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大結局時,母子對話充滿套路,甄嬛傷透心了嗎?

、花月葬╮


《甄嬛傳》結局時,弘曆對甄嬛說“兒子讀鄭伯克段於鄢,想親子尚且如此,若是養子,又當如何?”這裡弘曆很聰明地借用典故敲打甄嬛,我們先看看這個典故說的是什麼事情?自然就會明白弘曆所包裝的語言蘊含著什麼用意。



鄭伯克段於鄢

講的是春秋時期,鄭國的鄭武公有兩個兒子,寤生和段,都是一母所出,母親姓姜,因為姜氏生產寤生的時候沒有經過一般婦女那樣的痛苦,而是在睡夢之中就把他生下來了,等到睡醒方才知道,反倒因此而嚇到了,那位姜氏荒唐又糊塗,只因為這一驚嚇所以不喜歡寤生,而偏愛次子段,本想勸鄭武公立段為世子,爭耐武公不聽,所以武公去世後就由寤生繼位為鄭莊公,可氣那姜氏仍然不死心,和他的小兒子段整天密謀怎樣弒君奪位,對於這一切,寤生心知肚明,鄭莊公乃是千古奸雄,其心中謀略城府不異於三國的曹操,所以姜氏與子段的任何舉動和詭計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只是一來礙於親情,二來沒有足夠的證據,所以一直隱忍,後來姜氏與子段得隴望蜀,一意孤行,所以莊公不得已一舉殲滅了他的弟弟段,因為子段是最後被鄭莊公圍困在鄢地而自殺身亡,所以這段典故才叫作“鄭伯克段於鄢”。


那麼現在回到問題中,弘曆對甄嬛引用這個典故想說明的問題就已經直接了當了。 他無非是想問甄嬛會不會像姜氏那樣有廢長立幼之心,那寤生是姜氏的親生骨肉尚且如此對待,何況他不過是個養子。 可能有人覺得弘曆太過涼薄,一朝得勢就忘了甄嬛對他的好處,其實弘曆會產生這樣的想法太正常不過了。

一.弘曆可能真的是遺傳了他父親雍正的精明睿智與勤勉奮發,知道自己出身下賤,所以不停的努力,沒有任何懈怠的時候,一直一直地向上拼搏,而且那麼小的時候就聰明異常,眼光獨到,看出甄嬛的與眾不同,可成大器,所以主動去結交,他的皇帝路也因為甄嬛這個貴人而順風轉舵了。

二.弘曆並非忘恩負義,他坐上這個位置的確有甄嬛太大的功勞,可是他心中難免疑慮甄嬛是真的想讓自己做皇帝,還是因為她的親生兒子弘曕現在沒有力量登上皇位,因為甄嬛後期被大臣詬以牝雞司晨,得罪朝野,是沒有勢力可以支持她的親生兒子做皇帝的,眼下雖然沒有勢力,難保她不會蓄意栽培,畢竟人心叵測,當初的同心同德雖然也有感情基礎,但也是因利而合,所以弘曆會存有這樣的想法也無可厚非。所以題目當中所謂的對話套路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至於說甄嬛是不是傷透心了,我覺得甄嬛是不會傷心的,因為她是一路披荊斬棘走到今天這個位置的,什麼傷心的事情,背叛的事情她沒有遇到過,早就把這個世道看透了,人心看破了。所以我們才會看到甄嬛前期常常多愁善感,而後期卻殺伐決斷,辣手無情。她曾經親口對弘曆說過“永遠不要對不值得的人費時間,費心力。”所以,甄嬛傷心尚且不會,何談傷透?


有雪片片57321


四阿哥從一開始就想讓甄嬛幫助自己,那時他還是個孩子。在圓明園,他稱甄嬛莞娘娘,直到甄嬛盛寵,希望甄嬛幫他見皇上。

多年以後,四阿哥長大成人,甄嬛回宮復仇,彼此相依,各取所需。



誠如甄嬛回宮時,弘曆對甄嬛說:“額娘終於回來了,孩兒再也不是沒有額孃的野孩子了”。

甄嬛對弘曆說的:“有你,額娘也不是孤身一人了。”

從一個清純女子到黑化,成為太后,甄嬛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哪裡會不知道兒子的心思呢?



