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恒瑞、爱尔眼科、泰康暴跌吓坏了 中国版“漂亮50”仍是未来

在越来越多的破净股的同时,A股终于迎来了高估值消费股的暴跌。

昨天是爱尔眼科,今天是我武生物。继11月21日大跌6.5%后,爱尔眼科22日一度重挫逾7%。至此,短短两天时间,总市值已经蒸发接近200亿元。同日,也有我武生物、康泰生物等多只医药股跌停。

在医药股基本面并未出现过于明显的变化下,意外的暴跌让投资者联想翩翩。

每当白马消费龙头的大跌就联想到熊市尾端的补跌,投资者不禁会问,低估值和小盘股的机会来了吗?

冰火二重天

随着市场的持续震荡调整,A股破净个股持续增加。截至21号,A股市场破净股达366只,除去资不抵债的上市公司后,A股市场破净率约为10%。还有670只个股市净率低于1.5倍,不少处于破净的边缘。

从行业方面来看,银行股是破净重灾区。截至周四,36家上市银行,有25家跌破净资产,破净率逾69%,行业总体市净率约在0.85倍左右。市净率最低的华夏银行2019年三季度末每股净资产13.09元,22日收盘7.4元,市净率仅有0.57倍。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市净率均为0.6倍。

股价大面积跌破净资产一般说明市场已是极度低迷,但同时也预示着市场蕴含很大的投资或投机几率。

从历史数据来看,破净率超过10%,往往意味重要的底部将要来临。比如2005年上证指数998点时A股破净率为13.6%;2008年1664点时破净率为11.4%;今年见底2440点时,破净率也达到12%。目前,A股的破净率再上10%,是否预示A股又一个重要的底部即将来临了?或许这次不一样了。

随着A股的开放和成熟,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估值体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于传统行业的估值视角也随之发生改变,从PB到股息率的切换或才是未来。

别被恒瑞、爱尔眼科、泰康暴跌吓坏了 中国版“漂亮50”仍是未来

翻翻金融股、制造业、周期股,在存量经济和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估值从PE-PB-股息率是个必然的过程。

业绩增长关心少了,低PE/PB的烟蒂股也没啥安全边际,而高股息率是最合理的了,稳定持续的高派息一来说明你业绩好现金流好,二来说明你愿意和股东分享公司的增长。

在低估值不断涌现的背景下,高估值的大市值公司却不断涌现,充分演绎着冰火二重天的场景。

恒瑞医药、爱尔眼科、欧普康视、凯莱英、泰格医药、长春高新、华兰生物等等大堆白马医药不断的挑战估值天界,让投资者摸不着头脑。

试问,为什么明摆着那么高的估值,机构还在不断买入。通俗的讲是,这些高估值的公司基本面更为确定,特别是当下A股资产越来越稀缺的背景下。转一圈,整个A股比茅台恒瑞这些更好确定性更高的公司又有几个呢?除非增量资金大幅减少(货币/信用收缩)或者存量的股票大幅增加(IPO和减持),或者基本面失速,不然基本面稳健的大白马公司短期跌一跌,依然都又会涨回去的。

这就是当下A股的估值体系,可不逆转的趋势。

估值分化是新常态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从估值的角度似乎找到了一些底部的可能性,然而却忽略了估值体系和股市环境的变化,未来这种估值的“冰火两重天”将是常态,而且根本上改变投资者的观念。

1、经济增速放缓。

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在经济增速中枢下降之后,股市估值水平随之下降和估值体系也将改变。2010-16年期间我国GDP增速持续下行,实际GDP同比从10Q1高点12.2%降至16Q1低点6.7%。2016年以来我国经济变实际GDP在6.0%~6.8%之间波动,在这种背景下A股振幅也在降低。

在经济高增长阶段,经济中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这个阶段企业盈利与GDP增速同步性较强,经济增速变化容易引发企业盈利的大幅波动,造成股市大幅震荡。

而随着经济主导产业从工业向消费和科技转变,第三产业占比明显提升(2010-18年期间我国第三产业占比从44.2%升至52.2%),企业盈利和GDP增速开始分化,经济增速放缓,股市表现也更加稳定和分化。

这种现象在美国1970年后,日本1975年后都出现过,美国1970-90年第三产业占比从66%提高到74%,日本1975-90年从56%提升至58%,产业结构变化的同时经济增速放缓,股市波动率降低,从而产生了有名的“漂亮50”行情,估值分化不断加剧。

2、机构投资者占比上升,外资占比上升。

从投资者结构看,从14年以来散户占比已经在下降,散户持有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从14年的48.1%下降到19Q2的40.5%,而机构投资者合计占比从29%上升到约32%。并且未来股市中长线资金占比将会提升,大类资产配置有望偏向权益资产。

别被恒瑞、爱尔眼科、泰康暴跌吓坏了 中国版“漂亮50”仍是未来

根据统计口径,截止19Q2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股票的市值为1.64万亿,占A股总市值比重为4%,占自由流通市值比重为7.4%,已是仅次于公募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但外资持股占比依旧低于美股的15%(18Q4)、中国台湾的39%(19Q1)、韩国的32%(19Q1)。

目前A股国际化进程正在加速中,预计今年外资流入望达3500亿人民币。未来以公募、保险、社保养老金以及外资为主的机构资金占比提升是大势所趋,机构资金有望成为未来A股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机构投资者主导的市场将会更平稳。

机构投资者往往对高确定性和强竞争力的大企业更多的青睐,而大面积的低估值和没有未来的小企业将越来越边缘化。

中国版“漂亮50”才是未来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低速和转型阶段,微观层面各领域加大分化,大浪淘沙,劣质企业被淘汰,优质企业通过扩大市占率强化自身发展。

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最完备的国家,加上人口奠定的消费大国基础,龙头公司在全球其行业内均能拔得头筹,近几年来中国公司在全球相关领域排名愈发靠前。

从人口来看,中国人口是全球排名第一,消费领域的龙头公司在中国相关领域做到第一,基本上也在全球排名靠前。

从工业上来看,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备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螺丝钉、飞机大炮到高科技产品,以及制造这些产品的产品和机器,所以未来我们会在更多的制造领域、更多的产业链以及更多产业链的环节上诞生出优质的核心资产。

中国的经济体很大,未来会有一批聚焦型的公司。迈克尔·波特的三大竞争战略之一,聚焦于某个行业或者某个地区,比如海螺水泥,不需要占到全世界第一,只要在中国这个区域里面做好就可以,再比如上海机场,所以会有很多聚焦化的龙头公司。

别被恒瑞、爱尔眼科、泰康暴跌吓坏了 中国版“漂亮50”仍是未来

我们将外资持股占自由流通股本比例的前50大公司定义为中国的“漂亮50”,几乎所有的公司均为其细分子行业的龙头,盈利稳定,且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消费、医药、信息技术等。

但从长周期看,中国版“漂亮50”从2017年相比沪深300开始走出明确的独立行情,从2017年至2019年年中两年半的维度看,中国版“漂亮50”相对沪深300的收益率为86%,相对PE涨幅仅为17%,PE贡献率仅为20%,表明中国版“漂亮50”具备业绩的支撑。而在1971-1972年美国“漂亮50”泡沫阶段,美国“漂亮50”相对标普500的收益中PE贡献高达80%左右。

所以,从趋势和估值看,中国版“漂亮50”依然是未来投资的核心方向,在A股越来越成熟的背景下,大量的小市值和行业尾部公司,将越来越被市场边缘化,便宜不是真道理,确定性的真成长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