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著名詩人余光中曾說:“詩、散文、批評、翻譯,是我寫作生命的四度空間。我非狡兔,卻營四窟。”然而,大概是詩歌和散文的成就太過耀眼,讀者往往忽略了他還是一名從事翻譯工作超過一個甲子的翻譯家,“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就出自他手。《翻譯家余光中》是其弟子單德興探討他於譯介成就的一本著作,從余光中作為一名譯者的不太為人熟知的方面出發,分析他的翻譯貢獻與理論。

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他對翻譯始終“一往情深”

  在中國近當代文學史上,像余光中這樣有多元成就、堅持一個甲子以上、名聞海內外的作家與翻譯家可謂鳳毛麟角。然而讀者和研究者大多著重他的文學創作,卻忽略了他“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翻譯。當然,這也與余光中的個人詩作和散文影響力太大有關。

  臺灣學者單德興是臺灣大學比較文學博士,也是余光中的弟子。余光中次女、英美文學研究者餘幼珊稱他具有學者及譯者的雙重身份,再加上多次家中訪問余光中,“可謂是當今余光中翻譯研究的第一人”。浙江大學出版社近期出版的這本《翻譯家余光中》,是單德興為探討余光中於譯介上的成就所作。書中收錄了多篇文章,主要從余光中作為一名譯者的不太為人熟知的方面出發,精煉而老到地分析他的翻譯貢獻與理論。

  單德興在本書序言中寫道:“餘老師縱橫文壇七十載,於詩歌、散文、評論、翻譯均有傑出豐碩的成果,並稱四者為自己的‘四窟’‘四張王牌’‘寫作生命的四度空間’。然而他在詩歌與散文上的卓越成就,往往蓋過他在翻譯上的精彩表現,使人忽略了他的‘譯績’與貢獻。其實,他多年

  來翻譯的十五本書,遍及詩歌、戲劇、小說、傳記等重要文類,其中尤以‘詩人譯詩’最為人稱道,影響深遠。”然而,有關“翻譯家余光中”的研究甚少,實為“餘學”的重大缺憾。

  單德興認為可以用“一往情深”“根深柢固”來形容余光中對翻譯的興趣。他在《翻譯乃大道》一文中宣示,“這一生對翻譯的態度,是認真以求,而非逢場作戲。”余光中自高中起就對翻譯具有濃厚的興趣,曾在語文課本中讀到馬君武、蘇曼殊、胡適以不同詩體翻譯拜倫的《哀希臘》。他深受啟發,遂以舊體詩翻譯了拜倫的《海羅德公子游記》中詠滑鐵盧的八段,發表於和友人合辦的一份小報上。

  1960年出版的《英詩譯註》是余光中最早的英文詩歌譯結集,選入了他翻譯的37首詩作。在此之前,余光中已經翻譯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以及《梵谷傳》。翻譯了大量英文詩歌后,晚年的余光中又將興趣轉向戲劇,翻譯了王爾德的《不可兒戲》《溫夫人的扇子》《不要緊的女人》《理想丈夫》等劇作。

  余光中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從事創作或有“江郎才盡”之虞,但翻譯非但無此顧慮,反倒會因文字造詣愈趨成熟精深而更為可觀。

這些經典譯句出自余光中

  很多文藝青年喜歡“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這兩句精巧工整、又頗有幾分哲學意味的詩句。實際上這兩句詩作正是余光中由英文詩翻譯而來。詩歌原文出自英國詩人西格里夫·薩松代表作《於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余光中將其巧妙點染。從這簡潔雋永、渾然天成的8個字中,能夠感受到余光中對中英兩種語言純熟的駕馭能力。

  而在單德興看來,除了能夠嫻熟地駕馭中英文兩種語言,余光中能夠優雅而精準翻譯的重點還在於,他能置身於創作者的角度,理解創作者的思想,從而把創作者微妙而不易捕捉的情緒表達出來。“這句詩具體而又微妙地表現出許多哲學家所無法說清的話,人性裡兩種相對的本質和兩種相對的本質的調和,在他的譯筆下和諧統一。”基於此,才有了“心有猛虎,細嗅薔薇”這樣的經典譯文。

