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洪厚甜課徒稿-《勤禮碑》的學習(上)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勤禮碑》的學習(上)

顏真卿的楷書是中國書法史上具有輝煌成就的一段。顏真卿是唐代優秀的書法家,只要瞭解中國文化、瞭解中國書法的可以說沒有不知道顏真卿的,他在唐初的幾位優秀的書法家的影響下,直接從褚遂良、張旭學習、學法,顏真卿是真正的通過對這些前輩的學習進入了中國書法最本質的內核。顏真卿他完整地、深刻地繼承了二王所總結歸納的筆法的技術系統,這是第一。第二,顏真卿把二王的這個系統又引向了一個對篆籀的學習、吸納、運用。唐朝的前期書法以歐、虞、褚、薛為代表,褚遂良繼承了初唐這些優秀的東西,又把書法往隸的深度做了很重要的探索和吸納,顏真卿又在褚遂良的基礎上又把唐楷由隸而向篆籀,更古的層面上推廣,所以我們說顏體的書風是雄渾博大、質樸高古都是基於他有這樣一些元素,才形成了他自己這樣的書風。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勤禮碑》的學習(上)

在對顏真卿的楷書學習的單元裡面,我們選擇了三個範本,分別是《勤禮碑》、《麻姑仙壇記》、《自書告身帖》。從顏真卿的楷書的一系列優秀範本來看,這些偉大的書法家都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共同特徵,就是他們沒有滿足於自己一碑一帖的面貌把它固定下來成為自己一個僵化的風格。顏真卿寫《多寶塔》的時候就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顏體,但是顏真卿並沒有把自己的腳步、審美停留在這樣一個有自己風貌的一碑一帖的面貌上。我們看他後來的《東方朔畫贊》、《勤禮碑》、《顏家廟碑》、《麻姑仙壇記》、《自書告身帖》,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都是一碑一個面貌,一碑一個追求,不斷的讓自己從內質發生改變,實現提升,更重要的是通過內質的提升、豐富、改變,實現了自己在楷書風貌上的不斷推進、變化。沒有人的學養的積累,沒有人的審美境界的不斷提升,哪有在書技上的不斷提升呢?所有作為藝術家的學養和積累最後都是體現在自己的筆墨上。但是我們回望中國書壇二三十年來的發展,顏體在近二三十年從我們的創作這個領域裡面元素慢慢地淡出,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原因。第一,顏真卿以後多少年書法的基礎教育都是以顏體作為入手的初學範本。第二,就是我們大量的學習顏體楷書的人沒有足夠的前期準備。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勤禮碑》的學習(上)

對唐楷學習的這一整個教學的過程中,第一個單元安排的是褚遂良楷書,如果我們在學習唐楷這一塊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是真正的投入精力對褚遂良的楷書進行了系統的學習、深入的研究之後,在此基礎上我們又對篆隸有所學習,有所積累,然後再這個基礎上順利的過渡到對顏真卿的學習,這樣就可以站在一個比較高的起點上,而不是站在一個初學者的層面上來學書法,說的武斷一點,初學者就不能去碰顏真卿。顏真卿這麼內涵、這麼豐富的一個書體,哪裡是一個初學者能夠去輕易消化的了的?所以如果我們現在還把顏真卿的楷書作為現代學習書法藝術的一個入門,或者是一個基礎來做的話那無疑是很幼稚。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勤禮碑》的學習(上)


顏體楷書可以寫得撐格一點,我們在寫的時候並沒有去刻意地用毛筆寫一個點畫的形狀出來,我們追求的是一個運筆過程,這個過程就包含了這個形態。我們對《勤禮碑》的學習還是要有一個直觀的感受,也就是說有一個初步整體的一段風貌的體驗,這個體驗就是我們看見碑帖上的感覺是什麼就是什麼,它跟我們最後對它整段的章法上的處理是不一樣的。我們這個時候的主觀意識參與越少越好,不管你是在褚遂良的《伊闕佛龕碑》裡面學到的格局、《孟法師碑》的溫潤、《大字陰符經》的技巧轉換的豐富和《雁塔聖教序》裡學到的統一,在這裡都要把它收起來。褚遂良的那個技術體系就是幫助我們、支撐我們來解讀顏真卿楷書的一個技術準備,通過對顏體的學習昇華我們對楷書的理解。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勤禮碑》的學習(上)


在寫的過程中大家注意,第一是字體不要太小。基本上就按照十公分到十五公分的格子,要保證字有十公分以上的大小,執筆的時候不管是坐著寫還是站著寫,大家都要注意執筆的八字方針:指實、掌虛、腕平、臂開。怎麼來理解呢?指實就是手指對毛筆的執這個技術動作一定是要實實在在地把勁用上去,作用於筆管;掌虛就是整個手掌不要緊張,傳統的執筆方法是掌豎,掌一豎手掌就必然緊張,舌頭硬了我們怎麼說話?腿硬了我們怎麼走路?掌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要領;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拇指的第一個關節要往外凸,你們試一下,如果是向內壓的,手掌必然緊張,做不了掌虛;腕平就是要求我們的手腕不能豎起來;臂開就是手臂一定要打開,不是我們靠得越緊它越不抖,靠得越緊越不靈活,整個就是僵的。毛筆的運動靠小臂,而不是靠手腕。尤其是寫顏體楷書這種十公分以上大的字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通觀全局,按照正確的姿勢來進行感受和學習。

轉載:洪厚甜課徒稿-《勤禮碑》的學習(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