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一文讀懂|臨床實戰

類風溼關節炎,一文讀懂|臨床實戰

類風溼關節炎是沒有明確病因的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是最常見的慢性多發性炎性關節炎,發病率為1%~2%。該病的表現可以從輕微到嚴重。10%~20%的患者病情不斷進展,需要積極進行藥物治療。

遺傳因素增加了進展性類風溼關節炎15%~70%的風險。

典型臨床特徵

類風溼關節炎(RA)起病隱匿,表現為手和足的小關節疼痛和僵硬。疼痛持續存在,而不是短暫的,主要影響指(趾)對稱性近端指間關節,形成紡錘體樣變化,掌指關節和腕關節的瀰漫性增厚(圖 36.7)。在類風溼關節炎中,有25%的病例表現為單個關節的關節炎症狀,例如膝關節,這種情況易與萊姆病或脊柱關節病混淆。

类风湿关节炎,一文读懂|临床实战

圖 36.7 慢性類風溼關節炎:顯示包括功能性半脫位和類風溼結節

累及的關節

➤手: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遠端指間關節(30%)。

➤腕關節和肘關節。

➤足:蹠趾關節、跗骨間關節(而不是趾間關節)、踝關節。

➤膝關節(常見)和髖關節(晚期——高達 50%)。

➤肩(盂肱關節)關節。

➤顳下頜關節。

➤頸椎(不是腰椎)。參見圖 36.8。

类风湿关节炎,一文读懂|临床实战

圖 36.8 類風溼關節炎:典型關節分佈

臨床特點

➤起病隱襲,但也可以急性發病(爆發性類風溼關節炎)。

➤10~75 歲任何年齡階段均可發病——30~50歲是發病高峰年齡。

➤25~50 歲(高峰年齡)和 65~75 歲是兩個典型發病期。

➤女性與男性的比例為3∶1。

➤關節疼痛:夜間疼痛,醒時最痛,影響睡眠,活動後緩解。

➤晨僵,可持續數小時。

➤休息後關節僵硬,如久坐後。

➤一般症狀:全身乏力,虛弱,消瘦,疲勞。

➤受累關節活動障礙。

體徵

➤軟組織腫脹(積液及滑膜腫脹),特別是手腕、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

➤發熱。

➤給予壓力或關節活動後感到舒適。

➤活動受限。

➤肌肉萎縮。

➤後期階段:關節畸形、半脫位、不穩定或強直。

➤可見天鵝頸樣、紐孔樣和“Z”形畸形,手指向尺側偏斜(圖 36.9)。

类风湿关节炎,一文读懂|临床实战

圖 36.9 慢性類風溼關節炎的典型特徵

檢查

➤基本功能檢查,例如:

—握力(提起一壺水)。

—握力的精確度(使用鑰匙或筆),解開紐扣。

—勾握(提袋子)。

各種可能的關節外表現總結見圖 36.10。

类风湿关节炎,一文读懂|临床实战

圖 36.10 類風溼關節炎:常見的關節外臨床表現

輔助檢查

➤活動期紅細胞沉降率、C反應蛋白均升高。

➤可能出現貧血(正細胞和正色素性貧血)。

➤類風溼因子

—70%~80% 陽性(疾病早期少見)。

—15%~25%的RA患者持續陰性。

➤抗環瓜氨酸肽(抗CCP)抗體:對於診斷RA有更高的特異性(96%特異性)。

➤X 線平片改變:

—侵蝕關節周圍:呈“鼠咬”徵——關節間隙消失(可能是骨破壞)。

—關節周圍骨質疏鬆。

—囊腫。

—晚期:半脫位或強直。

➤磁共振成像——有助於早期診斷。

類風溼關節炎的診斷標準見表 36.5 。

表 36.5 類風溼關節炎診斷的修訂標準

类风湿关节炎,一文读懂|临床实战

要點:如果 RA 因子陽性(非特異性),同時抗CCP 抗體陽性可以明確診斷。

➤耐心宣教和適當地安慰。一般來講,接受該診斷是個痛苦的過程,所以需要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認真解釋和支持。一些患者症狀很輕或根本沒有長期的問題,即使在病情較輕的病例,持續關注和醫療監督也是非常重要的。

