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把现代的SVD半自动狙击步枪放到二战的联合国家会发挥出什么水平?能扭转战局吗?

蒙牛PK伊利


二战的联合国家是啥意思...


SVD定位是一杆班排级的狙击枪,从效用来说和二战里那些加装了瞄准镜的大栓类似,而且它标配的PSO-1瞄准镜也只是4倍放大,说白了就是解决八百米之内的事儿

当然,它是个半自动,而且喂的还是7.62x54R 7N1专用狙击弹,因此精度在1.24MOA的样子。这在二战时期是个非常了不起的精度,然并卵的是...即便如此,它也就是一杆半自动,打得比较准,但又太长的步枪。可以认为是带瞄准镜,加强版的加兰德

如果二战中普遍都用这货,那机枪手是倒了血霉,但在装甲车、坦克、大炮、空军面前依旧是个渣渣,用它撑死了能取得一些局部胜利。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毕竟二战不是一战,轻武器的杀伤比例就那么多(欧洲战场在20%左右),更多的还是钢铁洪流,制空权,海权,补给线和破交战,产能,资源等等。这些才是关键。


疯狗的轻武


指望一把轻武器能对战局产生大的影响是极不现实的,连生产了1400多架的Me262喷气式战机和6000枚V2弹道飞弹都没对战局产生什么质的影响,把“扭转战局”的重担放在SVD这种班排级精准步枪身上未免过于不切实际。

实际上如果放到二战,SVD的各项数值并不太过出彩,论威力,SVD使用的7.62*54R弹与苏军当年使用的弹药是一样的,莫辛纳甘、郭留诺夫SG-43、捷格加廖夫DP-28、SVT-40、马克沁M1910等等采用的都是这款子弹。

战后50年代苏联为SVD狙击枪开发了专门的狙击用弹“7N1”,优化了弹头设计,弹头重9.85g,比9.6g的1908式轻尖弹略重,比11.8g的1930式重尖弹轻不少,采用空尖弹头钢芯加铅柱结构,增强了子弹的穿甲能力和对人体的杀伤力。1999年俄罗斯又推出了7N14型狙击弹,弹头9.78g,主要在精度上和穿甲能力上进行了提升,优化了与膛线缠距的配合。

但总的来说,SVD的弹药在二战时期并没有什么本质的提升,当时的战场遍布全威力弹药,即便这些被送到二战的SVD配备了1999年的新弹药,能取得的弹药优势也极为有限。

我们可以从精度上比较下SVD和莫辛纳甘的差别,从上图的子弹散布数据上来看,SVD的确优于莫辛纳甘步枪,但是我们从这些数值上也可以看出,二者实际的差距真心不算大。如果是两支狙击步枪做对比,那么SVD的胜利毫无话说,毕竟它从整体性能到光学瞄具都比莫辛纳甘高一个级别,但如果谈论的是对战争的影响,恐怕一型精度略高的狙击枪并不能改变战场,苏军二战时考虑的更多的是部队的大规模武装。

前面也说过,SVD主要就是个班排武器,属于前线神枪手的装备,它有自己的战术价值,却并不能因为略胜一筹的狙击性能就叱咤风云大杀四方。SVD的任务范围在800米内,顶天1000米,而二战大部分战斗在500米处开始,200-100米胶着,50米内才白热化,枪林弹雨中,受各种因素影响,SVD并不见得比其它狙击枪表现的好,很多时候训练、战术甚至牺牲才是主导因素。

SVD最大的优势是半自动,但这也不能成为它影响二战的条件,因为二战战场上并不缺乏半自动狙击枪,苏联的SVT-40、德国的Gew43都是优秀的半自动步枪,在换上光学瞄具后,它们成为相当普遍的二战半自动狙击枪,表现的非常出色。而且这两种武器德军都有,苏军的SVT-40被德军缴获后以Selbstladegewehr 258/259(r)的名称批量装备。

