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的华州地震后,山崩水出,乱石十里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熙宁五年少华山崩

作者 阎广勤 袁埔良

今华州柳枝镇张桥村境内有山,其中一山与众不同,此山只有下半截,山腰以上全无,人称之为“半截山”。此山原名阜头峰,又叫复成山,曾是少华山的东峰。但北宋时期的一次地震山崩,使之变成了“半截山”。

一千年前的华州地震后,山崩水出,乱石十里

《关中胜迹图志》中的移山潭图 自《华州史话》

宋神宗熙宁五年九月二十一日,即公元1072年11月3日,天刚黑时,华州东部的阜头峰无风无雨,忽然山上雾起,有声渐大,地遂震动。不到一顿饭的功夫,阜头峰突然崩裂,上半截山体向北倾覆,东西五里,南北十里之间,“溃散分裂,涌起堆阜,各高数丈,长若堤岸”。乱石堆垒之下,压伏居民有几百户,林木房舍也都被埋压在乱石之下(也有史料说压死者几万人,坏田七八千倾)。从此以后,半截山下,北至今老西潼公里附近的柳枝镇联社村(原称乱石堡),今莲花寺与柳枝镇交界处,乱石十里,怪石嶙峋,积石磊磊,冈峦起伏,形成比东、西两侧都高出四五十米的特殊地形地貌。山崩后,地裂水涌,半截山下形成了一个“水深数十丈,大与郡城同”的湖泊,后名移山潭,又叫白崖湖。

这次少华山崩,本是一次自然灾害,但在北宋朝廷中却引起了一场华州山崩是否为“天意”的争论。当时的宰相是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积极推动变法,但保守派却竭力予以阻挠。华州山崩的消息传到朝廷后,保守派借题发挥,乘机攻击变法不当,触犯天意,致使少华山崩。王安石反驳说:“华州山崩,不知天意如何。天意不可知,人们所为,也不必合天意。”他又说:“天地与人,了不相关,地震山摇,皆有常数,不足畏忌”。华州山崩,并没有动摇王安石变法的决心,但宋神宗还是敬畏天意,在下诏赈灾的同时,还敕封复成山(阜头峰)为显应候。

一千年前的华州地震后,山崩水出,乱石十里

冬天的半截山下移山石 华山神游摄

这次山崩也引起了当代一些地震工作者的兴趣,经他们研究,这次山崩是一次震级为5.5级浅源地震引起的,与引起1556年华县大地震的秦岭北缘大断裂有关。

少华山崩还造成了重大伤亡,改变了这一带的地形地貌,十平方公里磊磊乱石,蔽野拦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这些乱石,又成为很好的建筑石料。自那以后,当地人盖房用石,都是就地用材。

1934年,龙海铁路修进陕西,成立了一个钰记公司莲花寺石料站,专门在此开采铺路石碴。1950年石料站收归国有,后设立了莲花寺石碴厂,利用这片乱石开采石料。

一千年前的华州地震后,山崩水出,乱石十里

2003年的莲花寺石碴厂 张西明摄

20世纪60年代后期,这一片乱石大体开采殆尽,莲花寺石碴厂又在半截山上开辟了新的采石场,半截山也逐渐趋于消失。

原文作者:《华州史话》主编 阎广勤 袁埔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