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盜發現的天盡頭:德雷克海峽

麥哲倫船隊經過他發現的那個海峽時,見水道南岸有狼煙飄飛,遂稱此為“火地”。但證明它是一個島的,並不是麥哲倫,而是另一位航海家——現今的地圖上,火地島與南極之間那個巨大的海峽,就是用他的名字來標明的——德雷克。

德雷克是一位出色的航海家,更是一位載入史冊的著名海盜和海軍將領。1572年,德雷克得到女王伊利莎白支持,在巴拿馬地峽,搶劫了西班牙運送黃金的騾隊,又在海上奪下西班牙幾艘大船。這群海盜凱旋迴國時,受到伊利莎白的召見。

1577年,嚐到打動甜頭的德雷克,乘旗艦金鹿號再闖南美,沿東岸打劫西班牙商船。再後來西班牙人的追擊中,他們一路南逃。在南緯54度左右,遭遇風暴的金鹿號被向南吹去。不久,德雷克就被展現在眼前的寬闊海面驚呆了,原來麥哲倫說的“火地”是一個“島”。它的南邊並非與大陸相邊,而是大西洋通向太平洋的寬闊海峽。

麥哲倫海峽發現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海峽以南是傳說中的南方大陸。德雷克以穿過火地島南面的海峽的行動,向世人宣佈“傳說中的南方大陸並不存在”,當時,他並不知道自己正在穿過的是世界上最寬的海峽,其寬度達970公里,最窄處也有890公里。同時,它又是世界上最深的海峽,最大深度為5248米(所以,人們想到天盡頭的海底打撈當年沉在這裡的財寶船,這個夢想至今沒人能實現)。

隨後,德雷克乘興向西橫渡了太平洋,完成人類繼麥哲倫之後的第二次環球航行。事實上,眾所周知麥哲倫走到菲律賓宿霧的麥肯島時被土人殺掉。德雷克實際上是第一個親自指揮環球航行,最後又活著回到出發地的船長。

從前邊說到的地圖可以看出,自1577年德雷克發現這一海峽後,很長時間,這一發現並沒有繪製在航海圖上。大航海時代是一個注重發現的時代,也是一個注重保密的時代。英格蘭人不想讓世界知道,德雷克發現的海峽比麥哲倫海峽更方便,也更全安。這個重要航道還留著給德雷克在南美打劫專用呢。所以,伊麗莎白女王下令不許在航海圖上畫出德雷克的發現。德雷克海峽很晚才在航海圖上出現,有它的歷史原因。

1590年,佛蘭德斯的年輕雕刻工洪第烏斯製作了一幅全新的雙球世界航海圖,此圖描繪環球航行的兩條航線,即德雷克1577年到1580年間環繞地球航行的路線,和托馬斯·卡文迪什1586年到1588年間的再次環繞地球的航線。這幅航海圖首次以全球的視角描繪了繞過美洲的新航線。

1616年荷蘭合恩港的探險家威廉·柯那利·斯考滕(Willem Cornelisz Schouten)與探險家賈各·勒梅爾(Isaac Le Maire),受荷蘭東印度公司委託,尋找由大西洋通往太平洋到達香料群島的新航道。他們的探險船“團結號”船在火地島南端發現一條新水道,斯考滕以家鄉合恩港之名,將火地島東南端命名為“合恩角”(其實,這裡是島,所謂的角不是陸地之角,而是合恩島的岬角),勒梅爾則以自己的命字將這個海峽命名為“勒梅爾海峽”。這條從大西洋到達太平洋的新航線,比德雷克繞過艾斯塔多島(安第斯山脈深入大西洋的最後一段¬)南邊進入太平洋,要近許多。

1619年斯考滕在阿姆斯特丹出版法語版的《斯考滕航海日誌》中刊載了《麥哲倫海峽與勒梅爾海峽地圖》,這幅航海圖的印刷與繪製都很粗糙,但畢竟是對這個海峽最初的描繪。它為1630年格里茨斯·黑塞爾(Gerritsz Hessel)的銅版《麥哲倫海峽與勒梅爾海峽地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黑塞爾是威廉·布勞的學生,也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指定繪圖師。此圖清晰地描繪了火地島東南岬角與艾斯塔多島(Isla de los Estados)之間的勒梅爾海峽(Le Maire Strait)。同時,也再次表明火地島並非與南極大陸相連。這裡已是南美大陸的頂端,即所謂的“天的盡頭”。

