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年究竟是什麼?

日語中的年女/年男 / 厄年究竟是什麼?

1、什麼是年女/年男?

所謂年女(としおんな)/年男(としおとこ)指的是正值本命年的男女(由於日本採用西方歷,所以本命年的計算都是從元旦開始的)。受中國文化影響,日本的紀年中也有天干地支的說法,如果當年正好與出生年的十二支相同,就是所謂的本命年(所以是12年一輪迴)。年男和年女在本命年的計算上並無差異,只是年男由來更久。

此外,和中國“本命年犯太歲”的說法不同的是,日本似乎傾向於認為“年男”“年女”會在當年受到“年神”的特殊庇護,相較於其他人會有好運。同時在節分時期撒豆驅鬼的角色,一般也由年男/年女(古時只有年男)來擔當。此外,年男還被認為是“正月行事の斎主”,諸如大掃除呀裝飾之類的,也會拜託年男來做。但是在日本,經常會有人把年男/年女同厄年搞混,而對年男/年女產生負面印象,那麼厄年又是什麼呢?

日語中的年女/年男 / 厄年究竟是什麼?

2、厄年是什麼?

同年男/年女一樣,“厄年”也是由年令決定的。所謂厄年,指的是厄災(やくさい=わざわい、災難など)降臨的那一年,源起於平安時代。目前日本人普遍認為,男性25歲、42歲和61歲時,女性19歲、33歲和37歲時是“厄年”,又稱為“本厄”,“本厄”之前的一年和之後的一年則分別稱為“前厄”和“後厄”,統稱為“厄三年”。人的一生要經歷至少三段這樣的時期。其中男性在42歲、女性在33歲時的“厄年”被稱為“大厄”,即人生中最不安定,最容易出現大災禍的年份。每年日本各地神社都要掛出專門的牌子,寫上當年迎來“厄年”的人們的出生年份,提醒人們多加註意。

至於為什麼這些年份是“厄年”,從來都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在小編看來醫學上的解釋似乎更具科學性,即女性19歲是卵巢成熟,生育機能完全形成的時候,33歲和37歲時則是生育的“高危時期”,所以這些年份身體比較容易出狀況的時候。而在過去人壽命較短的時候,男性42歲已經處於“老年”的門檻上,而現在42歲的男人則是工作最為繁忙、壓力最大的時候。日本人認為,即使此時沒有大禍臨頭,身體也很容易嚴重鈍化、衰老,乃至患上心腦血管等方面的疾病。 因此在“厄年”,尤其需要注意健康,不可過度勞累。

3、附錄

日語中的年女/年男 / 厄年究竟是什麼?

日語中的年女/年男 / 厄年究竟是什麼?


未名天學日語,學習日語為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