甄嬛從弘曆誤導三阿哥為他十四叔求情,讓三阿哥被撤去了黃帶子。這不過源於甄嬛一句:“當然,皇后與三阿哥唇齒相依。皇后在一天,三阿哥就有登基之望。”甄嬛便更加清楚弘曆的手段和心思了。

甄嬛在皇帝找他之前,就和崔槿汐說過,把六阿哥過繼到果郡王府。其實,很早以前甄嬛便對弘曆說:“額孃的指望可全在你身上了”,以此消除弘曆的疑心。



所以,甄嬛沒有心傷透,從頭至尾,她都知道四阿哥的心思。她也從來沒有想過讓六阿哥弘曕做皇帝,即便雍正多次說過覺得弘曕好。

在甄嬛看來,做皇帝未必就是一大幸事。做皇帝,坐擁天下,也需犧牲很多,也有諸多委屈。

甚至,有可能性命不保!四阿哥登基當天,甄嬛去看皇后,皇后說你竟然不讓自己的親兒子做皇帝。



甄嬛說:“要是再遇上一個跟你一樣殘害皇嗣的皇后,豈不悲哀。”甄嬛願她的孩子平平安安,快樂就好。

當然,這也是因為她與果郡王的緣故。果郡王的性格,不貪念王位,甄嬛希望她與他的孩子能像果郡王那樣,放浪不羈,逍遙自在,不受拘束,快樂就好。

最重要的一點是,果郡王與孟靜閒的兒子元澈,過繼到慎貝勒名下去了。果郡王死後,玉隱也隨果郡王而去了,如此果郡王一脈在面上幾天沒有人了。



所以,甄嬛要讓弘曕過繼到果郡王名下,讓弘曕回到果郡王府,果郡王府後繼有人!這也算是甄嬛的心願吧!

如此,既不讓皇上(弘曆)多疑,對弘曕不利,也完成了她的心願,果郡王的孩子在果郡王府!這算她對果郡王的一種交代吧!

所以,甄嬛沒有傷心,她一早便知道弘曆是什麼樣的人,早早就做了打算。

當弘曆給她說的時候,她不過順著弘曆的話,才能名正言順的讓弘曕去果郡王名下而已!

而弘曆也通過試探,讓自己的皇位不受其他兄弟的威脅。

短短几句話,弘曆與甄嬛,再次各取所需!果然最是無情帝王家!滿滿的套路啊!


無心浪味仙


《甄嬛傳》中四阿哥說起來也算是是一個苦命的孩子。他是雍正失意醉酒後臨幸一個醜陋的宮女後生的他,孃親難產死了,生下來也不被皇上待見,寄養在圓明園,難得才能見一次皇上,宮裡的其他嬪妃也是避之不及。

為了能讓甄嬛名正言順的回宮,皇上將四阿哥過繼到了甄嬛名下,這下甄嬛成為了誕育皇子,為國祈福的大功臣,身上籠罩著各種光環,再加上如今懷有龍裔,所以回宮之事在沒有任何人任何理由阻攔了。皇上將她變成四阿哥名正言順的額娘後,兩人的命運從此就交織在一起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四阿哥當甄嬛的養子為登基成為皇上之前,言語之間對甄嬛更是恭敬體貼,以甄嬛和弘曕為尊。一開始他可能也清楚自己不會當上皇帝,只求一生平安就滿足了。這孩子天生聰慧,又勤奮刻苦,很快就脫穎而出,沒想到最後他們兩人相互輔助贏得了最後的勝利,四阿哥當了皇帝,甄嬛也成為了唯一的太后。

登基後,弘曆以“鄭伯克段於鄢”的例子對甄嬛旁敲側擊。鄭伯克段於鄢是說:鄭莊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間為了奪國君之權而進行的一場手足相殘的鬥爭,而這場殘酷爭鬥的罪魁禍首竟是他們的親生母親姜氏過分寵愛幼子而冷落長子引發的。弘曆借古喻今地問甄嬛:姜氏對親生骨骨肉尚且有所偏心,更何況我非你所親生,你將來是否也會不再扶植我做皇帝,而是讓自己親生兒子上位?

弘曆因為才剛登基不久,根基也還不穩,除了甄嬛這個養母之外,他並沒有其他更強大的後盾了。他問甄嬛這些話的時候是小心翼翼的,略顯緊張的。此時的皇帝對甄嬛有敬畏也有懼怕吧,畢竟甄嬛和六阿哥的威脅力太大,直接關係到他的皇位能不能坐穩。


弘曆的顧慮,甄嬛心知肚明也能理解。四阿哥本就是他的養子,他的性子她也是很清楚的。他遺傳了先帝多疑的性子,他擔心弘曕將來會威脅他的皇位才這樣斗膽試探甄嬛,逼甄嬛表個態。甄嬛為了免去弘曆對弘曕的疑心,只有弘曕永無繼位可能,才能保弘曕一生平安。所以,甄嬛自請將其弘曕入嗣果郡王一脈。