又過了5年,即1635年,西佛蘭德斯的地圖製作大師約道庫斯·洪第烏斯(Jodocus Hondius)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內容更豐富的銅版印刷《麥哲倫海峽、勒梅爾海峽、火地島與巴塔哥尼亞地圖》,此圖縱37橫48釐米。洪第烏斯的地圖已正確地提出,合恩角是一個小島的岬角。

同年,老布勞,即威廉·揚松·布勞(Willem Janszoon Blaeu,1571–1638)也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銅版印刷《麥哲倫海峽與火地島地圖》。1640年,小布勞,即威廉.布勞(Willem Blaeu )將這幅地圖收入在一部地圖集中。不過,老布勞的地圖繼續認為合恩角是一個海角。但此圖的插畫非常精美,左下繪有幾個火地島的巴塔哥尼亞人,或穿著暴露或赤裸身體地站立著,折射出殖民者的文化優越性,和對未知土地佔有的喜悅之情。圖左側還描繪了七艘大帆船組成的探險船隊。旋渦題花中用德里顯示了比例尺。大西洋、太平洋和南部大洋的名字標註在地圖另一個角。這幅航海圖獻給荷蘭詩人和外交家康斯坦丁·惠更斯。

當然,這一系列航海圖最具顛覆意義的是,在火地島(地圖上一直標註的是麥哲倫島)的南邊,不是傳說的南方大陸,而是一個海峽,在天盡頭的艾斯塔多島南邊,是後來被命名為德雷克海峽。

雖然,火地島被證明是一個島嶼。但這個麥哲倫命名的火地島這個名字在麥哲倫死後的一百多年裡,幾乎沒有人在航海地圖中使用,人們一直在此島位置寫上”麥哲倫”。比如,這幅1675年阿姆斯特丹出版的《從普拉塔海峽到麥哲倫島地圖》(48×54釐米)。上,仍稱火地島為“麥哲倫島”。

火地島真正為世界所認知,還要等待另一位偉人的到來。

1826年至1830年,20多歲的菲茨羅伊船長率英國海軍科考船比格爾(小獵犬)號,進行第一次遠洋科考,他勘測麥哲倫海峽,並發現了火地島南邊的比格爾航道。1831年在第二次遠航之前,菲茨羅伊船長征集陪他環球航海的志原者,一位比他小4歲的劍橋大學的學生被選中,他就是後來名揚世界的博物學家達爾文。1832年至1834,達爾文在火地島轉了整整兩年,於1839年出版了《一個自然學家在貝格爾艦上的環球旅行記》。這本書成為20年後出版的《物種的起源》底本。它在“舊大陸”與“新大陸”的物種對比中,提出了自然選擇的理論。同時,這部充滿奇幻色彩的遊記也使火地島名揚天下。

發現德雷克海峽後,就很少有船再走危險的麥哲倫海峽了,但有了巴拿馬運河後,再也沒有船隊繞行德雷克海峽了。在天盡頭繞海角的事都歸於體育界的探險家、航海家。21世紀之初,中國航海家翁以煊曾駕著信天翁號帆船從這裡走過,成為繞過合恩角穿越德雷克海峽的第一位中國航海家。

海盜發現的天盡頭:德雷克海峽

勒梅爾海峽地圖來自法語版的斯考頓

海盜發現的天盡頭:德雷克海峽

1630年《麥哲倫海峽與勒梅爾海峽地圖》格里茨斯·黑塞爾

海盜發現的天盡頭:德雷克海峽

1635年老布勞,即威廉·揚松·布勞

海盜發現的天盡頭:德雷克海峽

1635年約斯·洪第烏斯

海盜發現的天盡頭:德雷克海峽

1675的地圖上,仍稱火地島為麥哲倫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