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不懂《红楼梦》,只能看懂个大概内容?

曾广森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其内容博大精深。能看懂大概内容,也很不错了。读《红楼梦》,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对于《红楼梦》的懂是无止境的。千万不要强迫自己全懂、全明白。全懂全明白的人,恐怕还没有。

什么叫读懂?很难定义。例如,《红楼梦》第九十八回,

猛听黛玉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

这个细节你懂吗?依我看,要说懂,谁都懂,不就是林黛玉临死的情况吗?那样子完全想像得出来,读小说读到这样,谁敢说我说的不对?但是“你好”后边的话是什么?一百个人可以有一百多种答案,我一口气就能说出十个,你也能。但是标准答案,谁也说不出来。这要就算没读懂的话,就没有人能读懂了。恐怕连林黛玉自己都不知道,如果知道,她为什么没叫出来?岂不更难回答了?痛斥一顿续书人胡编乱造,不符合曹雪芹原意,就算读懂了吗?

读《红楼梦》就是这样。八十回以后的内容,就像这“你好”以后的话。不作高标准要求,谁都能读懂,不就是悲剧吗?但是要作高标准要求,不懂也罢;就怕不懂装懂,以专家学者的名头唬人,误人子弟就更可怕了。

曹雪芹那是古代。他的思想以及他所创造的人物和我们有着时代差距。现代生活快节奏,人们习惯于碎片化浅阅读。《红楼梦》的情节往往大故事套着中故事、小故事。描写过于家长里短,平实得就像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不像有些小说情节惊险刺激,所以很多人读不下去。自然就谈不到读懂、理解,更不用说品味了。

其实红楼梦的有些地方看似平平常常,实际上是写国家、政治和社会。成书时文字狱很严酷,对当时的政治、社会背景不能明明白白的写出来,只能暗示。读起来有难度在所难免。

《红楼梦》有好多典故,有太多的诗词歌赋,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不熟悉这些典故,阅读起来也会有困难。更难品味其中意境。红楼梦中很多表达不是我们现在常用的表达,单纯从文字方面来说,我们阅读起来就会有一些困难。

例如第九回,茗烟在窗外道:“他是东府里璜大奶奶的侄儿,什么硬挣仗腰子的,也来吓我们!璜大奶奶是他姑妈。你那姑妈只会打旋磨儿,给我们琏二奶奶跪着借当头,我眼里就看不起他那样主子奶奶么。”

这里有几处,“东府璜大奶奶”、“硬挣仗腰子的”、“打旋磨儿”、“借当头”。具体解释起来,很麻烦,但是不解释,或者干脆把这几处删去,光剩下“茗烟说他是东府璜大奶奶的侄儿,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个意思,就可以算读懂小说了。例如“借当头”和高利贷有关,小时候老师讲,王熙凤放高利贷,残酷剥削穷人,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不懂不要紧,那一帮孩子在学堂里打架,总不会读不懂吧?

鲁迅说《红楼梦》是人情小说。其实平平淡淡,家长里短才真正体现人情世故,世态炎凉。深入看进去,你就会发现,这些家长里短也有惊心动魄。比如第十五回,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索得三千两银子,害死两条人命。写秦钟得趣馒头庵,那是在他姐姐安灵之时之地。这两件事都发生在佛门净地。我主张读《红楼梦》要由此及彼。横向、纵向都联系起来。例如上述这两件事的时间、地点;全书几处银子数:这是三千,一千买口棺材,一千二买个虚名,三五万买个戏班,王熙凤被抄家抄去七八万,贾琏说再发个三四百万的财就好了。把这些数字联系起来,你是不是会想到许多?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有没有共同之处?都是在讲人的欲望嘛。读到这种程度就算全懂了吗?未必,可是话又说回来,读不出这么多就是没读懂吗?也未必,光读这两个故事,不是也挺好看吗?

《红楼梦》的隐语很多,在前五回中包含许多玄机,把主要人物的命运归宿都包含在那些判词和曲子中了。如果不留心,很难理解其含义,不能领会《红楼梦》的无穷魅力,体会不到其中的奥妙,也就很难产生阅读兴趣,难免读不下去。

《红楼梦》是清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内容太过庞杂,其中有很多诗词曲赋,还有很多地方风俗、市井生态、穿衣饮食等,让人目不暇接,如果读者对这些不感兴趣,就很难读下去。《红楼梦》中的诗词又都是有讲究的,具有广阔而深邃的思想内涵,隐藏着对人生、对社会、对宇宙的深层思考。而这些,不细读是读不出来的。 《红楼梦》中很多东西都是暗写,甚至不写,有当时时代背景的关系,也有写作技巧的考量,例如第四十回,贾母两宴大观园,刘姥姥自嘲,引出了一场贾府空前绝后的笑,刘姥姥故意不笑;凤姐和鸳鸯是肇事者没笑。有人提出问题,还有一个人没笑,那是谁?你看这个提问者,就比我们多了一项发现,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提问,她(薛宝钗)为什么不笑?作者为什么不让她笑?。你我没有看出这一个人没笑,就算没读懂吗?恐怕也未必。

