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覺得病毒可能是從美國流出來的?

為什麼有人覺得病毒可能是從美國流出來的?


主持人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世界範圍內確實出現了一些陰謀論和假信息,甚至還引發了美俄之間的信息戰。美國指責俄羅斯利用網絡散佈美國是疫情的幕後黑手,俄羅斯對此斷然否認。


那麼,這種信息戰你來我往、刀光劍影的背後折射出哪些問題?


金一南:


美俄之間最近圍繞“新冠肺炎病毒究竟是不是人為產生的”,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事實上,最早我們看到的相關言論是什麼呢?


今年1月中旬到1月下旬,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科頓公開指責中國製造了病毒,他在電臺上聲稱,病毒是中國人人為製造出來的。他這個謬論很快遭到了全世界的抨擊,尤其在1月底的時候,包括美國、英國、荷蘭等多個國家的27位公共衛生科學家,在世界醫學界的權威雜誌《柳葉刀》上聯合發表聲明,強烈譴責認為“新冠肺炎病毒並非自然起源”的陰謀論。


為什麼有人覺得病毒可能是從美國流出來的?

圖為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科頓。


這次美俄之間的信息戰扯上了新冠肺炎病毒,我覺得,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之下,絕不僅僅是美俄爭論誰對、誰錯的問題,其實質是什麼呢?作為基因研究最前沿的國家,包括美國、俄羅斯,都意識到未來有可能會出現一個很大的危險。比如,為什麼最近有人會覺得病毒可能是從美國流出來的呢?


我們可以看到,2001年布什任美國總統時,美國第一個宣佈退出《禁止生物武器公約》。而且,當年美國還非常得意地宣佈完成了人類基因組的草圖繪製,這標誌著基因組戰爭將由傳說變為現實。


2003年,當時美國的《軍事醫學》雜誌曾發表過一篇文章,標題是《基因組計劃與基因治療通向下一代生物武器的途徑》,這篇論文表明,美國已經走上了研究下一代生物武器的道路。


所以說,從上述情況來看,有人懷疑美國是事出有因,是有一定根據的。


當然,目前大多數人認為,新冠肺炎病毒並不是由於人為改變基因而產生的,不是人為製造的,但是,我們一定要防止未來出現這種問題,要讓《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真正成為對世界各國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以此來制止未來可能出現的危險情況。


主持人:


圍繞疫情的爭吵只是美俄信息戰的一個縮影。隨著美國進入大選年,“俄羅斯干涉美國大選”的指控也在美國不斷升溫。美國情報官員日前向眾議院情報委員會通報稱,“俄羅斯正在干預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以幫助現任總統特朗普連任”。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5日對此予以駁斥,稱這種說法“毫無根據”。


近幾日,特朗普也一再否認“俄羅斯助選”之說,稱所謂的情報“極度誇張”,是美國民主黨人發起的“另一次虛假宣傳運動”。一南教授,“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這個話題,可以說已經伴隨了特朗普的第一任期,您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


金一南:


我們今天可以看到,新冠肺炎病毒的傳播速度超出了全世界大多數人的預料。其實,信息傳播的速度更加超出人們的預料。現在,信息傳播的速度之快,讓各個國家很難再加以人為的阻止。


美國人聲稱“俄羅斯干涉美國大選”,難道美國沒有干涉別的國家的選舉嗎?包括中東各國的,包括伊拉克、敘利亞的選舉,實際上,美國人通過大量的信息系統,天天在干涉別國的選舉,包括美國所發起的各種各樣的“革命”等等,這不是干涉他國內政嗎?當然,美國干涉他國有著非常好的包裝,叫“人權、民主、自由”。


但事實上,這種所謂的“革命”,難道就不是干涉別國的大選嗎?不是干涉別國的政治進程和民主進程嗎?美國是執掌著全世界互聯網的龍頭老大,有著利用信息干涉別國政治進程的最強大的能力。它不僅有這樣的能力,更有這樣的意圖,有這樣的先例。俄羅斯有嗎?俄羅斯即使有這樣的意願,它的手段也是不足的。(喜歡這篇文章的讀者,小編推薦大家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九龍軍事。)


如果將來國際上能夠通過一個公約,內容是禁止信息盜竊,禁止信息滲透,禁止利用自己的信息影響別人,我認為,這才能給世界帶來真正的和平。


主持人:


據外媒報道,美國民主黨參議員以“俄干預大選”為由,向白宮致信,敦促對俄實施新一輪制裁。對此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5日報道稱,正如俄羅斯總統發言人佩斯科夫所料,有關“俄干預美國大選”的指控正大波襲來,這些偏執說法在抵達時將包括謊言、流言和假新聞。一南教授,僅從美俄這輪較量中就可以看出,美國的確很擅長信息戰,為達目的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金一南:


眾所周知,互聯網首先是在美國軍隊內部使用的。1993年,美國對全世界公佈了所謂TCP/IP協議,全世界現在都可以享用互聯網。所以,無論是互聯網的基本架設,互聯網的協議、規則,還是互聯網的主服務器,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絕大多數都掌握在美國的手裡。


為什麼有人覺得病毒可能是從美國流出來的?


要說爆發信息戰,美國佔有最有利的態勢。而且,無論從斯諾登的解密也好,從阿桑奇的解密也好,都能看出美國通過擁有的在信息上的便利條件,對全球信息網絡的監控,對全球各個國家的監管,都令人歎為觀止。


我記得在前不久,一家法國媒體報道說,法新社的一個記者到美國去訪問,進入美國海關的時候,美國聯邦調查局找他談話,對他說,“我們知道,你在某年某月參加過法國的一個激進組織。”這讓那位法國記者大吃一驚,為什麼?這是幾十年前發生的事情,他自己都快想不起來了,可美國人卻能如此清楚地記得。


全世界誰能達到美國這種程度?只有美國一家。它掌握著全世界大量的信息,而且掌握的目的並不是善意的。比如,我們今天通過大量的物流數據,瞭解一個人的消費趨向,瞭解一個人的愛好,然後向其推送感興趣的信息,以此來促進消費,促進市場的繁榮。這和美國掌握信息用來分析你、算計你,然後利用信息來顛覆你,完全不一樣。


美國掌握數據的目的是什麼?它不是為了和平與發展,而是為了控制別人,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區別。


主持人:


所以,在當今信息快速傳播的國際環境下,只有全球所有國家共同簽署一個維護信息健康和平發展的協議,共同遵守它,才是良性的發展方向。


金一南:


是這樣的。我們現在非常希望國際社會能夠制定一個條約,可以制止向信息戰方向發展,可以制止某些國家利用信息優勢竊取甚至干擾他國的政治進程。


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並不是說要阻斷全球信息的流動。我們都知道,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任何人都阻止不了信息的流動。我們主要考慮的是,信息化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我們要發展“利”的那一面,就是促進人們溝通,促進相互瞭解,促進社會繁榮,從而促進文明的融合,而不是通過掌控其他國家的信息去顛覆他國的政府,改變他國的政權。


同時,我們也真誠地希望,國家之間不要輕易地發動信息戰,要讓信息更多地用於人類社會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