所以,在威力、精度、功能都差异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我们很难指望SVD能形成质变效应,它终归是个轻武器,性能好一点、威力大一点,并不能产生神话般的逆转。

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SVD狙击枪到了二战,会是一种大放异彩的武器,二战真正扭转战局的是逆天的工业化大生产,以及最适合超量装备的武器、弹药,如波波沙冲锋枪、T34坦克这些,或者干脆就是原子弹这种划时代的黑科技。


王司徒军武百科


看来这几年的美剧是把狙击手的作用夸大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了。




苏德双方都使用了大量的狙击手。


半自动狙击步枪也不少见,苏联人用

svt40德国人用G-43,苏联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就是用svt40的。

SVD按照西方国家的标准就是一把精确射手步枪,说白了就是在一个步兵排或者步兵连中,执行精确射击的步枪手,这种步枪手原来在解放军里边叫做特等射手或者神枪手,专门就是针对对方的机枪手或者战斗骨干等目标进行精确射击,由一线指挥员直接掌握,不过是中国的神枪手一般就是使用制式步枪,而现在是可以给你一把SVD罢了。

象SVD这种半自动狙击步枪放到二战时期也不会怎么样,德国的G-43半自动步枪就是加装瞄准镜以后,作为狙击步枪使用,在战争中并没有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对于二战这种大规模战争来说,这种正规作战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对于普通的一兵来说就是整个战争机器上的一个零件,就算被打掉了马上就会有别的士兵补上去,包括一些所谓的高价值目标,甚至将军战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换一个将军就行了,将军也有的是。





各种迫击炮,从60毫米到82毫米,甚至120毫米应有尽有,一旦发现狙击手迫击炮是还击的首选武器。



各种37/50/57这个口径级别的反坦克炮,打坦克有点费劲,但是压制狙击手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战场上,从来就不要想什么公平,从来战场上就没有公平这两个字。

各种火炮才是当时欧洲战场上,各个国家陆军的火力骨干,还有天上飞的。步枪的作用很小。



这种情况下,实际上战场上比拼的是双方重火力的数量,步枪的地位其实不高,尤其是在欧洲战场,当时几个国家的火力骨干都是各种火炮,这种火力骨干的转变在一战就已经完成。换一支步枪对于战局没什么作用,顶多是狙击手更活跃一些,但是当时的同盟国和轴心国,如果遇到对方的狙击手首先做的都是用一顿铺天盖地的炮火回过去,首先是连营一级的60,82/81毫米的迫击炮,有可能还有对坦克已经没什么用的37/45/57这个级别的反坦克炮,就算不暴露自己的位置,被炮火覆盖的地方,隐藏在那里的狙击手恐怕也早就尸骨无存了。



在几年前根据柳德米拉的事迹改编的电影女狙击手中,柳德米拉一次负伤就是被德军发现,德军马上就是一顿炮火覆盖,柳德米拉是恋人用自己给柳德米拉当掩体,柳德米拉白活了下来,而恋人走了。这个是很真实的事。遇到狙击手首先是一顿炮弹。

二战中的狙击手实际上射击距离并不远,通常也是在600米以下,也就是借助光学瞄准镜能够对于远距离的目标进行有效的瞄准,而这个距离上风速等等各种条件已经开始影响弹头的命中位置了,一个神枪手训练起来并不容易,费这么多力气培养一个狙击手不如用炮去解决问题,训练一个迫击炮手可比狙击手容易的多,而且迫击炮的威力还大。


红色手电筒


〔蒙牛PK伊利〕出的题目越来越“洋蛋”了!“联合国家”是个什么“洋鸟🐦”组织机构?

