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是最大的贪官吗?历史上真正的和珅,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金宏云


不是

不光在整个历史上不是,在乾隆一朝也不是。

乾隆朝最贪的官是乾隆,和珅就是个喝汤的。

1、乾隆盛世

乾隆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大一统王朝皇帝,而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个皇帝当得是历朝历代最舒服的。

江山是爷爷彻底打下来的,到处平叛终于把国家收拾稳当了,父亲是个工作狂,不惜得罪官僚得罪士绅实行改革,又把国家往巅峰推了一把,再加上高产作物的引进,乾隆年间清朝真正达到顶峰。

乾隆坐着什么也没干,享了个大福。这样本来也没什么,偏偏他又喜欢作,结果硬生生把雍正攒的家底作光了。

2、议罪银

官员犯法,以罚代罪,缴银子可以免罪。

这种制度现在看来就是在拿国家司法权威开玩笑,偏偏乾隆就干出这种荒唐事儿,原因呢?为了钱,为了继续糟蹋钱。

3、和珅

和珅在乾隆朝又是什么角色?

答:挑不出第二个的“满臣”

到了乾隆朝,满州贵族骄奢淫逸,满族人才日益凋敝,雍正传给乾隆的大臣里面最厉害的属张廷玉,是个汉臣也是个工作狂,乾隆这种享乐皇帝死活用不惯这个人。

后来和珅出现了,有才、长得好看还会拍马屁,最关键的就是和珅是个“满臣”,乾隆用他来施政糟蹋钱在朝廷的阻力是最小的。所以和珅才能扶摇直上,独享圣宠二十年不衰,所以他才能贪那么多钱,因为他只是个喝汤的。

4、“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拉倒吧,嘉庆为什么饿?还不是因为自己老爹作的,现在反过头把锅全扣和珅头上,和珅是大贪官,但真正的“最大的贪官”在他背后。

ps:

其实各个朝代这种逻辑都是相通的,比如像明朝,嘉靖不知道严嵩和他手底下的人贪?他知道,但是严嵩贪的每一两银子里,12钱是归嘉靖的,4钱才是归严嵩的,所以嘉靖会因为几个清流的弹劾扳倒严嵩吗?

反之,严嵩贪过了界,动了嘉靖的那份,那不需要什么弹劾嘉靖自己就会弄死他然后换一个人帮自己弄钱。

所以海瑞说,

严嵩不是问题,

皇帝专权敛财才是天下之大弊。


Winter


我认为和珅这个人很值得研究,尤其对于一些年轻的职场工作者,特别有用。当然,不是教你贪腐,而是看看和珅的进步方式。

和珅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记载来了解一下真正的和珅是个怎样的人。

主要引用资料是《清史稿·和珅传 》和其它一些历史记载。



一、少年贫穷

【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少贫无藉,为文生员。】

和珅的出身还是比较贫穷的,少年时代日子过得并不怎么样。

【乾隆三十四年,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寻授三等侍卫,挑补黏杆处。】

和珅成人后,首先是承袭了祖先的“三等轻车都尉”,是比较低阶的爵位,但待遇还是不错的。这个“三等侍卫”就拿着正五品官的薪俸。和珅脱贫了。

粘竿处,就是尚虞备用处,有一定实权。侍卫负责接收奏折,稽查官员,辑拿形迹可疑的人员。

二、升迁迅速

重点的来了。

【四十年,直乾清门,擢御前侍卫,兼副都统。次年,遂授户部侍郎,命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骎骎乡用。又兼步军统领,充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

乾隆四十年,和珅只有二十五岁。

闰七月,值乾清门。

十一月,擢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这是正二品。

乾隆四十一年,正月,授户部侍郎。

三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

八月,调镶蓝旗满洲副都统。

十一月,任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

十二月,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

年方二十六岁,和珅就当上了户部侍郎,从二品副部长级,“赏戴一品朝冠”,受到乾隆的重用。

千万不要以为和珅是凭着溜须拍马而获得皇帝的赏识,那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没有特殊的能力和优秀的工作作风,怎么可能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成如此惊人快速的升迁。



那么,为什么和珅会受到乾隆如此的重用呢?和珅确实很了不得,咱们来分析一下和珅快速升迁的原因。

1.乾隆的性情和当时的环境

《骨董琐记》卷三《乾隆时侍从之臣》记载:

“……于是大臣向用,颇以貌取,文达(刘墉)貌寝短视,且江北人,故不为纯皇(乾隆)所喜,一时若翁覃溪(方纲)、朱竹君(筠)、王兰泉(昶)、邹一桂皆不得仕,际遇颇相似,纯帝所许为明敏之才,率外擢督抚。若于文襄、梁文定、董文恭皆以弄臣蓄之。”

这是说,乾隆用人喜欢以貌取人,对比较丑的,只是用来做事,并不宠信。而乾隆身边这些重臣,老的老,丑的丑,不得乾隆的信重。

2.和珅的胆气和才气

一日乾隆走舆观花,接到奏报:“云南急呈奏本,云南要犯脱逃。”乾隆看罢怒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转身对侍卫道“是谁之过?谁之过?” 问了几声无人敢开口。不料和珅起身道“是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


和珅很能把握机会,不但体现了他的胆魄,也证明他对儒家经典的谙熟。

3.文化功底十分深厚

乾隆让和珅说说《季氏将伐颛臾》一章的意思,和珅对曰: “重教化修文德以怀人,不然则邦分崩离析,祸起萧墙,此真乃圣人之见也。然世易时移,如今已非圣人之时,远方多顽固不化之人,若不在教化文德之后继以力,示以威,其反生妄心。如此于国于邦,应首先重教化,修文德,以德服人,使远者来之,来者安之,且又必须示以威力,以防微杜渐,不然则真正是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这次对奏,使和珅由侍卫升至宫中总管,兼任正蓝旗副都统。

