旦,在近代京劇史上打著梅派旗號,領著梅家班,獨演梅家戲,除陸素娟沒有第二人。

有如此之成就,究其緣由,所以然者何呀?其必曰:天時地利人和也。

只能說明在30~40年代,戲曲觀眾的群體及視覺觀發生變化。戲曲觀眾由公子哥獨霸戲院逐步變成男女老少咸宜。舞臺由清一色雄性佔領觀眾視覺,走向雌性更入觀眾法眼。此乃天時。京城是京劇從形成起步到成熟紅火的所在,梅蘭芳之梅派為旦角魁首從出生到鰲頭都是京城戲迷捧出來的,戲迷和梅粉沒有哪個城市能與北京相比。陸素娟打著梅派旗號,在京城演著循規循距的梅家戲,自然得之地利。梅劇團原班人輔佐,琴師徐蘭沅為之說腔,教師爺蕭長華為之說戲,姜妙香、朱桂芳為其配演,楊小樓、金少山與她合演,梅蘭芳、荀慧生為她點贊,報界替她吹捧,更有銀行家甘心出資,豈不人和到極點。奔她藝術去的人,佔十分之六,而另外十分之四,應是衝她色相而去。陸素娟美豔絕倫,臺上古典美,臺下現代美。墨髮側披如瀑,素顏清雅,面龐淡淡然笑;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眇兮實在是秀色可餐。陸素娟每一登場,薄施脂粉,淡掃蛾眉,儀態萬千,雍容華貴,那種明豔照人,光芒四射,令在場的前清遺老、小腳富婆、民國公子、閨房靚妹、男女老幼,眼光都集中在她一人身上。怎不顛倒眾生,迷翻群體。前門中和園戲院笙歌不斷、車水馬龍,焉能不盛。

一代京劇名伶命歸何方,魂斷何處?

"七·七"事變爆發,北京變成危城,陸素娟的戲班也就難以維持,陸素娟的藝術生涯隨盧溝橋一聲炮響,嘎然而止。現在很多資料說陸素娟因病死於湖北老河口。為什麼去湖北老河口?得何種疾病 而歿?說法眾雲不一。陸素娟之女王志怡現還健在,不知她可知否?她願說否?

一代名伶陸素娟

陸素娟 王志怡


一種從正能量自作肯定姿態的資料記載是:

北平淪陷後,陸素娟義不事敵,規勸丈夫無論如何不能留在北平城內與日偽來往。與王紹賢輾轉到了香港。在香港聽說以程潛為司令官的天水行營,組織了一支京劇戰地演出隊,陸素娟不顧王紹賢勸阻和戰地危險,離開條件優越的香港,毅然前往老河口,參加一支臨時組成的抗日演出隊。她的京劇清唱和演出大受歡迎,將士們和老百姓都爭著看她的演出,大家都以“女梅蘭芳”來老河口演戲為榮。由於旅途勞累,加上連場演出,身體原本有宿疾,陸素娟則臥病不起。經醫生檢查,是肺病復發。

戰地困頓,無特效好藥,十餘天下來,陸素娟病情加重,竟不幸死在老河口鎮上的福民醫院,

她被當地軍民安葬在老河口的牛頭山麓。

另一像似負面不清不楚的資料記載是:

王紹賢與陸素娟生有一女,但卻不能許以婚嫁。陸素娟對這種非妻非妾的尷尬地位也難以長期容忍下去,二人終於分手。彼時,陸素娟聲名日隆,隨之而來的各種追求者蜂擁而上,對她糾纏不休,給陸素娟造成沉重的心理壓力。有地位的人不會明媒正娶地找她做夫人。而她又不甘心嫁一個平頭百姓,無奈之中她選擇了軍界名將馮治安。

“七七”事變之後,馮治安奉命率軍撤出北平,陸素娟毅然捨棄了“紅伶”的粉墨生涯,顛沛相隨。由於戰地條件艱苦,陸素娟在隨軍途中得了肺結核,因得不到正常治療,日重一日。一次日寇飛機轟炸老河口,由於過度驚嚇,陸素娟流產大出血,搶救無效,一命身亡。死後,馮治安因戰事激烈,也不能親自料理喪葬,遂命副官張明誠全權處置。張副官選了老河口郊外一塊墓地,草草葬埋,墳前立了一塊墓碑,上書“陸素娟之墓”,便急急回軍覆命去了。抗戰勝利後,馮治安命張副官去老河口尋找墓地,意欲鄭重遷葬。然而,陸素娟之墓早已在戰爭烽火中蕩然無存了!

關於陸素娟之死,在百度上查陸素娟,僅說是:逢“七七”事變,素娟悄然南下,不幸行至漢口,即染時疫而歿,年未三十也。

在百度上查王紹賢,沒有消息。查陸素娟時得知,當年北平鹽業銀行經理王君紹賢,對素娟極為賞識,揄揚支持,不遺餘力。

在百度上查馮治安,1936年,馮治安任第三十七師師長兼河北省主席,從配夫人陸素娟抗戰期間因肺病逝世,和馮沒有子女。

一代名伶陸素娟

馮治安


在百度上查王志怡,女,京劇旦角。為國家一級演員。 出生1936年,農曆丙子年,生於北京。母親為梅派演員陸素娟。

歸納百度消息,1.陸素娟1937年死於湖北;1937年幾月?未知。死於湖北何地,不確定。

2.陸素娟與王紹賢那年何月分手,不知。陸素娟與馮治安那年何月婚配,不知。

3.1937年7月29日,北平淪陷。從1937年到38年,馮治安一直在河北。沒有去湖北,陸素娟因何去湖北?與誰去的?

而一代佳人,從此香消玉殞了,從以上資料來看,沒有一個消息可以相互印證。

說法眾雲不一,卻而無法辯證真偽。陸素娟之女王志怡現還健在,不知她可知否?她願說否?

王志怡學梅也學張,演技和美貌都無法與其母相比,解放後梅先生念她母親,推薦王志怡從姜鳳山先生學習梅派。張君秋念她是陸素娟後人,教他幾曲戲碼作糊飯本領。王志怡現執掌梅派教官之大名,收了湖南省京劇保護傳承中心男旦黃璜為徒。

陸素娟嶄露頭角短短數年,竟達梨園坤旦頂峰,被譽稱為一個比梅蘭芳更漂亮的梅蘭芳!色藝雙絕的“女梅蘭芳”!應列梨園史冊以記之。能否?非也。現在只能做飯後茶餘之閒聊話題。悲伢!因北京淪陷,從舞臺銷聲匿跡,不知蹤跡,時人雖然多有猜測,卻不得實情,成為劇壇之謎。迷也! 此文推出,是為緬懷梨園佳麗名伶陸素娟,也願求知情者解此劇壇之謎!更願黃璜之師、陸素娟之女王志怡道出真情,還原一個全本的陸素娟。

借《洛神賦》中麗詞悼念一代名伶陸素娟: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

哀一逝而異鄉。

一代名伶陸素娟

陸素娟之《洛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