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户人家的嫡女和庶女地位差别有多大?说到底还是出在爹身上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推崇的是男尊女卑的思想。一个男人只能娶一个妻子,但是可以纳无数个妾。在大户人家里,还会把妾分为:

良妾、贱妾、通房丫头、媵妾等。

除了这些妻妾有地位之差,她们所出的孩子之间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首先在叫法上就不一样:正妻生的孩子叫嫡出,是嫡子或嫡女,而妾生的孩子只能叫庶出。

古代大户人家的嫡女和庶女地位差别有多大?说到底还是出在爹身上

古代的范围很大,在南北朝时期,嫡出和庶出是有天差地别的,庶出的子女可以说是毫无一点地位。

到了魏晋媵制绝迹之前,庶姐妹,庶堂姐妹,庶侄女要伴随嫡小姐出嫁做媵的,实际就是給小姐的男人做妾媵,达到控制男方血脉的作用。如春秋时,齐侯娶于鲁,正妻颜懿姬无子,侄融升姬生太子光。

古代大户人家的嫡女和庶女地位差别有多大?说到底还是出在爹身上

东晋时,世家大族发现,庶女也可以用于向下联姻,以达到巩固家族基础,控制下层世家的效果。此后,庶女才得到了独立出嫁的机会。

也在名义上得到与嫡女一样的受教育机会。可是,嫡庶既分,庶女的婚姻对象,嫁妆的多少,出嫁后能否得到家族的资源支持,肯定是比不上嫡女的。

古代大户人家的嫡女和庶女地位差别有多大?说到底还是出在爹身上

唐宋年间,嫡女和庶女的待遇是没什么太大区别的,这点可以从《唐律疏议》上看出来。但是在实际上,嫡出和庶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说到底还是母亲在家中的地位不同。

除了母亲的身份地位,还有一点就是看老爹喜不喜欢你了。如果老爹不喜欢你,你是嫡女也没用,如果老爹喜欢你,你是庶女也无所谓。毕竟在古代,庶女跟嫡女的地位真的不如儿子。

古代大户人家的嫡女和庶女地位差别有多大?说到底还是出在爹身上

而庶女嫁的好不好,最重要的也是看她的父亲。古代女子出嫁,夫家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她父亲的地位,而不是母亲的嫡庶出身。

在很多情况下,年长的嫡女出嫁时,父亲还官位不显,导致结亲对象的出身一般;等到年幼的庶女出嫁时,父亲飞黄腾达了,她反倒嫁得比嫡姐好。

古代大户人家的嫡女和庶女地位差别有多大?说到底还是出在爹身上

而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心理层面。社会各阶层谈论女眷时,嫡与庶常常成为话题。而女孩自己,也常常因嫡出或庶出而内心的优越程度不一样。

而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因为宗法社会在伦理上有着尊卑高下的排序,可以说都是人为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