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设计作品?

Dk室內設計聯盟


设计,在今天遍布各行各业。任何一个行业好的设计作品都值得被欣赏。而对于如何欣赏设计作品来说,首先要明确是设计作品,不是艺术品。那么好设计不管是任何领悟都必须符合它所对应要表达阐述的目标。

对于平面设计来说,好设计一定是对表达对象的好传达,比如好的广告一定是将目标对象的最佳特质进行文字和图像的最好表述;…

对于空间设计而言,好设计首先是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用洗炼的手法将功能需求的建设归纳化,艺术化,让空间使用者能身心愉悦的在空间实现所需的各种功能;…

对于网络设计而言,好设计必须是好用的设计,一目了然干脆不拖拉的设计。因为对于网络,设计一定不能是拖累速度的绊脚石!

还有其他种种产品设计,首先都必须符合功能,好用是关键!颜值是敲门石!…

综上所述,欣赏任何一种设计都必须符合各自领悟的特点。颜值和实力必须并存才是欣赏王道!单单只看颜值,终究不是长久之道!


妙禅姚岚设计


方舟子:美感是普世的。实验发现,人类认为漂亮的肖像照片,同样对鸡有吸引力(啄的次数多)。

以上内容摘自方舟子博士在2018年初的时候发布的一条头条内容,我是在那个时候知道了这个用鸡来做审美的实验。这个实验论文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里的研究所于2002年发布的。论文的名字叫:鸡喜欢漂亮的人(Chickens prefer beautiful humans)。

如果这个实验真的能够证明鸡也懂得审美的话,那就太有意思了——鸡又不最聪明的动物,如果连鸡都懂什么是美的话,那岂不意味着大多数动物都是懂得审美的?

蔡元培说,最厉害的美学理论是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康德的美学理论将“美”是怎么一回事解释得清清楚楚。

那么如果我们按照康德的理论将鸡懂审美推理下去,能推论出什么结论呢?我们试试看。

康德认为:谁对自然之美直接感到兴趣,我们就有理由推测出他(她)拥有善良。康德的意思是说,人类之所以会遵守道德这种秩序,原因全在于人类拥有一种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这个结论是康德通过一部叫做《判断力批判》的著作论证出来的。

我们根据康德给出的结论来推理:因为人脸是自然产生的,人脸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脸所展示出的美也属于自然之美。由此而言,那么懂得欣赏人脸之美的鸡,也就成了懂得欣赏自然之美的鸡。那岂不是说鸡也是拥有道德的?如果道德感是量化分为高低等级的,也许很多动物就会在不同程度上拥有道德这种属性。

既然智力(也可说是理性)是进化出来的,那么审美的能力当然也是可以进化出来的,因为审美能力本来就是智力活动的一部分。

▲ 生命进化时间表

在达尔文看来,智力,或者说是理性,确实是进化出来的。

方舟子:达尔文1871年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指出,人类与高等动物的智力“肯定只是程度不同,而不是性质不同”。在经过多年研究之后,科学家们已证明了这句预言的正确性。

Charles Darwin:......the difference in mind between man and the higher animals, great as it is, certainly is one of degree and not of kind.

▲ 《人类的由来》出版之后,达尔文被组装上了类人猿的身体

▲ 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扉页

估计康德(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是不知道进化论的,因为达尔文( 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是在康德离世5年之后才出生的,康德时代是没有进化论的。

但康德似乎提前预测到了一些什么似的,我们可以在他的著作里找到这些“预测”。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解析“类比概念”时,谈到了海狸的筑巢活动与人类的建造活动之间的关系,好像觉察出了人与动物的行为存在着某种相似和相关性:

......将动物的技艺活动,与人的技艺活动相比,我们借助人的类似结果为我们所知的根据(即理性),把前者中(动物的技艺活动)的这些结果不为我们所知的根据设想为理性的类似物;并且想由此同时指明:动物的技艺能力的根据以本能来命名,与理性在事实上事实上有着特殊的区别,但在结果上(把海狸的建筑与人的建筑进行比较)却有着一种类似的关系......动物也......在种类上(作为有生命的存在者)与人是一回事。如此进行推论的权限的原则,在于把动物就上述规定而言与人算做同一个种类,与把人就我们外在地按照其行动来相互比较而算做同一个种类,其根据是一回事......