甄嬛一路廝打拼殺過來的,眼見先帝算計和被人算計的一生。早在先帝未駕崩之前,甄嬛就暗示弘曆說:希望弘曕的親王由弘曆來封。所以從一開始她就沒打算讓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一輩子活在算計之中,她做為額娘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喜樂。

其實甄嬛還有一個私心的。弘曕本來就是果郡王的親生兒子,允禮生前弘曕不能叫他一聲阿瑪,死後由自己的兒子儘儘孝心,認祖歸宗也是理所應當。即便是弘曆不提,甄嬛也會找一個適當的機會和理由來做這件事的。經歷過大風大浪,大起大伏的甄嬛既早已看透一切,就倒也談不上什麼傷透心了吧!

歡迎關注我,帶你跟著甄嬛走進雍正王朝,看盡後宮的紛繁複雜、爾虞我詐!


姒莞萱


《甄嬛傳》末尾,已經登基的弘曆因為自己根基不穩,忌憚甄嬛會扶持自己的親生兒子來搶奪皇位,因此用話語來刺探甄嬛。

他先提起了近期讀的鄭伯克段於鄢的典故——鄭國姜氏寵愛幼子;而苛待長子,導致鄭國大亂的故事。弘曆的用意就是將自己比作為大兒子,而甄嬛是姜氏,甄嬛親子則是故事裡的小兒子,並且說:“兒子尚且如此,養子又該如何。”。

說到這裡,弘曆對於甄嬛的防範之心已經是司馬昭之心了。很明顯,他在告訴甄嬛自己擔心甄嬛會偏袒親生兒子弘瞻,而導致自己的皇位撼動。但是甄嬛卻不氣不惱,順著弘曆的話提議將弘瞻過繼給了果郡王。

甄嬛這樣的安排自然是為了成全果郡王和弘瞻的父子之情,讓他們名正言順地做父子,也讓弘瞻遠離皇位之爭,免除了日後私生子的身份被揭穿的危險,保一世平安富貴,是完全之策。

雖然這樣的結局對甄嬛而言再好不過,但她聽到自己真心相待的養子對她說出這樣的話,真的能一點都不傷心嗎?

我個人認為傷心說不上,只是再一次的失望罷了。

縱觀甄嬛的一生,因為知道自己只是純元皇后的替身而對皇帝私心去感業寺;昔日的好姐妹安陵容和自己反目成仇;宛如親姐的眉莊又慘死宮中;最心愛的果郡王死在了自己的懷裡。可以說,甄嬛已經把最傷心的事都經歷過了,還有什麼事能比這些更能觸動她的麼?

甄嬛走過的每一步都比弘曆的話要來的傷心斷腸,身處帝王家,甄嬛比他人見多了人間冷暖。所以到了後來,甄嬛硬起了心,對皇帝、對皇后、對所有人都冷漠而疏離。

這樣的甄嬛絕對不會被弘曆的幾句話傷到心,或許在弘曆還未開口前,甄嬛就已經在等著這一天的到來,所以她才能那麼雲淡風輕地把事情做到,對自己最好的方向發展。

如果非要揣測甄嬛的感情,應該就是失望——雖然弘曆雖不是她親生,但也投入了很多精力培養和關愛。但最終,所有的感情在帝王家儼然是最不值錢的東西,失望之情只能一笑淡之吧......


電影爛番茄


甄嬛一路從齊劉海走到濃妝豔抹,哪還是當初那個有點聰慧,嚮往愛情的女子,對於宮裡的套路她是清清楚楚的。

如果說在她出宮前,四阿哥感恩她尚且存在一絲對她的喜歡,那在她回宮後,四阿哥上來一句“額娘回來了 ”,就已經讓甄嬛明白,現在的四阿哥已經不是當初的四阿哥了。

其實母子二人,彼此都明白,各自是什麼心思,四阿哥無非是為了依附甄嬛保個平安,不再受人欺負;甄嬛是利用四阿哥生母的身份以及他皇子的名分來達到她的目的。

從祺嬪被賜糙米薏仁湯,甄嬛就知道這個阿哥心思不簡單;

到四阿哥一直言語間試探甄嬛的心意,準備立誰為繼任帝王,甄嬛知道他野心不小;

再到甄嬛和四阿哥密謀,除掉三阿哥,他們已經成為堅實的同盟。

所以,中間的種種,一直到最後,四阿哥的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讓甄嬛明白,這一步棋是不得不走了,所以,不存在傷心與否,兩個人只是同盟而已,各自保證自己的利益,不是同盟存在的基本條件嗎?


八卦小蝸牛


各取所取,各有所得,

有什麼可傷心的呢?

