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打架,纪录片有跑偏吗?

文章转自纪实观察

“要知道X个月前那是我最后一次上街吃东西,我绝不会只喝一杯奶茶那么简单。”受疫情影响,“火锅”成了疫情过后人们最想吃的美食之一。

“舌尖”之后,美食题材几乎成了国产纪录片的一个最庞大分支。纪录片行业的“美食”现象层出不穷,从最初的融合“诸子百家”,到当下深耕垂直领域的“百花齐放”,美食纪录片仿佛一棵树苗,现在俨然已经成为了众多枝蔓的参天大树。尤其在春节前后,在美食界占据重要地位的火锅,被纪录片工作者看上了,短短两个月多里,腾讯视频、爱奇艺、BIlibili(以下称“B站”)分别上线了一部“火锅”题材的纪录。

“火锅”打架,纪录片有跑偏吗?

上个月,在新冠肺炎疫情局势最紧张的阶段,腾讯视频上线了一部由陈晓卿监制的火锅题材纪录片《沸腾吧火锅》,给众多闲宅在家里的人们,提供了一道诱人的文化盛宴。此前,在2019年12月的19日和20日,爱奇艺和B站分别上映了《天下一锅》《生活如沸》两部“火锅”美食题材纪录片,现已更新完毕。三部火锅纪录片在这个春节档期相遇,究竟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哪一部才是最受欢迎的呢?

从结构上来看,三部“火锅”纪录片,呈现出三种不同的风格,可见创作者为博取受众的青睐,做出了多大的努力。

作为综艺大佬的腾讯视频,仿佛骨子里就带有一种“俏皮”的属性,纪录片《沸腾吧火锅》也不可避免地“近朱者赤”。该片采用了“三段式”的解构方式,除了片名呈现时,伴随各地方言的“火锅”声音很有特色外,导演还巧妙利用动画元素,将每集内容分为三个小节,顾名思义,每集涵盖三个小情节,共同烘托本集主旨。

以第一集《潮汕火锅》为例,第一小节从一个主人公故事切入,概述潮汕牛肉火锅,第一、二节中间用“圆滚滚 跳起来”的动画,来讲述潮汕牛肉火锅的灵魂,手打牛肉丸,第二、三节之间用“干了这口油”的动画,阐述了占据牛三分之一的脂肪的具体吃法,特别之处,可能尝过的人才知道。

除了动画元素,《沸腾吧火锅》,还多处运用了综艺音效,目的也十分清楚,让观看火锅变得轻松、有趣。“章回体”,你可能只在小说或者由它们改编的电视剧里看过,可是这次爱奇艺也铆足了劲,在纪录片《天下一锅》里运用了“章回体”这一形式。

该片将中国火锅分为“六大门派”,即老北京涮羊肉,潮汕牛肉火锅,广东打边炉,川渝老火锅,云南特色火锅,贵州酸汤鱼火锅。每集都是单独的一回,仿佛“水浒传”一般,将“火锅”这样的美食,渲染上了十足的江湖气息,仿佛各派系火锅之间,都在默默地相互较着劲:“我才是最正宗的火锅”。

如果说,在火锅界里,《沸腾吧火锅》是 “真人秀”,《天下一锅》就是一部江湖“小说”,那么《生活如沸》可能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文艺剧”。

B站推出的《生活如沸》一如过往的自己,片尾二手玫瑰乐队的同名歌曲,这个“很B站”。此外,“鬼才文案”的烙印,更像极了那些年我们追过的《人生一串》。


“火锅”打架,纪录片有跑偏吗?

“从炎夏到初雪,从浑江到苍山,这一年,我们跨越空间与时间的界限,有幸用两支笔重新解读火锅的温度,一支,描述平生所见、故人山河;一支,能医自医、治愈你我,你好,生活如沸,多谢你们的’多谢款待’,让我们期待下个冬日,有缘再见。”有温度的对话式文案,这或许不是对火锅最好的阐述,但却是对观众最美好的交代与约定。


火锅,要怎样做才能勾起食欲?