二战时期只有“邪恶”轴心国和反法西斯盟国之分、没有什么“联合国家”那个“洋铁皮”组织。
SVD/Snayperskaya.Vinyovka.Drag

unov/狙击步枪是前苏联时期由〔德拉诺夫〕设计的、经过不断改进于1967年装备前苏联部队,并且出口。

枪基本参数:

枪长:620mm

初速:830m/s

枪口动能:3303j

最大发射距离:3500米

有效杀伤力距离:1300m

弹容量:10发

全枪重量:3.7kg(带瞄准镜)

配置机械式(日光/弱光)瞄准镜

可发射:7.62R、7N1(专业枪弹)和7N14系列枪弹。
(SVD系列狙击步枪🔫)


中国产/七九式7.62狙击步枪🔫是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从越南兵手里缴获苏联产SVD战利品、升级仿制品。1981年试制成功并且装备部队、85式7.62毫米狙击步枪还供应国外用户。
国产79/85式狙击步枪初期没有专门的狙击步枪弹

、使用53式7.62毫米机枪蛋(可使用7.62R/7N1/7N14系列狙击步枪专业弹)。

把一款狙击步枪“时光穿越”到二战时期的盟军士兵手里、能不能扭转战局?

靠一把性能优良的现代版狙击步枪去扭转二战时期的某一场战局?是不可能的事情、充其量能多猎杀几个敌人或者高级别军官罢了!

狙击步枪是一种非自动化武器、专业级别特种枪支、全枪长、机动性差,不适合大规模兵团士兵装备。

二战时期自动步枪、突击步枪(冲锋枪)已经开始装备各国部队,“术业有专攻”做为通用型武器装备作战性能比狙击步枪更符合实战需要。

所以说:单靠一把性能优良的狙击步枪解决了一场战役的胜败,更不可能扭转什么战局!


孔乙己乱弹


无法扭转战局

这个联合国家也没看懂,但从扭转战局来看,应该是德意日吧。

那么如果德意日的主要装备步枪缓沉SVD,能获得什么优势呢?

1. 射击精度提高,毕竟是狙击步枪,射击精度这一点无疑几乎超过二战所有枪械;

2.射速提高,半自动步枪,虽然二战后期已经出现半自动步枪甚至自动步枪,但大多数装备仍然是普通步枪。

这两点就是SVD的优势,不过要注意的是,虽然有两点优势,但实际上这两点优势其实只能选择一点用。

比如你要采用高精度的射击,那么你必然需要瞄准,而射速什么的就上不来。而你要使用高射速,那么你必然无法瞄准,那么枪精度再高,其实效果也差不多,因为这个时候就像古代弓箭手一样,是覆盖射击。

但不管如何,SVD相比二战大多数主战步枪,都拥有着极大的优势,那么为什么凭此无法扭转战局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1. 枪只是战场武器之一,二战时一场全面的战争,从飞机,潜艇到航空母舰,比如日军准备了这个步枪就能在中途岛打赢美国的舰队吗,显然不是,步枪不过是陆战的普通装备,对于整个战局,特别是海空战几乎没有影响;

2. 再来分析几个使用者:

德意日这三家,意大利就先剔除了,虽然在二战中它也被当做主要国家之一,但几乎没有一场主要战役是他主导的,也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将军,更没有研究出什么新武器,纯属酱油角色,就算给了它SVD也不觉得它能翻起什么浪花。

德国:德国的战斗力无疑是极强的,但二战德国的主要战术是围绕坦克展开的,步坦协同,实际上步兵很多时候是配合坦克行动的。闪击战这就成为了德国的标志,而虎豹坦克也享有鼎鼎威名,给这样的德军配合上SVD那么他的效果仍然只能是给坦克打下手,在运用上发挥有限。而如果是在斯大林格勒这样的城市作战,射程、射速其实都不重要了,甚至精度的效果也会被削弱,城市巷战就是绞肉机,并非拿着狙击步枪就能成为狙击手。SVD的优势最好是在阵地防御战中才能体现,比如诺曼底登录这样的德军防御战,但这样的战局一般来说盟军都占有比较突出的海空优势,SVD的优势会受到飞机炮火的压制,给盟军造成更大的杀伤可能,但扭转战局几乎没有机会。

