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显示了医护职业的重要,以后高考会不会掀起一股学医热呢?

历史的自嘲


经过这次大难,国家应该把钱多花在医疗、医药的研究方面,别花千亿万亿的搞登月呀对撞机了。中国人是很聪敏的,只要加大投入,定能造出新药、好药!


北兆山木兰山


01年我以过二本线上护理的本科,也有上一本线,上985的护理本科的。不同的是,她们分配直接北京都带户口,我们只能去四五线城市的编制。没啥后悔的,因为二本就算学临床又能怎样?就是个文凭。我们班估计有一半改行的,护士流失特别多,收入跟辛苦不成比例,还要上夜班。这个是很多人不做的原因。


悠哉芳华


首先作为一名规培医生,我时刻以我的职业为荣,以抗战疫情奋战在一线的同行为荣,在党和人民受难的时候,你们逆流而行,勇担重任,不怕牺牲,我想对你们说句辛苦了,国家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其次,医学这个专业本来就是很多孩子儿时的梦想,经历过此次疫情,更让孩子们对白衣天使多一份崇敬,多一份向往,多一份坚定。心生出对医护人员的崇敬,向往成为他们一样的人,坚定了报考医学类专业的信心。

最后,经过此次疫情,国家应该会重视医护类人才的培养,在扩招医护类学生的同时,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工资,改革医疗卫生事业,重视基层医疗。

所以综合多方面因素,可能会掀起一股学医热。


规培医生李氏


1.医学一直是热门专业,分数也挺高,前几年自家亲戚高二本线四十多分,报一个二本医学院的牙科,最后还是滑档了,录最低取分数线比他的成绩高四分。(补充:刚才问了一下亲戚,是高于一本线四十多分,学校是二本,但在省内是按一本招生。)


也要看具体的专业。护理专业的男生少,有男生大部分也都是被调剂过去的。毕竟男护的待遇以及提升空间都不大。如果护士的待遇能提高,可能会鼓励一部分男生学护理。


2.学医的上学时间长。本科基本是五年,考研的话时间更长。现在我们这小县城招医生,很多都要求研究生学历。再加上三年国培。正式工作前耗费时间太久,对男孩女孩都是挑战。


3.可能一小部分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学医,毕竟医生护士,遇到疫情都是冲在第一线。工作有一定的风险性。有些父母会舍不得。


现在还时不时的出现医闹、医生被患者家属伤害事件。感觉医护人员做着治病救人的工作,有时候连自身的安全都不能保障。


4.这次疫情也许会坚定很多有责任心的人学医的决心。虽然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当社会有需要时,也会毫不犹豫的站出来。


椰子与夏天


答案无非两个:会与不会。

“会”的理由:

  • 在疫情面前,别人是插不上手的,除了医生和护士,因为她们有专业的治疗技术和护理技巧。她们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濒死的生命,不由得催生一种对伟大职业的赞美。选择它并为之付出一生也许就是从那一刻感动开始的。
  • 感性的选择是这是一个伟大的职业,能够让人产生使命感,其他的也许不在考虑之内。理性的选择是在和平年代这是一个能够使人安身立命的好的职业,我为什么不选择呢?

“不会”的理由

  • 还是受过去旧的思想的影响而不会选择学医。医护的职业很累,高危,没有很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医患关系紧张等。
  • 家长的看法不支持孩子学习医护专业
  • 从现实的角度说,有些人看到了伟大,也有些人看到了危险,他们当然不会选择。

选择还是不选择,其实是年轻人自己的事情,人活着的意义和对生命、责任和担当的看法左右着他们对职业的选择,我想他们看到了感受到了他们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我是张子谈教育,关注教育,关注民生,愿意为您解答心中的疑惑,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感谢您的关注!


张子谈教育


报考医学专业在2018年之前的两三年有过小小的回落,主要原因是几起大的医患事件影响。2018年起高考志愿填报,医学和师范又热起来了。按照几个学生家长的说法,这两个职业稳定。谁都想子女有稳定的职业。2020年春天的疫情,医务工作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感动,他们悬壶济世,他们医者仁心,都在告诉人们这个职业的崇高和其中的艰辛。

那么,2020年高考志愿填报中,医学专业会成为热门专业吗?我认为持均衡状态,不冷不热。理由如下:

第一,许多优秀的学子有感于医生的无私奉献和精湛的医术。特别是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和张文宏医生等优秀专家将会感召许多优秀学子投身医学,在有理想信念的年龄选择去实现理想。

第二,不排除有些学生和家长看到医务工作者在这场抗疫斗争中的牺牲而放弃或反对报考医学专业。这样的选择也无可厚非。

无论2020年医学专业是热还是冷,对医生的尊重应该成为社会的共识,不要一有大难,就想起医生,歌颂医生,而回到平和的时期,就骂医生,杀医生。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孩爱人子,最在乎你健康的就是医生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他们。


隔着千山万水吃餐饭


不好说,这得分情况看。

一:农村学生,选择不多,见识不多,可能认为这次疫情后医护人员的就业可能要好些,有可能有更多的人报考,就冲着就业去的。

二:家庭条件好的,城市学生有部分可能认为医护人员还是危险,有可能报告人数减少,有勇敢的,有担当,有主见的学生,怀有家国情怀的人,有可能改变志愿,报告医护专业。

三:综合来看,有增有减,但年轻人热血沸滕,以天下为己任者众,至少今年高考会有一个小小的高潮,比往年人数略有增加,但分数可能会比往年提高,因吸引了更多优秀的学子报考。