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和其他譯者還不同的是,余光中在翻譯的同時還加入註釋,闡述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而註釋和翻譯同樣精彩。比如他翻譯英國著名詩人丁尼生的名詩《鷹》:“它用彎手抓緊在巖際/傍著落日,在漠漠的荒地/揹負著長空一碧,它危立。蒼皺的大海在它的腳下爬/它從峰壁上悄然俯察/像一閃霹靂它驀地衝下。”這首詩用三行體一氣呵成,魄力雄渾,是丁尼生最短的傑作。在譯文之後的分析中,余光中以中國古詩與之比較:“詩人寫靜態,蓄勢待發,風雨欲來,氣吞九垓;末行一落千丈,由靜入動,令人想起了‘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以視唐人之‘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宋人之‘微風萬頃靴紋細’,亦何多讓哉!”此評論的文采與聯想也為譯詩增色不少。

  余光中曾翻譯詩人哈代《冬晚的畫眉》:“大地那清癯的面容像是/世紀的屍體橫陳;沉沉的雲幕是他的墳穴/晚風是挽他的歌聲。”單德興認為,此時讀者如果只看譯文很難準確把握全詩的意境,這時就必須輔之以余光中的註釋:“所謂時代精神指的是這首詩作於1900年底,是19世紀結束之時,故有‘世紀的屍體’之謂。”一句簡單的註釋,“詩人譯詩”的優勢盡出。

  不只是詩作,余光中翻譯的小說作品也耐得起咀嚼,比如《老人與海》中的經典句子:“除了眼睛,他身上處處都顯得蒼老。可是他的眼睛跟海水一樣顏色,活潑而堅定。”詩論觀:詩歌的韻律“不可翻譯”

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余光中一生做了大量翻譯工作,除了英譯中之外,也包括將自己和其他人的中文詩作譯成英文。不過,即便一生對翻譯興趣不減,余光中卻對這項工作不太樂觀,他認為,尤其是中譯英,難度很大。“要是譯成傳統英文的五音不詩行或四音不詩行,會使得英文版失去分量,矯揉造作;要是譯成直截了當的英文散文,又會給讀者錯誤的印象,以為原作根本沒有形式。”

  單德興在《含英吐華:自譯者余光中》一文中

  總結,余光中認為譯詩之難在於如何在譯作中傳達出原詩的歷史背景、文化環境、語言特色;若是無法傳達的話,又如何“遺其面貌,保其精神”?這段余光中個人也有過論述:“理論上說來,一個詩人是可以從譯文去學習外國詩的。但是通常的情形是,他所學到的往往是主題和意象,而不是節奏和韻律,因為後者與原文語言的關係更為密切,簡直是不可翻譯。”

  余光中以李清照為例,認為如“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意象譯成英文並不難,但是像“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樣的音調,即使勉強譯成英文,也必然大打折扣。至於張繼《楓橋夜泊》中“月落烏啼”的精妙之處,也絕非英文讀者僅從“setting moon and crows”中便能領會的。

  其實不只余光中,很多翻譯家都持類似的觀點:就音效或音樂性而言,不同語言之間存在著先天的限制,難以傳達。即便如此,余光中在實際翻譯中仍然儘量求其極大化,有時甚至在譯文中創造出原文所沒有的效果。如他在自譯詩作《迴旋曲》時,將中文詩作中的“仍漾漾,仍漾漾,仍藻間流浪”譯為“Still on the pond, still on the pond,watery vagabond”,力求形、音、義的忠實。

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余光中還談到中文語法的特點,比如在詩中表現非常明顯的一點是經常省略主語和動詞。如賈島《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四句中無一個主語但不影響理解。余光中把此詩譯成英文,發現卻必須把主語都交代清楚。比如後兩句他翻譯為:“Youll find him nowhere, as close are theclouds,Though he must be on the hill, I dare say.”

