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風景好——富縣直羅鎮胡家坡村脫貧致富紀實


塞上江南風景好——富縣直羅鎮胡家坡村脫貧致富紀實

69戶208人,貧困發生率高達19.2%。2014年,富縣直羅鎮胡家坡村貧困人口總量居全鎮第4位。

肩挑背扛,毛驢馱,三輪車;土窯洞,煤油燈;下雨泥濘,下雪封山;讀書難,娶媳婦難,看病買藥難……幾輩胡家坡人就這樣苦熬著。

地處子午嶺山脈腹地,葫蘆河繞川而過,耕地面積16610畝——仰賴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多年來胡家坡卻沒能走出貧困,如何才能探索出一條具有特色的產業發展新路子,成為擺在縣鎮兩級黨委、政府面前亟待破解的一道難題。

2016年,算了一筆賬:一畝玉米最高產量1300斤,純收入700元。而一畝水稻產量1200斤,出米量約為850斤,按市價3.5元/斤算,純收入可達2940元,一畝水稻的收入竟是玉米的4倍。

稻田恢復勢在必行……

2017年胡家坡村恢復稻田500畝,2018年增至1000畝,2019年增至1500畝,稻田面積逐年遞增。

“以前種玉米,一年忙活下來也就賺個千把塊錢,一大家子人常吃了上頓沒下頓。”貧困戶趙正富感慨道,“今年我的12畝水稻賣得3萬多元,日子過得有盼頭了。”

“村裡的致富戶越來越多,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就有40戶。”村支書趙玉亮說。

這都得益於胡家坡對“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秉承。近年來,依託吉林農業大學水稻育種與高產栽培技術團隊,胡家坡建立了品比試驗基地3個,引進試驗品種45個,大力推廣托盤育秧、機械耕作、測土配肥、種養結合等實用技術,並遵循“因地制宜、比優培良”的原則,選種具有抗倒伏、產量高等特點的“秦優1號”。同時,制定《水稻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實現產銷全過程的統一管理,達到標準化生產效果。

據悉,胡家坡現已建成1500畝有機大米標準化生產示範區,總產量達到825噸,年收入330萬元,貧困發生率降至0.83%。同時,輻射帶動直羅鎮、張家灣鎮的水稻產業發展迅速,全縣水稻種植面積超過1.1萬畝,年產量5000噸,總產值3500萬元,涉及農戶5500餘戶,其中貧困戶380戶,戶均收入6000多元,水稻種植日趨成為縣域川道地區脫貧增收的特色主導產業。

走出村口,循著酒香來到秦直酒坊,小河子村的貧困戶冀小欽是這裡的釀酒師傅,他和同事們正在把稻米、高粱、小麥等原料進行攪拌、裝鍋……

“我在酒廠上了3年班,每月工資4000元,收入可觀,還能照顧家。”2017年冀小欽脫貧。

酒坊裡像小冀這樣的貧困戶有6個,種植戶31個,員工年收入4萬元;酒廠每年回收廢棄稻殼150噸,變廢為寶為農民增收15萬元;秦直古酒、秦直貢酒兩大品牌在延安、西安市場火爆走紅,年產量20噸、產值100萬元,有效發揮了加工業帶動農民脫貧增收的前拉後推作用。

對於胡家坡人而言,稻田儼然成為致富良田,乘著“農業+旅遊”的東風打造的田園綜合體,讓胡家坡村走上了產業致富的“上坡路”。

田園綜合體集種植與風光為一體,形成了以稻護鴨(魚)、以鴨(魚)養稻的生態循環系統;栽種了數十畝觀賞荷花、菊花、格桑花,建成了廣場、水廁,改造了主街景觀……夏天碧水泱泱,萬株新荷青翠欲滴;冬天就是一個天然的滑冰場,人們在冰面上嬉戲玩耍,千畝稻田造就了悠然愜意的田園風光。

在第二屆插秧節活動上,慕名而來的遊客擠滿了村莊,有的穿著插秧靴學習插秧,有的在水田競技賽場上吶喊助威,插秧參賽隊員們紛紛亮出看家本領,你追我趕……更讓人驚喜的是,活動現場簽訂“直羅貢米”購銷合同4190萬元,村民自發開辦美食、玩具等攤鋪,戶均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

插秧節、溜冰節等民俗文化節讓胡家坡聲名大噪,2019年累計接待遊客7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20萬元。

胡家坡打了一場漂亮的脫貧致富翻身仗,田園綜合體為全鎮乃至全縣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脫貧攻堅經驗。

如今的胡家坡,正如林伯渠七十多年前途經富縣時的題詞:“清湍長流葫蘆河,塞上江南風景多。願效李冰興水利,桑麻萬頃並嘉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