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富貴,勿相忘的陳勝,真的殺掉了吳廣嗎?

千古一帝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按理說綜合實力如此強大的秦朝,不應該在區區十幾年內就灰飛煙滅,但是歷史是毋庸置疑的,強秦的滅亡,除了自己的腐敗,也因為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的爆發,動搖了他的根基。

苟富貴,勿相忘的陳勝,真的殺掉了吳廣嗎?

今人復原的秦阿房宮

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被稱為大澤鄉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雖然起義初期規模有限,但是順應民意,逐漸壯大,原六國諸侯也紛紛響應。為後期楚漢滅秦打下了基礎,劉邦登基後,還追封陳勝為隱王。但是,起義只歷經六個月以失敗告終,起義軍領袖陳勝也被部下殺死。導致這一結果有很多因素,首先陳勝稱王后驕縱奢靡,其次滎陽大敗導致軍隊動搖,還有諸侯各懷鬼胎陽奉陰違,更關鍵的原因是另一位起義領袖吳廣被殺,導致了陳勝失去了左膀右臂。有人認為吳廣是被陳勝所殺的,那麼為什麼陳勝要派田臧殺掉吳廣呢?是證據確鑿還是另有隱情,讓我們嘗試著剝絲抽繭,看看當年發生了什麼。

苟富貴,勿相忘的陳勝,真的殺掉了吳廣嗎?

秦銅車馬

陳勝、吳廣起義之初勢如破竹,蓋因為天下苦秦久矣,秦朝後期賦稅加重,朝廷強徵民夫修建長城和皇陵,原六國子民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等等事實,導致民心憤恨,但是苦於強秦的矛尖盾利,隱不敢發,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一呼百應,可謂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確實極大的動搖了秦朝的統治基礎,從這一點上來看,說項羽、劉邦收前人之獲也不為過。

苟富貴,勿相忘的陳勝,真的殺掉了吳廣嗎?

劉邦像

那麼陳勝吳廣是否有機會由他們親自終結秦王朝的統治呢?筆者認為是不大可能的,因為農民起義有其侷限性,陳勝吳廣註定是引領者而不是勝利者。

大澤鄉揭竿起義

陳勝是陽城人,陽城位於今日的河南登封附近;吳廣是陽夏人,陽夏位於今日的河南太康縣附近,公元前二百零九年,兩個軍官押解著陳勝吳廣在內的九百餘人去漁陽戍守,因為二人身材高大,精明能幹,被任命為這群人的屯長,協同軍官管理其他人,在他們前往漁陽的路途中,途徑大澤鄉時,因為大雨沖毀了道路,耽誤了他們到達漁陽的期限,據《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中記載: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這裡有個有意思的情況,首先可以明確,兩個軍官押解著九百多名將近一千名的百姓,現在已經可以明確了這群百姓因為違反了按時抵達戍守處的命令,可以被問斬了,但是要是由這兩名軍官開始行刑,別說這麼一群人,就是殺九百隻雞都能累死他倆。所以可以推測,這兩個軍官肯定是要將這些百姓帶到漁陽,完成任務,然後在漁陽由官府執行斬首的命令。

百姓肯定不願意啊,你說死了就夠憋屈的,還得跋山涉水給自己交到劊子手裡去領死,簡直是憋屈到家了。陳勝吳廣雖然之前不相識,但是經過這段期間的相處,彼此都信任和依靠著對方,將對方當成無話不談的兄弟,於是兩人決定起義,據《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中記載:

"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苟富貴,勿相忘的陳勝,真的殺掉了吳廣嗎?

大澤鄉起義

百姓雖然畏死,但是更害怕秦國的殘酷刑罰,所以陳勝、吳廣不敢貿然行事,陳勝和吳廣首先用白布寫下"陳勝王"三個字放在魚肚子裡,百姓們吃魚時看到這三個字,都以為是上天的暗示,陳勝又派遣吳廣晚上點燃篝火,模仿狐狸叫:"大楚興,陳勝王。"百姓更加恐懼,陳勝、吳廣覺得時機已到,於是吳廣尋事挑釁軍官,被軍官責打,陳勝、吳廣趁機奪下兩名軍官的佩劍,殺掉軍官,向眾人訴說秦朝對百姓的暴行,表達了自己寧可起義也不任人宰割的決心,由於陳勝,尤其是吳廣素來得到眾人愛戴,眾人一呼百應,在大澤鄉發起起義,中國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就這樣轟轟烈烈地爆發了。

陳勝稱王號張楚

起義初期,由於陳勝、吳廣的理念得到了附近飽受秦苦的老百姓的積極響應,紛紛加入起義隊伍,隊伍迅速擴大,也由於當時秦朝主力部隊不在附近的客觀原因,起義軍連戰連捷,一舉攻下多個附近州縣。看著起義軍以建成態勢,陳勝決定帶兵攻打陳縣,陳縣位於今日河南淮陽,不同於其他被攻佔的州縣,陳縣先後做過陳國和楚國的國都,屬於戰略要地,如果攻佔陳縣,向西可圖謀咸陽,向東可獲得喘息,南北皆有要道。

雖然起義軍的戰鬥力並不如正規官兵,但當時起義軍的人數也達到數萬人,還有戰車和騎兵,秦軍戰戰兢兢地據城固守,但是還是擋不住起義軍的勢如破竹之勢,陳縣被起義軍攻佔。

苟富貴,勿相忘的陳勝,真的殺掉了吳廣嗎?