四阿哥登基,擔心甄嬛愛護幼兒,日後六弟終將威脅到自己的皇位,害怕甄嬛會扶持六弟上位,作為皇帝,四阿哥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哪一個皇帝登基不是先處理舊黨勢力?雍正當年的奪嫡之路充滿的兇險,勝利之後還不是殘害了兄弟?四阿哥的用典故來告訴甄嬛,自己忌憚六弟,已經算是仁義了,不然,新皇登基,三把火一燒,

不顧甄嬛,不顧情義,是可以直接斬草除根的。

而甄嬛呢?本來就不想讓弘曕參與奪嫡之路,想讓弘曕和他父親一樣,徜徉在山水之間,過詩情畫意的生活,皇宮有什麼好的呢?充滿了勾心鬥角,除了權力,什麼都得不到。

所以那一番對話,四阿哥消除了自己的顧慮,甄嬛也讓自己的兒子遠離了陰謀,有什麼可傷心的呢?

聰明人,往往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四月辣椒


親子尚且如此,養子又當如何?



這是《甄嬛傳》最後結局時,弘曆與甄嬛談話的主題。弘曆說近日讀書有困惑請教皇額娘:“兒子讀鄭伯克段於鄢,見鄭國之禍皆因姜氏寵愛幼子,苛待長子而起,兒子想,親子尚且如此,若是養子又當如何?"

甄嬛:"身為人君,讀這些書是好的,哀家這些日子正想著一事,今日正好告訴皇帝,弘曕是哀家的幼子,又曾被先帝議儲,如今弘曕已長大,若是外頭再起閒話動搖江山,豈非哀家的罪過,所以想請皇帝同意讓弘曕入嗣果郡王一脈。”

弘曆:“皇額娘思慮周詳,兒子自然允許,等六弟長大,兒子會讓他享親王尊位,一生榮華。”

甄嬛:“他是你親弟弟,皇額娘已經老了,自然要你多照顧。"

弘曆:“皇額娘事事為兒子考慮,兒子感激不盡,惟有以天下養才能報答皇額孃的養育扶持之恩。"

弘曆為什麼要跟甄嬛說這些呢?原來弘曆講了個典故:

鄭伯克段於鄢,鄭國鄭武公的夫人武姜生太子寤生時難產,飽受痛苦,所以寤生一生下來武姜就不喜歡他。後來武姜又生小兒子段,不是難產,就偏愛小兒子。鄭武公老了生病之時,武姜就讓他換小兒子段為太子,武公不理會她。武公卒,寤生立,是為鄭莊公。

鄭武公封弟叔段於京,號太叔。有蔡仲諫:段的封地京大於鄭國的都邑,不合適。武公說我媽喜歡他,要這樣我也沒辦法!

叔段到封地京後,繕治甲兵,與其母謀襲鄭,母子裡應外合襲擊鄭。莊公發兵擊敗叔段,又伐京,京人也畔段,段又逃到鄢,又被打敗。這就是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莊公立誓與母親不至黃泉不相見,後來思母心切,掘地見母)



弘曆講這些就是說:寤生與段都是武姜的兒子,武姜還幫叔段造寤生的反。我還不是你親生的,你將來會不會也幫弘曕奪我的位呢?

其實我覺得弘曆把話放桌面上說,就不是套路,就是不想耍陰謀互相傷害!甄嬛經歷了後宮這麼多血雨腥風,她認為當皇帝未必是人生第一得意事。當初就沒想讓弘曕即位,現在弘曆登上帝位,已成事實,更要打消他的疑慮,讓弘曕入嗣果郡王一脈,就沒爭奪帝位的理由。


甄嬛這麼做其實是護弘曕周全,也能慰藉果郡王的在天之靈,全了甄嬛對他的情。

弘曆與甄嬛直白,甄嬛對弘曆坦誠相待。沒有套路,就沒有陷阱!


尋桂子


鄭伯克段於鄢是說鄭莊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間為了奪國君君權位而進行的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而這場兄弟相殘之爭鬥的罪魁禍首竟是他們的親生母親姜氏過分寵愛幼子而冷落長子。

弘曆借古喻今,直截了當地問甄嬛:姜氏對親生骨肉尚且有所偏心,更何況我非你所親生,你將來是否也會不再扶植我做皇帝,而是讓自己親生兒子上位?

弘曆才剛登基,根基尚且不穩,除了甄嬛這個養母之外,他並沒有強大的後援團為他鋪平道路。因此,弘曆問這些話的時候,略顯緊張,此時的皇帝對甄嬛還是很敬畏的。

弘曆的顧慮,甄嬛心知肚明:四阿哥本就是他的養子,又遺傳了先帝生性多疑,他擔心弘曕將來會威脅他的皇位也很正常。甄嬛既早已看透一切,就倒也談不上什麼傷透心了吧!

