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每个人都在找,那点亮世界的灯火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元宵节在望,突然想起来,小时候大人嘱咐的那句:“吃黏食的时候,不许哭。”

谁不想欢欢喜喜、团团圆圆?长大了发现,其实没那么简单。但是,再苦再难,不能与美食为难;宅家上岗,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人们对美食的向往。

这句话的更深一层含义,被沈宏非先生阐述得更为贴切:“节日如果没有美食,就像新婚之夜没有夫妻生活,是不道德的。

那么,元宵节应该吃点什么呢?我以为,元宵花灯一点亮,天下尽是黏食党。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元宵

首先应该吃元宵。说起元宵,南方人认为就是汤圆,而北方的元宵不这么看:虽然他俩看起来很像,但元宵打内心深处,透着一股豪放不羁的摇滚范。

南方的汤圆是搓出来的,而北方的元宵,是塞进馅打湿后,在糯米粉里滚出来的。从颜值看,南方的细腻滑爽,而北方的粗粝逆反……北方的元宵,哭倒在了这个拼颜值的年代。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但是,北方有北方的颜值担当。人家下出来的元宵,汤水有料,讲究的是“原汤化原食”,咱北方的元宵,自古还能油煎着吃、做拔丝元宵吃……南方的汤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南方汤圆突然撕开了自己的衣襟,北方的元宵惊讶地发现,他居然两胸丰硕有果仁、黑芝麻、豆沙、鲜肉、荠菜油炸、萝卜丝等馅料……元宵沉默了。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年轻时候不读书,到老吵架都是输。

明代刘若愚在《明宫史•火集》里记载:明代宫廷中,正月十五日“喫元宵,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元宵也有这么精彩的馅料,哪里需要惭愧呢?

其实,元宵汤圆差不多,都是南北通吃的食界好汉。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团子

团子算是汤圆的表亲,就是长得有点南辕北辙。江南的圆子给人的感觉都是圆溜溜的,经水煮了,似乎都是一副怕老婆的软塌塌样子,其实,那是没有见识过南方的团子。

我母亲是常州武进人,他们那里过元宵节要吃团子。这团子样子有点像下宽上窄的窝窝头,摸起来硬硬的,还昂着一颗骄傲的头。团子硬到什么程度?用来砸人,头上都能起包。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然而,用水煮了吃,却暄软黏牙。最妙的是我哥喜欢的一种“侉吃”,放在泡饭里一起煮熟,连汤带水一起吃,那叫一个痛快与舒服。

团子有豆沙馅的,有菜肉馅的,我最喜欢的是萝卜丝荤油渣馅的,咬开一个口子,露出金黄金黄的馅料,奇香诱人。萝卜丝的刮油和喷香油渣的组合,美妙到汗毛起舞、灵魂出窍。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年糕

温州籍作家林斤澜曾写过:“南方人定居北方几十年,连孩子也拉扯成人了,还有过年都不包饺子的。我家就是其中之一,可是我家有一样,年夜饭头一道‘摆当中’的,必是炒年糕。

不要以为这是林斤澜先生的个人爱好,其实这是源远流长的民族同好。不是有句话说嘛,天下尽是黏食党!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年糕起源于先秦,迄今已有两千多岁,在《周礼》中,他的“户口本”上写着:“糗饵粉粢”;到了汉代,算正式有了“糕”这一大名;直到唐代,洛阳地区首次出现了“正月十五食玉梁糕”的风俗(见《云仙杂记》)。

年糕也是通吃大江南北的狠人,据说,品种最多的属苏州。据顾铁卿《清嘉录》记载:“黍粉和糖为糕,日‘年糕’。有黄白之别。大径尺而形方,俗称‘方头糕’;为元宝式者,曰‘糕元宝’……形狭而长,俗称‘条头糕’;稍阔者,曰‘条半糕’。”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不要以为南方人不用油煎圆子,就不会油煎年糕,苏州就有煎年糕的食俗。《吴中竹枝词》云:“片切年糕作短条,碧油煎出嫩黄娇。年年撑得风难摆,怪道吴孃少细腰。

我以前写过,去苏州必去观前街的“黄天源”,必吃桂花味或玫瑰味的年糕,那种油润黏牙,还有米香合着玫瑰香、猪油香,深得我心,吃完挥一挥衣袖就走,照旧摆不动粗腰。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中国人吃糕都吃疯了,一篇怎写得完?

比如,《食经》里有“花折鹅糕”“紫龙糕”;《烧尾宴食单》里有“水晶龙风糕”;《清异录》里有“满天星”“糁拌”“花截肚”“大小虹桥”等等。《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还有“蜜糕”“栗糕”“麦糕”“花糕”“糍糕”“乳糕”等。袁枚的《随园食单》中也有“脂油糕”“雪花糕”“软香糕”“百果糕”“青糕”“鸡豆糕”等等……

天呐,不能说,这丧心病狂的糕,害我口水已经弄伤腰。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想想还是要说,不为馋人只为传承。否则,后代问起我们都吃过哪些美食呀?我们只会说沙县小吃、兰州拉面、黄焖鸡米饭,岂不愧对先人?

那些几乎失传的美妙黏食

不落角。即“不落夹”,是一种类似粽子的黏食。据明代朱权《臞仙神隐书》记载:“正月十五日,谓之上元,天官赐福之辰……用糯米圆、不落角以祀之。灯下儿女相聚而食,谓之庆上元。”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面盏。就是用面粉做的灯盏。咸丰年间山西《澄城县志》记载:“(正月)十五日……蒸荞麦面为灯盏,注油燃灯,次早食之。”

限于篇幅,就介绍两种吧。此刻掐指一算,会有杠精出现。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每次写文,都会有人站出来说这样吃不健康、那样吃不好,都是ETC的主——自动抬杠。这次一定会有人站出来说“多吃黏食不好、不消化”。

这里我预先科普一下:黏食多数是由糯米制作的, 糯米其实并不难消化,相较于大米,糯米更易消化。如果胃不好反酸的另论。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糯米里是以支链淀粉为主,大米里是以直链淀粉为主,支链淀粉被消化的效率比直链淀粉要高。所谓的“不消化”,是因为黏食太好吃,不知不觉吃多了。

黏食表示,这个锅我不背!


汪曾祺吃完说“活着真好”,如果都有好胃,谁能不臣服于这美味?


感谢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