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北大,竟被合併,一段北京大學不願示人的校史


1928年11月19日下午5點,北大學生代表趙子懋、李辛主自北平抵達南京,隨即趕赴教育部請願。面對接見的教育部長蔣夢麟,兩位代表提出3項要求,其中最核心的一條就是:恢復“北京大學”校名,恢復“北京大學”獨立建制。


堂堂北大,竟被合併,一段北京大學不願示人的校史

《北平學生南來請願》,《申報》,1928年12月


事實上,類似的呼籲、請願自1927年夏天開始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並且還將延續到1929年。而導致這些發生的直接原因只有一個:在1927—1929年的這段時間裡,“北京大學”亡了。


這一切,還得從1927年說起。


這一年的北京,正處於東北大帥張作霖的掌握之下,是年8月4日,北洋政府內閣審議通過教育部所擬具的一項涉及包括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法政大學、北京農業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女子大學、國立藝術專門學校在內共9所高校的改組計劃。這一改組計劃的核心就是:九校合併,組成全新的“京師大學”,由時任教育部長劉哲兼任校長。



堂堂北大,竟被合併,一段北京大學不願示人的校史

《北京各大學堅決改組》,《申報》,1927年8月

講到這裡,或許有人要問,同在北京的清華大學為何沒有被納入“京師大學”?原因在於,上述九校原本即隸屬教育部,清華大學(1927年時還叫清華學校)則歸外交部管理,教育部鞭長莫及。情況類似的還有北京交通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等非教育部旗下的各類公立、私立、教會大學。


彼時的北京大學建校已近30年,作為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忽然間被與其他八所學校一同合併入全新的“京師大學”,師生中反對聲頓現。畢竟,好不容易考上了一所985,突然通知你,學校要和其他幾所211、二本、三本院校合併,而且還是共同組建一所新的學校,你幹不幹?


懾於張大帥的鐵腕統治,在奉系政府控制北京時,北大師生們對於“京師大學”的抱怨還只能相對低調。一年後,北伐軍兵鋒直逼北京城,6月4日撤離北京返回關外的張作霖在皇姑屯被在日本人炸死,6月8日,北伐軍開入北京。北大師生們似乎看到了光復“北京大學”招牌的希望。


的確,變化很快就到來了。6月8日,國府委員會七十次會議作出決議,“京師大學”改名,任命蔡元培為校長,未到任時,以李煜瀛代理。


然而,替代“京師大學”校名的並非師生們所期待的“北京大學”,而是“中華大學”。與此同時,九校合併的維持不變,這樣的結果無疑令人失望。


造成這一結果的重要原因,還得從南京國民政府當時正在推行的“大學區制”說起。1927年,蔡元培、李石曾等國府元老仿照法國制度,在南京成立“大學院”取代教育部,並計劃在全國推行大學區制改革。該項改革是在全國劃分數個“大學區”,每處設立大學一所,校長負責該“大學區”內一切學術與教育行政事務。按照計劃,“大學區制”首先將在北平、江蘇、浙江等地試點。


在此背景下,1928年8月16日,為配合北平大學區制度改革,南京國民政府將“中華大學”改為“北平大學”,李石曾任校長。作為北平大學區的核心組織,北平大學不僅是一所學校,還同時承擔著教育行政職能。此時的北平大學區的範圍不僅限於北平,而且包括河北省、天津市、熱河省。相應的,其治下大學除原本“京師大學”所轄九所學校外,還包括了天津的北洋大學、工業專門學校、法政專門學校,保定的河北大學等。


“大學區制”的推行,本意是對舊有教育行政制度的改革,以使其獲得獨立於各級政府的地位。然而現實中,過於大刀闊斧的實施節奏,令其從推行之日其即遭遇重重詬病。


1928年6月19日的《申報》上,刊登了《北大同學會請恢復北京大學原名》的公開信,針對當時所使用的“中華大學”校名,提出要求恢復北京大學原名,對此信中列出如下理由:


1、前者已有私立武昌中華大學,今日再用“中華大學”一名,難免混淆;


2、北京大學乃五四精神之載體,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象徵符號。廢除這一校名,無異於將上述種種一併拋棄;


3、北京大學享譽國外,文憑為外國高校所認可,如改名,前功盡棄,甚是可惜;


