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30岁,看懂庄子说的这3种人,识人一个比一个准

网络上曾经流行一个词叫“鸭梨山大”,其实就是我们现代很多人的一种真实生活状态。

毕业找工作;30岁涨工资升职;买房子、还车贷等等,成年人身上没压力那是不实际的。

生活中,我们习惯用“懵懂”“单纯”来定义那些年轻人;人到30岁后,用的最多形容词就是“成熟”“精明”。

为什么人过30岁,喜欢被人夸成熟?成熟的真正定义是什么,你知道吗?


人过30岁,看懂庄子说的这3种人,识人一个比一个准

《论语》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你看,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这么有智慧的人是不是生下来就有了最高的成就?不是。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在我看来是能做到:

季羡林老先生所说“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国学大师南怀瑾“生祸福相依,笑泪交织,得到不必太喜,你拥有一些,必然会放弃另一些;失去的无须过悲,没有什么可以永久地停留”;

儒家学派孔子说的“尽人事,听天命”。

这些,也只是我们做人处事需要明白的,某一方面的做人智慧。


人过30岁,看懂庄子说的这3种人,识人一个比一个准

成熟,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人真正成长的结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成熟”的人,人每一天、做每一件事都是在成长。

而其中的一些人把这些经历过的事情,说过的话做出了总结。就像晚清大臣曾国藩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认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香港商业大亨李嘉诚说过,“身先足以率人,倾材足以聚人,量宽足以得人,律己足以服人”,这样的人最容易获得成功。

所以,你是一个成熟还是不成熟的人,就看你是否能学会做人的最高智慧了。

人过30岁,看懂庄子说的这3种人,识人一个比一个准。


人过30岁,看懂庄子说的这3种人,识人一个比一个准

梁冬说《人间世》里,精辟的将庄子的智慧,总结出这样的想法:

“我有一个直接的感触:这个人间有三种人。第一种人,没看到人间险恶的一面;

第二种人,看到人间险恶的一面;

第三种人,根本不知道人间有没有险恶”。

中国有句老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看待事物的眼光都是不同的,所以梁冬的见解也是个人的看法。

好比有些人说马云是“了不起的企业家”;有些人却说李嘉诚才是“创业神话”。


人过30岁,看懂庄子说的这3种人,识人一个比一个准

中国十几亿人口,各色各样的人都有,能将人群划分的标准太多了,但不管遇到哪一类人,我们都不希望自己被“欺负”。

曾经作家慕颜歌畅销的一本著作,叫《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里面就提到:吃亏是福,但总吃亏哪儿来的福。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吃亏是福”,现实里有多少人愿意主动忍让、吃亏,如果对方是无心的可以选择大度;

但对方如果是故意的推卸责任、陷害你,这种情况下再信奉儒家的“忍让”,是行不通的。

所以,人过30岁后经历了太多生活变故,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该成熟就要成熟了。识人术也该修炼出来,谨防被伤害。


人过30岁,看懂庄子说的这3种人,识人一个比一个准

南怀瑾先生说过,“ 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折道义;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人际交往中,脱离不了与人打交道,来源于家庭关系、朋友交往、工作职场中的人,会时不时的出现些矛盾,如何智慧的解决矛盾,是一个成熟人的“双商”表现。

就像工作中,因为擅长与上司交流或工作表现的出色,会无意中感觉受到同事排斥或孤立,甚至背后说坏话?

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


人过30岁,看懂庄子说的这3种人,识人一个比一个准

卡耐基《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指出,人性的三大弱点:懒惰、任性、嫉妒。

​你不可以比我优秀,比我成功,否则我会生气,这就是嫉妒。尤其30岁后的“职场老人”,更应该时常警惕。

一定要理解别人的“嫉妒”,因为换做是你或许也会;二来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故作高姿态;三来识别真正的友好同事,尽量避开小人。

接着,梁冬在《人间世》里说庄子智慧,说道:

“只知道世界有漂亮而不知道别人觉得你漂亮是一件罪恶的事情,就是在让自己漂亮的同时,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你用你的好来衬托别人的坏,就是做了一个恶,这种恶其实就是造业”。


人过30岁,看懂庄子说的这3种人,识人一个比一个准

有时候你看中国很多俗话是有些道理,比如说“人红是非多”“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等。反过来想一想,就是人性里面你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黑暗心理。

所以,人过30岁后,要学会识人懂人,多一个友人少一个敌人。就像之前看到的有关香港李嘉诚采访,创业多年身边只有朋友没有一个敌人。

这很让人惊叹,有没有?我们普通人平常过自己的小日子,都会跟人有争执、看不顺眼,何况那些商场上打拼,为利益而战的商人们。

人常说那些成功人士,眼界高、格局大、会识人。这些都是靠年龄积累,生活经验锻炼出来的,所以庄子里的三种人里,他们处在第一种,既看得清现实,又会做人。

这,就是人过30岁后,做人最高级的智慧。知道结交什么样的人,不花费时间吃饭应酬做无效社交。


人过30岁,看懂庄子说的这3种人,识人一个比一个准

就像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庆余年》,饰演庆帝的“老戏骨”演员陈道明,曾受采访坦言:

自己的生活极其简单,没工作的时候爱在家弹弹琴、画个画,和妻子相依为伴。

拒绝很多应酬式社交关系,只偶尔约上几个好友叙叙旧,生活就很惬意。

这是正向的第一种人,要是反过来就可怕了,把社会上的人事物看得清清楚楚,就容易产生各种抱怨、烦闷、抑郁等负面心理。

老子所说“大智若愚”,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但要是像庄子说得“看不清世间险恶”怎么办?那就容易犯许多错事。


人过30岁,看懂庄子说的这3种人,识人一个比一个准

这类人不能简单的称为“单纯”,而是缺少思考力,可能是生活经历少、不愿思考分析、盲目随大流等原因。

这样的人,很容易“自作聪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的人很容易被识破。

郑板桥写下“难得糊涂”被很多人挂在客厅,但多数人认为是告诉做人不用聪明,其实“聪明”犯了什么错?

最高的智慧,是做人糊涂,做事不糊涂;做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事坚守原则不拖泥带水,这是30岁后的人,能够悟出的生活智慧。

至于庄子说的最后一种人,在多数人眼里可能就是一片“白月光”,简单、纯净。这样的人很单纯,父母的呵护下,不容易受委屈,但出了社会,往往容易受到伤害。


人过30岁,看懂庄子说的这3种人,识人一个比一个准

这里不是说反对做人简单点,因为内心太过于美好,反而会给自己营造柏拉图式的“理想国”,那是不现实的。

所以,现实主义没有什么不好,就看你怎么看待现实,我们要做人善良,但是也不能为坏人开放通行道,你说呢?

我们不需要将生活过得复杂,但要懂得“成熟”,如果一个人到了30岁、40岁还被人叫做幼稚,那可能真不是一个好词。

当然,成熟更多的是指人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方面的智慧。

而不是让你整天一板一眼,喜怒不形于色,这不是“成熟”的本义。


人过30岁,看懂庄子说的这3种人,识人一个比一个准

梁冬说,“归根到底,在人世间不管怎么折腾,仅仅做个好人很危险,仅仅做个有心机的人也很危险,仅仅做个没有觉察的人,还很危险。”

庄子说的这3种人,你是哪一种呢?每个人都有内心向往的样子,你觉得人过30岁后,应该现实主义还是理想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