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一,

有的一句话,平晓如水,有的一句话如品玫瑰,唇齿留香。

有的一句话,脆如细面,碰着就折,有的一句话,韧如拉面,有筋有骨。

对于练句,一直是不屑的。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为什么不屑,是因为有一个理念阻隔。

写文章,能表达意思抒发感情就行了,何必咬文嚼字?

一直没有留意练句的事情。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又想到,最近阅读的文章,为什么读着有味,不忍释卷?

又想到王小波的文章,那句子,都是带着韧性的。

每一句话,怎么说,那应该是很有讲究的。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二,

以前,自己怯于人事,更讷于言。与人沟通时,不知如何说,不会说话。

于是,就懒得说话。

很少主动去找别人交流沟通。

记忆较深的,应该有许多次尴尬的场面,暴露出自己不善言辞的窘态。

观念决定行动,理论指导实践。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当感觉到不能自己闷在自我的天地时,觉得改变的时候到了。

当感觉到不能只为别人活的时候,觉得人生并不需要活的那么累。

当感觉到清高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后,终于知道,接地气才是自己应有的状态。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当感觉到物质是所有人的追求和追逐的目标的时候,才真正认识到,精神生活,只是全部生活的一部分,只是全部生活的其中之一。

当感觉到孤独不再是一个优点的时候,那么,融于众人之中才是应有的选择。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于是,让自己从虚无缥缈的云雾中落下,慢慢走入世俗的生活。

于是,不再让自己孤独,尝试着与身边的同事朋友去交流。

于是,不再觉得众人皆醉我独醒,尝试用行而下的语言和所谓庸俗的口吻面对他人。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于是,不再忌讳谈论房子汽车金钱美女,不再忌讳敏感的话题,那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面对的人和事,是顺着网眼走,还是自己也编织属于自己的网眼?

既要顺着网眼走,走大家都走的路,也要编织自己的网眼,因为,那是自己的。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当真正面对一件具体的事情的时候,才发现,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其中,如何沟通,如何有效的交流,是一件很需要费时费精力考虑的事情。

去拜访一个人,首先得电话联系吧。如何打这个电话,就是一个考验智力的事情。

如何打招呼?是先问好,还是先自我介绍。是直奔主题,还是先谈论友情,做了铺垫之后,再说明来意?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对于事情的期盼,是希望得到彻底解决,还是投石问路,试探口风,了解情况,然后再做进一步的打算?

对于能否解决的态度,是能就能,不能也无所谓,还是执意希望解决,或者解决不了也就莺啼花落,风过水无痕?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对于措辞的选择,对于对方的期盼与要求,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有预设,都要有预先的研判。

对于自己,也要有遵守的原则。

不要让对方过于为难,不要违反大的原则,不要让对方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见面之后,如何交流,也是一个大问题。

寒暄问候是必然的,礼多人不怪。需要忌讳给人虚情假意的感觉。礼多,需要配合真诚的态度和表情。

热情的周到的礼数,绝对是需要的。尤其对方是尊者长者的时候。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这也是传统的礼仪文化决定的。

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简明扼要地把事情诉之对方,然后注意倾听对方的意见和建议。这时候,只能见招拆招,根据对方的回应,如何委婉诉求,如何退一步说,如何不让对方有压力,都是要在电石火花中快速反应出来的。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讲事实,摆道理,诉感情。

诉感情,是人际交往的重中之重,也是人际交往的关键点。

三,

走到世俗中,大家就不能免俗。

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常见的小礼物,打的是小酒怡情的小资情调。所谓大饮豪爽,办大事着,当不拘小节。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传统文化的人情关系,尤其是在文人的眼中,重义轻利,重情重义,更是走上了一个阳春白雪的层次。

这也可能就是小农经济下的呈现出的小农意识。所以这个传统文化的观念,伴随体制,流传几千年。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云,从不给孙子孙女零花钱,想要零花钱,就得通过自己干家务赚取。目的是从小教育孩子,知道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劳动成果。培养孩子等价交换的概念,也就是商品意识。你需要什么东西,你就得需要用自己的东西去交换,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美国,不只是美国,在西方,AA制的聚餐习惯,首先是一个观念问题,也是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鲜明的例证。

细想下来,这里牵扯的东西有很多,一是个人的经济能力,两个人出钱,肯定减轻了负担,而且负担减轻还不少,达到了百分之五十。第二是二人一起用餐,是感情的友好,是关系的融洽的体现。第三,不会有吃亏占便宜的问题。本来请客是感情好,是友谊的体现,所以,体现在物质上。但是,说到底,这个感情还是用物质体现衡量出来的,它是有价的。可是,感情是会变化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会翻的。AA制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物质上,大家是平等的,是公平的,不存在你欠我我欠你的。感情则如同一股暖流,你可以温暖我,我可以温暖你,多一点,少一点,不容易量化,也就不易衡量。物质是有数的,感情的是无数的。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传统的人情,负担太重。还不了的就是人情,不能承受人情之重。所谓的人情债,是比三角债还难以清理的一种债务。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四,

现如今,虽然不像物质那样明显的量化,人情债好像也慢慢变得清晰起来,用几乎等价的人情来还。所以有“还了一个人情”的说法。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走入世俗,除了传统文化以外,西方文化也借鉴过来。物质的外包装(人情)是传统的,而物质的具体数量(礼数)却是西式的。中式美男偕侣金发女郎,或者金发碧眼的老外喜欢东方美女,这叫中西合璧。由此观之,引申开来,前文的传统人情结合西式物质,难道不也是一种中西合璧吗?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诉诸于文字的文章,也得首先以对社会的了解,对人情关系的深入体察作为基础。

为了练句而练句,可能是背离了“”功夫在诗外“”,“”诗有别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等的原旨。

练句在书中,也在书外。

走进社会,就如走进一张错落有致的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