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话说前十年看婆,后十年看媳是什么意思?

黔多彩彪哥


“养儿防老”等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至今在影响着人们,婆媳关系也因此成为一个始终绕不开的话题。今天我们来说说农村俗语“前十年看婆,后十年看媳”,这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面来看,这句俗语的意思应该是:夫妻结婚的前十年,一个家庭是否和睦兴旺,要看婆婆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而后十年则要看儿媳妇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前十年看婆”

按正常的结婚年龄,我们以25岁结婚为例,儿媳妇嫁进来时婆婆也就五十来岁,这个年纪在农村正是干活的一把好手。而儿媳二十多岁,又是初来乍到,有很多事情都还不懂,所以这个时期在家庭中起主要作用的就是婆婆。

大家都知道,小夫妻结婚的前十年是最为艰难的。首先要面临夫妻之间的磨合,生儿育女所带来的忙乱和经济压力,以及如何协调工作和家庭的关系等等。其次是如何处理好与公公婆婆的关系。此时若公婆能够搭一把手帮衬一点,这对小夫妻来说就会轻松很多。

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往往不是这样,有的婆婆不但不向媳妇伸出援助之手,还处处刁难媳妇,以至于婆媳之间互相嫌弃,互不理睬,有的甚至还大打出手。家里整体闹得鸡犬不宁的,哪个还有心思去好好做事呢?至于影响婆婆这个角色的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对待彩礼的态度

彩礼自古就有,而且现在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盲目的攀比现象。对于收入一般的男方家庭来说,已经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但为了儿子一生的幸福,父母也只能咬紧牙关去东拼西凑,有的还背上巨额的债务。因此有的婆婆可能会把所有的怨气发泄到新媳妇身上,看她什么都不顺眼,更别说帮助她了。

当然也还有另类的,知微有一同乡,她的父母都通情达理,她结婚时也没问男方要彩礼,只要求男方对自己的女儿好一点。结果她的家婆不但没领情,还经常有意无意的在她面前唱“便宜不是货,是货不便宜”,把同乡气得直哭。


2、一碗水是否能端不平

农村家庭一般不止一个孩子,做父母的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往往在利益分配上倾向于他们所喜欢的那一个。试想,同为儿媳却被厚此薄彼,久而久之婆媳之间难免有嫌隙,连妯娌间也可能矛盾不断,而这一切就是婆婆一手造成的,受了委屈的那个媳妇能不记恨吗?

3、是否拉偏架

有的婆婆总是把儿媳当外人,平时不待见也就算了,当小夫妻之间有点摩擦时还喜欢掺和进来。而且总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偏向儿子,不管媳妇是对还是错都把最终的责任推给媳妇,进一步激化矛盾。另外,婆媳在教育子孙后代的问题上也容易出现分歧,如果婆婆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跟儿媳的矛盾在所难免,也会影响到孙辈的健康成长。


其次,我们来说说“后十年看媳”

到了后一个十年,婆婆已是花甲之年,身体各方面开始走下坡路。而此时儿媳三十多岁,是人生中最好的一个阶段。心智已经成熟,事业开始步入正轨,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所以这时儿媳在家庭中就起主导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后十年中,如果儿媳能顶起这个家庭的半边天,那是再好不过了,婆婆也落得清闲,可以安享晚年了。但如果做儿媳的到这个时候还事事不上手,很多事情势必要由年迈的婆婆来完成,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更或者媳妇花钱大手大脚,又好吃懒做,婆婆心疼儿子,话说多了自然会遭到嫌弃,闹得家庭不和,所以这个时候媳妇的表现就很重要。

2、是否以怨报怨

婆媳之间在前十年的相处中关系如何?与媳妇后十年的表现有一定的关系。因为现在的角色在互换,如果之前婆婆对儿媳妇做得太过分,相互积怨已深,那么现在是儿媳当家做主了,她会不会以牙还牙?这就要看儿媳个人的修养了。比如“月子仇”就让很多媳妇都难以释怀,有的还会影响到夫妻关系,甚至家庭破裂。所以说“后十年看媳”。

然而知微认为,感情是相互的。婆婆也好,媳妇也好,想要别人对自己好,首先就得先对别人好。同为女人何必相互为难呢?