大澤鄉起義遺址

在攻佔陳縣後,陳勝的思想也隨之轉變,他想以陳縣為都,自立為王。當時身邊有很多人不同意陳勝這麼做,因為陳勝為百姓請命,組建義軍,代表的是百姓的權益,如果陳勝稱王,那麼百姓會覺得陳勝的目的不純,不願跟隨起義軍,陳勝考慮再三,還是決定稱王,以陳縣為都城,國號"張楚",意為擴大楚國,並封吳廣為副王,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陳勝還是非常信任和需要吳廣的,願意和他共享富貴。

但是,陳勝稱王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首先隨著陳勝稱王,陳勝也漸漸脫離了百姓的身份,據《漢書·陳勝列傳》中記載:

"陳勝王凡六月。已為王,王陳。其故人嘗與傭耕者聞之,之陳,扣宮門曰:'吾欲見涉。'宮門令欲縛之。自辯數,乃置,不肯為通。陳王出,遮道而呼涉。陳王聞之,乃召見,載與俱歸。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夥頤!涉之為王沈沈者!'楚人謂多為夥,故天下傳之,夥涉為王,由陳涉始。客出入愈益發舒,言陳王故情。或說陳王曰:'客愚無知,顓妄言,輕威。'陳王斬之。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

苟富貴,勿相忘的陳勝,真的殺掉了吳廣嗎?

陳勝陵

其次在起義軍起兵初期,不光百姓響應,原六國的子民尤其是貴族紛紛響應,和起義軍勠力同心,共抗秦軍。而在陳勝稱王后,很多人哪怕只佔有了區區一點地盤,手握寥寥的軍力,也敢稱王,因為秦朝的軍事目標主要集中在起義軍身上,這些勢力都躲在起義軍身後坐享其成,在起義軍和秦軍交戰時,他們也不發兵支援,暗中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如果之前他們不支援,會被民眾唾棄而失去人心,但是在陳勝稱王后,諸侯們有足夠的理由不去支援。

起義軍失敗陳勝身死

此時的陳勝還沒發覺諸侯們各懷鬼胎,將起義軍的目標定位為繼續西征,攻城掠地,他派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吳廣,率領起義軍主力西擊滎陽,取道函谷關,直搗秦都咸陽。隨後又任命武臣、鄧宗、周市、召平等為將軍,分別北渡黃河,進攻原趙國地區,向南攻取九江郡,深入淮南地區;進攻廣陵、魏國舊地,攻取長江下游、黃河以南大梁等地區。一時間,反秦鬥爭的烈火燃遍了大江南北。各路起義軍勇猛作戰,所向披靡,農民革命達到了高潮。

但是陳勝沒有料到,和秦軍主力部隊在滎陽對戰的吳廣,卻遇到了大問題,久攻不下,滎陽附近有秦軍的糧倉,戰略意義重大,陳勝又派周章攻打函谷關,直逼咸陽,但後來被章邯所率秦軍擊敗,自刎而死。

苟富貴,勿相忘的陳勝,真的殺掉了吳廣嗎?

起義軍進攻函谷關路線

吳廣聞訊十分焦急,但是拿不出更好的意見,部下田臧趁機將吳廣殺死並欲取代之,他殺了吳廣後將首級先給陳勝說,吳廣剛愎自大,聽不進下屬的意見,不得不殺之。但是他在殺吳廣的過程中,卻對手下的士兵說,是陳勝下令要誅殺吳廣的,前後矛盾,因此讓人不得不懷疑,田臧只是貪圖吳廣的位置,趁吳廣進軍不暢的時機將其誅殺,而陳勝也無法判斷實情。

之後起義軍的境地每況日下,起義軍作戰能力有限,和原六國諸侯也漸行漸遠,秦軍趁勢反撲,奪回陳縣,陳勝也在撤退的時候被車伕所殺,至此,轟轟烈烈的陳勝、吳廣起義,宣佈終結。

苟富貴,勿相忘的陳勝,真的殺掉了吳廣嗎?

陳勝吳廣起義紀念郵票

鈞儒點評

可以看得出來,陳勝和吳廣還是同心同德的,他也沒有殺吳廣的理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吳廣之死對陳勝打擊是相當大的,不僅導致從戰略上丟掉了前期巨大的優勢,也導致陳勝沒有得力助手,無法清晰的判斷形勢,也失去了起義軍的招牌,這都是陳勝吳廣在政治上的先天不足導致,反觀六國諸侯,並不親自稱王,而是扶持前代王族,順應民意,自身任要職輔佐新王,反而終結了秦朝的統治。

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有其偶然性,如果天公作美,恐怕二人就是戍守漁陽的兩個普通士卒,但是在頃刻之間,兩人做出的選擇,收到了良好結果,主要原因就是他們順應民意,得到了大多數人的響應,是純正的代表底層階級的農民起義。但是陳勝稱王后逐漸膨脹驕傲,改變立場,雖然這是他個人的選擇,我們無法瞭解他的真實想法,但是帶來的結果卻是將農民起義變成了諸侯割據,因此失信於民,無法代表民心,被人民所拋棄,最終功虧一簣。


參考文獻

1《史記》

2《漢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