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為何出讓VIE架構所有權?

國慶假期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再一次展現著全國人民的高漲熱情。昨天,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拋出了一個重磅消息,放棄正式放棄阿里巴巴VIE架構所有權!這給全國人民的節日慶祝熱情,添加了好大一把催化劑,無論在外出行還是在家休息,亦或是依然奮鬥在工作崗位上的人們,這兩天談論最多的,都是“馬雲馬上要退休了“!

馬雲為何出讓VIE架構所有權?

事實真的如此嗎?馬雲之前規劃的退休計劃確實提前了嗎?對此,我們要分清楚兩個概念,現在要放棄的是阿里巴巴VIE架構所有權,而不是阿里巴巴集團的所有權!

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VIE。可變利益實體,即“VIE結構”,也稱為“協議控制”,其本質是境內主體為實現在境外上市採取的一種方式。是指境外上市實體與境內運營實體相分離,境外上市實體在境內設立全資子公司,該全資子公司並不實際開展主營業務,而是通過協議的方式控制境內運營實體的業務和財務,使該運營實體成為上市實體的可變利益實體。

也就是說,VIE結構,只是阿里巴巴的一個子公司,馬雲不擔任該單位的主席,只是卸下了該單位的行政首腦的職責,對於阿里巴巴集團宏觀層面,並沒有太大影響。馬雲此舉,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正常的人事關係調整

馬雲做為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和主要締造者,近二十年來一直對於阿里的大小事務盡心盡責,事必躬親。公司起步和發展階段,大小事務一把抓,一個人的精力和體力還可能支撐得下來,但是發展到阿里巴巴現在的世界五百強規模,馬雲再想每件事情、每個崗位都親力親為,顯然已經不太現實。所以要分輕重,知緩急,找關鍵的位置來擔任負責,撿緊要的事情來監管處理。

馬雲為何出讓VIE架構所有權?

二、激發企業內部新活力

馬雲近幾年一直在強調宣傳一個新的管理概念,叫”賦能“。那麼什麼叫賦能呢?這一概念最早提出來的,是阿里巴巴的執行副總裁曾鳴,他在《重新定義公司》的序言中提到這麼一句話:“未來組織最重要的職能是賦能,而不再是管理或激勵。”通俗來講,賦能就是放權,賦能的目的就是激發每個人的主動性,無論什麼崗位的員工,只要有想法,公司都賦予以權利去施行,從而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效力,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

馬雲卸任領導崗位,為的就是給團隊的新人更多的權限和機會,去發揮他們的潛力。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個團隊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

三、馬雲真的要退休

馬雲從當年的十八位”好漢“起家,發展到現在的全國最大”門派“,員工近十萬人。一路艱辛走來,馬雲確認付出了很多努力和汗水,現在企業已是世界五百強,運營良好,並且有精良的運營團隊,馬雲也可以逐漸退居幕後,去享享清福,過一過閒雲野鶴生活。無論是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教育事業,亦或者去娛樂圈拍拍電影、演演小品,更或者去環遊世界,馬雲現在有這樣的條件去實現。

馬雲為何出讓VIE架構所有權?

四、博取人們的持續關注

一直以來,人們已經習慣了將馬雲和阿里巴巴捆綁在一起,提起一個就會想到另一個,人們也已經適應了阿里在馬雲管理下的運作模式。如果交由一個新的當家人來執掌,集團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境況,國人對於阿里新紀元採取什麼樣的態度,都未可預料。所以,馬雲才一步一步的逐漸卸下自己身上的擔子,並告知國人,看看國人和市場是什麼樣的反應。畢竟,再大的企業,也離不開市場的託舉和消費者的支持,往大了說阿里的”雙十一“營銷,往小了說支付寶的幾毛錢抵現紅包,都是為了獲得消費者的支持和對阿里的消費習慣或者依賴。市場和消費者的反應,會影響阿里的走向。

所以,馬雲要退休,是一個註定好了結局的事情,關鍵就在於在什麼樣的時間節點來執行。即使馬雲退休了,也會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幕後持續關注和指導阿里的健康發展,從而開啟一個新的阿里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