知微随笔


某小区有一个出了名的好媳妇,他们家的老太太摔了腿,几百天不能动。一日三餐,儿媳妇都是端到跟前。老太太腿有了好转之后,儿媳一下班就陪婆婆锻炼。老太太自己都说:她娶了一个比女儿还亲的儿媳妇。

小区里的婆婆们,都羡慕这个老太太,有这么好的儿媳妇。他们经常望着这个好媳妇的背影,长长的叹气:“唉!要是我躺在床上,估计我那儿媳妇会偷着乐呢。”

好媳妇婆婆家的对门也住着一位老人,只有一个儿子。好不容易给儿子娶了媳妇,可那媳妇,是媳妇吗?面不会擀、饼不会烙,有事还爱叫儿子帮忙,哪里有媳妇的样子。

周末,老人在小区里歇凉,正巧遇到了对门的好媳妇,她正在和孩子一起玩耍。

老人说:你婆婆真幸福,遇到了你这个好媳妇。老人说起了自己的儿媳妇,满肚子的不满。

对门的好媳妇听着、笑着。等老人说完了,她说:阿姨,别生气,我能问你几个问题吗?老人说:看你说的,生啥气呢。

她问:你儿媳下班晚,让你儿子接的时候,你是什么心情?

老人说:生气啊,我儿子上一天班那么累,她又不是不认识路。

她再问:你儿媳生孩子,生的女儿还是儿子?当时你是什么心情?老人说:她生的女儿,我很生气、看看人家谁谁谁生了儿子、多风光啊。

她继续问:你儿媳妇坐月子时,你有没有好好照顾她,你当时是什么心情?你有没有在乎她的感受?

老人说:我感觉现在的年轻人生在福中不知福,什么都不用做还喊无聊,不就生个孩子吗。我们那会,生完孩子不久就下地干活了。

她停顿了好一会,缓缓的说:其实,我和你儿媳妇一样(哪能啊,你是出了名的好媳妇儿),我以前也不会做饭,在厨房帮我婆婆的时候,她老让我去看电视,说她一个人能忙过来(老人愣了一下)。我下班晚的时候,我婆婆会让老公来接我,她说女人家太晚不安全。我怀孕生小孩时,我婆婆天天照顾我,什么都不让我干,给我和宝贝准备了所有东西,等着迎接我的宝宝(老人表情有些不好意思)。

我生的也是女儿、坐月子时,整整一个月,我婆婆天天端饭给我,有空就陪我说话聊天,晚上孩子不让我抱,婆婆要自己照顾,她说女人一辈子最难熬的时候就是这个时候。剖腹产太受罪,伤元气,看电视伤眼,出门伤身,面对四面白墙,度日如年(这时老人低下了头)。我婆婆常说:婆媳婆媳,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现在,大家都看见我待她如亲妈,大家没看见,一直以来,她对我如亲生女儿(老人想说什么张了张嘴没说出来)。阿姨:你说我遇到这么好的婆婆,能不做个好媳妇吗?

老人没有说话,心里暗想:明天一定要早点起来,早市里的鸡呀、鱼呀比较新鲜,儿媳妇爱吃。

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基本上,结婚头十年,是媳妇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刚进婆家们不适应,怀孕期间不舒服,坐月子需要照顾,忙不过来需要人帮忙、带孩子等等。大部分婆婆这十年是最悠闲的十年,身体还硬朗,退休了没事干,也是和媳妇培养感情的最好时候。在媳妇刚进门和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婆婆伸一把手,媳妇能不感激吗?十年后,媳妇熬过来了,婆婆的身体状况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时是婆婆需要媳妇的时候。假如开始婆婆没有尽到婆婆的责任,哪个媳妇能心甘情愿的去对婆婆好呢?

结婚开始的几年,婆婆要负70%的责任。我敢说:最少九点九成的媳妇,在刚结婚的时候都想着孝顺公婆,家庭和睦。婆婆的心尽到了,没有媳妇不感恩、不孝顺的。


丰丰兄


十年前看婆。十年后看媳。

这又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能谈了几千年,现在所有人人搞不明白。农村常说的十年看婆十年后看妻,通俗的说法就是媳妇儿刚进家门的时候,看看婆婆怎么对待儿媳妇,十年后老婆又是怎么对待婆婆的?