在论证理性是道德之基础的《实践理性理性批判》中,康德一开篇就在前言当中指出:理性不单属于人类。康德将拥有理性的生物称之为“理性存在者(rational beings)”:

康德:......正是因为我们除了人类以外不再认识其他种类的理性存在者,所以我们有权利假定他们具有我们在自己身上认识到的那种性质......

▲ 1790年出版的《判断力批判》,扉页

蔡元培和鲁迅是中国最早吸收和引进西方美学理论的知识分子,他们将康德所论证的美之普遍性和必然性两大特性翻译总结得明明白白。

蔡元培:......与数学一样。美感者,非差别而普遍,非专己主义而世界主义也,故人举一对象以表示其优美之感者,不曰是我为优美,而曰是为优美,是即含有普及人人之意义焉。

鲁迅:盖凡有人类,能具二性:一曰受......受者譬如曙日出海,瑶草作华,若非白痴,莫不领会感动。

康德的理论很有道理,蔡元培和鲁迅总结的也非常不错。

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如果连动物都会欣赏美的话,我想康德的理论需要做一些调整了,我用白话文说哈:美感这种感受,像数学一样,是普遍存在的于人类和动物的大脑中的,普遍存在的意思就是一种没有差异的广泛存在。所以说人类觉得优美的东西,动物也会觉得优美,美感是一种所有的物种都能够共同感受到的感受。

美感,不再独属于人性。


自然创意设计


您好,您是室内设计师吧。其实如果欣赏作品,主要是自我的提升,如果没有艺术和生活文化底蕴,一个好作品放在面前,也不会懂得欣赏哦。

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1、首先你得懂得生活,懂各类人群的生活。

设计源于生活,好的作品是否应该在空间和色彩上面更能贴合目标群体的生活,再进一步用作品提升用户对目标的向往。例如:看到高级灰的作品,你能看出它是对极简主义者的设计。

2、你得提升艺术底蕴

设计源于生活,但不能俗于生活,要在生活中找到那一丝艺术灵感,好的作品是不仅仅表达了更好的生活的向往,更表达出了人与环境的探索

3、你得有技术底蕴

懂创建空间,懂色彩搭配,懂建筑,懂得流行学,好的作品具有美学性,拥有社会价值,拥有高雅的技术。

选择了室内设计这个专业

设计将会融入你生活的点点滴滴

当你选择了它

你不止选择了一个专业

你也选择了一种生活

希望每位设计师继续坚持当初的梦想

也希望大家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位设计师


落叶知乡


利用视觉符号并通过视觉媒介进行信息表 达的设计称之为视觉传达设计。 标志设计 包装设计 字体设计 图像设计 书籍设计 广告设计 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 标志的基本概念   标志的来历 上古时代的“图腾”,国旗、国徽,公共标识、国际化标志,经过精心设计从而具有高度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标志。   企业标志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的标志,产品标志既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标志,又叫商标。 优秀标志欣赏   这些标志经常在你的生活中出现,你注意过他们吗?    商标是一个法律名称。从图形形态的角度看,商标和标志没有明显的界限。标志的概念包含商标的概念。 商标与标志 商标 标志    现代标志设计主要体现在艺术性、标准性、应用性等方面,冲破固有的束缚,更大胆、更前卫。 三维造型标志可以更加细致地区分几种层次上的立体造型。 标志摆脱以往纯色填充的约束,具有更丰富的材质和光泽。 标志设计的对象克服了死板的简约造型,更具艺术性和表现性的形象层出不穷。在某种程度上标志设计借签了插画设计的风格。 现代标志特点 现代标志制作特点 (借鉴了插画设计的风格) 包装设计    对产品的包装容器造型、包装结构以及包装的外观装潢进行符合保护性、便利性、经济性和审美性要求的整体设计,以达到准确有效的传递商品信息、提升品牌认知、增强销售力、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设计称为包装设计。