再者甄嬛眼見先帝算計和被人算計的一生,她並不希望自己的兒子也擁有這樣的人生。早在先帝未駕崩之前,甄嬛就對弘曆說過:希望弘曕的親王由弘曆來封。

為免去弘曆對弘曕的疑心,只有弘曕永無繼位可能,才能保弘曕一生平安。因此,甄嬛自請將其弘曕納入果郡王一脈。

而於甄嬛來說,弘曕本來就是果郡王的親生兒子,認祖歸宗也是理所應當。即便是弘曆不提,甄嬛也會找一個適當的機會和理由來做這件事。


讀劇講心


當然不會傷心,甄嬛早就看出來弘曆有野心,而且也明白弘曆為什麼會依附於自己。對於事實早就看的很清楚的,而且可以理智去分析的人,怎麼會輕易動感情呢?


早在弘曆繼位之前,弘曆對甄嬛的種種依附都能看出來心機很深,從甄嬛剛回宮時幫甄嬛對付祺嬪,到納青櫻為側福晉,再到幫助甄嬛絆倒三阿哥,讓皇后沒了指望,這一件件雖然看起來是在幫甄嬛,卻透露了他的野心。

他做這些事都是從大局出發的,從大局考慮,從不拘泥在一件小事上,不在小事上計較得失,就好比娶青櫻這件事,無關情愛,娶了就是娶了,無非就是養著她,多張嘴吃飯的事,這跟甄嬛、皇上的心思比起來,實在是不算個事。



而讓甄嬛對他刮目相看的,是他給甄嬛出主意絆倒三阿哥的時候,這個時候甄嬛的確是才看清弘曆這個孩子不簡單,不止不簡單,還頗有城府,能一下子抓住他皇阿瑪的痛點,利用這個痛點去算計自己的親哥,這手段,嘖嘖,用狠辣來形容並不為過。


所以甄嬛和敬妃早就看出來四阿哥的為人了,畢竟是養子,在這宮裡想要生存下去他們倆必須相互扶持,這是在皇帝死之前的形式使然,假如他們倆不是一個陣營的,恐怕還不能走到今天這個地步,像四阿哥心機那麼深的人,雖然是皇上,但是深知自己的皇位是甄嬛給的,甄嬛如果想要拿走,恐怕也易如反掌,所以他自然會為自己的後路考慮。

甄嬛也是從宮鬥裡走過來的人,所以對弘曆說的鄭伯克段於鄢一點都不意外,似乎是要有準備的樣子,而她也早就料到會這樣,所以一早就有準備,讓自己的兒子繼承果郡王的榮耀,也算對得起果郡王了。



況且皇帝生前受了多少后妃的算計,甄嬛又怎麼會讓自己的孩子被算計的子嗣單薄呢?


入行娛樂


《甄嬛傳》大結局中,甄嬛和剛登基的四阿哥來了一場靈魂對話,初登皇位的弘曆,深知甄嬛的勢力和手段,毫無背景根基的他,直白的向甄嬛闡明瞭自己對六阿哥的忌憚,怕甄嬛會為了扶持親生兒子而威脅到自己的皇位。

簡簡單單的幾個交鋒,甄嬛就說出了要將六阿哥過繼給果郡王,正中四阿哥下懷,皇室宗親沒有皇位繼承權,自己總算能安安穩穩做皇帝了。

而反觀甄嬛,四阿哥的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四阿哥在她回宮之時便過繼給她,對他投放的心血精力必不可少,這樣的猜忌和擔心,作為後宮的人,早已習慣明瞭人心的善妒和冰冷。

甄嬛入宮多年,從天真為愛的少女到心機深沉的宮婦,多少毒辣的手段和背叛她沒見過,皇家的無情她最是明白,區區幾個對話,怎會傷得了她,最多是暗自失望罷了,自己養育多年的孩子,竟也會懷疑自己。

而過繼給果郡王也是甄嬛心之所向,六阿哥本是她與果郡王的孩子,這樣名正言順讓孩子認祖歸宗,也算是自己給果郡王在天之靈的交代和慰藉了。

即便把六阿哥留在自己身邊,也不能擔保皇上會對他下手,宮裡的詭計手段,她最是瞭解清楚,讓他走,是最好的保護。

綜上,甄嬛和四阿哥的對話即便充滿套路,她也未見得有多傷心,不過是個雙贏的局面,力求了她和弘曆的安心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