在我们老家隔壁村就有一个这样的典型吧。这位老婆婆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已经结结婚成家另过,由于小儿子最小可以说是掌上明珠啦!还有一个年迈的婆婆。小儿子对妈妈的话是言听计从。就是现在人所说的宝妈男。整天就是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教唆他的小儿子要他好好管着他老婆不要这个那个的,这里做的不对,那里做的不对。

结果没多长时间小儿子两口子离婚了。留下来一个小男孩,看着小孩子每天都穿着脏衣挺可怜的。

怎么说啦,进入21世纪了。年轻人需要独立的生活空间。父母尽量不要干预儿女过多的事情。这样才是对子女的爱。





陈哥爱生活


不只农村说吧!在我们这里好像没有这个说话,像我婆婆那个年代婆婆哪里会管他们,都是自己生自己搞,我婆婆的婆婆老了几个儿媳还不是照样得照顾她们的婆婆到死。

这句话是近些年才开始流行,意思就是说儿媳刚嫁到婆家,生孩子带孩子期间是最辛苦的,又要带孩子做家务,忙不过来的时候婆婆能帮个忙,帮儿媳坐月子,孩子哭闹的时候儿媳一个人应付不过来的时候能帮一下,现在困难的时候婆婆帮忙了,以后老了就得麻烦儿媳照顾了,这样儿媳也照顾得心甘如愿,不会不管婆婆,婆婆老了也不至于落得个没人想照顾的老人,不用去闹腾,可以安心的过个老年人生活。

这就是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刚有小家庭,刚有孩子,小家庭一定会一团乱,儿媳会不知所措,会慌乱,刚开始会很困难,有个人帮忙就不一样了,过了一个时间段就好了。

而公婆老了也需要一个人照顾这不就正好互补了吗?谁也没生谁,谁也没养过谁,一个女人来到你家里你不先对人家好?难道人家会一来就和你亲?就好比一个客人来到你家你不得热情对待?不管任何事都是有来才有往,如果年轻不帮儿媳,就别怪老了儿媳不管你,因为你们谁也不欠谁,找自己儿女。


小纯的日记


简单点就是山十年跟着婆婆混,后十年婆婆跟着媳妇混。

前十年刚进老公家门,三年什么都不懂,得婆婆教导,又三年怀孕需婆婆帮助,再三年需婆婆帮带孩子,后一年需婆婆接送孩子上下学,这是前十年。

后十年。轮到媳妇来引导,开导,照顾好婆婆,




农村玲珑


“十年看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刚结婚的前十年在新的家庭过得好不好,就看婆婆的态度。一个女孩从小也是被父母呵护着长大的,被疼爱了二十多年,结婚后来到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自然需要一段适应的时间,她既需要尽到身为妻子的责任,还要做好儿媳的身份。

当媳妇适应了自己的新身份时,就要面临人生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怀孕生子,这个过程的不容易,婆婆也是经历过的人,如果婆婆能在这时候体恤儿媳,悉心照顾,耐心指导,相信两人的关系在这几个月中也会更上一步,媳妇也会对此感到感恩。在之后的月子阶段、工作时间,如果无暇顾及孩子,婆婆在这时候身体应该还算不错,如果能伸手帮忙带孩子,媳妇也一定会感激的。

在头十年中,媳妇难免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需要得到婆婆的宽容和指导。而不少婆媳关系就是在这个阶段恶化的,很多婆婆觉得女孩天生就要会做家务,会做一位好的贤内助,在女孩犯错时不禁开骂甚至动手。

“十年看媳”,这句话描述的是,前十年媳妇的难事算是过去了,但是婆婆的年纪却大了,需要有人照顾。若是在头十年,媳妇刚进门,也很多难题的时候,婆婆没有伸出手“援助”一下,反而落井下石,能指望媳妇在这个时候帮你吗?相反地,如果婆婆能在那段时间对待媳妇像自己亲闺女一样,媳妇也会把婆婆看成自己的妈妈,晚年也一定会尽到孝的责任。

当然这并不是说婆婆一定要帮着媳妇做家务、带孩子,而是不能亏待了她,不帮忙反而挑拨离间。不少婆婆有好几个子女,难以做到一碗水端平,就喜欢偏爱那些做得好的儿媳,在外人面前说自己的哪个儿媳孝顺,哪个儿媳做得不好,这必然是不对的做法,毕竟谁家的女儿在她父母那都是个宝,怎能随意让人这么说呢?