ZLM216


大家好!我是做服装设计的老李,今天我从服装设计这个角度来谈如何欣赏设计作品这个问题,希望大家笑纳。

首先,我们要确认这个设计作品是图稿还是成品实物,图稿的价值就是一种产品设计思想的表达。成品实物就是设计思想和技术结合形成的可以规模化生产进而转化成商品的样品。

上面我们确立了图稿和实物的概念和价值,下面就分别来谈谈如何欣赏这两种不同形态的设计作品。

设计图稿是设计师产品设计思路的表达,当看到一张设计图稿时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欣赏鉴定:

1.设计风格是否和品牌定位(商品企划)吻合。

2.细节是否有完整的说明,包括造型、颜色、材质、工艺、关键部位尺码等方面。

3.产品效果图只能作为参考,关键还是得看成品效果。

成品实物是设计作品的最终表现,这时我们就要从版形、工艺、颜色、材质搭配等方面来欣赏这个作品,好坏与否每个人心中都有不一样的标准,作为设计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叛断取舍,总之设计就是一个取长补断的过程,希望大家都不断进步。

以上就是老李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倒大家,喜欢的话请各位不吝啬点赞[微笑]。








老李聊设计


这里所说的设计作品,包括了效果图和平面设计作品。因此可从以下方面:

1. 看图面大的配色是否顺眼。行内有一句俗话叫:和谐 就是美。首先要从第一感觉来看。这是从大体上来说的,不管是不是内行,其实都会有自己的一种看法和审美观。

2. 看真实度。很多设计师在画效果图时都会故意地调整一些尺寸来尽量地满足自己的图面需要。例如20平方的房子画成40平方的,层高2.6米画成3.5米的。而在平面图中,往往会把房子的框架面积和家具的比例采用不同的比例,这点犹其是发展商的图纸上最容易发生。而不幸的是这都是一种行内通病了。很多业主其实都看过无数次自己的房子了,这里面一眼就可以知道究竟家里有没有这么大,这么壮观的。

3. 看设计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一般你原先都会有一些自己的需要。例如你需要的柜子有没有,餐厅的餐桌大小的规划是否符合使用要求等等。

4. 设计是否有创意。一个好的设计师,总会有画龙点睛之笔,在家装中,不是有很多的设计项目,所以一两个的纯装饰项目就能体现出很多东西出来。

5. 设计是否对现有的环境有改进之处。你的房子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天生缺陷,有一些是无可救药的,但有一些是可以改良的,这里就最能看过设计师的设计技巧了。

6. 是否符合现实的意义。有一些设计图天马行空得有点脱离现实,这也是值得注意的,这就要根据实际的国情和环境来看了。


阿拉丁布丁


我自己的习惯是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带着三个问题去看(我擦,我觉得我的口气越来越像老师了怎么办):

0. 带着目的去看

现在设计师社区太多了网站也太多了,哪怕只是一个 Dribbble 我也看不过来,那就只能做「筛选」了,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吧,有时候找特定的那些牛 X 设计师的作品才看,有时候找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去看,有时候找和自己做的项目相关的东西去看。

1. Ta 为什么这么做

都说做设计不是纯感性的事情,理性也很重要,我觉得了解「为什么这么做」比「怎么做」更重要,没有个理论依据怎么去跟 PM 提(chao)案(jia)你说对不对。举个栗子,前几天在 Twitter 上看到 Bjango 又发了新作品,同步地他也上传了这个新 App 的设计到 Dribbble 上,包括下面这个 App 图标,既然 Bjango 的 Marc 同学我一直很关注,好,那点开来看下。