  單德興歸納余光中的詩論觀可以總結為:在文學翻譯尤其詩歌翻譯中,除了意義的掌握是基本要求之外,宜儘量維持原文的格式,但若因此導致中文生硬拘謹,則宜加以變通,以求自如與自然。略論之,可以適當犧牲格式而求意義通達。

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

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等你,在雨中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蟬聲沉落 蛙聲升起

一池的紅蓮如紅焰 在雨中

你來不來都一樣 竟感覺

每朵蓮都像你

尤其隔著黃昏 隔著這樣的細雨

永恆 剎那 剎那 永恆

等你 在時間之外

在時間之內 等你 在剎那 在永恆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裡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會說 小情人

諾 這隻手應該採蓮 在吳宮

這隻手應該

搖一柄桂漿 在木蘭舟中

一顆星懸在科學館的飛簷

耳墜子一般的懸著

瑞士表說都七點了 忽然你走來

步雨後的紅蓮 翩翩 你走來

像一首小令

從一則愛情的典故里你走來

從姜白石的詞中 有韻地 你走來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風鈴

我的心是七層塔簷上懸掛的風鈴

叮嚀叮嚀嚀

此起彼落 敲叩著一個人的名字

————你的塔上也感到微震嗎?

這是寂靜的脈搏 日夜不停

你聽見了嗎 叮嚀叮嚀嚀?

這惱人的音調禁不勝禁

除非叫所有的風都改道

鈴都摘掉 塔都推倒

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風鈴

叮嚀叮嚀嚀

此起彼落

敲叩著一個人的名字

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戲李白

你曾是黃河之水天上來

陰山動

龍門開

而今反從你的句中來

驚濤與豪笑

萬里濤濤入海

那轟動匡盧的大瀑布

無中生有

不止不休

黃河西來 大江東去

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

有一條黃河 你已夠熱鬧的了

大江 就讓給蘇家那鄉弟吧

天下二分

都歸了蜀人

你踞龍門

他領赤壁

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春天,遂想起

春天,遂想起

江南,唐詩裡的江南,九歲時

採桑葉於其中,捉蜻蜒於其中

(可以從基隆港回去的)

江南

小杜的江南

蘇小小的江南

遂想起多蓮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吳王和越王的小戰場

(那場戰爭是夠美的)

逃了西施

失蹤了范蠡

失蹤在酒旗招展的

(從松山飛三個小時就到的)

乾隆皇帝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

的江南,想起

太湖濱一漁港,想起

那麼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

走過柳堤,那許多的表妹

就那麼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噴射雲三小時的江南)

即使見面,她們也不會陪我

陪我去採蓮,陪我去採菱

即使見面,見面在江南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在江南的杏花村

(借問酒家何處)

何處有我的母親

復活節,不復活的是我的母親

一個江南小女孩變成的母親

清明節,母親在喊我,在圓通寺

喊我,在海峽這邊

喊我,在海峽那邊

喊,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

江南,多風箏的

江南啊,鐘聲裡

的江南

(站在基隆港,想——想

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永遠,我等

如果早晨聽見你傾吐,最美的

那動詞,如果當晚就死去

我又何懼?當我愛時

必愛得悽楚,若不能愛得華麗

你的美無端地將我劈傷,今夏

只要伸臂,便有奇蹟降落

在攤開的手掌,便有你的降落

在我的掌心,蓮的掌心

例如夏末的黃昏,面對滿池清芬

面對靜靜自燃的靈魂

究竟哪一朵,哪一朵會答應我

如果呼你的小名?

只要池中還有,只要夏日還有

一瓣紅豔,又何必和你見面?

蓮是甄甄的小名,蓮即甄甄

一念甄甄,見蓮即見人

只要心中還有,只要夢中還有

還有一瓣清馨,即夏已彌留

即滿地殘梗,即漫天殘星,不死的

仍是蓮的靈魂

永遠,我等你分唇,啟齒,吐那動詞

凡愛過的,遠不遺忘。反受過傷的

永遠有創傷。我的傷痕

紅得驚心,烙蓮花形

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鄉愁四韻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星之葬

淺藍色的夜溢進窗來

夏斟得太滿

螢火蟲的小宮燈做著夢

夢見唐宮

夢見追逐的輕羅小扇

夢見另一個夏夜

一顆星的葬禮

夢見一閃光的伸延與消滅

以及你的驚呼 我的回顧

和片刻的愀然無語

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月光光

月光光,月是冰過的砒霜

月如砒,月如霜

落在誰的傷口上?