➤從病情的緩解到早期誘導,從減少惡性腫瘤(尤其是淋巴瘤)和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到預防關節損傷,已經有一個根本性的轉變。

➤許多研究表明,在發病的前2年內病情惡化的患者,一開始就應該積極地使用抗風溼藥(DMARDs)治療,而不是階梯性地使用鎮痛藥和非甾體抗炎藥。

➤用團隊的方式進行診斷和協作支持,包括早期會診、轉診。

➤充分評估患者的功能障礙,對家庭生活、工作和社會活動的影響,包括家庭決策。

➤正確使用藥物。對於嚴重的病例,協作會診是必不可少的。

➤定期檢查患者,持續評估疾病的進展情況和藥物耐藥性。

具體建議

➤休息和夾板固定:在急性關節炎發作期是非常必要的。

➤鍛鍊:有規律的鍛鍊是很重要的,特別是步行、游泳、溫泉水療。

➤戒菸:強烈推薦。

➤諮詢:為進行專業的鍛鍊監督、物理治療和關於家務和工作的建議,向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諮詢是很重要的。

➤關節運動:受累的每個關節每天都需進行最大範圍的運動,以保持關節的靈活性,降低僵硬程度。

➤飲食:雖然沒有明確的飲食可誘發或治療類風溼關節炎,但有證據表明,避免攝入動物脂肪(奶製品和一些肉類)、魚油是有益的。富有營養的、均衡的飲食是基本常識,必須避免肥胖。

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方法見表 36.6。

表 36.6 類風溼關節炎的治療方法

类风湿关节炎,一文读懂|临床实战

最好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1.非甾體抗炎藥

這些藥物是有效的,仍有一定地位,但也存在不良反應。使用對乙酰氨基酚、魚油和低劑量的糖皮質激素可使 NSAID的劑量降至最小或避免使用。

2.魚油

已有研究顯示,每天服用含4g的ω-3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通常為0.2g/kg)的魚油,可減少症狀和非甾體抗風溼藥物的服用劑量。

3.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可用於病情較重和其他治療失敗或有禁忌證的患者,作為緩解症狀的抗風溼性藥物的臨時輔助治療。潑尼松龍,口服,5~10mg/d。儘可能避免劑量超過15mg/d。

3.緩解病情的抗風溼藥

這些藥物靶向治療滑膜炎症,並預防關節損傷。選藥應考慮多個因素,但最好請專家協助治療。大多數新近被診斷為RA 的患者應儘早開始使用甲氨蝶呤,這是治療的基礎。

初始劑量:甲氨蝶呤5~10 mg/ 周(口服), 最大增加至25mg/周(口服)或根據臨床反應和毒性作用進行肌內注射。同時補充葉酸5mg,2次/周。

生物製劑 DMARDs(bDMARDs)是較新的藥物,適用於甲氨蝶呤單藥治療、“三聯療法”或合用其他藥物未得到緩解者,所有的 bDMARDs 與甲氨蝶呤聯合應用療效更好。

警告:服用 bDMARDs 患者應被告知服用該類製劑會增加患感染性疾病的風險,如非典型性肺炎、肺結核和李斯特菌病。所有患者應報告異常的、意外的發熱或症狀。注射部位反應常見。

甲氨蝶呤單一療法是標準治療方法。不到20%的患者病情得到緩解,如果沒有療效,可增加劑量或考慮聯合治療。

標準的三聯療法:甲氨蝶呤+柳氮磺胺吡啶+羥氯喹。

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如果甲氨蝶呤單一療 法或初始治療不能控制,可以使用三聯療法,全 血細胞檢查、肝功能檢查、每年進行 1 次眼部檢 查是必要的。

其他幾種雙藥聯合使用也是有效的(例如甲氨蝶 呤與環孢素、來氟米特或 bDMARD)。

購買信息

書名:全科醫學(第5版)

出版社: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現價:532.2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