iStat Server for Mac app icon by Marc Edwards ✎ Bjango

看到这个图标第一反映是跟他的之前作品似乎很有联系,作为 iStat 系列家族里的服务器端产品,他顶上那个仪表盘的设计和之前 macOS 下客户端的图标是保持一致的,而之前的两个图标一个用的是类似 macOS 原生日历、通讯录等 App 的正面透视,而图标带个底,稍微侧转一些,另一个则和 Safari、Photos 等保持一致,一个基本不带透视的、正面圆形图标,那我猜想他这次的新图标是想要在视觉元素上与之前保持同步,但尝试 Keynote 图标那样的全新透视。(其他几个图标在他家官网上都看得到:Apps by Bjango),鉴于 Marc 之前又很多作品都是 3D 的,所以猜测这是不做点立体的花头出来不舒服斯基。

2. Ta 如何做的

继续以上面这个图标为例,看这个质感,这个风格,以及某些边缘的锯齿(图标最顶部,金属圆环内侧那些)我猜测应该是 3D 下面建了个简单的模,然后在 PS 下面重绘的(记得丫是不太喜欢用 Sketch 的,PS 为主,3D 为辅的)。渲染上,整个图标的光影好像没有特别复杂的地方,按照基础素描的感觉 PS 里加点高光和阴影就行(啊,好像栗子没有举好,但是没时间了,就酱紫吧)。然后 Marc 属于挺有个人风格的设计师,贼噶喜欢用蓝色和紫色,你看他官网就能发现了。这个他们家主打产品的图标的配色当然也没有跳脱,只不过为了丰富一下细节,整个家族都加了一个粉色,挺安全的一个配色选择。

3. 我应该怎么偷师这个设计 / 避免这些问题

那这个图标也差不多看完了,到目前为止给了我一些启发:App 图标用在一个家族的时候可以尝试同样视觉元素但不同透视、用了各种混合模式之后出图之前有时候需要多注意一下锯齿的问题、整个图标中的三个主要颜色的出现比例非常一致,蓝色 > 紫色 > 粉色,在顶部和侧面都是,这个有助于保持整个平衡。

4. 不是我数学不好,只是说这个 4 是可选项:有空多了解一下背景

其实很多老外都非常热心的,在社区里的参与度也很高,比如 Marc,他在 Dribbble 作品的描述里面这么说:

I’m hoping to write up a bit of info on the process used to create it and the other iStat icons, if there’s interest. Does that sound interesting? Are there specific details you’d like covered?

下面的设计师评论得也很积极,除了期待他发文介绍设计过程之外,也马上留言问了问题,比如有没有用 3D 软件啊,而 Marc 马上回答他用的是 Cheetah 3D 这个软件建的模型,类似这种「图片」以外的背景情况有时候也是非常好的欣赏角度,上面说的种种很多只能靠我自己猜,只有挖出背景才能了解更清楚和详细。

然后顺手下载一下这个 App,安装之后看看实际场景下的使用情况,哪怕是 App 图标这种比较直接的设计,应用当中也许也是有花头的,解包后打开主图标的 .icns 文件,遗憾地发现并没有针对 32px 和 16px 等小尺寸进行优化(啊,栗子真的找得不好,不要打我,但我真的不想重写了)


SONDER品牌创意工作室


带着目的去看

现在设计师社区太多了网站也太多了,哪怕只是一个 Dribbble 我也看不过来,那就只能做「筛选」了,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吧,有时候找特定的那些牛 X 设计师的作品才看,有时候找自己不擅长的东西去看,有时候找和自己做的项目相关的东西去看。