这太牛掰了,不服不行啊,和珅不但能够熟知儒家经典的内涵,而且能够准确把握乾隆皇帝的思想,把儒家经义与现实政治时事结合起来,拿出符合皇上心意的对策。

4.建议在领导前头

一日和珅奏曰:“如今大小金川已平,天下安定,皇上正该施教化于天下,孔子乃中华文化之渊源,皇上若再拜孔庙,谒孔府,祀孔林,即可昭皇上以文德安天下之风范,此奴才奏其一;今南方淮泗浙诸水,仍时有壅患,吾皇当圣驾亲巡,此奴才奏其二。”

此后,和珅擢升至户部右侍郎。

祭孔、南巡,这是乾隆想干的事,和珅能够主动提出建议,这样的部下,谁不喜欢?

4.马屁拍得毫无形迹

一日,乾隆问和珅:“依你看来,朕和皇考皇祖有何不同?”和珅请罪后答道:“康熙帝乃亘古未有的英明之主,文功武略,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康熙帝与民休息,使天下物财茂盛,人丁繁衍,此安国之根本也。但总觉帝失于宽,于朝纲亦有松弛之处。至雍正帝,文物功略自不比康熙大帝,但摊丁人亩,亦重民生,至整顿朝纲,上下整肃,却是更胜于前。奴才说句不知进退的话,雍正帝为巩固国家而斌除异心,却又时失之不察,而实是过严。”乾隆:“祖父与民休息,厚待臣下甚好,只是过宽;皇考清除异己,又过严。我正要恩威并用,刚柔并济,集父、祖之所长。”

擢升军机大臣。

看看人家和珅溜须拍马的水平,没有一个字夸赞乾隆,但处处洋溢着令乾隆舒爽的气息,为什么乾隆如此厚重对待他,和珅这种人,到哪里能吃不开?

5.记忆力超群,口才出众

《清稗类钞·异禀类》中记载:

“和珅记性绝佳,每日谕旨,一见辄能默记,乃至中外章奏连篇累牍,仓猝批阅,皆能提纲挈领,批却导款,以故与闻密勿吻,奏对咸能称旨。此所谓才足济奸,聪明误用者矣。”

《随园诗话补遗》中记:“和珅聪明绝顶,口才便利……虽是小人,却有本领。”

6.相貌堂堂,仪表出众

英国使团使臣马戛尔尼的《乾隆英使觐见记》中记载:

“相貌白皙而英俊,举止潇洒,谈笑风生,樽俎之间,交接从容自若,事无巨细,一言而办,真具有大国宰相风度”。

7.知识渊博,善于交际

乾隆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提到和珅:

“于清文、汉文、蒙古、西番(藏文)颇通大意,”

乾隆五十二年,镇压台湾起义有功,和珅被钦定为二十功臣之一,绘入紫光阁,乾隆亲题:

“承训书谕,兼通清汉。旁午军书,唯明切断。平萨拉尔,亦曾督战。赐爵励忠,竟成国干。”

平定廓尔喀后,乾隆说:

“去岁用兵之际,所有指示机宜,每兼用清、汉文,此分颁给达赖喇嘛及传谕廓尔喀敕书,并兼用蒙古、西番字。臣工中通晓西番字者殊难其人,唯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勤劳书旨,见称能事。”

大家看,和珅的学习是有准备的,与乾隆保持一致,精通汉满蒙藏四种语言文字,还善于诗词书法,擅长应对各种人际关系。

看一下和珅的书法:




这水平杠杠滴!现代哪位书法大家敢较量一下?

再看一下乾隆的书法,也许懂书法的朋友能够体味出和珅的用心良苦:




年轻帅气,仪态高贵,善于交际奉迎,知识渊博,深谙人心,处处想在领导之前,还办事认真干练,说话得体,这样的人才在哪里不受重用?

如果不重用,那才是昏君呢!

三、和珅反腐

【四十五年,命偕侍郎喀凝阿往云南按总督李侍尧贪私事。侍尧号才臣,帝所倚任。和珅至,鞫其仆,得侍尧婪索状,论重辟,奏云南吏治废弛,府州县多亏帑,亟宜清厘。上欲用和珅为总督,嫌於事出所按劾,乃以福康安代之。

命回京,未至,擢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及复命,面陈云南盐务、钱法、边事,多称上意,并允行。授御前大臣兼都统。赐婚其子丰绅殷德为和孝公主额驸,待年行婚礼。又授领侍卫内大臣,充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兼理籓院尚书事,宠任冠朝列矣。】

没想到吧,和珅还干过反腐反贪的工作呢。

看和珅的手段,一下就抓住了要害,“鞫其仆,得侍尧婪索状”,从李侍尧的身边人下手,马上就搞定了。

再看看和珅回京后的对奏,“面陈云南盐务、钱法、边事,多称上意”,不仅仅是反腐成功,还把当地的政务、经济、边防等事务的信息全部调查清楚,反馈回来了。还拿出处理方案“多称上意”。

大家说,这样的人才能不受重用吗?