恐月症和戀月狂

迸發的季節,月光光

幽靈的太陽,太陽的幽靈

死星臉上回光的反映

戀月狂和恐月症

祟著貓,祟著海

祟著蒼白的美婦人

太陰下,夜是死亡的邊境

偷渡夢,偷渡雲

現代遠,古代近

恐月症和戀月狂

太陽的膺幣,鑄兩面側像

海在遠方懷孕,今夜

黑貓在瓦上誦經

戀月狂和恐月症

蒼白的美婦人

大眼睛的臉,貼在窗上

我也忙了一整夜,把月光

掬在掌,注在瓶

分析化學的成份

分析回憶,分析悲傷

恐月症和戀月狂,月光光


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余光中資料背景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江蘇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親原籍為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47年畢業於南京青年會中學,入金陵大學外文系,1949年轉廈門大學外文系,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Iowa)藝術碩士。先後任教臺灣東吳大學、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大學、臺灣政治大學。其間兩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臺灣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併兼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臺灣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被譽為文壇的“璀璨五彩筆” 。馳騁文壇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為“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為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現已出版詩集 21 種;散文集 11 種;評論集 5 種;翻譯集 13 種;共 40 餘種 [2]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詩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散文集)及《分水嶺上:余光中評論文集》(評論集)等,其詩作如《鄉愁》、《鄉愁四韻》,散文如《聽聽那冷雨》、《我的四個假想敵》等,廣泛收錄於大陸及港臺語文課本。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於臺灣逝世,享年89歲。

人物生平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於江蘇南京。在秣陵路小學(原崔八巷小學),南京市第五中學(原南京青年會中學)讀書。

1947年,畢業於南京青年會中學,分別考取北大及金陵大學。因北方不寧,入金大外文系。

1948年,創作初期,20歲,發表第一部詩集。

1949年,年初內戰轉劇,隨母自南京逃往上海,再去廈門,轉廈門大學外文系二年級下期。7月,隨父母遷香港,失學一年。

1950年,5月到臺灣,9月考入臺灣大學外文系三年級。

1952年,臺大畢業,處女作《舟子的悲歌》詩集出版。以第一名考進聯勤陸海空軍編譯人員訓練班。

1954年,與覃子豪、鍾鼎文、夏菁、鄧禹平等人共創“藍星詩社”。

1956年,退役。在東吳大學兼課。9月,與範我存結婚。

1958年,獲亞洲協會獎金赴美進修,在愛荷華大學修文學創作、美國文學及現代藝術。

1959年,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回臺任師大英語系講師。

1961年,赴菲律賓講學。在東吳、東海、淡江兼課。

1964年,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赴美講學一年,先後授課於伊利諾、密西根、賓夕法尼亞、紐約四州。

1965年,任西密執安州立大學英文系副教授一年。

1966年,返臺。升任師大副教授。在臺大、政大、淡江兼課。

1969年,應美國教育部之聘,赴科羅拉多州任教育廳外國課程顧問及寺鐘學院客座教授二年。 [8]

1971年,由美返臺。升任師大教授,在臺大、政大兼課。

1972年,獲澳洲政府文化獎金,暑假應邀訪澳洲二月。應世界中文報業協會之邀,赴港演講。轉任政大西語系主任。

1974年,應聘轉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

197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主任二年。

1980年,休假一年,回臺擔任師大英語系主任,兼英語研究所所長。

1981年,出席中文大學“四○年代文學研討會”,初晤柯靈與辛笛,並宣讀論文“試為辛笛看手相”。

1985年,離港返臺,任高雄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外文研究所所長。行前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舉辦“余光中惜別詩會”,由戴天主持。

