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拒绝的讨好型人格:我听话让你高兴,可我并不快乐

1

很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过得怎样

晚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很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过得怎样,就不自觉的去翻看大家的评论。

除了有几条比较认同听话的孩子长大后有过得不错的,比如“要么非常好,要么一塌糊涂。”很大一部分都认为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过得并不快乐。

为什么不快乐?

不会拒绝的讨好型人格:我听话让你高兴,可我并不快乐


2

以“为你好”之名,行“控制你”之举

很多人在成年之前,可能都听过家长这样的话:

孩子听话,到别人家不要乱碰别人的东西,不要随便乱说话;

孩子听话,不要和他们一起玩,他们是坏孩子;

孩子听话,现在是学习的关键阶段,不要谈恋爱,谈恋爱耽误学习;

孩子听话,你报这个专业准没错,将来一定好就业;

孩子听话,以后工作要与同事们和睦相处,多学习,多帮助大家。

孩子听话,要记住“得饶人处且饶人”,要学会宽容。

孩子听话,对,孩子,要听话。

一路的成长,我们听过了太多的“孩子听话”。我们必须承认并且感激,父母的这些谆谆教导给我们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少走了很多弯路。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一句句“听话”,让我们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了所谓的“准则”,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性。

也许,如果不听“他们是坏孩子”的话,和那些学习不好、看似问题少年的人一起玩耍,可能可以更早地知道什么是分享,什么是承担,而不会成为一个老师家长眼中的,只会考高分的好学生。

也许,如果不听“不要谈恋爱”的话,可能会在求学阶段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侣,相识、相知,最后成为相守的爱人,现在也不会为找不到有共同语言的对象而发愁了。即使是失败,这种经历也可能会成为未来择偶、婚姻过程中重要的“经验”。很多人特别后悔没有早恋,在能够肆意挥霍的年纪,谈一场恋爱,不用考虑其他任何问题,等到这个年纪才懂得纯粹的爱情多么可贵,即使遇见了一心一意爱自己的人,却不知道怎么去爱对方。

也许,如果没听“这个专业有前途,就业好”的话,而是违背父母意愿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可能在未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中,能够收获更多的快乐。

也许,如果没听“要多帮助别人”的话,可能在工作中也不会为了一味的满足他人的要求,而没有节制的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导致自己并没有预期那样收获别人的认同和赞许,反而觉得你的帮助很廉价。

这并不是否认、质疑家长教育我们的这些道理是错误的,只是在探讨,在这“让你听话”的背后,是不是在用“为你好”的初衷在做“控制你”的事情。

不会拒绝的讨好型人格:我听话让你高兴,可我并不快乐


3

学会相处之道,却没了棱角

我有一个同事,乐观、善良,干工作有冲劲,大家都很喜欢她。

她喜欢吃甜食,每当自己试吃过一款甜食觉得特别好吃之后,第二天都会带一些拿到单位,给大家共同分享。

她擅长电脑操作,每当其他部门的同事遇到问题,她都会热心的帮忙解决。

她对每一个人都特别真诚,有难必主动帮,有福必共同享。

单位要成立新部门,领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因为是新部门,所以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从零开始收集数据、整理表格、归置档案、下达通知、反馈信息。领导让她成为了部门负责人,但是由于单位人手紧缺,她成了光杆司令。

她没有二话,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长达一个多月的加班,有时候上级领导临时交办的任务,作为女生,她丝毫没有怨言。

终于,由于长期面对电脑操作,她的眼睛熬不住了,医生诊断是夜盲症,有时九十点加班回家,开车回去根本看不清道路。她丈夫忙,也只是偶尔晚上接她一次。有一次晚上回家,差点还出了交通事故。

她向领导说明情况,本以为能够得到领导的理解,可谁知一句“这个事情只有你能干”,驳回了她想休息一两天的请求。

与同事和睦相处,乐于助人,但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除了我这个和她要好的朋友,和她加过两天班,单位没有一个人帮助过她。她硬是坚持下来,把这个新部门的工作推入了正轨。之后,她请了两天的假去看眼睛,至今眼睛还经常隐隐作痛。

不会拒绝的讨好型人格:我听话让你高兴,可我并不快乐

4

“讨好型人格”

后来在与她谈心的过程中,我了解道,她在小时候,很多请求都没有得到过家长的认同和许可,父母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听话,这个事情。。。。”,家长的一个“听话”理由让孩子的请求破灭。从此以后,她做事情都尽可能符合他人的预期,达到他人的要求,哪怕自己不开心。

总想让别人满意,这是一种“讨好型人格”,

它的特征是:

害怕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喜欢主动道歉

会迎合他人

不懂得拒绝

没有原则和底线

要知道,在人际关系中,适当的讨好有利于巩固人际交往中的和谐,但是,过了就会适得其反。

如何不总做“听话”的人,走出“讨好型人格”,建立独立的自我人格,学会接纳自己?

不会拒绝的讨好型人格:我听话让你高兴,可我并不快乐

5

学会拒绝

财经记者李翔在他的《2017年精进清单》中,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学会拒绝。

他说:

我属于讨好型人格。这一面性格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不懂得如何拒绝。

2016年我最震撼的时刻之一,是看到一封别人收藏的彼得·德鲁克的标准回函。

内容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新的一年年,我也要更多地说“不”。

你看,有些事情自己是可以选择拒绝的,没有必要一味的讨好别人。


6

学会选择

有这样一个网友的故事很有意思:

我姑姑小时候上学超听话,就连大学都是妈妈选的,毕了业,考研、考公务员,去法院工作,一切都好像在特定的轨道里运行。故事的转折点在一个男人身上,我就来不想让我姑嫁给一个外地人,死活不同意他俩结婚,可我姑一反常态认定了就要和这个人结婚,后来我就妥协了,现在呢,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就要出生了。

家人的选择,自己的选择,都是选择,哪一种选择,自己来定。

陈海贤说过:关于改变,你一直都有选择。改变是一种选择,不改变也是一种选择。

同样,如果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不应该再一味的去讨好他人,要敢于去选择。不要因为过去的“听话”而让自己习惯于“别人已经帮我安排好了一切,我只需照做”的轨道中。

毕竟,“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自己做决定”。

7

学会“自私”

有人怀疑自己,可能是有社交恐惧症,总是怕自己不会被别人喜欢,没有主见总是迎合他人,最后搞得谁也不开心。

有人说,已经很少有人会问他自己快不快乐,好像永远在包容别人,有时真想告诉自己不要再逞强。

多在意自己一点,这不是自私,而是从活在他人的世界中多关注自己。放下原来对于别人的爱、别人的关注、安全感这些超乎寻常的渴望,告诉自己:

我要尊重自己的需求。讨好别人,不如讨好自己。

其实,我们都希望不要做个听话的布偶,最后并没有达到别人的要求,又没有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人不人,鬼不鬼。

毕竟,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才是真正的快乐。

不会拒绝的讨好型人格:我听话让你高兴,可我并不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