《红楼梦》开始是抄本流传,传抄难免有误。也许是作者故意,或者是增删修改过程中,客观上造成这个抄本缺这部分,那个抄本缺那部分。我们看不到完整的作品,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八十回后内容的缺失,使你阅读所能达到的程度大打折扣。说高鹗的续书完全颠覆了曹雪芹的原意,这话本身就不通,曹雪芹的真意,你怎么知道?恐怕曹雪芹自己也未必知道,有了这种先入为主的说法,你还想读完吗?读不完,就给自己扣了个读不懂的帽子,其实也是冤案。

这个话题很难说透。归结一句话:只管读下去吧,肯定越读越会感兴趣。不要纠结于懂不懂和懂多少。不设定目的地,只欣赏沿途风光,也可以成就一次快乐的旅游。


伴读红楼梦


直接看原著门槛太大,因为里面有很多文言文,各种现代不用的典故。可以先好铺垫,有个大概了解,培养兴趣。

高中的时候,学校规定看红楼梦,考试大纲规定要考。我买了本书直接去看,第一回合看了五六遍还是云里雾里。我开始有点讨厌红楼梦了。但是,考试要考又没有办法。

然后我就找了87版的红楼梦看,了解了大概剧情,我也挺喜欢这个剧。我又一次翻来原著,又碰了一鼻子灰,还是想打瞌睡。但是我看目录能跟具体情节对应上,我觉得这还算是收获。

后来,我就去喜马拉雅上找红楼梦讲解的音频听,又刷新了我对红楼梦的认知。

现在,我买了蒋勋说红楼的一册书看,因为我现在阅读原著还是有困难。因为我偏好短篇,小说对我来说存在阅读障碍,我理不清人际关系,记不住情节,看了前面忘后面。

但是,我还是坚持“曲线救国”的方案,我在尝试从各个方向接近红楼梦。多次尝试也让我看到了效果,我对红楼梦的理解一次比一次新,全面。

我觉得读书是不断长进的过程,一开始只能看很浅显的书,但这些浅显的书为将来解除更深刻的书做铺垫,打基础。只有将阅读不断阅读,将深度提高了,才能解读深刻的书,诸如红楼梦。

看书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当我看一本书,看了半天云里雾里,我就一个这本书不适合我,我就会当下这本书。因为,强迫我自己读不能接受的书是违背我的天性的,反人类的。

红楼梦是曹雪芹一辈子的心血,现在我们还在推崇阅读它,想来它必然是厚重深刻的。别人一辈子的心血,我还年轻,一时间读不懂也没什么丢脸。倘若学识浅薄的我翻开书就能读懂,不是显得曹雪芹肤浅了么。

等我有了学识的积淀,人生的阅历,我想总有一天我会读懂它。



520卡姿兰大眼睛


《红楼梦》这一经典巨著,我们一般人是很难看懂的,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书籍版本的选择,大家一定要选择完整版的,删减版直接影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二、书中人物关系复杂,一般读者很难理清。下附一张人物关系图

三、读者阅读时往往不能联系作者写作时的时代背景。

四、书中经常出现前后文的大跨度联系,很多读者都会忽略。

五、书中常用一些隐喻的对照,晦色的比喻,谐音的使用,读者往往不能深挖其意。

六、书中涉及的诗词、建筑、绘画、饮食、服饰等知识丰富,需查阅文献资料才能理解。



冷玉一路相伴


作为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对很多人来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阅读障碍。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红楼梦》成书于清代,清代的书面语和现在有一定差别,这就给很多读者设置了一道阅读障碍。五四运动后,白话文逐渐取代了文言文,沿用至今。所以,我们现在的表达方式和清代存在差异,很多读者才会觉得《红楼梦》晦涩难懂。

2.《红楼梦》具有讽刺性,为了避免给作者带来杀身之祸,所以才用了大量的隐语。如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千红一窟(千红一哭),万艳同杯(万艳同悲),甄英莲(真应怜)……这样的隐语有很多,只有读懂了这些隐语,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红楼梦》深刻的思想性与文学性。这一点比较考验读者。

3.《红楼梦》篇幅较长,曹雪芹写了前八十回,高鹗续写了后40回,共120回。全书人物繁多,尤其是女性人物,有的人物仅仅出场几次。复杂的人物关系让初读《红楼梦》的读者晕头转向,知难而退。