关中小农美男子


“前十年看婆,后十年看媳。”农村这句俗语意思是,在儿媳妇进屋后,家庭兴旺不兴旺,前十年看婆婆能不能干,十年后就要看儿媳妇能不能干了。体现了旧时的一种家庭文化观念。

农村俗话大多是从旧时代传下来的,这句俗话就是这样。因此,我们在了解一些农村俗话时,我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才能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可以说,如果把这句俗语放在今天这个时代的背景去理解,肯定是过时了,不合时宜了。旧时代农村讲究的是大家庭式的生活家风家教及家庭文化与现在不一样,那时农村家庭以三世四世同堂为荣,免不了婆媳长时间在一起生活;如今农村年轻人结婚后,大多过小家庭式的生活,除了婆婆带孙子孙女外,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很少,有的婆媳来往还没有旧时代走亲戚那么频繁,一年见不了几次。

(四世同堂雕塑——四世同堂是旧式家庭的标杆)

旧时代的农村大家庭

稍上了年纪,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可能对旧时代大家庭式的生活有深刻的印象,即使没有经历过大家庭式的生活,也多多少少听农村老人说过。那时候的人判断一个农村家庭是否兴旺发达,一般是以家庭几代不分家为标准。老人嘴里说得最多的是一些好家庭与不好家庭例子,几乎成了固定模式。如村里有哪家几代不分家里,是因有好婆婆和好媳妇,或哪家本来几代不分家,可媳妇一进屋后就分了家。这其中老人们也常提到“前十年看婆,后十年看媳。”类似的话,以此来说明婆婆和媳妇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

前十年看婆,也就是说儿子讨了媳妇后,家庭的家风传承和持家的能力就要看婆婆的。中国式农村家庭,旧时讲究男主外,女主内。女人就是内当家。在大家庭中,媳妇进屋后(不管有多少房媳妇,都是以十年左右为标准,十是一个虚数,不实指)的前十年,主要是看婆婆的当家能力。包括处理好婆媳之间、儿子与儿媳之间、儿子与儿子之间、媳妇与媳妇之间、家庭与亲戚之间,家庭与邻里之间等一系列的关系,还要处理一些琐碎的家庭事务。哪件事处理得不好,都会影响家庭的和谐大局。

(婆媳)

后十年看媳,父母是儿女的启蒙老师,同样婆婆也是儿媳妇的生活老师。婆婆的为人处事的示范作用,对儿媳妇的影响很大。旧时代进门时儿媳妇的年龄一般都是十五六岁,与现在相比正是上初三到高一的时候,正是接受教育的时候。因此,在为人处事方面还很稚嫩,各方面生活经验都需要婆婆的指导和教育,再加上正是生儿育女的时候,进入丈夫家十年是成长的十年,也是学习的十年。旧时代是封建社会时代,在这个年龄的的儿媳妇基本上没有什么资格与婆婆闹别扭,什么事情,再大的委屈也只得服从,还体现不出个性来。旧时代农村人的观念认为,大家庭分家,虽然还说不上败家,但也是一个家庭的失败。儿媳妇进屋十年内,如果分了家,责任在婆婆,也就是婆婆不会做,掌管不了这个家。

十年后,此时的媳妇虽然还未熬成婆,但已成长为一位成熟的女性,下管儿女,进屋管丈夫,同时还要开始为婆婆分当一些家务事、处理好婆媳之间、妯娌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等关系,成为家庭中多少能管点事的骨干成员之一。而此时对儿媳妇来说翅膀硬了起来,婆媳之间、妯娌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家里是否和睦相处,也就是分不分家,这个时候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很多的大家庭就是因为婆媳之间、妯娌之间关系不和而分家过的。儿媳妇进门十年后如分家,那这个责任就得由儿媳妇承担。

(婆媳)

新时代农村的小家庭

今天的农村,绝大多数的年轻人结婚后,都外出参加工作,或是务工,与婆婆一起生活的时间很短。再说现在农村子女少,没有妯娌之间的话长话短,也减少了很多矛盾。进屋的儿媳妇至少要年满二十岁(结婚的法定年龄),而文化水平往往要高于婆婆。如今的婆婆和儿媳妇在思想观念上,已不受旧时代的封建思想约束。现在的农村家庭一般情况是,儿媳妇进屋后,与公婆合得来就一个灶吃饭,合不来就分灶吃饭,做公婆的和做儿子儿媳的,都放解放思想了,想得很通,也很干脆。从客观上来讲,这种农村小家庭式的生活避免了诸多婆媳矛盾。而长年在外打工,一年见不了几次面,大部分的婆媳之间的关系显得还很亲热和融洽。至于农村少数婆媳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一般是因各自的性格和修养引起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婆媳)

因此,“前十年看婆,后十年看媳。”农村这句俗语,在新时代农村新式家庭中已不合时宜。如果一定要套用这句俗语,应该说“婚前看婆,婚后看媳”比较恰当些,结婚前家庭搞得好不好,主要看婆婆会为会当家,结婚后的小家庭搞得好不好,就要看儿媳妇能不能当家。


