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泰山藥王殿贈宮衛東·邱承彬詩註釋版

《遊泰山藥王殿·贈宮衛東》

仰望壺天閣 閬苑入眼簾

登臨廻馬嶺 白雲飛青天

藥王坐盤道 懸壺濟世間

精心煉仙丹 妙手拯危淺

二〇一八年九月十三日

部分註釋:

1.泰山藥王殿:位於泰山廻馬嶺上端,是奉祀藥王孫思邈的殿宇。

2.宮衛東:詩人邱承彬的朋友,從事藥物生產與研究工作。

3.壺天閣:位於泰山中路廻馬嶺下,明嘉靖年間稱昇仙閣,乾隆十二年拓建改名壺天閣,取自道家以壺天為仙境之意,1979年重建閣樓。壺天閣跨盤道而建,為城門樓式。門洞上鑲石匾額“壺天閣”,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時所題。古人認為到達壺天閣就進入仙境了。

4.閬苑:也稱閬風苑、閬風之苑,傳說在崑崙山之巔,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在詩詞中常用來泛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有時也代指帝王宮苑。

5. 登臨:登山臨水,登高臨下。泛指遊覽。本詩指登上迴馬嶺。

6.. 廻馬嶺:位於泰山登山中路的中段,壺天閣之上,中天門之下,海拔約800米,現有石坊一座,額刻“廻馬嶺”三字。廻,同回、迴。泰山藥王殿位於迴馬嶺盤道旁邊。

7.青天:指蔚藍的天空。

8.藥王:指孫思邈。

9.盤道:也叫盤路。指山間曲折迴旋的路。本詩指泰山盤道。

10.懸壺濟世:是頌譽醫者道者救人於病痛的一個詞語。醫者仁心,以醫技普濟眾生,世人稱之,便有懸壺濟世之說。出自《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懸壺,懸掛葫蘆,指行醫、賣藥 。濟世,釋義為救世、濟助世人。

.懸壺濟世典故出處:相傳東漢時期,有個叫費長房的人見一老翁在街上賣藥,凡吃過他的藥的病人,立即見效,藥到病除。費長房看了以後,就想拜老翁為師。於是待人散後尾隨跟蹤,見老翁跳進一家酒店牆上掛的葫蘆內,心想這老翁決不是等閉之輩,更增加他拜師的決心。於是,他便在酒店掛葫蘆處備好一桌上等的酒席,恭候老翁出來。不多時,老翁便從葫蘆內跳出來。費長房立即磕頭跪拜,認師求教,老翁見費長房誠心求學,便收他為徙,將自己的醫術傳授於他,後來費長房便成為當時的一代名醫。他為了紀念老翁,行醫時總將葫蘆背在身上。從此以後,郎中行醫,便用葫蘆當標誌,以表示醫術高超,人們也因此把葫蘆當作醫生的標記。在古代的“壺”就是葫蘆,它是用來盛酒、水之類的器皿。

11.精心:用心,專心,周密細心。

12.仙丹:道教所煉的靈藥,謂服之能成仙。本詩指治病救人的良藥。

13.妙手:指精妙的手藝、手法。本詩指精湛的醫術。

14. 危淺:指(生命)垂危。出自晉李密《陳情事表》:“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危:指人臨死;不安全。淺:不長,不久,時間短。

抬頭仰望著壺天閣,好似神仙居住的樓臺映入眼簾。

登上陡峭的迴馬嶺,看到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浮游動。

藥王端坐在盤道邊的藥王殿裡,護佑著登山的遊客,懸掛著葫蘆濟世行醫,救助世人。

精心製作治病的良藥,用高超的醫術救治垂危的病人。


遊泰山藥王殿贈宮衛東·邱承彬詩註釋版

泰山壺天閣


遊泰山藥王殿贈宮衛東·邱承彬詩註釋版

泰山壺天閣

遊泰山藥王殿贈宮衛東·邱承彬詩註釋版

泰山廻馬嶺牌坊

遊泰山藥王殿贈宮衛東·邱承彬詩註釋版

泰山廻馬嶺

遊泰山藥王殿贈宮衛東·邱承彬詩註釋版

泰山廻馬嶺題刻“峰廻路轉”

遊泰山藥王殿贈宮衛東·邱承彬詩註釋版

泰山廻馬嶺藥王殿

遊泰山藥王殿贈宮衛東·邱承彬詩註釋版

泰山廻馬嶺藥王殿藥王孫思邈像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號: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天珠學創始人,旅遊專欄作家,詩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國頌》《黃河頌》《雪山聖湖頌》《高山流水頌》《泰山頌》為邱承彬著名的頌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