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有个“学霸村”:教育资源缺乏的乡村,却逆袭为“书香门第”

众所周知,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成为了城市与农村孩子未来拉开距离的一个重要因素

,尤其是对于寒门的子弟,甚至因为教育资源的失衡,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包括了县中的衰败,多年无法培养出清华或者北大这样的优秀生。

然而,在福建省泉州安溪县参内乡,有个叫参山村的地方,却成为教育资源失衡下的逆袭者,让很多人为之震惊,更让许多人不可思议。

福建有个“学霸村”:教育资源缺乏的乡村,却逆袭为“书香门第”

参山村这个看似小小的村落,仅仅2019年的高考中,就有2名学子考入清华大学,1名学子考入北京大学,至于其他重点大学,也是两位数字。而历来的博士也有13人,硕士研究生更多达到了38人,而这样的数据还是不完全的统计,实际上还要比这个数字多。相信这样的数据,比起许多衰败的县中,要好出了很多。

用“书香门第”来形容参山村的教育盛况,再合适不过了。

对于参山村能够走出如此多的大学生,许多人或者村落都想得到答案。其实,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山村,早就负有盛名,有着一段不一般的历史,叶采真就出生在这个村,他是1917年(民国6年)国立北京大学经济系(如今的北京大学)的学生,可见该村,百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清华,亦或是北大学子。

另外,叶采真之弟叶道渊,毕业于北京农业专科学校(如今中国农业大学),曾经留学德国,专攻农林,获博士学位,为安溪第一位留学生,后在浙江大学等名校任教。

福建有个“学霸村”:教育资源缺乏的乡村,却逆袭为“书香门第”

除此之外,该村还走出了归侨教育家叶振汉。

过去的参山村便出现了不少才子,要知道当时的条件,能够出现这样的大学生,十分罕见,更何况还不止是一名。因此,该村虽然不大,可是却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对于教育极为重视传承。

当然,该村教育的成功并非是偶然,而是在众多优秀者冲出的特别者。不仅有着前任带出的好风气,还有一系列的好政策,比如切实可行的奖学金制度。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参山村就成立校董会,设立了奖学金制度,而且还一步步趋于完善。

而这一制度的推行,是鼓励那些取得好成绩的村里学子,更是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者不断向前。在2014年,该村里又成立参山慈善会,用来对考上本科及以上的学子进行奖励,相信日后这样的奖励制度会越发的健全。

福建有个“学霸村”:教育资源缺乏的乡村,却逆袭为“书香门第”

现如今的参山村,教育已经步入正轨,而且通过教育改变了整个村的命运,这在如今教育资源失衡之下,还能够取得如此成绩,的确是非常的不容易,甚至比一些衰败的县中还要厉害了很多。

可以说参山村是一个诞生学霸的村落,更是一个为国家输送大批人才的基地。相信未来,该村的文化底蕴会越发浓厚,而涌现出来的人才也会越来越多。一个个成长为国家栋梁,为国家富强奉献他们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