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也要有限度,因为过度仁慈就等同于放纵


七佛通诫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做人一定要善良,因为善良之人,必有厚福。


然而,再善良也要有限度,因为过度仁慈就等同于放纵。


所以,一个人脾气再好,也要有限度。一旦遇到这两种人,千万别心软,否则只会伤人伤己!

善良也要有限度,因为过度仁慈就等同于放纵


对孩子心软,其实是毁了孩子


彻悟大师曰:一切法门,明心为要;一切行门,净心为要。


人,以明心为本。明心方可见性,见性才得智慧。


不合时宜的心软,就是在蒙蔽内心。


《古今谭概》一书中有一个寓言故事,讲的是:


翠鸟会把窝搭在树的高处来躲避危险,但当它孵出小鸟后,又因为特别喜爱,生怕小鸟从高处的窝摔下来,于是就把窝往下移了移。


等小翠鸟长出了美丽的羽毛时,它便更加喜爱了,越发害怕小翠鸟会摔,于是又把窝向下移了移,这回翠鸟终于放心了。


然而,当小翠鸟离地面越来越近时,路过的行人抬手就把小翠鸟掏走了。


翠鸟担心孩子会摔伤,于是避免了一切会被摔伤的可能,却忽略了孩子早已离危险越来越近。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对孩子心软,其实是在害他。你为孩子避免了一切受伤的可能,孩子也因此失去了一颗强大的内心。

真正爱孩子,不是为他遮挡风雨,而是告诉他如何面对克服风雨。


正所谓:纵子如杀子,溺爱不是爱。对孩子心软,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在你为孩子犯下错找“他还小”、“不懂事”等种种借口来息事宁人的时候,孩子早已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慈母多败儿,子不教父之过!父母对孩子心软,就是在“捧杀”孩子。脆弱的心灵,如何面对未知的暴风雨?


所以,脾气再好的家长,也不要随便对孩子心软。要知道,你现在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就会让他很苦!


善良也要有限度,因为过度仁慈就等同于放纵


对小人心软,就是对自己残忍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小人总以自身利益为重,遇到这种人,心软就是对自己的伤害。


明代马中锡的《东田传》中记载了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东郭先生在出行的路上,遇到一只正在被猎人追赶的狼。那狼见到东郭先生,求他想办法救救自己。


东郭先生虽然知道狼是害人的,但看着受伤的它,还是心软了,就将它藏在了自己的包袱里。

狼见躲过了猎人的追捕,终于放下心来。等猎人走远后,东郭先生才将它放出来,那狼非但没有感谢,反而张牙舞爪地扑向了东郭先生。


无独有偶,《伊索寓言》中也有一篇农夫与蛇的经典故事。说的是,农夫发现了冻僵的蛇,将它放在怀里取暖,等蛇苏醒过来后,却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便扬长而去。农夫临死前才悔不当初,可为时晚矣!


善良也要有限度,因为过度仁慈就等同于放纵


所以说,伤害人的野兽是不会改变本性的,对它们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生活中,这样的忘恩负义的人,比比皆是。面对这种人,心软就是错的!


但是,错的不是自己的与人为善,而是对方的贪得无厌。在这样的小人面前,咬紧牙关不心软,才是最正确的善良!


《逊志斋集》上说: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面对小人,你的让步和妥协在他眼里都是理所当然,他轻易就能将你的所有付出化为乌有,还要得寸进尺、恩将仇报。在这样的人面前,心软,就是在毁掉自己。


对小人心软,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因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就会回头咬你一口。所以,别不好意思拒绝别人,那些好意思为难你的人本就不怀好意。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人都有恻隐之心,但是这份心软和善良,要有原则和边界。


中国人讲究外柔内刚,方成大器。意思就是,对外,我们可以善良,是因为我们不伤人;但对内,我们要内心强大,才不容易被人伤。


做人,善良要有尺,忍让要有度,千万不能一味的心软。


只有你的心软有了限度,才能帮到别人,保护自己;才能远离伤害,杜绝后患!


善良也要有限度,因为过度仁慈就等同于放纵


善良也要有限度,因为过度仁慈就等同于放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