日本:日本陆军的主要主战场在中国。SVD无疑在各方面都比三八大盖要强,但如果日本换用SVD能取得压倒性优势吗,也不能。因为当时的中国大多数的准备还是汉阳造或者老套筒,对上日本的三八大盖同样是极为劣势,日本本来就在武器上对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那么换上SVD不过让这个优势更大一点,但却无法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当时和日本打,就是在装备劣势下的战斗。面对SVD与三八大盖区别不大,因为三八大盖同样有着精度与射程的优势,所以要想和日本打,只能打近战,打游击战,这样才能发挥优势。不能被发现,这样SVD和三八大盖其实差不多。而在正面对战,装备劣势不外乎就是堆人,这个换上SVD日本也就是优势更强了一些,堆的人更多一些,却还是没有绝对的胜机,毕竟日本本来就是绝对装备优势,在加强一点还是绝对装备优势。

再加上海空无法改变,所以SVD无法扭转最后的战局。


叶飘刀


问这个问题的朋友,把战争想的太简单了。

战场上输出最高的,不是步枪,而是火炮!

而且,战争不是武器好,就能打赢的。最简单的例子,抗日战争,中国除了驻印军重返缅甸的时候,武器碾压日军以外,武器一直处于落后,但是中国却打赢了。朝鲜战争也是一样,志愿军武器和联合国军差距更大!可是,我们依然打赢了!

先进的武器确实可以产生不小的优势,但是,给他再多SVD,也扛不住谢尔曼坦克的一次冲锋!再多SVD,也扛不住105榴弹炮一轮齐射!

火炮的威力有多恐怖呢?一发105榴弹炮,足以让至少三分之一足球场面积寸草不生!冲击波足以把人撕碎,远一点,炮弹破片依然足以对人造成致命杀伤,再远一点,巨大的爆炸声,震耳欲聋,被震死的士兵不在少数!

哪怕迫击炮,威力也不容小觑,就算日军掷弹筒,也很厉害。口径即是正义,管子粗细,代表话语权。

就算给轴心国配发SVD,也是打不赢的!


老霍家那小勇


SVD下放给每个士兵的话,理论上利于防守一方,比M1加兰德要好,打的准打的远,但是这把枪训练难度大于M1,而且尺寸偏大,用于进攻或者遭遇战,未必就比M1好用。。。还不如老老实实扮演班组狙击步枪角色。。


疯语者007


如果有神剧中八百里外一枪干掉小鬼子的狙击枪就能改变历史。德苏入侵波兰,波兰一枪八百里外干掉希特勒,转头八百里外一枪干掉斯大林。二战结束。


例如101908651


无论一战二战都用处不大。二战这种大规模战争,都是火炮+坦克+飞机是主力。


江苏贾贵


人手一个RPG都很难扭转战局,就别提SVD了,一把狙击枪,根本对战局不会造成什么大影响,顶多是增加点伤亡。另外,题主这个联合国家是啥意思?当时是有个反法西斯联盟,但是联合国宪章签署实在1945年6月,欧战结束,日本在苟延残喘。

回到这儿问题,先看SVD,SVD这把枪用于二战根本就不愁补给问题,苏军的莫辛纳甘、SVT-40、用的子弹都是7.62*54mmR。这子弹在那会儿,苏联部队里是应有尽有,子弹肯定是管够的。而那个时候,苏军也不是没有半自动步枪,苏军大量装备的是SVT半自动步枪,也没看这枪对战局有什么影响。

决定战局的,不是枪,而是飞机、大炮、坦克等重型火力。SVD在当时没啥优势,打不下来飞机,打不坏坦克,也打不沉军舰,也不能像喀秋莎那样疯狂倾泻。说到底,就是一杆枪而已,德军装备一大堆STG44也没看扭转战局。SVD穿越回去,顶多能给步兵班增加火力、延伸射程。

打仗打的不是别的,而是综合国力,你一个月能造出多少坦克、飞机、大炮、军舰,以及其所需要的弹药数量,这才是关键,没了这些,全都白扯。单纯一把步枪,仅仅能够在最后短兵相接的时候,起到一定的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