能否勾起食欲,成为考量美食纪录片一个重要的标准。作为美食纪录片,尤其是火锅题材的美食纪录片,呈现出来的乏然无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有点遗憾。

《沸腾吧火锅》,由《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总导演陈晓卿担任监制;《天下一锅》由爱奇艺小明工作室制作;《生活如沸》由B站和大声传媒联合出品,每部纪录片都能算得上大制作,却没有拍出火锅的灵魂,实在让人感觉遗憾。为什么丢掉了火锅的灵魂?总结下来大致有以下三点:

第一,重人物故事,轻美食。美食纪录片,不意味着排斥人物故事,也更不意味着用过多篇幅讲述故事,凡事都有一个度,越界则会事倍功半,或者更糟。举个例子,《天下一锅》第2集,从开头到第6分钟一直在讲川渝火锅背景和主人公故事,直到第6分钟以后才让观众“吃上火锅”,中间只穿插一些选择食材画面,但是到了真正吃火锅,却是轻描淡写,寥寥数语,只是一堆人围坐在火锅周边夹着吃而已,解说词说不是美食,也是亲情。


“火锅”打架,纪录片有跑偏吗?

在新短视频火爆的当下,一部纪录片到了片长五分之一处都还抓不住观众的“胃口”,这个时候,还有多少人愿意继续看下去,如果有,或许也可是因为疫情闲赋在家,着实无聊。

第二,浮于表面,什么都想包含,却什么都讲不清楚。比如《生活如沸》每集时长25分钟,抛去片头片尾,剩余时长十分有限,但是创作者却在有限的时长里,包含了过多内容,每集要讲述3个故事,留给火锅本身的时间就更少了。

在第4集中,从片头结束到9分45秒,在讲述眷村火锅的时候,里面包括了南台湾的对于火锅的留恋、主人公的火锅由来、眷村的乡愁、两岸的关系、火锅店遭遇台风后老板对员工的情谊,以及火锅的一点配菜,上面这么多内容,讲到吃火锅的部分不到半分钟,其他的全部都是故事,变成了一个乡愁片。

不仅如此,美食过程中,穿插太多食客采访,也分散了内容的表达。这样下来的结果,就是讲得过多,观众什么都记不住。
第三,镜头表现,过于平淡。《生活如沸》自带B站“鬼才文案”属性,和《人生一串》可谓差距不大,但是网评却相差甚远,《人生一串1》豆瓣评分9.0,而《生活如沸》的评分却只有6.6分。


“火锅”打架,纪录片有跑偏吗?

究其原因,还是画面表现力太弱,也有相当一部分画面和解说重复性高。美食纪录片之所以容易火,是因为强烈的大特写,搭配纪实性的音效,能够最大限度刺激观众的荷尔蒙,口水不自觉在口腔中打转。但是这三部纪录片,在美食本身缺少视觉表达外,在特写上就更少了。即便有特写,也是放在了食材的挑选和摘洗层面,如果是肉类,会让人觉得血腥。


“火锅”打架,纪录片有跑偏吗?

相反,在涮吃的环节,这应该是火锅最具冲击力的部分,不仅没有大特写,而且吃的过程也稍微轻描淡写,原本辅助的食客采访倒变成了主要内容,所谓“美食是感情的汇集”,把牌打错了。

“本末倒置”,不少网友都给出了这样的类似评价,美食纪录片不把美食当主角,反而当成了“配菜”,这是《生活如沸》与《人生一串》的天壤之别,也是评分低的主要原因。


“火锅”打架,纪录片有跑偏吗?

作为美食类纪录片,这三部火锅题材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内容上却有些舍本逐末,让原本应该简简单单的“吃”货,注入了太多复杂“人性关怀”,让吃也背上了枷锁。本来疫情之下,大部分人都无聊,如果有一部美食纪录片,能够撬动大家的食欲,那将是一种什么景象?

只能说,三部纪录片有惊喜,也有遗憾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