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號稱最會哭的寶字輩相聲名家!臺上哭得越厲害觀眾越是忍不住笑


他號稱最會哭的寶字輩相聲名家!臺上哭得越厲害觀眾越是忍不住笑

  說相聲所為的是博諸君開懷一笑,真要是聽完想哭也就沒人聽相聲了。不過演員在臺上哭起來,反倒能讓臺下觀眾笑得前仰後合,這就是能耐了。哭和笑本就是兩個矛盾的對立面,可到了相聲演員嘴裡,有人說的太“念”能把觀眾氣哭了,也有人哭的太逼真把觀眾逗笑了。說到底,全憑演員的藝術功力。在相聲舞臺上詮釋哭的段子並不多,哭得好的演員更是少之又少。然而,寶字輩裡還真有一位專門研究哭的老先生,不僅愛哭而且會哭,他哭得越厲害觀眾越是笑。

他號稱最會哭的寶字輩相聲名家!臺上哭得越厲害觀眾越是忍不住笑

  這位“擰巴”的高人就是壽爺的高足田立禾先生。“哭”在相聲門裡也有春典,老觀眾都知道叫“撇蘇”。在相聲表演裡歸為學的範疇,根據段子需要仿學不同人的哭確實是門學問,而田立禾算是把哭研究到家了。很多人提到以哭為主題的段子都會聯想到《哭四出》,其實這塊活還是以說為主的段子,四出苦戲讓觀眾接連哭四次,一番比一番情緒遞進,但在“哭”的表演技巧上沒有太高要求。田立禾先生也很少演這段,他的段子更偏愛有技術含量的哭。

他號稱最會哭的寶字輩相聲名家!臺上哭得越厲害觀眾越是忍不住笑

  能代表田先生藝術水平的哭有這麼兩段,一段是單口的《家庭論》,另外一段是和劉學仁合作的《哭的藝術》。先來說《家庭論》,這個小段裡田先生只學了一次哭,可就是那句“王伯伯......打我”,區區五個字帶著哭腔學出來,臺下必有叫好聲。不得不歎服老先生對藝術研究之深刻。田先生錄這段時已經年過花甲,段子裡卻要學一個五六歲小男孩的哭。

他號稱最會哭的寶字輩相聲名家!臺上哭得越厲害觀眾越是忍不住笑

  細心的觀眾不難發現,怹的表演詮釋出多重含義,讓人物通過這五個字變的活靈活現。其一,小男孩捱打受了委屈,邊哭訴邊抽泣;其二,告訴家長又擔心受責備,誠惶誠恐;其三,五六歲的小孩兒有的說話還不那麼利索,遇到事時在著急和委屈交織下,說話變得斷斷續續。具備這三點的表演,才算真實,才有畫面感,觀眾看到演員“撇蘇”,明知道是假的,但學到精妙之處也能產生包袱。

他號稱最會哭的寶字輩相聲名家!臺上哭得越厲害觀眾越是忍不住笑

  而《哭的藝術》流傳度更廣,表演難度也更大。這塊活很多名家像馬季、李伯祥、王謙祥等人使過,青年相聲演員裡苗阜以及眾多德雲社弟子也都有過不同版本的演繹。但最具代表性的還得說田立禾這版。這段之所以不好演主要在於兩方面:一方面是鋪綱必須細緻,到學哭的地方包袱才能響;倘若鋪墊的粗枝大葉,後面即便洋鬧著使包袱也準得溫。另外一方面,需要按不同人物區分哭的特點。《哭的藝術》裡,兒子哭爸爸、女人哭丈夫、男人哭老婆、朋友哭朋友......仿學的人物各不相同。這段也恰好能展現出田先生“會哭”的一面,每番仿學都體現出了鮮明的差異化。

他號稱最會哭的寶字輩相聲名家!臺上哭得越厲害觀眾越是忍不住笑

  舉個例子,使“男人哭老婆”這番時,田立禾的細膩鋪綱正是其他相聲演員所不具備的。先刻畫男人的喪妻之痛,用觸景傷情的“十分”難過醞釀情緒,接著把丈夫的“泣”以如泣如訴的方式表達出來。不過哭的太逼真也不行,因為本身“哭”沒包袱,只能讓觀眾情緒低落。此時,馬上用男人嚎啕大哭的誇張來找底,“媳婦誒,你死了我可怎麼辦啊!”“你再找一個去”這種哭不僅有包袱,而且拿來當底包袱簡潔、乾脆、準響!

他號稱最會哭的寶字輩相聲名家!臺上哭得越厲害觀眾越是忍不住笑

  現如今的少數青年相聲演員習慣於創作煽情的段子,相聲本來是讓人笑的,結尾底包袱讓觀眾眼眶帶淚的那不叫相聲。但相聲舞臺上能哭、會哭是門學問,哭得出彩更是本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