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公立幼儿园以玩为主,这样会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海水one


现在的公立幼儿园以玩为主,实际上,很多的私立幼儿园也是以玩为主的。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短跑,你很难说在孩子本应玩耍的幼儿园阶段是起跑线。

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发展指南》,其中提到,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尽管其中的很多指南和目标还不是很完善,有待商榷和改善,但主体还是很符合儿童发展的。只不过在实际实行中,因为体制和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等原因,再加上公立幼儿园老师属于编制内,很多的培训学习不到位,导致公立幼儿园还有很多的弊端。但是以玩为主的教学模式我还是很肯定的。

我给女儿选择的幼儿园就是以玩为主的华德福理念幼儿园。当时和身边朋友说起孩子幼儿园什么也不教,就是玩时,朋友那种不理解和轻蔑的眼神啊,至今都忘不了。

正如《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刚接了一杯开水,孩子要去拿,你大声吼孩子“烫!”,孩子急忙缩手,实际上孩子真的理解了抽象的“烫”这个词了吗?没有!孩子只不过是被你恐惧的表情和急迫大声的声音吓到了。让孩子真正理解烫这个概念,只需要抓着孩子的手,轻轻地碰一下杯子,孩子感受到了“烫”,也就理解了“烫”,当下次孩子再要碰刚从锅里舀出来的汤时,你告诫孩子:“宝宝不要碰,烫。”孩子就会立刻联想到被烫后的感觉,不会再因为好奇继续下去了。

孩子什么也不教,就一定是零起点,除了玩什么都不会吗?

我女儿幼儿园里,每天的晨圈、再见圈、饭前感恩歌等,好多的都是古诗词和画面感特别强的故事,老师并不刻意教孩子,而是每天的熏陶,等过了一个月的时间,看孩子们大都会唱了,再根据季节和节气等更换曲目和故事。

每月一次远足,去年一年的时间都是去爬我们当地的封龙山,最开始几次由家长陪同,后来不管是3岁还是4岁,全部由老师带领,自己背着水壶和装上午餐的书包,除了锻炼孩子的身体和独立能力,还能让孩子感受一年四季山上不同的风景。

每月一次的跳蚤市场,除了培养孩子的财商基础,数学的加减法也会派上用场。孩子们从最开始的一元钱一个,两个两元钱,到一个玩具三块钱,给五块钱找三块钱,甚至更大数的加减法。


撇开幼儿园每天的教学内容不说,孩子在4-6岁有一个识字、数数和书写的敏感期。我女儿现在四岁半,笔画简单的汉字几乎都认识了。在四周岁时,每次给女儿读绘本时,女儿都让我指着书名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给她看,甚至她感兴趣的内容,她也有如此要求,不知不觉,很多简单的字都认识了。

这段时间,除了画画,她开始尝试着“画字”,不是写字,在女儿口里是“画字”,而且真的是在画字,除了形似,画出来的就是一幅画。

利用好孩子的敏感期,给与孩子充分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再加上家长适当的引导,孩子绝对不可能一张白纸的进入小学,并且孩子没有体会到学习的痛苦,也就无从有厌学情绪一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