4、之前改掉“北京大學”校名的是反動腐朽的北洋軍閥,你國民政府既然自稱先進,那就請證明給我們看;


5、根據國際慣例,凡有歷史地位的事物名稱,決不可輕易更改。比如日本雖遷都東京,但京都也沒有改名嘛。


……


發表公開信的同時,師生們還成立了北大覆校運動委員會,為恢復北京大學校名及獨立的學校建制而奔走。而文章開頭所提到的趙、李二位學生代表赴南京請願,即是這一系列奔走與抗爭的一部分。


實際上,北京大學並非孤軍作戰。作為“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天津大學前身的北洋大學,當時被置於北平大學區管轄之下,命名為工科第二院。消息傳來,師生譁然。1928年9月5日,北洋大學臨時學生會發表宣言表示,該安排完全是將北洋大學變為它人之附屬品。對於這所有已經取得相當成績,國內領先的工科學府來說,這實在是一種傷害。此後該校學生甚至一度組建武力護校隊,反對“大學區制”。


堂堂北大,竟被合併,一段北京大學不願示人的校史

《北洋大學系國立,全體學生反對與他校合併》,《申報》,1928年8月

面對各種質疑、請願甚至是武力抗爭,國民政府也感到壓力倍增。1928年12月,蔡元培、蔣夢麟聯合以私人名義發表了告北京大學學生的公開信。針對學生提出的廢除“大學區制”、恢復“北京大學”校名這兩點核心訴求,蔡、蔣二人做了如下回應:


1、“大學區制”1927年起在浙江等地實施一年多以來,運行良好,並無弊端,可見這一制度是沒有問題的。如今在北平剛剛開始推行,同學們那麼急著下結論,認為它就是不好的。凡是還得看的長遠一些;


2、“北京大學”的校名雖然沒有了,但是名稱只是個符號,學校的底蘊與精神還是在的嘛。同學們可別聽信謠言,還是要為學校長遠發展多加考慮。

話說的雖然好聽,但改革是否成功還得看實際效果。師生的抵制,使得“大學區制”施行後的北平各高校教學出現各種混亂、不斷髮生的學潮令這項改革始終無法走上正軌。而在國內其他省份,受到人事任免紛爭、各高校間相互抵制等原因,這項制度也越來越令人失望。經歷了2年多的折騰,1929年7月1日,北平大學區制正式被停止實行,“北京大學”隨即恢復獨立建制與原有校名。


堂堂北大,竟被合併,一段北京大學不願示人的校史

《北大區停止》,《申報》,1928年7月

大學的合併、更名,歷來都是個敏感的話題。若是以一所一流大學為主體合併其他二流大學,爭議或許還能少一些。但若是要把幾所不同層次的學校拉郎配,並冠上個新名稱,這就無異於捅了馬蜂窩。當年北大被納入九校合併的“京師大學”、“中華大學”、“北平大學”是如此,去年上海兩所商業、經貿類院校擬合併時所掀起的軒然大波也是一樣。類似的事情,以後或許還會發生。


文章寫到這裡,原本就準備打住。但忽然想起當年這京城九校如今不少都還存在,於是上了他們各自的官網。不曾想,對於1927年到1929年間所發生的這段九校合併往事,不同學校官網上的表述也頗有意思。這裡找了三所,大家一睹為快。


北京大學


官網“北大簡介”頁面上,對這段合併改名往事,沒有一字提及。而對於抗戰期間與清華、南開組建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則有專段介紹。


校史館主題頁面下的3級頁面“北京大學百年校史陳列展”中則有一段介紹:


1927年至1929年間,奉系軍閥和南京國民政府先後取消北京大學或更改北京大學校名,北大師生開展覆校鬥爭,取得勝利。


北京師範大學


官網“校史沿革”頁面對這一時期有清晰記錄:


1927年,北京國立高校被整合為京師大學校,改稱京師大學校師範部。

1928年,國民政府實施大學區制,平津國立高校被整合為國立北平大學,改稱國立北平大學第一師範學院。

1929年8月,重新獨立設置,稱國立北平師範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前身為“北京農業大學”)


官網“校史沿革”頁面對這段校史的表述如下:


國立京師大學校農科 1927.08-1928.07

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 1928.11-1937.09


1、《申報》

2、《民國教育史上最早的高校合併研究——京師大學校改革》,趙國偉,《中國高等教育》2017年Z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