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学院不惜重金耗资过亿打造人才基地,为祖国基础建设做贡献!

西京学院坐落于古城西安,是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民办普通高校。建校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奉行教学、科研并重的两轮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学校根据自身优势与学科特色,组建了8个高水平校级科研平台,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据《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显示,

西京学院科研竞争力连续五年稳居全国名办高校前四,陕西省第一名。

西京学院不惜重金耗资过亿打造人才基地,为祖国基础建设做贡献!

西京学院的“陕西省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实验室”是以水利电力工程、桥梁隧道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为背景,瞄准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这一重要研究课题,与陕西省已建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深入研究,是对陕西省建设科研平台、人才培养基地的深化和补充。实验室建成后,将积极开展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探索适合西部和陕西省现实条件的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关键技术,有效解决制约陕西乃至西部工程结构的一些关键问题,形成若干有特色、有优势的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有关的研究方向,提升陕西和西部地区土木工程学科的整体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实验室现有研发场地1000余平方米,实验使用面积2000余平方米;拥有实验仪器设备价值2400余万元累计投资过亿;与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达成实验室共建及人才流动机制。未来2年内中心拟再投入2700万元购买实验仪器设备,以满足科究研发需求。目前,中心”科研人员已完成纵横向研究课题数十项,科研经费达

1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检索20余篇EI检索50余篇。

西京学院不惜重金耗资过亿打造人才基地,为祖国基础建设做贡献!

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3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科研团队带头人3人;副高以上职称20人,博士29人。形成了一支职业、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多学科交叉、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究团队。

未来2年,实验室拟再高薪聘请1-2名结构工程学科领域的知名教授,引进已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并在结构工程、水工结构、材料科学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的青年学者2-3人,择优引进博士生15人。

西京学院不惜重金耗资过亿打造人才基地,为祖国基础建设做贡献!

我国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土木工程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的学科分支的不断涌现,学科交叉与融合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与防灾减灾技术、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生态技术、材料科学等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还与数学、力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相关学科的技术进步为工程结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突破与创新创造了条件。

西京学院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实验室将继续以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大型建筑工程、重大交通工程等为依托,重点瞄准结构工程以及岩土工程等领域,围绕混凝土结构安全性评估和耐久性分析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相关研究,打造西部乃至全国该领域人才基地,为国家“十三五”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