1. Ta 为什么这么做

都说做设计不是纯感性的事情,理性也很重要,我觉得了解「为什么这么做」比「怎么做」更重要,没有个理论依据怎么去跟 PM 提(chao)案(jia)你说对不对。举个栗子,前几天在 Twitter 上看到 Bjango 又发了新作品,同步地他也上传了这个新 App 的设计到 Dribbble 上,包括下面这个 App 图标,既然 Bjango 的 Marc 同学我一直很关注,好,那点开来看下。

iStat Server for Mac app icon by Marc Edwards ✎ Bjango

看到这个图标第一反映是跟他的之前作品似乎很有联系,作为 iStat 系列家族里的服务器端产品,他顶上那个仪表盘的设计和之前 macOS 下客户端的图标是保持一致的,而之前的两个图标一个用的是类似 macOS 原生日历、通讯录等 App 的正面透视,而图标带个底,稍微侧转一些,另一个则和 Safari、Photos 等保持一致,一个基本不带透视的、正面圆形图标,那我猜想他这次的新图标是想要在视觉元素上与之前保持同步,但尝试 Keynote 图标那样的全新透视。(其他几个图标在他家官网上都看得到:Apps by Bjango),鉴于 Marc 之前又很多作品都是 3D 的,所以猜测这是不做点立体的花头出来不舒服斯基。

2. Ta 如何做的

继续以上面这个图标为例,看这个质感,这个风格,以及某些边缘的锯齿(图标最顶部,金属圆环内侧那些)我猜测应该是 3D 下面建了个简单的模,然后在 PS 下面重绘的(记得丫是不太喜欢用 Sketch 的,PS 为主,3D 为辅的)。渲染上,整个图标的光影好像没有特别复杂的地方,按照基础素描的感觉 PS 里加点高光和阴影就行(啊,好像栗子没有举好,但是没时间了,就酱紫吧)。然后 Marc 属于挺有个人风格的设计师,贼噶喜欢用蓝色和紫色,你看他官网就能发现了。这个他们家主打产品的图标的配色当然也没有跳脱,只不过为了丰富一下细节,整个家族都加了一个粉色,挺安全的一个配色选择。

3. 我应该怎么偷师这个设计 / 避免这些问题

那这个图标也差不多看完了,到目前为止给了我一些启发:App 图标用在一个家族的时候可以尝试同样视觉元素但不同透视、用了各种混合模式之后出图之前有时候需要多注意一下锯齿的问题、整个图标中的三个主要颜色的出现比例非常一致,蓝色 > 紫色 > 粉色,在顶部和侧面都是,这个有助于保持整个平衡。

4. 不是我数学不好,只是说这个 4 是可选项:有空多了解一下背景

其实很多老外都非常热心的,在社区里的参与度也很高,比如 Marc,他在 Dribbble 作品的描述里面这么说:

I’m hoping to write up a bit of info on the process used to create it and the other iStat icons, if there’s interest. Does that sound interesting? Are there specific details you’d like covered?

下面的设计师评论得也很积极,除了期待他发文介绍设计过程之外,也马上留言问了问题,比如有没有用 3D 软件啊,而 Marc 马上回答他用的是 Cheetah 3D 这个软件建的模型,类似这种「图片」以外的背景情况有时候也是非常好的欣赏角度,上面说的种种很多只能靠我自己猜,只有挖出背景才能了解更清楚和详细。

然后顺手下载一下这个 App,安装之后看看实际场景下的使用情况,哪怕是 App 图标这种比较直接的设计,应用当中也许也是有花头的,解包后打开主图标的 .icns 文件,遗憾地发现并没有针对 32px 和 16px 等小尺寸进行优化(啊,栗子真的找得不好,不要打我,但我真的不想重写了)


彬子新


欣赏平面设计作品应该从色彩、构图、语言欣赏、创意、内容等方面谈:1、色彩:柔和对比还是强烈的对比2、构图:有聚有散。是否均衡。3、语言:点、线、色4、创意:是否新颖。5、内容:主体是否突出,表现关键部分。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是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作出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师可能会利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page layout)、电脑软件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来达成创作计划的目的。平面设计通常可指制作(设计)时的过程,以及最后完成的作品。平面设计的常见用途包括标识(商标和品牌)、出版物(杂志,报纸和书籍)、平面广告,海报,广告牌,网站图形元素、标志和产品包装。例如,产品包装可能包括的商标或其他的艺术作品、编排文本和纯粹的设计元素,如风格统一的图像,形状,大小和颜色。组合是平面设计的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尤其是当产品使用预先存在的材料或多种元素融合。基本要素:A、创意:是平面设计的第一要素,没有好的创意,就没有好的作品,创意中要考虑观众、传播媒体、文化背景三个条件。B、构图:构图就是要解决图形、色彩和文字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做到新颖,合理和统一。C、色彩:好的平面设计作品在画面色彩的运用上注意调和、对比、平衡、节奏与韵律。