当然,我个人不怀好意地揣测,和珅通过这次反腐,学到了不少东西。

四、生怨阿桂

【四十六年,甘肃撒拉尔番回苏四十三等叛,逼兰州,额驸拉旺多尔济、领侍卫内大臣海兰察、护军额森特等率兵讨之。命和珅为钦差大臣,偕大学士阿桂往督师。阿桂有疾,促和珅兼程先进。至则海兰察等已击贼胜之,即督诸将分四路进兵,海兰察逼贼山梁,歼其伏。贼掘沟坎深数丈,并断小道,不能度。总兵图钦保阵亡。后数日,阿桂至,和珅委过诸将不听调遣。阿桂曰:“是宜诛!”明日,同部署战事,阿桂所指挥,辄应如响。乃曰:“诸将殊不见其慢,当谁诛?”和珅恚甚。上微察之,诏斥和珅匿图钦保死事不上闻,赴师迟延,而劾海兰察、额森特先战颠倒是非;又谓自阿桂至军,措置始有条理,一人足办贼,和珅在军事不归一,海兰察等久随阿桂,易节制,命和珅速回京。和珅用是衔阿桂,终身与之龃。寻兼署兵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

这次和珅图样图森破,被狠狠黑了一把,从此对阿桂是恨之入骨,又十分忌惮。

防不胜防啊,怕的就是这个,领导宠信,就免不了会有人设计使绊子,要你出丑犯错误。和珅以前当过御前侍卫统领,也精通武艺,晓知兵事,这事我认为不能怪他。这个阿桂挺坏的。

这就是阿桂,也是紫阁功臣,获赠一等诚谋英勇公。受赐:紫缰、四开褉袍、红宝石顶、四团龙褂、双眼花翎、黄带、御用鞍马。



五、再次反腐

【四十七年,御史钱沣劾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贪纵营私,命和珅偕都御史刘墉按鞫,沣从往。和珅阴袒国泰,即至,盘库,令抽视银数十封无缺,即起还行馆。沣请封库,明日尽发视库银,得借市银充抵状,国泰等罪皆鞫实。会加恩中外大臣,加太子太保,充经筵讲官。】

这次反腐,和珅与上次大不相同,敷衍了事,明显有偏袒行为。

后来查出,这个库银事件与《雍正王朝》里的诺敏事件一样。

【四十八年,赐双眼花翎,充国史馆正总裁、文渊阁提举阁事、清字经馆总裁。甘肃石峰堡回匪平,以承旨论功,再予轻车都尉世职,并前职授一等男爵。调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管理户部如故。】

六、危机暗伏

【五十一年,御史曹锡宝劾和珅家奴刘全奢僭,造屋逾制,帝察其欲劾和申,不敢明言,故以家人为由。命王大臣会同都察院传问锡宝,使直陈和珅私弊,卒不能指实。和珅亦预使刘全毁屋更造,察勘不得直,锡宝因获谴。逾月,授和珅文华殿大学士。诏以其管崇文门监督已阅八年,大学士不宜兼榷务,且锡宝劾其家人,未必不因此,遂罢其监督。部员湛露擢广信知府,上见其年幼,不胜方面,斥和珅滥保。又两广总督富勒浑纵容家人婪索,和珅请调回富勒浑,不兴大狱。京师米贵,和珅请禁囤积,逾五十石者交厂减粜,商民以为不便。廷臣迁就原议,上并切责之。】

这主要是被未来的嘉庆反感了,当时嘉庆都不敢弹劾他,连和珅的仆人都奈何不得。和珅在这段时期,免了一项差事,受到两次斥责。但仍然晋升了。

【五十三年,以台湾逆匪林爽文平,晋封三等忠襄伯,赐紫缰。】

以前是男爵,现在上升为伯爵。

【五十五年,赐黄带、四开褉袍。上八旬万寿,命和珅偕尚书金简专司庆典事。内阁学士尹壮图疏论各省库藏空虚,上为动色,和珅请即命壮图往勘各省库,以侍郎庆成监之。庆成每至一省辄掣肘,待挪移既足,然后启榷,迄无亏绌,壮图以妄言坐黜。】

和珅参与了复杂的政治斗争。

【五十六年,刻石经於辟雍,命为正总裁。时总裁八人,尚书彭元瑞独任校勘,敕编石经考文提要,事竣,元瑞被优赉。和珅嫉之,毁元瑞所编不善,且言非天子不考文。上曰:“书为御定,何得目为私书耶?”和珅乃使人撰考文提要举正以攻之,冒为己作进上,訾提要不便士子,请销毁,上不许。馆臣疏请颁行,为和珅所阻,中止,复私使人磨碑字,凡从古者尽改之。】   

这事我觉得比较扯淡。和珅还注重这种沽名钓誉的事情,陡生风波。

七、最后的光芒

【五十七年,廓尔喀平,予议叙,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六十年,充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时朝审停勾,情重者请旨裁定。和珅管理籓院,於蒙古重狱置未奏,镌级留任。又廷试武举发策,上命检实录。故事,实录不载武试策问,和申率对不以实,诏斥护过饰非,革职留任。先是京察屡邀议叙,是年特停罢之。嘉庆二年,调管刑部。寻以军需报销,仍兼管户部。三年,教匪王三槐就擒,以襄赞功晋公爵。】  

【和珅柄政久,善伺高宗意,因以弄窃作威福,不附己者,伺隙激上怒陷之;纳贿者则为周旋,或故缓其事,以俟上怒之霁。大僚恃为奥援,剥削其下以供所欲。盐政、河工素利薮,以徵求无厌日益敝。川、楚匪乱,因激变而起,将帅多倚和珅,糜饷奢侈,久无功。阿桂以勋臣为首辅,素不相能,被其梗轧。入直治事,不与同止直庐。阿桂卒,益无顾忌,於军机寄谕独署己衔。同列嵇璜年老,以谗数被斥责。王杰持正,恒与忤,亦不能制。朱珪旧为仁宗傅,在两广总督任,高宗欲召为大学士,和珅忌其进用,密取仁宗贺诗白高宗,指为市恩。高宗大怒,赖董诰谏免;寻以他事降珪安徽巡抚,屏不得内召。言官惟钱沣劾其党国泰得直,后论和珅与阿桂入直不同止直庐,奉命监察,以劳瘁死。曹锡宝、尹壮图皆获谴,无敢昌言其罪者。高宗虽遇事裁抑,和珅巧弥缝,不悛益恣。仁宗自在潜邸知其奸,及即位,以高宗春秋高,不欲遽发,仍优容之。】



