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之學的綿延不絕,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傳承與發展!

在漫長而又神秘的遠古歷史中,被稱為“人文始祖”的黃帝無疑是代表華夏民族的重要符號。同樣,作為中原本土主要宗教的道教,從創立以來,也與華夏族的祖先黃帝密不可分。時至今日,我們離東漢中葉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

但結合我國古代的鬼神崇拜、神仙方術和秦漢時的黃老學說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道教,依舊在現代化的今天與我們密切聯繫,併發揮著獨特作用。

黃老之學的綿延不絕,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傳承與發展!

黃老之學的傳承與道教的誕生!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各展風采。而當時黃帝和老子的學說,被思想家鄒衍結合在一起,並稱為“黃老道德”學說。因為鄒衍當時是稷下學宮著名學者,受此影響,稷下學宮的諸多先生都開始學習黃老之學。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黃帝生命長壽,老子同樣也是長壽之人,兩人都善於養生,甚至在神話中最終都飛昇成仙。與此同時,老子著作《道德經》中的諸多學說,又與傳說中黃帝順天治民的施政舉措息息相關,因此,黃帝與老子兩人常常被聯繫起來,在諸多場合密不可分,共同受到後世人們的信仰與崇拜。

道教究竟是如何誕生的,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西漢初年,剛剛結束亂世的中原迫切地需要休養生息,因此漢初的統治者們以黃帝、老子的“清靜無為”思想治天下,一時間黃老之學大興,締造了“文景之治”了盛世局面。

此後,漢桓帝時也曾親派親信宦官祭拜老子,並立黃老祠。由於獨尊儒術的關係,孔子被儒家神化,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受此影響,漢朝的道家學者以及神仙家們便把神仙方術與傳統的黃老之學結合起來。開始推崇黃帝,繼而尊奉老子,最後形成以老子為教祖,與儒佛並立的黃老道,而也是道教作為宗教的前身。

黃老之學的綿延不絕,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傳承與發展!

東漢順帝時,作為漢代名臣張良的第九代孫張陵,依據《太平經》創立道派,也稱道教。因入道者當時須繳納五斗米,所以當時也稱“五斗米道”。後東漢末年,鉅鹿人張角創立了“太平道”,組織教團和“黃巾軍”。 魏晉南北朝時,玄談風氣盛行,因此在葛洪、陶弘景、寇謙之等人的發揚、繼承和改革下,道教最終獲得了較大的發展。

道教的基本學說與其傳承發展!

道教的宗教哲學是黃老之學,即崇拜黃帝、老子,並以其兩人學說為基本教義。而黃老之學,又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以老子的“道”為本體論;二是以黃帝的“治國治身”為價值觀。黃帝作為上古時代傳說中的帝王,由於沒有著作,也無理論傳世,與之有關的也僅有一部《黃帝內經》,因此黃帝一生的事蹟,就成為被早期的道教徒們奉為楷模的對象。

據《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修德振兵,治五氣, 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史記•封禪書》載:“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侯神人於執期。” “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 所常遊,與神會。黃帝且戰且學仙。……百餘歲然 後得與神通。”“黃帝採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 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 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

黃老之學的綿延不絕,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傳承與發展!

戰炎帝,擒蚩尤,當上遠古領袖,然後巡遊四方,治理國家,天下太平。從這樣的記載看來,黃帝便成為一個治國成功,能使天下太平,同時也可以治身成功,能夠白日飛昇的道教理想人物。道教不同於其他宗教最突出的一點在於入世,雖有彼岸世界,更重此岸人間,而黃帝完全符合道教的這個特點。

葛洪《抱朴子•內篇•辯向》就認為 “黃帝先治世而後登仙,此是偶有能兼之才者也”,

可見,後人也把黃帝治國治身的成功作為自己固有的價值觀念與信仰對象。

黃老之學的綿延不絕,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傳承與發展!

道教在經過一番發展之後,最終形成尊崇太上老君為教主,鼓勵信徒通過修煉而與“道”歸一,成為神仙,進而永遠擺脫塵世的疾苦和煩惱的主要理念。同時,道教傳承與發展了中國古代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並把百姓生活中的江河山川、日月星辰、名人將相、行業祖師都歸納列入祀奉對象。因此,儘管純正的道教信徒即道士並不多,但由於各種自然與人文崇拜的存在,道教不僅獲得歷代統治階級的支持,而且得到了下層群眾的擁護,並在長大近兩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對人們的社會生活、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在不 同時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道教信仰與其神仙供奉!

作為道教活動中心的道觀,常常供奉著道教各路神仙,主要有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元始天尊、王 母娘娘、東華帝君、碧霞元君等。道教認為:上天有 玉清、上清、太清三個仙境,這也是道教修行的最高境界, 又稱為“三清”,故而道觀中一般都設有三清殿,殿內供三清天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太上老君”。除此之外,還有三宮殿,內供天官、地官、水官, 傳說為紀念堯、舜、禹三位古代君王,喻意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此外,由於各地道觀不同,文化各異,所以道家還常常供奉張天師、呂洞賓、王重陽、漢鍾離、丘處機、張三丰等人。不僅如此,一般來說,各地的山神、土地、城隍、財神、靈官、灶王等神,也都包含在道教宗教信仰中。

黃老之學的綿延不絕,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傳承與發展!

而作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儘管在早期的道教發展進程中,黃帝曾被賦予過神靈的象徵,但後世的人們更願意把他當做祖先——作為一個人而非神來崇拜和祭祀。黃帝對於民眾,有著更多的民間親近感,有著血脈上的親密與傳承。

而道教諸神中黃帝的缺失,也並不代表道教不尊崇黃帝,在我國的諸多地方,依舊有許多場所供奉著人文始祖黃帝,並受到後世的香火祭拜。

《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東至於海,登丸山, 及岱宗。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 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 常處,以師兵為營衛。”

黃帝統一華夏,為治理國家四處奔波,在祖國大地上留下了諸多遺蹟。這些地方因始祖黃帝的到來而聞名,也被後來的人們所利用,以供奉黃帝為主,建成道教宮觀,成為道教的活動場所。比如河南新密市的黃帝宮、天仙廟,新鄭市的黃帝故里祠、南巖軒轅宮,禹州市的逍遙觀以及陝西黃陵縣的軒轅 廟,河北涿鹿的黃帝祠等等,發展到今天,大多都成為黃帝聖蹟,成為人們祭拜黃帝的聖地。

黃老之學的綿延不絕,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的傳承與發展!

五千年的炎黃子孫,兩千餘年的道教歷史,從誕生之日起,道教作為我國的本土宗教就 與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產生了密切的聯繫。人文始祖的傳奇故事,道教文化的瑰麗璀璨,都讓黃帝與道教受到後世的立廟祭祀。並因其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傳統,成為今天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聖地,在現代化的今天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