那么,如何才能帮你克服这些障碍呢。我有几个比较有效的建议:

1.在阅读《红楼梦》前,可以先在网上找一张人物关系图,这样有助于你理清人物关系,阅读起来就不会晕头转向。

2.在阅读《红楼梦》的同时,你可以阅读红学大家解读红楼梦的视频或者著作,辅助理解。推荐你看周汝昌、刘心武先生的解读。

3.如果你实在觉得阅读起来非常晦涩难懂,那也可以选择白话文版的易懂版本,或者青少儿读物版本,一般读这种版本,理解起来是没问题的。但是,为了能更好的了解该书的原貌,还是建议你读原版。少儿通俗版的语言毕竟不如原版有文学性。

4.你也可以在阅读之前,先看一遍电视剧版《红楼梦》,相信影音会帮你对每一个角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看完电视剧再阅读确实会少一些障碍。目前,有两个版本比较好,一个87版,也就是陈晓旭、欧阳奋强、邓婕版,另一版比较好的就是李少红拍的新红楼,也很不错。87版的演员经过严格的培训,很好的重现了《红楼梦》,但是对原著情节删减比较严重,演员年龄整体偏大,不太符合原著的年龄设定。新红楼的优点是还原度更高,演员年龄更符合原著,制作更精美,删减少。你可以根据我的建议选择你喜欢的版本,进行观看。当然,也可以都看一遍。

作为一名《红楼梦》爱好者,希望我的建议能给你帮助。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欢迎关注我~





天台上的风


《红楼梦》是曹雪芹历尽了繁华和沧桑之后的呕心沥血之作,他把对冷暖的品咂和人世的咀嚼都融进了这部书里。曹雪芹那磅礴的才气已是令人应接不暇,何况这部书里还贯穿着他那深邃又博大的灵魂,想要彻底读懂,谈何容易?迄今为止,也没哪一个人敢说真正读懂了《红楼梦》。

《红楼梦》不是一个固态的存在,没有具体的模样,也没有永恒的模样。同样的一部书,你尝出了草莓的酸甜,或许别人品出的却是橄榄的生涩。不是你们谁的味蕾失常了,而是多姿的生活给了你们不一样人生况味。过了几年,你再来读这部书,你发现从前那玫瑰的馨香浪漫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芭蕉在秋风秋雨中摇晃哭泣。这不是《红楼梦》变了,而是你的心境不同了。你和别人相互否定着,你也在自我否定。你今天否定昨天的你,或许明天的你还会否定今天的你。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红楼梦》会产生出不同的感知。如此博大精深,谁敢说全部看懂了?

天然的个性及后天环境的模刻,塑造出一个又一个独特的自我。曹雪芹是独一无二的,每个读者也是独一无二的。作者写作是创造,读者阅读是第二次的创造。当你读到某段文字或某一首诗,忍不住点头微笑,或怅然失落,这就是你和曹雪芹的碰撞和共情。不怕共情少,只怕没有。

阅读《红楼梦》时,可以把它先从圣坛上拉下来,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世情怀都大胆地融进去。黛玉是仙女儿是诗人,其实她更是个小女孩,她会误解别人,还会说话造次冲撞别人。她行动似弱柳扶风,娇弱如西子捧心,实际上她是个可怜的生病的孩子。《红楼梦》里大部分女孩都像黛玉这样,能看到她的好,也可以看出缺点。

《红楼梦》讲述的就是一些人的生活故事,故事情节也像生活一般缓缓铺展开来。在阅读和理解《红楼梦》的时候,可以大胆地融进自己的阅世情怀,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就凭自己的喜恶去取舍。只要自己的价值观没有严重地步出常规,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另外《红楼梦》里涉及的诗词、建筑、绘画、饮食、服装等艺术,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来加深理解。

本人的建议就这么多,希望能帮到你。




飞露洒我裳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首,有点知识的都能看得懂,正如开篇语讲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唯有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本来就道出了本书的深奥曲折!就是现在也没有人敢说自己真正读懂了红缕梦!该作每读一次读有新的体会和感悟,同时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想要深刻领会非常之难。首先得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得了解小说历史时代,作者背景,文学意图(这些至今为止还是个迷)!读一两遍只能说是读过该书,正如专家说的:读一遍看大概,二遍认生字看热闹,三遍看爱情,四遍理解诗词大意,就是要理顺小说中的人际关系也得读上个五六遍了!也难怪一百多年了,我国的红学家还在研究探讨。不管怎样按自己水平,悟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有兴趣的话可是能供我们研究一辈子的旷世奇作!