八、最终覆灭

【四年正月,高宗崩,给事中王念孙首劾其不法状,仁宗即以宣遗诏日传旨逮治,命王大臣会鞫,俱得实。】

这说嘉庆是奉了遗诏收拾和珅,如果确实属实,那乾隆就太不像话了,回想以往种种恩赏、提拔和放纵,真是令人毛骨悚然。

墙倒众人推,和珅的二十大罪状:

【诏宣布和珅罪状,略曰:

“朕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和珅於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以拥戴自居,大罪一。骑马直进圆明园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大罪二。乘椅桥入大内,肩舆直入神武门,大罪三。取出宫女子为次妻,大罪四。於各路军报任意压搁,有心欺蔽,大罪五。皇考圣躬不豫,和珅毫无忧戚,谈笑如常,大罪六。皇考力疾批答章奏,字迹间有未真,和珅辄谓不如撕去另拟,大罪七。兼管户部报销,竟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大罪八。上年奎舒奏循化、贵德二贼番肆劫青海,和珅驳回原摺,隐匿不办,大罪九。皇考升遐后,朕谕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擅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大罪十。大学士苏凌阿重听衰迈,因与其弟和琳姻亲,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在其家教读,保列卿阶,兼任学政,大罪十一。军机处记名人员任意撤去,大罪十二。所钞家产,楠木房屋僭侈逾制,仿照宁寿宫制度,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大罪十三。蓟州坟茔设享殿,置隧道,居民称和陵,大罪十四。所藏珍珠手串二百馀,多於大内数倍,大珠大於御用冠顶,大罪十五。宝石顶非所应用,乃有数十,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胜於大内,大罪十六。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大罪十七。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大罪十八。通州、蓟州当铺、钱店赀本十馀万,与民争利,大罪十九。家奴刘全家产至二十馀万,并有大珍珠手串,大罪二十。”】

这些所有的罪名中,前面的都不重要,骑马入殿、乘與入内、娶宫女,撕圣手迹,建房踰制等等,都是些扯淡的事。关键在后面:财和权。



【内外诸臣疏言和珅罪当以大逆论,上犹以和珅尝任首辅,不忍令肆市,赐自尽。】

【诸劾和珅者比於操、莽。直隶布政使吴熊光旧直军机,上因其入觐,问曰:“人言和珅有异志,有诸?”熊光曰:“凡怀不轨者,必收人心,和珅则满、汉几无归附者,即使中怀不轨,谁肯从之?”上曰:“然则治之得无太急?”熊光曰:“不速治其罪,无识之徒观望夤缘,别滋事端。发之速,是义之尽;收之速,是仁之至。”上既诛和珅,宣谕廷臣:“凡为和珅荐举及奔走其门者,悉不深究,勉其悛改,咸与自新。”有言和珅家产尚有隐匿者,亦斥不问。和珅在位时,令奏事者具副本送军机处;呈进方物,必先关白,擅自准驳,遇不全纳者悉入私家。步军统领巡捕营在和珅私宅供役者千馀人,又令各部以年老平庸之员保送御史。至是,悉革其弊。吏、户两部成例为和珅所变更者,诸臣奏请次第修正。初,乾隆中命和珅改入正黄旗,及得罪,仍隶正红旗。】

做人难啊,嘉庆以仁义之名而处死了和珅。

当然,领导是永远光明伟大正确的,然后史书上说:以前乾隆和嘉庆就多次批评过和珅的种种不法行为,但和珅屡教不改,以至于身死家破,不能怪两代君王仁至义尽,但这些批判和珅的事情,史书没有记载下来罢了。

【和珅伏法后越十五年,国史馆以列传上。仁宗以事迹疏略,高宗数加谴责,阙而未载,无以信今传后,褫编修席煜职,特诏申戒焉。】

看一下和珅的履历:

25岁:十一月,擢御前侍卫,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这是两个正二品的官职。

26岁: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

27岁:户部左侍郎,并兼署吏部右侍郎。

28岁:户部尚书,御前大臣,理藩院尚书。

29岁:兵部尚书。

32岁:吏部尚书。

31岁,钦差大臣身份前往甘肃平乱。 兼署兵部尚书。

32岁,八月,加太子太保衔。 经筵讲官。

33岁,赏戴双眼花翎。 国史馆正总裁。 文渊阁提举阁事。

34岁:调补正白旗满洲都统,清字经馆总裁, 轻车都尉世职,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兼管户部,封一等男。

35岁:文华殿大学士,兼管吏部户部事。

38岁:封三等忠襄伯,并赏用紫缰。

39岁: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

40岁:正月加恩赏给黄带。

41岁:因盗窃银库被指失察之罪,降一级抵消。

42岁:平乱有功,加三级;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任日讲起居注官。

43岁:任教习庶吉士,兼管太医院及御药房事务。

44岁:因人参问题,被降二级留任。

45岁: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因庇护刑部理藩院,降三级留任。

46岁: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镶黄旗满洲都统。

47岁:兼理刑部,去户部事,以军需报销兼理户部。

48岁:晋公爵。

49岁,赐自尽。

《庸庵全集》有《查抄和珅家产清单》的清单内容,从和珅家中查抄出来的金银财宝、房产田地、银庄当铺、珍珠宝石、玉器古玩、珍稀皮毛等物品,预估财产总额大约11亿两白银。