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1990年,獲選為臺灣筆會會長。

1992年,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龔氏訪問學人”。

1993年,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邀請擔任“到訪傑出學人”。

1995年,廈門大學邀請返校演講,並頒贈客座教授。

1997年,香港中文大學舉辦“兩岸翻譯教學研討會”,應邀發表主題演說。

2003年,獲香港中文大學頒予榮譽文學博士。

2007年,榮聘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文學院榮譽院長。

2010年,攜夫人及女兒出訪江南大學,並受聘為江南大學客座教授 [10] 。同年,余光中來到屈原故里湖北秭歸,參加首屆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暨海峽兩岸屈原文化論壇,專門創作了紀念屈原的詩歌《秭歸祭屈原》。6月17日,余光中參加海峽兩岸屈原文化論壇,受聘為三峽大學客座教授,為該校師生作了題為《我的四度空間》的報告。

2011年3月24日,國立中山大學於其校逸仙館舉辦“臺灣書寫·世界發光 余光中詩韻與音符的交響”的講座,由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余光中教授和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陳芳明所長,以談話的方式面對學生演講。4月,受邀出任浙江大學客座教授 。

2012年4月20日,受聘擔任北京大學“駐校詩人”。

2014年4月,受邀擔任澳門大學“駐校作家”。

2015年2月27日至3月6日,余光中教授訪問香港中文大學,主持新亞書院六十五週年院慶學術講座暨第二十八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其間,餘教授主講了三場公開講座,探討中西詩人和詩歌的特色與異同,並分享賞析詩歌朗誦的心得。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病逝。

余光中是詩人還是翻譯家?余光中最經典的九首詩歌?余光中作品選


個人生活

余光中生於中國江蘇南京,父親餘超英,母親孫秀君。但是母親為江蘇武進人,妻子為常州人,故又以江南人自命。抗日戰爭時在四川讀中學,感情上亦自覺為蜀人。曾自言:“大陸(中國大陸)是母親,臺灣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歐洲是外遇。”

詩人余光中與妻子範我存結婚61年,兩人相知相惜,互信互補。作家張曉風曾形容,余光中是眾人汲飲的井,而範我存,就是那位護井的人。

主要作品

作品名稱出版社出版時間

《余光中經典》海峽文藝出版社2007年

《鄉愁》人民文學出版社1971年

《石器時代》文藝出版社1952年

《歌》野風出版社1952年

《五陵少年》文星出版社1967年

《天國的夜市》三民出版社1969年

《敲打樂》藍星詩社1969年

《在冷戰的年代》藍星詩社1969年

《白玉苦瓜》大地出版社1974年

《天狼星》洪範出版社1976年

《與永恆拔河》洪範出版社1979年

《余光中詩選(1949-1981)》洪範出版社1981年

《隔水觀音》洪範出版社1983年

《紫荊賦》洪範出版社1986年

《夢與地理》洪範出版社1990年

《安石榴》洪範出版社1996年

《五行無阻》臺灣九歌出版社1998年

《余光中詩選第二卷(1982-1998)》洪範出版社1998年

《高樓對海》臺灣九歌出版社2000年

《藕神》臺灣九歌出版社2008年

《左手的繆思》文星出版社1963年

《逍遙遊》文星出版社1965年

《望鄉的牧神》純文學出版社1968年

《焚鶴人》純文學出版社1972年

《聽聽那冷雨》純文學出版社1974年

《青青邊愁》純文學出版社1977年

《分水嶺上--余光中評論文集》純文學出版社1981年

《憑一張地圖》九歌出版社1988年

《隔水呼渡》九歌出版社1990年

《從徐霞客到梵谷》九歌出版社1994年

《井然有序》九歌出版社1996年

《日不落家》九歌出版社1998年

《藍墨水的下游》九歌出版社1998年

《連環妙計》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

《梵谷傳》重光文藝出版社1957年

《老人和大海》重光文藝出版社1957年

《英詩譯註》文星出版社1960年

《美國詩選》今日世界出版社1961年

《英美現代詩選》學生出版社1968年

《錄事巴託比》今日世界出版社1972年

《不可兒戲》大地出版社1984年

《土耳其現代詩選》林白出版社1984年

《溫夫人的扇子》大地出版社出版社1992年

《守夜人》九歌出版社出版社1992年

《理想丈夫》大地出版社199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