金华亿



内容:任何设计都是需要内容支撑的,无论是digital design还是附着于其它媒介的设计甚至艺术形式,没有内容和表达不成设计,这无关美学却是重中之重。

视觉基础:对比、比例(scale)、突出、平衡、邻近、留白、重复、动态、韵律、一致等等,这些是平面设计的原则,线条、形状、空间、材质、色调等是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我们说视觉上可谓美感的设计往往都具备这些要素中的一例或多例。当我们知道“美的东西是具有共性”这样的观念后就自然能明白当带着特定目的去欣赏设计作品时该从哪里入手,这便是理论框架的重要性。

了解自己:没有一个地球人不具备审美能力,且审美层次和审美“变现”对每个个体都是大相径庭的,没有一个公式可以帮助到每个人,所以认识自己是优先级非常高的一件事。

对于咱们大伙儿,最好的工具类网站是Pinterest。我们从Behance、Dribbble等展示平台上看到了自认漂亮的图片,这时候请不要多想,把它们保存到Pinterest中,或者先拖到本地,等你积累了十数张“好看的”图片后全部打开,找他们的共性,这个共性从表象上来说可能是一种对比颜色的组合,或是一款凌厉的字体。当你通过重复这样的动作找到更多即刻所爱之元素并发现重复率愈发高时,就可以基本确定自己的关注范围了。

这里要注意: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某种媒介或种类上,摄影、绘画、建筑都是很好的创意来源,而且从这些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获得的灵感往往会在纷繁不一的个人理解过程中发生剧变,为你带来极具个性化的独到助力也是说不定的。那么把自己限制在某种特定媒介中是否能帮助自己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升与该媒介/类型紧密相关的设计水平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审美水平是和个人经历、价值观都有关联的,嗅探这种理想物质的敏感度会在成长老却的过程中逐渐削弱,口味也会渐趋单一化,在那个阶段还想要找到设计中的通识共性并借以大幅提升审美是非常困难的事,有很多跨专业人士在后续的成长过程中会趋向聚焦于一些片面的设计形态或是拘泥于某种特定的设计风格。所以这是为什么我建议在年纪还比较小的时候就尽快扩大那个圆,即便虚得很也无碍。

组合:在确定自己的关注范围后,可以回头看看那些依然觉得不错的作品,你可能会发现独立存在的那些视觉元素并不足以让你将他们保存下来。

图片来源:(http://behance.net)通过不同尺寸的材质拼凑、覆盖,实现画面的平衡和视线的聚焦,这是对比、比例、重复图案的功劳;————

图片来源:(http://behance.net)材质化的纸张+正侧面颜色对比+腰线的截点————

图片来源:(http://behance.net)对比色+重叠+超出认识的材质

围绕自己的内容,通过组合这些元素来提升美感阶级。你可以尝试把多个自己喜欢的共性进行组合,观察是否会有奇妙的化学反应。

数学:然后说一下所谓各种视觉公式,比如黄金比例(很多人通常喜欢用什么斐波那契螺旋来表达)这样的“规则”从来就不是一个限制,如果一个平均水平之上的视觉设计师说自己善用此类公式那会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在座的优秀设计师随便做个有潜在可能应用到黄金螺旋的设计,若你看它顺眼,则它必定基本遵循了该公式。所以即便我们认识到数学或许和视觉设计是有关联的,那也不能帮助自身进阶,反而会带来诸多先天限制——当然也有可能是些许灵感。

结语:我们常常会意识到视觉风格的快速变迁,但任何风格的形成本质上都是择取再组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