在狱中,知道命不久长,和珅夜间仰望囚室窗外的静谧的星空,写下这样一首诗:

《上元夜狱中对月》

夜色明如许,嗟余困不伸。

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

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

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和珅看得清,根源是“怀才误此身”。

怀才则求功,求功则贪利,贪利则恋权,恋权则误身。

收到御赐白绫,和珅感慨万千,留诗自尽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


馋嘴肥猫铲史官


提起和珅,世人立马会想到“巨贪”这两个字。其实和坤除了贪以及狡诈外,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下面就来看有关和珅所做的一件流传千古的好事和一个神奇预测百年的诅咒。

编辑

如果说贪污成了和珅一生抹不掉的污点,那么才华横溢就成了一生最亮的闪光点。和珅从小饱读诗书,才情出众,能说会道,写的诗也是一流,这也是他能受到乾隆皇帝宠爱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编辑

乾隆曾安排和珅编写《四库全书》,结果在编写过程中,和珅对《石头记》爱不释手。然而,当时这本书是禁书,民间根本没有传播,只有少量的书商盗印此书。和珅觉得如此好书,应该流传千古,于是他一边对书进行了“加工”,删减了一些“禁忌”的内容,一边还找了个“枪手”代写续尾。这个枪手就是高鹗。

编辑

之后,和珅把删补版的《石头记》改名为《红楼梦》,交给乾隆看。结果乾隆看完后,对此书赞不绝口。在得知此书乃是禁书后,乾隆立马下了“解禁令”。

之后《红楼梦》一经官方发行后,大红特特红,大火特火。成了民众心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部史书。

总之,和珅把《石头记》包装成了《红楼梦》,并且让它由禁书变成了世人皆知的畅销书,当真是功不可没,后人也因此而受益。

编辑

尽管如此,和珅因为过于贪婪,结局仍是悲催的。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驾崩,嘉庆皇帝亲政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和珅亮剑,先是把他革职下狱,接着交刑部严审,随后查抄府邸,最后嘉庆宣布和珅“二十宗罪”,把50岁的和珅赐死。

编辑

前后不到10天,嘉庆不顾还在乾隆的大丧期间,就对他身边的大红臣和珅处以极刑。令人惊叹不已。而史书记载,当和珅看到嘉庆派太监送来一条白绫时,心中已然明白一切,他在上吊前,写了一首绝命诗:“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日水泛含龙日,留取香烟是后身。”

嘉庆看到和珅的绝命诗后,并不懂其中的意思,于是说了这样一句话:“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

其实,和珅的绝命诗就是一首诅咒诗,尤其是绝命诗的后两句 “他日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有深刻寓意。

编辑

要知道“水泛含龙”是《国语·郑语》中的一个故事。相传夏朝末年,国君从两条龙那里获得龙漦(唾液),他视为珍宝,并锁在了盒子藏于宫中。到了周厉王时期,他好奇盒子里究竟装着。打开一看,结果龙漦流了出来幻化成为玄鼋,后进入一个女孩体内,以致这个女孩受孕,生下了后来“烽火戏诸侯”的褒姒。

还有有指出,“水泛含龙”暗指洪灾。和珅临死前一年,黄河河南段决堤,死伤无数。和珅用这句话来表达自己将在下一次发洪水时投胎。结果公元1835年,黄河果然再次爆发洪灾,随后叶赫那拉氏出身了,她就是执掌晚年近半个世纪的大清“掘墓人”慈禧太后。

而“认取香烟是后身”中的“香烟”暗指香火传承。两句话连起来就是:和珅称自己将在若干年后重生,会像褒姒一样致使清朝灭亡。

编辑

1881年,和珅被赐死刚满82年,慈禧开始垂帘听政,后一直成为大清实际统治者。 1908年,慈禧太后病死后仅仅三年大清就灭亡了。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这个问题我回答看看,其实历史上贪官非常的多,我个人认为,在历史上没有比的了和珅贪污的钱数。其实我认为和珅这个人很值得研究,尤其对于一些年轻的职场工作者,特别有用,别看和珅贪污的钱数,和珅的手段还有才能是值得学习的。

当然,不是教大家贪腐,而是看看和珅的进步方式。 和珅其实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记载来了解一下真正的和珅是个怎样的人。


清史稿·和珅记载和其它一些历史记载。和珅少年贫穷 ,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少贫无藉,为文生员和珅的出身还是比较贫穷,普通家庭一样,少年时代日子过得并不怎么样,肉都吃不起。


和珅成年后,首先是承袭了祖先的“三等轻车都尉”,这是比较低阶的爵位,当然按普通生活来说是不错的工作,其实待遇还是不错的。这个“三等侍卫”就拿着正五品官的薪俸。和珅脱贫了。 粘竿处,就是尚虞备用处,有一定实权。




和珅的胆量和才气,一日乾隆走舆观花,和珅不但能够熟知儒家经典的内涵,而且能够准确把握乾隆皇帝的思想,把儒家经义与现实政治时事结合起来,拿出符合皇上心意的对策。和珅非常了解皇上,可以说跟皇上私下朋友中的朋友,可以说知己了,皇上也重用和珅。

历史记载和珅马屁拍得毫无形迹。一日,乾隆问和珅:“依你看来,朕和皇考皇祖有何不同?”和珅请罪后答道:“康熙帝乃亘古未有的英明之主,文功武略,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康熙帝与民休息,使天下物财茂盛,人丁繁衍,此安国之根本也”。和珅非常了解皇上。



和珅口才出众 ,大家会问不对吧,纪晓岚才是吧?历史记载和珅口才,文采不比纪晓岚差的,和珅从来不故意卖文采,和珅知道皇上不喜欢。


和珅曾经当过御前侍卫统领,也精通武艺,晓知兵事,文采不在纪晓岚之下。历史记载,和珅贪污的钱,是朝廷15年一共的开销,聪明人知道15年的概念吧。和珅在历史是没有人超越的贪官。

野史有这样记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和珅能有今天是一个秘密。

和珅面相特别像年贵娘娘,所以皇上给了和珅机会,野史记载不一定真的,大家怎么理解和珅的一生?


