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人不曾懦弱,何時沒想逃避

誰人不曾懦弱,何時沒想逃避

前段時間買了kindle的unlimited,借的第一本書就是它。室友總跟我說她最想看的書就是《追風箏的人》說了一個學期,卻也沒見她看完一本書,我最討厭這種人了,嘴上說著:我要看這本書那本書,轉過身就忘了,聽起來還以為她多愛看書一樣,實際上書就像她的口紅一樣,只是裝點給別人看。我實在聽煩了:我最想看《追風箏的人》這句話了,所以乾脆把它讀了,下學期如果她還又重複這句話,我就直接反駁:我都看完了,你咋還沒讀呢?如果她看完了,那我就白看了,因為我看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懟她。

這本書的封面寫著:快樂大本營高圓圓力薦的字眼,說實話由於這一行字,我對這本書的好感度直線下降,看書就是為了逃離娛樂八卦,這書偏偏又要和它扯上關係。這不是一本單純的書!

身體直接的反應總是最能說明問題。吃飽喝足,半躺在暖陽下讀了幾個小時竟沒有睡意,說明這本書不枯燥,情節吸引人。看完後沒什麼情感上的衝動,說明不矯情,沒有刻意不煽情,或者可以說明我真的只是圖看完好炫耀。看到時候記下了幾個句子,說明文筆流暢,描寫新穎。

這本書的大致內容:阿米爾和父親在阿富汗生活優越,與忠誠的僕人阿里和兒子哈桑一同生活,哈桑是阿米爾最好的玩伴,因為阿米爾父親對哈桑既體貼又愛意滿滿,搞得親生兒子吃醋,對哈桑偶爾心生敵意,但哈桑時時刻刻地維護小主人阿米爾。 小哈桑雖然卑微,但卻勇敢忠誠,絕對不允許別人欺負小主人。小主人阿米爾雖然高貴,但是懦弱。一天,兩個小孩參加當地人都很重視的風箏比賽,哈桑幫阿米爾爭奪風箏時被小混混欺負,阿米爾在一旁偷偷看著,因為懦弱而轉身逃跑,棄哈桑於不顧。阿米爾自知無法面對哈桑,便向父親誣告哈桑偷東西,從而讓阿里與哈桑離開他們家,其實除了阿米爾的父親,其他人的心裡像明鏡一樣清楚。後來阿富汗動盪不安,阿米爾與父親到了美國生活,父親死於癌症,阿米爾結婚過著平靜的生活。一天阿米爾接到電話:回一次阿富汗,這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到了阿富汗,他得知曾經的那個小僕人哈桑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而他已死於亂世,留下一個小男孩在孤兒院,阿米爾冒險將他接到美國,精心地照顧這個心靈破碎的小男孩。

回顧書中人物的一生,好像每個人都蒙著一層紗,紗的顏色是抑鬱和痛苦,顯現出的那品質反而更清楚。阿米爾懦弱,他的父親對他膽小十分不滿,先不說父親是否勇敢,看著阿米爾,就讓我覺得他的身邊一定站著一位兇狠的父親,如果還有母親,那就一定是柔弱的慈母。父親身上的缺點多得數不清,最讓人受不了的便是自負,麻痺自己然後指責親人,沒錯他就是這樣的人,生前絲毫不提自己的過錯,瞞過了最受傷的小孩兒,還滿嘴的信仰道德,指責孩子懦弱,最後逃離了世界,讓自己罵過他懦弱的孩子等待人生中的驚喜。哪個小孩沒有做過他長大後不想回憶起的事?小孩兒帶著原始人類的一身缺點來到世界,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一點地抖落掉,一點一點地蛻變,直到成為那個身穿美德與道理的大人。

誰沒有不堪回首的歷史?哈桑。但我的周圍不曾有哈桑的影子。

誰不敬重哈桑,誰又不是阿米爾。


誰人不曾懦弱,何時沒想逃避


誰人不曾懦弱,何時沒想逃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