关山听风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婆媳关系一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对于男人而言,一个是自己的母亲,一个是自己的老婆,两个最亲的人要是彼此相处的不融洽,那真是一件让人特别头疼的事情。

新媳妇娶进门,前10年婆婆是怎么对待儿媳的,到了婆婆老了年纪大了的最后10年,儿媳也会怎样对待婆婆,说的其实就是婆媳关系的事;我们知道,结婚头十年,是媳妇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刚进婆家们不适应,怀孕期间的不舒服,坐月子需要照顾,忙不过来需要人帮忙带孩子……老公是家里的顶梁柱,要上班,只能由婆婆帮忙了。生孩子坐月子,帮忙带娃,送孩子上下学等等,都离不开婆婆,而大部分婆婆这十年是身体还硬朗,也是和媳妇培养感情的最好时候。

后十年看媳妇,这里说的是婆婆年龄增长,年老之后,需要有人照顾的时候,就要看儿媳妇了,儿媳妇照顾不照顾呢?这就要看婆婆前十年的表现了,如果在前十年婆媳关系融洽,婆婆也做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能够呵护并且悉心的爱护着自己的儿媳妇,儿媳妇也会在婆婆年老之后,给予照顾的。

一个家庭的幸福不幸福,主要看婆婆和媳妇,如果婆媳关系非常好,男人也幸福。反之婆媳关系不好,试想男人有心情干什么事情呢?

谢谢,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0910咸阳小伙


总的来说就是。前十年媳妇刚嫁过来,从一个自己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嫁到另一个陌生的家里,有很多生活方式都还不习惯。加上从女儿变为人妻人母人媳的角色转变。从怀孕、生孩子,坐月子,而且很多年轻人都没什么积蓄,经济上也会比较紧张。心理和生活上都有很多的困难。而在这十年当中,婆婆一般是最清闲的,退休在家,自己的孩子成家了,身体也还硬朗。如果在这个时候婆婆能伸把手,帮媳妇一把,理解她怀孕时的情绪,心疼她生产时的痛苦。把媳妇当自己的女儿一样看待,好伺候月子,帮媳妇带带孩子。那么在后十年,媳妇慢慢熬过来了。而婆婆却在慢慢变老,身体也会开始走下坡路。很多老年病也会找上门来。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媳妇照顾婆婆了。将心比心,如果你没有把媳妇当自己的亲生闺女一样看待,那么媳妇又怎么会把你当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呢。


阳光浅照


毫无血缘关系的她们都是外姓,但她们走到了一起,为的就是一个共同的信念:去爱同一个人,这个人是婆婆一辈子都牵挂的儿子、是自己相亲相爱的丈夫。

为什么前十年看婆,后十年看媳呢?

在媳妇儿进门前,其实婆婆已在这家生活了20多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在这二十多年内,婆婆从一个懵懂的女孩儿经过结婚、生子、养家糊口变成了一个历经沧桑的老妇,经历了很多的风风雨雨,积累的经验足以承担起整个家庭。在为人处事方面更有她独到的一面。为人媳,她无私的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为人母,她毫无保留的付出了 自己的心血,任劳任怨,为这个家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常年的财米油盐让婆婆知道一切来之不易,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媳妇儿进门后,(我主要是针对80年代后而言由于计划生育,孩子们都非常受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促使她们变成了小公主,可能或多或少有些骄横)婆婆应该有容忍大度点,把她们当亲生女儿看待还不够,她可能会想,你又不是我妈,凭什么这样管我?所以这婆婆也不是好当的,该表扬的一定得表扬,有错的地方得多担待,要用技巧。反而自己人该打打,该骂骂还好教育点,又不怕生气。这话还得说回来,这儿子是亲生的对吧?但结婚以后一样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管他了,遇到有些媳妇儿她会不高兴的,因为你骂的人、打的人是她丈夫,还会摊上杀鸡儆猴的嫌疑,你说可怕不可怕?

虽说媳妇儿不是自己亲生的,但婆婆的所做所为一样会影响媳妇儿的一生。之前有句老话:媳妇儿难当,现在这话得调回来了,婆婆难当啊!那怎样才能做好婆婆这个角色呢?答案是:话不易多,身教言传,从自身做起。

婆婆有老去的那天,媳妇儿呢将来也会扮演婆婆的那个角色,同样也要发扬婆婆的优良传统,延续下去带好头,这就是后十年媳妇儿要做好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