篱上青说历史


“和珅扳倒,嘉庆吃饱”,相信很多人听到过这句顺口溜。和珅在贪官史上绝对是绕不过去的一名重量级人物,传言和珅家产被抄没后总计相当于半个清朝国库,甚至有“二亿三千万两”(薛福成《庸庵笔记》)及“二十亿两”(《清朝野史大观》)的说法,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两面的乾隆帝

提起和珅,不得不说一下当时清朝的执政者——乾隆帝,自封“十全武功”的乾隆帝勇夺两项桂冠——“中国寿命最长皇帝(88岁)”以及“中国实际执政时间最久皇帝(63年:在位60年并太上皇3年)”。

与“以打击贪腐”著称却通常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父亲雍正帝有所不同,乾隆帝对贪官污吏的态度有明显的两极分化。

在位的60年间,前40年,乾隆帝常常以雷霆手段震慑贪腐之流,与雍正帝常用的抄家流放之举不同,即使是一品大员,如若贪腐也逃不过被砍头的命运:兵部尚书兼九门提督鄂善,仅仅因贪污银千两就被杀!除此之外,云贵总督恒文、山东巡抚国泰、陕甘总督勒尔谨、浙江巡抚王亶望,都因贪腐被处死。

但到了乾隆帝在位的后20年,年老倦政,沉迷享乐,6下江南花费甚多,将康熙、雍正时期积累的国库由充盈挥霍至空虚。为了满足个人的爱好,乾隆帝明着暗着让官员“上贡”,搜刮官员家中的传家宝,后来在官员之间甚至还衍生出了“帮贡”。

议罪银

而仅仅靠上贡是远远满足不了乾隆帝的需求的,不说每次下江南的巨额花销,单就赏人、修建行宫、做寿等的花费就难以估量,于是主角出场了——时任内务府大臣的和珅为君分忧想出了一则妙计。

和珅的妙计就是“议罪银”,大意是倘若官员犯了错,只要交一定的钱款,就可以减罚甚至不罚。这种制度的优势在哪里呢?在这之前,官员犯错遭罚俸后往往将罚银缴往户部至国库,但有了“议罪银”制度后,罚银则直接搜刮到了乾隆自己的小金库里。

乾隆帝借此敛财并向官员释放了一个信号:我缺钱,你可以向我行贿来免罪。各级官员为了迎合帝心,争相缴纳罚银,没有犯错也要编派罪名。河南巡抚何裕城奏折上沾了香灰,请求自罚三万两,乾隆都看不下去,说:没那么严重,交一万两算了。

作为乾隆心腹的和珅,在这种时候当然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了,平日里的孝敬和安排那是必不可少的,而和珅的钱从何而来?贪,也不仅仅是简单的贪。

二十条罪状

不顾父亲尚且尸骨未寒,乾隆帝寿终正寝后不过几天,嘉庆帝匆匆宣布了和珅的二十条罪状,并将他处死以及抄没其家产。

按照当时抄没和府的官员奏报,和府的家产除上等珍珠及宝石古玩若干外,共藏有金33500两(折合白银50万两)、银300万两(折合白银283万两),另外还有若干间铺子,同乾隆年间清朝国库最高达7390万两的数字相比,和珅家产并不当真如何骇人。

和珅333万两白银的家产主要靠做生意而来,他名下不仅有75间当铺、300余间银号,而且通过广东十三行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经营着垄断性的中英进出口贸易。贪污所得在和珅的家产中的比例并不算多,与当时官场的普遍惯例相差并不甚多。

而嘉庆帝掌权后立刻处理和珅,与其说是不能容忍他的贪腐行径,反倒不如说是新帝收回朝政大权的政治手段,毕竟乾隆退位成为“太上皇”的三年,始终不肯真正放权,和珅在其授意下对嘉庆多有压制,尤其是彼时的和珅同时身兼领班军机大臣和首席内阁大学士,爵封一等公,在清朝官僚体系已经做到人臣之极。

传言和珅不仅高大威猛、外表俊朗,而且通晓汉、满、蒙、藏多门语言,后期身兼数十要职仍能游刃有余,足可以说是当时大清朝的第一流人才。但就是如此一位主掌枢机大权近二十年的帝国首席大臣,在历史中最广为人知的标签却与“贪腐”有关,实在是令人惋惜。


王铭苇


个人认为贪官不分大小,和珅也并非历史上贪财最多的人。贪财最多的当属明朝刘瑾,太监,1510年被判处凌迟,没收家产时,刘瑾家中有黄金250万两、白银5000万两,金银珠宝不计其数。

相比和珅,自然是要多了许多,除了了解这些,其实和珅并不像我们在电视剧中所认识的那样,那么历史上的和珅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和珅剧照)

很多人对和珅的印象无非就是大贪官、马屁精,还有外表形象就和电视剧一样。

其实和珅在当时的清朝,是一个眉清目秀、才华横溢的清朝第一大权臣,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贪财的本性,所以和珅得到了乾隆的无比宠爱,同时也得到了嘉庆的打压赐死。

饱读诗书、才貌双全

电视剧中的和珅不学无术,小聪明、丑态百出的滑稽角色,这肯定是剧情需要。

而历史上的和珅才貌俱佳、学识出众,因为出生官宦之家,所以很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和珅画像)

