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发现维京“盒型”胸针,做工复杂,堪比中国“失蜡法”


欧洲发现维京“盒型”胸针,做工复杂,堪比中国“失蜡法”

在爱沙尼亚东北部的法雅(Varja)村,当地农民在耕地时,发现了一种罕见的中世纪早期贵族胸针。这个胸针呈盒型,做工复杂,细节丰富,手法堪比中国古代制造青铜器所用的“失蜡法”。

欧洲发现维京“盒型”胸针,做工复杂,堪比中国“失蜡法”

此次发现的盒形胸针十分罕见,此前在爱沙尼亚只发现过同类型的一枚,而且那一枚年代较晚,不如这一枚珍贵。此枚法雅胸针由青铜制成,制造时一体成型,工艺复杂,外形精美,难能可贵的是它保存良好,除了缺少别针,仅表面受到轻微破坏,可能是农民在耕地时不小心伤到了它。

欧洲发现维京“盒型”胸针,做工复杂,堪比中国“失蜡法”

这个盒型胸针是典型的维京风格,其特征是弯曲的动物和蛇形装饰,尤其是蛇会以首尾相衔的形象出现。这种带有蟒蛇图案的胸针,其历史可追溯至8世纪后期至9世纪中期,一般都是贵族的随身饰品。

这枚胸针的出土地在古代是一个湿地,根据考古勘测,早在维京时代,这里就是一个农场了。

欧洲发现维京“盒型”胸针,做工复杂,堪比中国“失蜡法”

法雅村坐落于阿斯克勒(Askälä)教区的东北部,在爱沙尼亚北部海岸的普尔特河(Purtse River)附近,这一地区素以异常丰富的考古遗迹而出名。在维京时代,这里是欧洲举足轻重的东部贸易路线的一个节点,所以留下什么文物都不稀奇。

欧洲发现维京“盒型”胸针,做工复杂,堪比中国“失蜡法”

在检查过胸针后,考古学家最终认为,法雅胸针属于一个出生在哥得兰岛(属于瑞典,波罗的海最大岛屿)的女人,她后来迁居到爱沙尼亚定居。

支持这一假设的历史事实是,在维京时代,类似的胸针是哥特兰岛的流行款式,但在其他地方并不常见。另外,在哥得兰岛发现了数百个盒形胸针,虽然精致程度不如法雅胸针,但样式却差不多。

欧洲发现维京“盒型”胸针,做工复杂,堪比中国“失蜡法”

考古学家没有公布胸针的价值,而是将胸针收回了博物馆,发现宝物的农夫最终获得了多少赔偿,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考虑到胸针对爱沙尼亚历史的独特价值,恐怕奖赏不会少。

你对欧洲农民发现维京胸针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