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拍新闻工作者的电影,真实到反骨

一觉睡醒,美股熔断,A股跌停,疫情未散,孩子们追星搞事情,谁谁谁老婆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杀伤力为2020年添了不少魔幻色彩。


决定着这次经济是好是坏的石油突然有大动作,也是不怕事大。


今年一开头就好似一顶绿帽逼到大家都不愉快。


这部拍新闻工作者的电影,真实到反骨


金庸诞辰96周年,各位观众也变得越来越有正义感,在追寻真相与民主的路上孜孜不倦?


没有像过去那样善忘,反而记住了应该铭记的人和事,最重要的是开始尊重真相。


太多事情同时发生,返岗复工艰难险阻,一线仍有医务人员抗疫不歇,借着金庸诞辰,就来让那些充满侠气,极富正义感的二三事来振奋人心。


从那篇不知下落几何却霸屏各家媒体和观众朋友圈的文开始入正题。


这部拍新闻工作者的电影,真实到反骨


一个大事件爆发前最黑暗的时刻,一群人不加掩饰的心声,这是离真相最近的陈述。


不管是爆出来的媒体还是转出去的人,都为了更接近真相而克服心里难受恐惧,出于本能对之撑到底。


这般的勇和清醒,和电影《聚焦》想要表达的别无二致。


这部拍新闻工作者的电影,真实到反骨


好的电影都是生活的比喻,尤其在这样的至暗时刻,重新把这部电影拿来回味就是对今时今日之媒体最好的鼓励,电影映照现实相交辉映出的共鸣感会消除现下观众们的孤独。


选择正义不是一件曲高和寡的事,做出这种选择的人都是好样的,应该骄傲。


新闻在哪里都是一把双刃剑,让人又爱又恨,观众爱他永远有新鲜和猎奇的快感,有人则怕他背后的那点真。


什么人会害怕呢?信奉“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的人。


那,当新闻工作者老老实实一查到底死都要把真相揭露出来,怎么办?


不怕死,斗到底。这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新闻存在的意义。


《聚焦》给出的答案掷地有声合情有理,这就是《聚焦》被封为圣经的原因,


这部拍新闻工作者的电影,真实到反骨


豆瓣8.8分,绝对的佳作。


作为一部以新闻工作者为主的电影,《聚焦》很反骨。


无冕之王怼“神之子”,新闻不应该是权贵的玩物,新闻工作者才不要做扯线木偶。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最美的莫过于,有人正在为这两头距离的缩短豁出去。


这部拍新闻工作者的电影,真实到反骨


不要以为老外真的自由到什么都可以拿到台面上来讲,政治,情色,哪怕美国总统随便玩随便笑都没问题,唯有宗教不可侵犯,仿佛活在一个超大的保护伞下,人和GOD都要给他们三分薄面。


所以老外们可以随时随地说他们不喜欢的总统是哪位,当众调戏都可,就是无人有胆子去主教面前指指点点,高声说话。


主教是禁忌,谁碰谁有事。


可偏偏就有一帮记者不怕死,力求真相,挑战禁忌。


最后获得胜利的事儿。


这部拍新闻工作者的电影,真实到反骨


真人真事改编,一派纪实文学的风格,开头就是波士顿时报的专刊换主编,几位仁兄开着玩笑吃着蛋糕开开心心有说有笑。


然后主角们登场,小办公室里记者摄影师齐聚一堂,大佬们为了选题焦头烂额,新闻工作者们翻报纸看新闻马不停蹄,总希望给观众来点不一样。


当然最不一样的是,大佬给聚焦专刊的定位是,随意发挥,百无禁忌。


谁知道刚刚说完话“禁忌”就来了,几位在做报道的时候,无意间翻到旧闻,他们觉得蹊跷,便顺着线索往后面走。


越走越黑··


这部拍新闻工作者的电影,真实到反骨


性侵,娈童。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任何人做了这事都足以让人触目惊心。


最可怕的是,这背后恶徒不是别人,竟是天主教主教。


他在位期间,滥权,侵害了一千名儿童,这些儿童都是男孩。他的所作所为使得受害人饱受折磨,好多年不得安生。


时隔多年,主教都已成为了历史,他们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


调查,采访,不管不顾,执意如此。


这部拍新闻工作者的电影,真实到反骨


被阻止,被恐吓,处处充满着危险,要在担惊受怕中推进自己认为对的事。


从未停下思考,在惶恐之时坚定信念往前走。


随后带着身边人一起重新去认识这个世界,让一颗心去呼吸新鲜空气,帮助一个又一个受害人直面伤口,鼓起勇气消除那曾以为无法撼动的恶。


惊动了警察,收到了警告,那又怎么样呢?


写实,揭露,直言不讳,履行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务实,求真。


拿命换一个真相,成为那个揭社会伤疤的人。


这部拍新闻工作者的电影,真实到反骨

过程是困难的,结果是好的。

有的人有资本,有的人掌权,有的人泯灭人性,欺善怕恶。

但这个社会不是谁恶谁就是老大,人也不应该是这样。

然而人活得太久,经历的事太多,好容易就忘了该坚持该鼓励该做的一切。

还好《聚焦》在提醒着我们,我们自己也在开始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