乾隆真正注意到和珅是在一次打猎时,乾隆随口说了一句《论语》当中的句子,当时很多人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唯独和珅却回答的恰到好处,乾隆这才注意到和珅,发现和珅身材颀长,仪度俊雅,声音洪亮,是个标准的美男子,不禁赞赏有加。

清朝第一大权臣

和珅凭借自己的才能,飞黄腾达,集万千宠信于一身,是整个清朝历史上官阶高、官位多、掌权广、权力大的第一人,同时也被称为“清朝第一大权臣”。

要说真实的和珅自然少不了本身的才能,更主要的是情商极高,非常擅长揣摩圣意,迎合乾隆皇帝的心思,因为乾隆自诩是“十全老人”,喜欢身边有人夸夸自己。和珅自然看中这点,于是拍须溜马,最后成为乾隆身边的大红人。

乾隆多次下江南,其中消耗的钱财大多是和珅负责敛财,所以很是让乾隆开心,要知道当时只有和珅支持乾隆巡游,其他官员只会说劳民伤财。

大贪官的敛财门道

说了和珅既然是贪官,历史总不能造假,历史上的和珅确实是个大贪官,和珅利用自己的职权,大肆搜刮钱财,通过买卖土地、古玩、收取租费、私吞银两,和珅可以说享尽荣华富贵。

《和珅犯罪全案档》记录:“地亩8000余顷,房屋3000余间,当铺75座,银号42座,………………省略几百字…………珍珠手串236串(每串18颗),宝石素珠1010盘,大金罗汉18尊,金玉朱翠各色首饰2.8万余件。”

其实除了这些,我们还可以认识到一点,那就是和珅对家里人特别好,尤其是自己的妻妾,和珅被赐死之后,妻妾没有一个嫁给他人的,有的甚至与和珅一同赴死。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历史新知识,期待您的关注!】


猫眼观史


正史中关于和珅的犯罪记录:土地有8000多公顷,房屋也有3000余间,个人拥有当铺75座,银号票号42座,洋洋洒洒整整记录了好几百字,各种金银财宝更是不计其数

关于和珅的印象,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第一个字,非“贪”无疑,搁现在可是成功的大企业家

许多人了解和珅,也不是通过正史,反而是王刚老师塑造的那个经典形象,我们在佩服王刚老师演技的同时,也不得不为和珅的贪赃枉法感到惊讶,我国历史上贪官不少,但要比起和珅的贪,绝大多数人怕是仅仅算他的九牛一毛,也只有那么几位可以与之相媲美。

作为我们今天的主角和珅,他其实并不是历史上最大的贪官

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他的贪心程度,折合现如今人民币接近百亿之多,美金也有大几十亿呢,几乎挖空了国库,那就是明朝太监刘瑾。

可能我们对于电视剧中的和珅,印象太过于深刻,反而对于历史上的和珅,就不那么关注了,其实真正的和珅,也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能做到那样位高权重,必然有其非同寻常的过人之处。

和珅并不像电视剧中那般没有节操的,他贪确实贪,但是他也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自幼出生于官宦之家,当然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那个出身决定一切的年代,和珅无疑一出生就坐上了高铁,和珅也算是比较争气的,也并不像电视剧中那样不学无术。

和珅正式得到赏识,是在一次和乾隆皇帝外出打猎当中,乾隆皇帝也是一个喜欢舞文弄墨的人,打猎途中乾隆说了一句话,众人都面面相觑,唯有和珅对答如流,这样乾隆很是满意,纵观此人,身材比例协调,而且气度不凡,当即就给乾隆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了此前给乾隆留下的印象,接下来的事情就方便多了

再加上和珅本来实力也不差,很快就凭借着自身能力上位,不仅地位节节攀升,而且达到了朝中众人都仰望的高度,拥有的权力那也不可同日而语,朝廷之上,可能除了皇帝之外,和珅就是最有话语权的。

关键这人不仅智商高,情商也特别高,俗称特别会来事儿,对于乾隆的把握,也算是知根知底,乾隆的心思他是一猜就透,乾隆给他说话也是一点就通,恰好乾隆又吃拍马屁这一套,那和珅自然混的是如鱼得水了。为了让乾隆开心,和珅可下了不少功夫。

每次乾隆外出坊间游玩,必定需要大量的财力支撑

当时可是由和大总管全权负责,金银细软从自己手中过,和公公也自然深知其中的捞钱法门,每当乾隆要花钱的时候,也是他借机大肆揽财的时候,有了自己独特的职务便利,借着乾隆的名号,便大肆的搜刮钱财。

除了维持乾隆的开销,剩下的自然就如数进了自己的腰包,随着钱财收入越来越多,和公公也越来越膨胀了,除了贪污,和公公还会理财,利用自己积累的财产,购买低价的土地,古玩玉器,利用职务之便收取租金,简直不要太开心。

正史中关于和珅的犯罪记录:土地有8000多公顷,房屋也有3000余间,个人拥有当铺75座,银号票号42座,洋洋洒洒整整记录了好几百字,各种金银财宝更是不计其数,足见当时和珅的地位,带给了他多大的便利,不仅疯狂敛财,还用这些钱财为自己进一步赚钱做铺垫。

历史上的纪晓岚也确有其人,但与和珅相比,就弱太多了

权力没和珅大,野心没人家野,或许和珅的才华,还要在纪晓岚之上,很多时候,纪晓岚还要请示和珅,并不像电视剧中演的那般,两人斗斗嘴皮子,纯粹是上下级的从属关系。

至于和珅为什么那么讨乾隆喜欢,自然就是和珅财大气粗这一点,从小就有不一样的眼光和战略格局,自然也比较会花钱,相比较于其他官员,和珅会尽可能满足乾隆的要求,完全不计财力损耗,并且好多钱都可以直接不走国库,因为实际上国库就在和珅他们自己家。

在当时那个年代,如果仅仅凭借和珅拥有的钱财数量来判断,他绝对是贪官无疑,但是他拿这些钱干了什么,就不得不提在和珅经营下的那些财产,当时和珅也算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如若不是一棒子打死,或许清朝会是另一番光景!