我个人倾向于报考人数会增多,这是一种社会热点现象,热点会形成行业扩散,影响到相关专业(对高考来说)的报考热度。



与你同游


我想应该是“每一次重大事件”都会彰显出一批优秀的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行业,甚至这些人成为人们心中一辈子的英雄和信仰,最终真正能影响到最后结果的恐怕只能是凤毛麟角,就像二八法则一样,站在聚光灯下的毕竟少之又少。

七十年大阅兵唤起了一波军人热,英雄机长、汶川地震、烈火英雄、布鞋院士、甚至只需一个镜头,每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背后可能都是一个甚至很多个鲜活的生命血的代价,因为震撼因为刻骨铭心才会刻上自己的烙印,因为烙印才能忍受的了通往理想的路上的那份坚守的孤独。

然而这仅仅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想成为”和“我能不能成为”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熬过的时间,还有成倍的努力和过人的天赋甚至还要有那么一点点运气。成功的道路上,除了你选择前行的起跑线,剩下的你只是这个竞赛场上被选择的一个努力拼搏奋斗者之一,最后的成功或许根本不掌握在你的手里。

因为是疫情,所以我们想到了医护,因为是灾难我们想到的是救援,每一次重大事件何尝不是举国体制全民参与下的民族胜利呢。医护很重要,他们是直插疫情的尖刀利器;科研同样也很重要,因为科研我们才有了运20,我们才有了华为5G等等;志愿者也很重要,也许他们只是一名学生也许只是滞留疫情区人员……这些都重要。榜样的力量固然重要,教育的培养也丝毫不能懈怠,当然了更离不开职业和人生合理的规划。

教育的本质是学会学习,而学会学习唯一的用武之地就是无止境的探索,当然了所有的前提是对于民族和文化的传承。





寒秋虾评


这次疫情的爆发,使众多人联想到了2002年11月开始的非典病例的大范围流行,当时由于在大学校园并未感觉到向这次疫情的严重和恐慌,非典结束后也不得而知有多少高中生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报考了医学专业。那这次疫情会不会掀起学医热呢,咱们先不做讨论。

我在医院工作多年,但不是医生,是一名为一线医务人员服务的后勤工作者。医生: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医者仁心,是一个令人崇敬尊敬的职业,也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在一些人眼中也是一个很稳定收入颇高的职业,在长辈眼里是希望自己孩子发展的方向。在众多的学子与孩子心里,这可能是他们的梦想,他们会努力的去实现他们的梦想,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

我有一个女儿,五周岁,每每问起她长大后要做什么,她就会毫不犹豫的告诉我“我要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我就问她你为什么要当医生呢,是不是因为爸爸在医院工作,她只是说“不是,我就是要当医生”,再问就不说了。我不知道女儿为什么这么小小的年纪就梦想自己将来要做医生,也不知她受了谁的影响,只能祝福我的女儿梦想成真。

这次疫情的到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医务工作者平凡工作中的不平凡,但医务工作是一种很累,也很高危的工作,鉴于目前医患关系的紧张,各种伤医事件的频发,又让很多的医务工作者为自己努力的付出而得不到更多的理解和认可而倍感失望,在这里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尊重我们那些医德高尚的工作者,给那些梦想成为、准备成为和即将成为医务工作者的人更多的希望和信心,让他们去做一名合格的、医德高尚的、医技高超的医务工作者,为我们的人民服务。

之后,想说的是,在这次疫情爆发期,不仅仅是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的舍小家顾大家,逆行冲锋在战斗的最前沿,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着一首首生命的赞歌,背后还有我们日夜奋战的党员干部、解放军、警察和众多的志愿者,他们同样都是最可爱的人!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最后,让我们向那些迎向危难,勇于担当,守护安宁,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去呵护百姓生命的平凡英雄致敬!


难敌糊涂


我觉得会,分析有如以几点:

1、从我个人而言,一家老小,什么都不怕,穷就过穷日子,富过富日子,就怕生病要看医生。排号、等待、治疗一连串的过程总不能让人省心。医生也有自己的苦,病人都想早看早好,医患之间总免不了矛盾,导致病人一边医治还带上担心。所以,就我个人而言,家里有个医生,一辈子都会踏实些。我小孩还很小,感冒扎针后若有所思的说:妈妈,打针其实也不是很疼,就是开始有点怕。我长大了也要当医生。4岁的小孩已经自己这么想了,不论以后是否会成梦想,我也会给她多浇灌一些医生梦。而我自己也多看看简单的医护知识、中医的养生疗法。

2、透过国家层面看,目前我国一些科室医生缺口还是很大的。一场疫情,各省抽调了上万医护人员,动了全国的筋骨。不光医院要医生,疫控、卫健委一些政府部门也同样需要医护专业人员来参与工作。所以我觉得国家在人才培养上也会重视。

3、医生和护士两个不同选项上也会有差异。相信成绩好些的会选择做医生。而经过这场疫情后,估计选学护士的学生会有所减少,就算自己想学,家人不一定同意。作为护士在医院里工资低做的事却不少,接触病人最多,所以家人也心疼。像住院部里,医生负责诊断后根据病情用药或者有的手术,然后根据病情查房,查房就是几分钟。而护士从早到晚都在按医生治疗方案给病人执行各项操作:24小时轮班不间断测体温、抽血、输液、发药、各项指标监测记录,还偶尔协调病人家属的细节问题。说这些并不是说医生不累,医生主要累在手术室、诊疗室;医生护士各有分工。在我们面前他们是白衣天使,可在他们自己面前时也同样需要其他天使来守护心灵。愿一场疫情后,医患矛盾不再有,愿有更多更厉害的白衣天使出现,以便能更从容地预防未知的卫生事件!

最后,愿疫情早点结束。让白衣天使们回家休息休息。我们更早点将孩子们送去学校,好好学习,早日实现梦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