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凌梭”成群結隊 專家:正常現象

“開凌梭”成群結隊 專家:正常現象

成群梭魚出現。

文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 祝福

圖 網絡視頻截圖

本報訊 我市不少釣魚愛好者驚喜地發現,在星海灣、老虎灘等大連市區周邊海域出現了成群的梭魚。成百上千的梭魚在水中游動,蔚為壯觀。不少人拿著網兜、釣竿等工具,在現場捕魚。對此,我市漁業專家表示,這種梭魚因大都成群出現於河水解凍的早春季節,常被大連人稱為“開凌梭”,此種情況為正常的自然現象。

近日,幾段我市老虎灘、星海灣等海域出現大量魚群、市民捕撈到很多漁獲的視頻在網上熱傳。通過其中一條視頻可以看到,在14路公交車終點站附近,幾名市民正合力將一張漁網從水中拖拽出來。這一網打出來足有數十條活蹦亂跳的魚,最大的魚能有兒童胳膊粗細,再加上之前捕撈的魚鋪滿了地面,看起來蔚為壯觀。眼見如此豐厚的漁獲,岸邊市民不時發出驚呼聲。除此之外,還有視頻顯示,在中山區老虎灘漁人碼頭海域,出現了成群的梭魚,成百上千的梭魚在水中游動,不少人拿著網兜、釣竿等工具在現場捕魚。對此現象,有市民感到奇怪:“這麼多的魚是從哪冒出來的?”

昨天,記者就此事諮詢了大連市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服務中心水產研究所所長劉彤。對於網上熱傳的這幾段視頻,劉所長也有所關注,“這些就是梭魚魚群,這種情況是很正常的自然現象。”據專家介紹,梭魚屬於近海淺層魚類,喜歡棲息於鹹淡水交界處,每年會出現在河水解凍的早春季節,是大連人經常食用的魚類品種,常被人稱為“開凌梭”。一些釣魚愛好者也表示,在大連一些海灣的淡水河口處,總能發現梭魚的身影,只不過這次梭魚群出現在大連市區周邊海域,才引起了更多關注。記者隨後也走訪市場上發現,“開凌梭”的確是目前市場上主要銷售的魚類品種。

“開春第一鮮”

梭魚:梭魚在海水、鹹淡水及內河淡水中均能生存。梭魚性活潑,喜歡跳躍,在逆流中常常成群溯游。梭魚身體細長,最大的梭魚可以長到1.8米。中國產於南海與東海及黃海、渤海,且具有明顯的趨光性及趨流性。

“開了凌的梭,鮮得沒法說。”這是大連人的一句老話,指的是冬季休眠期間梭魚幾乎不吃食,所以腹內的雜質少,沒有土腥味,在早春季節、河水解凍時捕撈到的梭魚口感鮮美無比,被譽為“開春第一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