历史红尘


和珅是很有才的贪官,至于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不好判断;


因为中国历史上贪官层出不穷,没有人给出每位大贪官的贪污数量的具体数据,就是有具体数据可以对比,也不不能仅靠数量的多寡来作为唯一指标;因为在不同时期,同样数量的银子,购买力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完成这个,是几乎不存在可能的;

因为得不到客观数据,但和珅是贪官,更是巨贪,那后人是不在乎往和珅身上泼点脏水的;也没人会为和珅辩解哪些钱不是和珅贪的,因为没数据、没记录、没有完整详实的历史记载,这几乎也是无法完成的。


时至今日,和珅死去几百年了,其影响早就没了;那我们就可以分析一下和珅为什么可以在乾隆朝平安无事;乾隆知道和珅爱贪污,还要他做军机大臣这样的高官,这和珅绝对不简单。


和珅出身并不好,是凭借自身的能力获得皇帝的赏识;和珅除了爱贪钱之外;还会察言观色,有时候乾隆想做的事,但还没开口,和珅就领会到了,早早的做了;还有有些事乾隆不好插手的事,和珅都愿意干。


和珅贪财,也是贪的很有技术的;什么钱可以贪,什么钱不能动;和珅心理很明白。贪了钱,不能要事情变成灾难,那样乾隆也救不了自己;还有,有些事贪了钱,也造成了影响,但没坏事,这就给乾隆留下了保护和珅的空间;和珅的一大原则:贪财,不能坏了乾隆的好事;就是坏了,也要努力补过,要乾隆少操心。而除了这之外,和珅办事能力还很强,为人十分世俗,对下面的官员的贪污也不在乎,但是就是告诉不要因为贪污把事情搞砸了。搞砸了,又补救不了,那就各自自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和珅对上对下都能混得开,是乾隆的得力助手。

和珅似乎也在时不时的暗示乾隆,我除了贪财,没别的,更不会图谋造反,想当皇帝;这就是乾隆的帝王之术;和珅是个贪官,但是个有才的贪官,是个不易得的贪官,只要不危及大清统治根基,就不打算办和珅;在乾隆眼里,和珅一直处于可控范围,说拿下,就拿下;如果猜得没错,乾隆一定派人监视和珅有没有笼络军队或者培植私人武装之类的事。因为没有,乾隆不打算清算和珅;等自己死了,和珅的价值利用完了;而且和珅这么遭人恨,留给嘉庆来杀,可以达到立威的效果。

乾隆真是把和珅的价值榨得一点不剩。

至于今天荧屏上的和珅形象;杜撰的成分居多,因为是贪官,怎么演,都不过分。其实和珅还是有一些正面东西的;对于今天混社会,和珅身上仍有值得借鉴的东西。


过去即历史


我是长安视界,我来回答:其实历史上贪官非常的多,我个人认为,在历史上没有比的了和珅贪污的钱数。其实我认为和珅这个人很值得研究,尤其对于一些年轻的职场工作者,特别有用,别看和珅贪污的钱数,和珅的手段还有才能是值得学习的。

当然,不是教大家贪腐,而是看看和珅的进步方式。和珅其实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记载来了解一下真正的和珅是个怎样的人。

两面的乾隆帝

提起和珅,不得不说一下当时清朝的执政者——乾隆帝,自封“十全武功”的乾隆帝勇夺两项桂冠——“中国寿命最长皇帝(88岁)”以及“中国实际执政时间最久皇帝(63年:在位60年并太上皇3年)”。

与“以打击贪腐”著称却通常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父亲雍正帝有所不同,乾隆帝对贪官污吏的态度有明显的两极分化。

乾隆的性情和当时的环境

《骨董琐记》卷三《乾隆时侍从之臣》记载:

“……于是大臣向用,颇以貌取,文达(刘墉)貌寝短视,且江北人,故不为纯皇(乾隆)所喜,一时若翁覃溪(方纲)、朱竹君(筠)、王兰泉(昶)、邹一桂皆不得仕,际遇颇相似,纯帝所许为明敏之才,率外擢督抚。若于文襄、梁文定、董文恭皆以弄臣蓄之。”

这是说,乾隆用人喜欢以貌取人,对比较丑的,只是用来做事,并不宠信。而乾隆身边这些重臣,老的老,丑的丑,不得乾隆的信重。

和珅的胆气和才气

一日乾隆走舆观花,接到奏报:“云南急呈奏本,云南要犯脱逃。”乾隆看罢怒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转身对侍卫道“是谁之过?谁之过?” 问了几声无人敢开口。不料和珅起身道“是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

和珅很能把握机会,不但体现了他的胆魄,也证明他对儒家经典的谙熟。

要说真实的和珅自然少不了本身的才能,更主要的是情商极高,非常擅长揣摩圣意,迎合乾隆皇帝的心思,因为乾隆自诩是“十全老人”,喜欢身边有人夸夸自己。和珅自然看中这点,于是拍须溜马,最后成为乾隆身边的大红人。

乾隆多次下江南,其中消耗的钱财大多是和珅负责敛财,所以很是让乾隆开心,要知道当时只有和珅支持乾隆巡游,其他官员只会说劳民伤财。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