往视回顾重温经典


好多人说看不懂《红楼梦》。关于懂与不懂这个词语,有着不同的观点。

我初中时开始读《红楼梦》,直到现在,隔一段时间,有机会就会重新阅读。有一断时间,觉得自己读的滚瓜烂熟的,算懂红楼的深意。

后来,在头条看到许多关于《红楼梦》的文章,其观点的心颖、奇特,让我大吃一惊。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观点,来分析红楼中的人物和背景。我才明白,自己自以为懂得,其实并不真正懂得。

所以说,读《红楼梦》不但要熟读文本,还有读懂成书的大概时代,关于众多名家对红楼的分析。对于他们的观点,只是借鉴,不要太相信。要从自己的感受去理解。

从《红楼梦》第一批阅者脂砚斋的观点看,红楼中的故事,就是作者的经历。起码,其贾府的繁华、衰败的过程,与作者戚戚相关。由于当时文字狱的残酷,让作者有苦难言,只要借小说来抒发自己的感受。作者还怕读者无法清除其真实性,只要用谐音来暗示。

不了解故事背景,真的很难体会到作者成书的深意。《红楼梦》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史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真实状态。

若想读懂《红楼梦》,一定要了解一下清朝历史,脂砚斋批语以及和《红楼梦》有关的诗词。即便不一定是真相,起码有自己的见解。


一串七珠读杂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红楼梦》成书背景复杂。若定错了作者和时代背景,无法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可到现在我们也不知《红楼梦》作者是谁,批者是谁,创作年代是什么时候。从目前所见到的资料来看,《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相当复杂。

《红楼梦》写作手法变幻莫测。《红楼梦》字字看来皆血泪,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作品倾注了作者曹雪芹全部心血。撇开别的不说,仅写作手法与技巧,就够我们常人一辈子去学习的了。从脂砚斋全评本《石头记》可看到的写作手法就有:暗度金针法、草色灰线法、横云断岭法、山断云连法、画家皴染法、避难法等等。写作手法忽明忽暗,似真似假,灵活多变,变幻莫测,其笔真乃神龙云中弄影也。

《红楼梦》人物关系复杂。《红楼梦》里面的人物非常复杂,有三百多个人。基本上知道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四大家族,分别是贾家,王家,史家,薛家。也就是当时的命名门望族,古代不比现在,伴君如伴虎,只要得罪了皇帝,转眼就灭九族了,需要集结成大的势力;再加上古人讲究门当户对,所以四大家族基本上是姻亲关系。所以看红楼梦人物关系记不住?谁让里面出现了那么多人,对于那些心思不够细腻的人来说,想记住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很多人说四大名著里面最不好理清楚的人物关系的就是红楼梦。

《红楼梦》人物形象复杂。《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即使人物多而杂,但是没有一个人是多余出来的,就是贾府里的小丫鬟都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都是与后文仅仅相联系的,众多人物之中,各具特色,又相互关联,人物形象复杂多样。

《红楼梦》方言问题复杂。《红楼梦》中方言的使用情况是很复杂的。忽而南,忽而北。在《红楼梦》中,并非只有一种方言,而是多种方言混杂使用。大概地说,《红楼梦》中主要有三大方言,即北京方言、江南地区的方言和东北方言。前两种方言混杂使用,如前所述,或许说明了作者对北京和江南两地均十分熟悉。

《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无比丰厚的艺术涵蕴,复杂多变的情节,值得我们永远探求。所以我们看不懂红楼梦,只能看懂个大概内容。


浅藏尘埃


《红楼梦》不愧中国四大名著之首,有点文化都能看,各解其中味,想看的真懂非常之难。首先得有一定的文化功底,还得了解小说历史背景、作者背景、作者文学意图。一遍看大概,二遍认生字,看热闹,三遍看爱情,四遍理解诗词大意,理顺小说中的人际关系……不知得看多少遍,还不一定悟得透。难怪一百多年了,红学家还在研究探讨。怎么办?懂到哪里算哪里,按自己水平,悟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有兴趣的话,研究一辈子。



汉江庸叟


看不懂不要紧,多读几遍,上面说的有些事、有些话是需要具备一定的阅历和社会经验的人才会明白的。结合红学家的注释应该更容易读通,听说启功先生的注释比较有权威性,建议题主找一找。

那个年代和现代社会有天壤之别,而且贾府、宁府属于有闲阶级,他们的赏戏、枉法、作诗啊,跟咱这老百姓生活隔阂较大,所以容易看起来索然寡味,不过细究起来,人物的性格塑造、人性的深刻揭露,是其他三本名著不能比的,总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给人以深刻的启发,所以此书是常读常新,值得反复翻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